首页 身 第50页

身 第50页

  •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加味败毒汤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 加味败毒汤

    李玉贤,男,1948年生,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中医、昌吉州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临床一线工作中,理论联系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独特的辨证思路及诊疗方法,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辑出版专著《草山堂医验录》1部,获国家专利1项。 组成:羌活9克,独活9克,柴胡12克,前胡9克,川芎9克,枳壳9克,桔梗9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薄荷3克,蝉衣15克,甘草9克。 功能:...

  • 身病与道 心病与道 由心病致身病与道

    身病与道 心病与道 由心病致身病与道

    基于庄子的医学哲学论心病、身病与道 中医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 是以“阴阳五行”与“道”作为主体理论, 以“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观为指导, 作为中国文化与医学的典范与西方主导建立的科学体系、西医学并立。轴心时代的庄子, 其思想内容也体现于医学上, 他主要以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及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来阐释病机;并持形神一体与统一的观点, 认为形神可互为因果产生疾病;“道”作为谐和万物...

  • 抑郁症就是身心能量不够了

    抑郁症就是身心能量不够了

    '很多疾病,都是心病。当你把情绪处理好了,一切问题,自然游刃而解。回到生命本身,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在现代医学里面常说的抑郁症,在中医来看,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因为整个身体的能量不够了。 当一个人能量很低的时候,他的身体状态会很低,他的内心状态、意识状态也会很低。 在中医眼里,去具体分析抑郁症有多少型、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更重要的是,所谓心理问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 抑郁症就是身心能量不够了 现代医学是把身体、情感和意...

  • 中医临床心身医学治疗模式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心身医学治疗模式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心身治疗模式的构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 生物医学模式的进步, 许多疾病已被现代医学所攻克,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倍感尴尬的是, 生物医学在进步, 疾病谱却在日渐扩大, 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逐年增高, 特别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 例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等, 故而在意识到单独的躯体治疗存在很大的缺陷后, 现代医学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目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 论心身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核心及其演变

    论心身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核心及其演变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1],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转变,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在所谓疑难杂症患者中,有1/3可能就是心身疾病[3]。然而临床上心身疾病的识别率却较低,对其机制和诊断认识不清,使心身疾病的治疗也受到限制。 “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中医学对心身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早期多从情志不遂、七情致病等立论,故有情志病之说,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目前中医...

  • 双心疾病 心身同治形神共调

    双心疾病 心身同治形神共调

    “双心疾病”,指的是具有与不良情绪、心境相关的心血管躯体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这两类疾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疾病的恶化。笔者提出“心身同治”防治心脑血管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心身同治”优化治疗方案,在临床运用近十年,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衷中参西优势互补 笔者在临床上秉承衷中参西、优势互补的原则,着眼实效。“衷中参西”是以中医为中...

  •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 好性格养胃又养身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 好性格养胃又养身

    专家简介 李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目前国际上把胃炎分为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两类。慢性胃炎临床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寒客肠胃,或过饱导致脾胃损伤继而湿热内生,还可能因恼怒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 好性格,养胃又养身 首先,胃病与性格有关,宜戒&ldq...

  • 清代名方抗疫战中显身手

    清代名方抗疫战中显身手

    治疗新冠肺炎,中医着力于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邪气与正气斗争所表现的证候而辨证论治,强调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在先贤所创制的麻杏石甘汤、达原饮、清瘟败毒饮、银翘散等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老药新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清瘟败毒饮是清代著名温疫学家余霖所创制的一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中。 余霖生活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江苏常州桐溪人。年少时习儒,科举不利,遂学医。乾隆二十九年(1764),桐城瘟疫流行,余霖父亲不幸染疾,为群医所误。余霖从中州赶回故里奔丧,查看诸方,痛定思痛,抱恨终天。于是,他下定决...

  • 阴虚发热 午后身热或骨蒸潮热组方依据

    阴虚发热 午后身热或骨蒸潮热组方依据

    阴虚发热是指体内阴津耗损所致的发热现象,以午后骨蒸身热、两颧红赤、形体消瘦为特征,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病初愈的病人。 中医学认为“阴虚则生内热”,由于体内阴津亏虚,不能制约偏亢之阳,产生发热。多见于患者素体阴亏,或热病日久,耗伤阴液,或误用、过用温燥药物,导致阴津损伤,水不制火,虚火内炽,邪热留居阴分,出现午后或夜间发热。病机为阴气不足,阳气有余,阴阳失其平衡,阴虚为本,虚火为标。 组成 醋鳖甲30克,生地30克,生白芍30克,青蒿30克,地骨皮30克,白薇15克,银...

