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 第14页
-
乳癖结块质地较硬者 主治乳腺增生中药方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然”字门内科中医术第十二代传承人。师从全国名中医任达然,临证善用经方,擅长治疗内科、妇科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任达然老中医临床经验录》。 组成:炒柴胡10g,川郁金10g,制香附10g,青皮10g,陈皮10g,合欢皮1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全瓜蒌15g,夏枯草15g,浙贝母10g,生牡蛎30g(先煎)。 功效:疏肝理气,化瘀软坚。...
-
桡骨远端骨折遗留腕关节僵硬的中医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是中老年常见的骨折,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临床采用非手术治疗,但骨折愈合后部分患者常后遗腕、手关节僵硬,甚至肘、肩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 桡骨远端骨折后形成关节僵硬的原因,往往与早期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一是由于骨折后,多数老年人由于惧怕疼痛,或担心活动时造成骨折新的移位;二是复查时医生未向患者讲清楚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未教给病人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所致。中医认为,筋骨受伤,时日既久,气滞血损,筋脉失养,关节拘挛僵硬,活动受限。加之病人大多年迈体弱,肾精虚衰,生化无源,髓空骨松。外...
-
颈部发硬阵阵疼痛 锻炼方法
1年多以前,我突然感觉颈部发硬,还伴随着阵阵疼痛,时轻时重,忍受半个月后不见好转,只好到医院就诊,经查,医生说是颈椎病前兆,必须注意纠正以前的不良姿势,减少用电脑时间,加强颈部锻炼。我问怎么锻炼?专家给了一张画册,说上面有锻炼方法。 回家后,我开始按照画册上的方法锻炼颈部肌肉,每天没事时就锻炼,包括望天看地法,望天时头后仰到极限,看地时下颌尽力贴近胸部,重复10次;左右旋转法,头向左或向右缓慢地旋转,看肩背到最大限度(用力不要过猛),连续10次;左右侧屈法,应向左到右缓慢侧屈,耳朵靠近肩膀,身体肩膀保持不动...
-
枕颈部僵硬抽掣痛 病机与治则
韩某,女,32岁,1985年11月19日初诊。 主诉:后枕部、颈部、背部僵硬抽掣痛2个多月,加重半月。患者曾在几个医院用过中西药及外敷药等治疗,但都无效。转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精神紧张,处于焦虑状态,上半身如木僵样,头不能前后左右运动,转头必须身子同时转动,否则引起后枕部、颈部、背部抽掣痛,伴面红,失眠,烦躁,苔白,脉沉弦。有精神抑郁史。 病机与治则: 肝郁阳亢,经络壅滞;治宜平肝潜阳,补卫温经,活血通络。 处方:(1)针列缺穴。 (2)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元参30克,龙骨30克,牡蛎...
-
治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方
肝硬化腹水多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长积等因素,损伤肝脾,阻滞气血,以致气、血,水瘀积而成。其症往往本虚标实,攻之易伤正气,补之又恐恋邪,治疗颇为棘手。姜老根据其发病病机,和60年临床经验,对本病的治疗原则以祛水消胀,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养阴益气四法运用为原则,以利水而不伤阴,攻邪而不伤正为宗旨,每获良效,兹就其辨证用药特点,概述如下。 1论久暂,分阶段,果断攻邪: 在临床中一般医者对本病多从阴证,虚证论治,以温外为主。姜老认为应该论久暂,分阶段,果断攻邪。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
肝硬化的饮食中药治疗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各种肝病不断发展的结果,肝硬化早期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和乏力,可伴腹胀,厌油、恶心、大便稀溏和上腹隐痛等,呈间歇性发作;后期临床表现为消瘦、面色灰暗或发黑、水肿、腹胀更加突出、腹泻、有出血倾向、肝掌和蜘蛛痣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脾肿大、腹水等。 1.西洋参、鸡内金、三七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吞服3克,每日1次。 2.鲜马齿苋绞汁,每日约30毫升,分2次,开水冲服。 3.老母鸡及黄芪、蜂蜜、老醋各适量,用沙锅炖服。 4.鳝鱼250...
-
便秘方 治少腹硬满大便不通
组成:藿香3克,厚朴6克,枳实6克,猪苓15克,茯苓皮15克,大黄6克。 制法:用水1000毫升,除大黄外,余药先煮30分钟,纳大黄,微火更煮5分钟,去药渣。 用法:以上为一日量,分3次饭前温服。 功用:行气化湿,轻下热结。 主治:少腹硬满、大便不通,伴有脘痞、呕恶、舌苔垢腻黄、脉濡。 宜忌:初服汤当大便,不便者尽服之;若大便者,去大黄,续服,巩固治疗。 方解:本方所主治证候,多由湿热滞于大肠,湿阻气机,腑气不通,故大便不行。藿香、厚朴、枳实,升清降浊。猪苓、茯苓皮,利尿导浊。《神农本草经》...
-
肝硬化治方一款
治疗肝硬化验方:生牡蛎30克,制鳖甲15克,珍珠母3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5克,川怀牛膝各15克,桃仁8克,炒白术30克,麸炒枳壳15克,生黄芪30克,肉桂6克,郁金10克,鸡内金15克,丝瓜络20克,橘络15克。 若偏于气滞者,加柴胡、青皮、佛手疏肝理气;偏于寒湿者,加苍术、厚朴、茯苓温化寒湿;偏于湿热者,加栀子、茵陈、龙胆草清化湿热;偏于血瘀者,加三棱、莪术、土鳖虫化瘀软坚;偏于阳虚者,加黄芪、党参、附片温补脾肾;偏于阴虚者,加山萸肉、首乌、黄精滋补肝肾;伴呕血,加代赭石、生大黄、白及降逆止血;伴神昏,...
