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治 第668页
-
乌梅丸主证病机 加味乌梅汤治秋燥案
乌梅丸和加味乌梅汤的方义探讨及临床应用 乌梅丸是源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 原为蛔厥而设, 兼治久利, 其药味组成比例如下:乌梅 (三百枚) 、细辛 (六两) 、干姜 (十两) 、黄连 (十六两) 、当归 (四两) 、附子 (六两) 、蜀椒 (四两) 、桂枝 (六两) 、人参 (六两) 、黄柏 (六两) 。 乌梅丸主证病机 《伤寒论》对乌梅丸主证病机的论述, 主要有两条:“厥阴之为病, 消渴, 气上撞心, 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下之, 利不止&rdqu...
-
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科疾病
补中益气汤源自元代名医李杲《脾胃论》,是临床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笔者近年来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科疾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 窦 道 张某,男,70岁。农民。2006年12月5日初诊。患者于2006年7月患急性阑尾炎,未及时治疗而穿孔,在当地卫生院手术治疗后,局部感染,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住院1月余,遗留窦道而出院。后又以多方治疗,服用中西药无数,迁延5月余。来院就诊,右侧小腹部窦道,周围皮肤糜烂,色微红,隐痛,脓液稀薄,并见精神不振,头晕、声低懒言,体...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心绞痛
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要略》,像一个宝贝匣子,里面装了许多治病的妙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该方是由5种药物组成:黄芪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加水煎煮。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本方主要是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病证。医生根据寒热虚实进行加减应用,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病。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颈部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情缠绵,时轻时重,颈部和肩背...
-
中医治疗疝气 附子大黄汤治之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
-
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是一种表现为身体持续疲劳或反复疲劳发作的慢性过 度疲劳为主的全身证候群 [1 ] 。本病主要的病情特点是 脑力疲劳和体力疲劳, 伴有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 中、 咽痛、 肌肉关节疼痛、 反复头痛、 睡眠质量不佳、 颈 部僵直或腋窝淋巴结肿大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 活和工作。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缺乏有效药物, 而中医 通过辨证论治、 调整脏腑功能、 激发正气、 益气养血等 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 [2 ] 。中医认为, 劳伤心脾, 致心脾 两...
-
顾植山从“少阳为枢”角度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体会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 治下》第147条: “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 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 热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 笔 者2015年4月开始随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 植山教授门诊学习, 发现顾老师临证时经常运用柴 胡桂枝干姜汤, 效果很好, 同时顾老师运用该方时有 自己的独到见解, 现举案例如下。 讨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 桂枝、 干姜、 天花粉、 黄芩、 牡蛎、 炙甘草...
-
杜光明 银台芍六君子汤治疗气虚发热案赏析
杜光明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素有军中名医美誉,曾任成都军区首任中医学会会长、高职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为昆明圣爱中医馆名医工作室特聘专家。 笔者有幸侍诊于侧,所见重症、顽症无数。近日,杜光明医师治一脾虚泄泻、气虚发热患者,临床表现:腹泻则发热,泻止则热退,如此反复月余,多次住院,西医数十项检查均无异常,诊断未明,束手无策,实属罕见。杜光明医师举重若轻,从脏腑辨证入手,抓住脾气虚弱这一核心问题,泰然处以银台芍六君子汤而取效。兹实录此案,以飨同道,并对银台芍六君子汤治疗气虚发热之机理试作浅析。...
-
王琦应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伏邪发热经验
名医简介 王琦( 1943—) ,男,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 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从医50 余年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遣方用药崇尚精简,创立了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学科,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 葛根芩连...
-
手足心热 升阳散火汤治虚火流于四肢证
□ 王波 李明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手足心热作为一种临床症状广泛存在,而西医的理化检查也不完全能发现器质性改变。此症状不危及生命,但是影响病人状态。尤其入睡前的烦热表现更是引起睡眠障碍,值得中医师对此重视。 张某,女,16岁。于2015年10月21日初诊。病人半个月来由于将进入高考时期而感手足心烦热,入睡前尤甚,常常将手脚贴墙仍不能自止。甚至喜将手足置于冷水中以缓解病势。心烦、易怒,倦怠乏力,扪之双手如烙,胃怕凉但喜冷饮。二便正常,舌质胖大,尖红,苔薄白,脉沉无力。 诊断:脾...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汗证 瘾疹 心悸 发热
汪受传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儿科治验举隅 汪受传 ( 1946—) 男,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 究生导师,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 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世界中医 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 分会名誉会长。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 50 载,医术精妙,尤善治小儿肺系疾病,见解独到。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 病脉证并治第六》 ,原文载 : &ldqu...
-
当归四逆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皮肌炎
导读:本文根据姚梅龄老师的一次讲座整理而成,讲当归四逆汤治疗3例疑难病的过程及思路,然后总结了当归四逆汤的应用指征并加减法。小编此前对姚老的学术思想完全不了解,但读后很有一种亲切感,姚老用六经表里定位,然后会转化到我们平时熟悉的脏腑辨证中,感觉姚老讲课发人深省,丝丝入扣,非常地详尽完备。小编真实感受,大家读文章吧。 当归四逆汤是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方,估计在座各位也经常用,体会也比较深切。杂志上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疑难病的报导也不少,比如治疗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周围神经炎、冻疮、血管神经性头痛、周期性麻痹,还有治疗...
-
仲景用含有人参的桂枝新加汤和附子汤治疗身痛
人参为补药之王,系五加科多年生草本人参的干燥根,性平、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肺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在《伤寒论》中,仲景用含有人参的桂枝新加汤和附子汤治疗身痛,现辨析如下: 桂枝新加汤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甘草二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
-
御寒汤治感冒咳嗽案 御寒汤治头痛案 御寒汤治鼻渊案
李发枝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整理李发枝应用李东垣所创御寒汤治验四则如下,以飨同道。 感冒案 郑某,女,35岁,因“受凉后反复感冒2年余”于2015年6月12日初诊。刻下:头痛低热,恶风畏寒,咳嗽痰少,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动则多汗,神疲乏力,饮食睡眠正常,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既往有变应性鼻炎病史,经常用激素类吸入剂治疗。 诊断:感冒(外感风寒,气虚不固)。...
-
益气解毒汤治伤寒感冒 淋证带下病
益气解毒汤为贵州中医药大学(原贵阳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石玉书先生自制方,因黔中湿热偏胜,石玉书先生制该方以治妇科湿热带下病,并将其作为治疗气虚湿热证之基础方,应用范围广泛且收效显著。 益气解毒汤方药组成为:黄芪12g,炒白术12g,黄连3g,黄柏10g,银花15g,厚朴10g,藿香6g,土茯苓15g。 方中黄芪、炒白术益脾胃元气,黄连、黄柏清利中下焦湿热,银花清血分热毒,土茯苓分利下焦湿毒,藿香、厚朴运脾以治中下焦水湿肿毒。黄连、黄柏虽苦寒,少用能健脾醒胃。藿香、厚朴伍黄芪、炒白术能健运脾胃。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