  • 强身固本,以不变应病毒之万变

    强身固本,以不变应病毒之万变

    在新冠病毒肺炎肆虐之际,“强身固本,扶正御邪”是防疫的首要之法。《黄帝内经》有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疫毒流行之时,人们处在同一环境之中,有人不得病,有人得病,有人病轻,有人病重,取决于人体免疫功能与病毒博弈的胜负。人体免疫功能全赖于正气的支撑,所以扶正御邪至关重要。 扶正气,不能简单理解为益气吃补药。何谓正气?正气是人体元真之气,以气血津液物质为基础,精气神形合一为要素,具有维持生命和抗御外邪能力谓之正气...

  • 解表散寒感冒方 身体疲劳食疗

    解表散寒感冒方 身体疲劳食疗

    寒感冒食疗方 姜丝萝卜汤 生姜25克,萝卜50克。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每日1次,热服。 功效:祛风散寒解表。 香菜葱白汤 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每日2次,连服2-3日。 功效:解表散寒。 姜糖饮 生姜10克,红糖15克。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每日...

  • 预防感冒 增强自身免疫力

    预防感冒 增强自身免疫力

    冬春时节,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紊乱,病毒乘虚而入,引发感冒。特别是工作、生活环境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迅速传播,老人、小孩免疫力相对较弱,更是易感人群。 感冒虽然不是大病,但由于起病急、症状明显,诸如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痰多、发高烧种种症状也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严重者还可能引发肺炎等疾病。感冒由病毒引起,而目前对治疗病毒感染尚缺乏疗效确实、副作用又很小的药物,并且感冒的病程具有自限性,所以感冒的治疗应以缓解症状,预防继发感染为主。 预防感冒首先应注意适量运动...

  • 发热恶寒头痛 周身酸痛 典型病案介绍

    发热恶寒头痛 周身酸痛 典型病案介绍

    笔者于2014年1~2月期间,根据2014年甲午年农历运气特点,以少阳经和阳明经主方柴胡白虎汤为主,治愈10余例季节性流感高热患者,现将典型病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病案 王某,男,56岁,2014年1月30日初诊。 患者主诉发热8天。患者因劳累受凉致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痛,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13×109/L,N72%,胸片示肺纹理增粗。经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治疗3天,仍然发热,故来诊。刻下患者发热,体温40.1℃,以午后为甚,不恶寒,无身痛,咳嗽不显,口干欲饮,口苦,恶心,大便5天未...

  • 姜葱粥治疗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姜葱粥治疗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葱味辛、性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健胃理气的功能。葱含有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油和辣素,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者。由于其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民间常用姜葱粥热食,治疗外感风寒轻证。 ◎ 姜葱粥 材料 葱30克,生姜15克。 做法 切丝,加入刚煮好的白粥里,乘热食用。 功效 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临床治疗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葱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显的抵御细菌、病毒的...

  • 泽泻治臌胀水肿 冒暑霍乱 泽泻治妊娠遍身浮肿

    泽泻治臌胀水肿 冒暑霍乱 泽泻治妊娠遍身浮肿

    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15g)。上为细末,煎服三钱(9g),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150g),白术二两(60g)。上二味,以水二升(400ml),煮取一升(200ml),分温服。 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9g)。水一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 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1.5g)。姜水煎服。 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

  • 治周身怕冷伴阵发性大汗出5年

    治周身怕冷伴阵发性大汗出5年

      王某,女,54岁。2011年7月8日患者主因“周身怕冷伴阵发性大汗出5年,加重1个月”而就诊。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刻诊:精神差,周身怕冷,下肢尤甚,胸腹及肢端皮温低,时值夏季仍使用电热毯及棉被,伴周身阵发性大汗出,不分昼夜,偶有胸闷、头晕,视物模糊,口干口苦,欲饮水,纳食佳,小便频多,大便调,舌淡红,苔少乏津,脉沉细。诊为漏汗,证属风寒外束,阳气亏虚。治以散寒解表,温补阳气。以桂枝加附子汤合生脉饮合方化裁,处方:桂枝12克,白芍15克,炙甘草9克,生姜1...