-
肝硬化的治疗验方【邓铁涛】
邓铁涛简介:1916年生于广东开平县;中医教授、幼承家学,从事中医工作近50年,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疑难病证,声名远播海外。 通讯地址:广州中医学院邮码 510000 【主治】肝硬化。 【组成】太子参 鳖甲(醋炙)各30克 白术 茯苓各15克 楮实子 菟丝子各12克 萆解18克 丹参10克 甘草6克 土鳖虫3克。 【功能】健脾护肝补肾,活血化症软坚。 【用法】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未。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1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服。日一剂 【加减】酒精性肝硬化加葛花;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
-
肝硬化泄泻中药方
叶某,男,77岁。2005年5月8日前来门诊治疗。有乙肝小三阳病史,2005年3月发现肝硬化腹水,4月14日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查MR:肝硬化、脾轻度肿大、慢性胆囊炎;4月20日查电子胃镜:食道静脉曲张(轻度)、门脉高压性胃炎(轻度);4月10日查肝功十二项:TBA30umol/L,其余正常。刻诊:双胁痛,胃脘胀,泄泻,日3~5次,质稀溏,常食后即泄,无腹痛,夜尿2~3次,舌暗,苔薄腻,脉弦缓。中医诊断:癥瘕。治以健脾和胃,疏肝散结。处方: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茯苓20克,半夏1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
-
甘露消毒丹治肝硬化腹水
方药组成:飞滑石450克,茵陈330克,黄芩300克,石菖蒲180克,川贝、通草各150克,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120克。上药晒燥,生研细末。每服9克,开水调服,每日两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现代亦常按原方比例酌情加减作汤剂煎服。 本方又名普济消毒丹,录自《温热经纬》,原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然该方之用,实不局限于此。贵州名医石恩骏通过反复临床观察,发现本方因清热利湿、芳香化浊及养阴之效,故在治疗肝硬化腹水中最为顽缠之阴虚湿热证型者有一定用途。 石氏认为,本病中肝郁气滞、脾肾阳虚、...
-
攻补兼施治肝硬化腹水
患者男性,48岁。2010年7月15日初诊。乙肝病史确诊7年,自述平时疲乏,不思饮食,肝区隐隐胀痛不适,3年前超声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内径14mm,脾脏52mm,当地中医诊所予中药治疗。近1月来自觉疲乏加重,纳差,肝区疼痛不适,面黄暗而无光泽,腹胀如鼓。查体:移动性浊音阳性、肝区叩击痛阳性、脾脏触诊不理想,下肢无水肿,小便黄、大便调。舌绛,苔厚而燥,脉弦细而数。辅助检查超声提示:肝硬化失代偿、肝内占位、门静脉内径14mm;脾脏肿大:58mm;腹水大量。肝功能提示:ALT:158U/L、AST:88U/...
-
肝硬化早期治疗 恢复肝脏功能
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医王鸿士曾拜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为师,后又拜清太医瞿文楼为师,深得二师真传,医术精湛,效果显著。现将其辨治肝硬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肝炎常因急性肝炎失治、饮食不节如厚味生冷、饥饱无时、酒茶嗜癖损伤脾胃,或郁怒伤肝等影响而成。此阶段多有湿热缠绵(一般此时湿热邪势相对已减)、气血瘀阻及肝胃不和等证候,又可兼有不同程度正气虚亏之象。慢性肝炎病势迁延,若能坚持恰当地治疗大部分可以渐愈,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病情恶化演变成肝硬化。 肝硬化(腹水)这一名词,不见于中医学文献中,但其所表现的...
-
肝腹水肝硬化 外敷法+内治法
肝硬化至晚期就要发生腹水,主要原因是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 目前西医多给予静点白蛋白,服心痛定、心得安等纠正低蛋白血症,以降低门静脉压,但有时仍难以收效,如合并感染病灶,凝血酶原缺乏则腹水更难以消退。笔者采用中医内外兼治法,对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有较好效果。 外敷法: ●在上臂三角肌的后缘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处,给予牛黄、麝香等适量研末,蒜泥调敷。此经循行胸腹部位,分布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隔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此经穴位外敷,可以疏通经气,去除本经湿毒,通畅三焦水道,而消水肿。 ●甘遂、大戟等适量研末,用生姜泥...
-
肝硬化腹水伴黄疸中医验案
林某,男,56岁。2007年11月5日初诊。 患者素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8月中旬因肝硬化腹水伴黄疸加深入住江阴市某医院专科,经治2月,于10月15日出院。出院时肝功能报告:谷草转氨酶56.3单位/升,谷氨酸转肽酶307单位/升,总胆红素60.4单位/升,直接胆红素28.6单位/升,间接胆红素21.8单位/升,血清白蛋白32.9克,球蛋白41.2克,HbsAg(+),HBV-DNA :2.56×104。B超提示:肝弥漫性病变,脾脏肿大肋下2厘米。 刻诊:患者面色萎黄黯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