  • 中风半身不遂中药验方

    中风半身不遂中药验方

    中风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仅有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骤,变化迅速。 处方与用法:黄芪60克,赤芍10克,淫羊藿30克,红花5 克,秦艽10克,僵蚕3 克,地龙10克,当归尾10克,川芎5克,桃仁5克,川断1 2 克,橘络5克,川牛膝 10克。便秘加肉苁蓉 15克,嗜睡加生枣仁 15克,阴虚加龟板10 克,肥胖加茯苓、半夏、枳壳各5克。水煎服,日1剂,30天为 1个疗程。 功效:补血活血,强壮起废,治中风后半身不遂,语言涩滞,手足麻痹,知觉异常,时有哈欠喷嚏,嗜...

  • “糖药丸”虽苦 可利于身

    “糖药丸”虽苦 可利于身

      中午下班回家,我见阳台窗户边放有一盘黄澄澄的东西,以为是妻子刚炸好的挂糖花生米。不禁随手捡起一粒放入口中,一入口才发觉上了当:整个一粒苦药丸!满嘴像是那被拔掉了瓶塞的阿拉伯魔瓶,苦味弥漫,“妖魔”横行。   妻子闻声从厨房过来,见我苦不堪言,笑着说:你吃“糖药丸”了吧?“糖药丸”虽苦,可利于身。她一边倒水让我漱口,一边给我讲述这药丸的功效。   原来这“糖药丸”是妻子用猪苦胆和碎馍自制的。入春以来,她火热...

  • 高热灼手 身酸痛难忍 宣痹汤

    高热灼手 身酸痛难忍 宣痹汤

      患者陈某,女,20岁,教师,门诊病例。   2005年4月30日初诊:诉起病发热,身痛,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日未效,迅即转某省级医院治疗。每天高热仍达40℃,一身酸痛,持续20天高热不退,身痛不止;且近日四肢散发红色丘疹,医院怀疑为白血病,遂来门诊求治。   笔者诊见患者高热灼手,自诉一身酸痛难忍,四肢散发小红疹点,伴轻度畏寒,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湿热痹。   治法:清宣湿热。   主方:宣痹汤。   处方:滑石30g,连翘15g,薏仁20g,赤小豆20g,杏仁10g,法...

  • 治疑难病 身如虫行案

    治疑难病 身如虫行案

      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小组”课题组的组长,笔者与熊继柏教授交往多年。他的言传身教加深了笔者对中医的理解。本文试图以熊继柏临证的诸多医案为依据,展示真实确切的中医疗效。   治疑难病也治急症   人们常说中医是慢郎中,甚至许多中医也以“中医治本,要慢慢调理”来自居,当治疗效果不好时,不去追究辨证是否准确、处方用药是否得当,反而觉得理所当然。但笔者通过学习熊继柏的许多医案发现:只要辨证准确,用药恰当,中医未必就是慢郎中。   ...

  • 身带强烈的触电感验方治之

    身带强烈的触电感验方治之

      王某,女,32岁,2000年4月25日初诊。   患者诉身带静电“打人”已三日。过去也偶有触物时被电打感,而近三日此感觉加重频繁,已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如自己拿金属镊子或其他金属物品,就有触电,被电打感,在卖货或找钱与客户手接触时,客户就有突然比较强烈的触电感,而迅速缩手,自己也有手麻感。这三天每天上午都有几位客户被电打,而下午晚上则无,患者感到非常烦恼,也怕影响生意,故来求治。   患者面红,烦躁,咽干欲饮,眠少梦多,大便二日一次干结,苔黄腻,脉浮弦。   此为肝阳上亢...

  • 浑身抽搐处以续命汤方

    浑身抽搐处以续命汤方

      1月11日上午8时,长春市韩先生打电话急切地说,“我昨天晚上同我媳妇(30岁)吵了一架,她生气后浑身直抽搐,不能说话了,四肢冰凉,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来也没有查出什么来,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呢?”笔者立即处以续命汤方:麻黄12克,桂枝10克,杏仁12克,石膏30克,党参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3剂,水煎服。   下午3时许,韩先生打来电话说,患者服了汤药后能小声讲话、自己去卫生间了,只是浑身无力。晚上8时许,患者神志清楚,只是讲话没有力气,精神差。...

  • 胃无力后全身衰弱治案 止癌痛

    胃无力后全身衰弱治案 止癌痛

    笔者曾遇一例胃无力后全身衰弱的患者,四方求医数十人,疗效欠佳,后笔者查其“每日均在凌晨发病”的规律,将对症之剂补中益气汤在每日疾病发作之前服之,得获良效,总结病案如下。 王某某,女,45岁,已婚,农民。患者一年前曾因精神不爽引起食欲不振,每日主食三四两,食后觉胃堕不堪,伴有全身乏力,头昏,耳鸣,多梦,易惊,口干不欲饮,饥饿时胃部更觉嘈杂不堪,时觉手足麻木抽搐,更有每日起床,晨6时许解稀便一次,即刻出现心烦、心悸、头昏、自汗,持续至中午10点方逐渐缓解。先后住院二次,更医变方甚多,先...

  • 软坚散结 廖志军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方

    软坚散结 廖志军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方

    名医治甲状腺炎(瘀痰互结)方 处方:茯苓、赤芍、防己、陈皮各12克,桃仁、当归、法半夏、山慈菇各8克,夏枯草、川芎各10克,二棱、红花、木香各6克,莪术5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化痰,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耳状腺炎中期,中医辨证属经络阻滞,瘀痰互结型。症见甲状腺肿大如马蹄、质地坚韧如橡皮、可伴有疼痛且部位固定。有时疼痛可向下颌角或颈部放射,胸闷心慌,易劳累,喜太息,舌苔薄白腻,脉滑或涩。 创方者:廖志军 名医治甲状腺炎(脾肾阳虚)方 处方:熟地20克,夏枯...

  • 柔肝养阴治眼病 柔润肝阴治身热

    柔肝养阴治眼病 柔润肝阴治身热

    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几经修订的“柔肝要方”治疗因肝阴虚、血虚所致的各种不同疾病取效快捷,(“柔肝要方”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1月28日名医名方栏目第四版),今将该方的组成意义及不同疾病验案整理如下。 因肝为柔脏,其性柔软,柔:柔软、柔和之意,是既不刚烈又不强顽,柔和刚是相对应的、协调的,又是相互制约的阴和阳的关系,这样可以刚柔相济。“柔肝”之意,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 肝气勇善怒、刚强暴躁,有“...

  • 虚劳,全身乏力,予补中益气汤合半夏厚朴汤

    虚劳,全身乏力,予补中益气汤合半夏厚朴汤

    杨某,女,47岁,住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田路77号 主诉:全身乏力、声音嘶哑1年 现病史:缘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全身乏力,言语困难,遂就诊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予中药汤剂口服症状无缓解,言语困难呈进行性加重。肢体乏力症状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自诉双侧眼睑下垂,朝轻暮重,无呼吸、吞咽、咀嚼困难,当地医院考虑重症肌无力可能,行新斯的明试验阴性,鼻咽喉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故于2013年3月20日初诊。 现症见:神清,精神可,声音嘶哑,构音困难,全身乏力,四肢为甚,劳累后加重,休...

  • 仲景用含有人参的桂枝新加汤和附子汤治疗身痛

    仲景用含有人参的桂枝新加汤和附子汤治疗身痛

    人参为补药之王,系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人参的干燥根,性平、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在《伤寒论》中,仲景用含有人参的桂枝新加汤和附子汤治疗身痛,现辨析如下: 桂枝新加汤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甘草二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秘方数: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秘方数: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破坏增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及黄疸、肝脾肿大;个别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而伴有出血症状。有的有冷凝集综合征和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受冷部位的手、足、耳、鼻等皮肤苍白、发样及疼痛,加温后可恢复。实验室检查,冷凝集试验(1:60以上)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由梅毒或病毒感染所致者有寒颤、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急性溶血表现,严重可危及生命,冷溶血试验阳性。本病病因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多继...

  • 乌梅丸集数方之功于一身

    乌梅丸集数方之功于一身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梁宏正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精研岐黄,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列其门墙,侍诊抄方,获益良多。梁宏正擅用乌梅丸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得心应手,今就学习所得总结如下。 对乌梅丸的理解 乌梅丸是一首治疗寒热错杂的方子,为厥阴病之主方,见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

  • “趁痛散”缓解全身疼痛

    “趁痛散”缓解全身疼痛

    “趁痛散”之名,古有多个同名而出处不同的药方,笔者所用“趁痛散”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原方由当归、川芎、黄芪、白术、牛膝、独活、肉桂、薤白、生姜等药组成。该方有养血活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主治产后气血虚弱,寒邪袭入经络,瘀血阻滞,筋脉失养而致腰背拘急、遍身疼痛不休者。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经行身痛效果明显。现将一素有原发性痛经、流产后出现经行身痛剧烈的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患者吕某某,女,29岁。曾怀孕4个月流产,产后恶露淋漓近半月方止。约3...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