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第2页
-
慢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中药治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 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川楝子6克,玄胡索30克。 组方依据 该方所治胃炎,包括各类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诊断以胃脘疼痛、吐酸、嗳气三大症状为要点。该病因长期寒湿侵胃,郁久化热,湿热阻络,气血瘀滞,气虚津亏所致。治宜清热散瘀,理气和胃,制酸止疼。药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化瘀解痉,蒲公英素有“疔疮圣药”之誉,有抑菌和杀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且能生肌活血,故对溃疡的修复、炎症的消退及清除幽门螺杆菌等起重要作用。川芎素...
-
人格心理学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 人格心理学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对人格与健康关系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多篇章涉及人格与心身健康的内容,这是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阴阳五态人格类型学说认为:阴阳含量的多少影响着个体行为、心理、生理特征,并且能够影响到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依据人的外貌特征、体质类型和心理与行为特征的不同,以阴阳为代码,认为有&ldqu...
-
久治不愈的各种慢性腹泻 固肠止泻中药组成方解
王仁强,男,1953年生,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委,重庆市中医院原消化内科主任,重庆市卫生计生委高级职称评审专家,重庆市干部保健顾问组顾问。 组成: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3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5克,补骨脂15克,巴戟天15克,诃子10克,肉豆蔻10克,玫瑰花15克,金樱子15克,木香10克,合欢皮10克,白豆蔻10克(后下)。...
-
慢性胃炎胃脘痛病 以化浊解毒为大法组成中药处方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的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无症状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不做任何处理,慢性胃炎一般预后良好,但伴有萎缩、肠化生、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除了定期观察病理随访,必要时进行手术外,并无良好的治疗方法。李佃贵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浊毒立论防治慢性胃炎伴有糜烂、反流、部分肠化和异型增生等取得了可观的疗效,使部分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
-
五色桃花汤组成方解治急性食管炎病案举例
急性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痛和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在农村中较为常见,尤以农忙季节为多。其症多由饮食热物或硬食吞咽过急,伤及食管及胃黏膜所致。病者一般并无胃病史,发病突然,于食后骤然吐血或呕血(轻者亦可无出血),食管及胃脘部顿觉疼痛,其痛如灼,饮食时灼痛更甚,遂致妨碍饮食。笔者用“五色桃花汤”治疗多例急性食管炎,效果较好,现介绍于下。 五色桃花汤组成:赤石脂15g,白及片9g,黄郁金6g,青黛3g(包煎),乌贼骨9g(研粉),玄参...
-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方解
马骏,男,汉族,1940年生,安徽六安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他幼年习医,熟读经典,拜名师,勤临证,从医六十余载,学验俱丰,在内、妇、儿科疾病诊治中驾轻就熟,尤擅长脾胃病的治疗。学术主张“顾脾为先,辨证为要,调和致中”,从脾胃中焦辨治杂病,疗效显著。 组成:柴胡8克,枳壳10克,炒白芍12克,陈皮10克,川楝子6克,延胡索10克,酒黄芩12克,炒黄连6克,吴...
-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 组成方解
单兆伟,1940年出生,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和国医大师徐景藩,长期从事脾胃病疑难病的证治研究,主要论著有《中医临证与方药运用心得》《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医胃肠病学》《孟河医派传人:单兆伟医疗经验集》等。 组成:黄芪20g,玉竹15g,麦冬15g,白术10g,法半夏6g,薏苡仁15g,黄芩10g,仙鹤草15g,浙贝母10g,莪术10g,白花蛇舌草15g。 功能: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
-
感冒发热 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方药组成
因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冒之后,容易化热,初起为寒象,可能第二天就转为热性表现,这一点也是和成人感冒不一样的。究其病因,小儿稚阴稚阳,肌肤娇嫩,脏气未充,肺脾尚虚,卫外不固,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以致阴阳失衡,营卫不调,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又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阳气相对比较旺盛,所以,感受外邪,更容易出现发热症候。 方药组成 玉屏风散加柴胡、黄芩、甘草。 功用 益气固表,补脾实卫,疏风散热。 主治 感冒发热,或同时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 方解 方中以玉...
-
大柴胡汤主治病症 药物组成及功效
说起大柴胡汤,我和它有不解之缘,也可以说正是大柴胡汤的非凡疗效,促使我走上了学中医的道路。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情,我的一个亲属患胆囊炎,经常发作,每次发作都表现有骇人的腹痛,其疼痛甚至可达到昏迷的程度,四肢冰冷(后来知道这叫“疼痛性休克”),并伴有剧烈的呕吐不止,能把胆汁都吐出来。每次发作,全家人都惊恐万状,而又束手无策。每次到医院去,都是打吊瓶控制,但隔不了多久,就会又发作。不能吃油腻和凉的饮食,一吃病就复发。后来医院的一个大夫给介绍一个中医学院的老中医,开了一个处方,没有几味药...
-
小柴胡汤药物组成
阴阳升降消长理论与小柴胡汤 《黄帝内经》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阴阳二气的升降与消长,所以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死亡,皆本于此规律。由此,一年之中就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换,一日之中就有昼夜晨昏的变化。也就是说,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明显地表现有年节律、日节律等。一年之中,冬至一阳生,到了夏至,阳气升发达到顶点,而一阴即生,一直到冬至,阴气达到顶点,进入下一个轮回。一天之中也是如此,子时一阳生,到了午时阳气最盛,此时,阴气渐生,一直到子时最盛。人生活在自然界里,天人相...
-
参苓白术散 方药组成及作用 临床应用
经方参苓白术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源于宋朝政府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莲子、薏苡仁各9g,茯苓、人参片(现多用党参代替)、白术、山药各15g,桔梗、砂仁各6g,白扁豆12g,甘草片10g,大枣3枚。通过现代临床广泛实践,此方可治疗各种肺脾两虚类疾病,由于组方精良,效果显著,一直被广大医者尤其是中医医者所推崇。本研究对参苓白术散的临床运用进展进行概述。 1 方药组成及作用 参苓白术散由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薏苡仁、桔梗、砂仁、白扁豆、甘草、大枣等11味方药组成。其...
-
柴胡龙牡合欢汤组成及应用
柴胡龙牡合欢汤是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翘楚经验方。该方由《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来。 组成及应用 组成:柴胡10g,龙骨30g,牡蛎30g,天麻10g,钩藤15g,郁金15g,菖蒲10g,焦山栀15g,黄芩15g,赤芍15g,白芍15g,合欢皮15g。 功用: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活血开窍安神 方解:本方以柴胡为君药,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宣畅气机。龙骨、牡蛎为臣药,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君臣合用,升降调节有序,牡蛎又可制约柴胡不致升散太过。三药共奏...
-
滚痰丸《泰定养生主论》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大黄(酒蒸)250g,黄芩(净)250g,沉香15g,礞石(硝火煅金黄色)30g。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如梧子大,每服5~9g,温开水送下。 此方出自《泰定养生主论》,为元代王珪(王隐君)所制,诸多方家载录而略有差异,有加朱砂者;有去黄芩加前胡者;有加元明粉者;有大黄生用者。贵州名医石恩骏认为《医学正传》所载滚痰丸方(即上方)力大功专,可以采用,并认为临床也可随症加减使用,并不拘于上方。然既为丸药,仍相对固定为是。 方中大黄除痰实,泻火毒,荡积滞,行瘀血,推陈致新为本方君药;...
-
血府逐瘀汤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 主治头痛 治胸痛
瘀血有什么特点?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方子神验。它里面有五逐淤汤,五首可以把淤血追逐赶走。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逍遥散是治情志的,血府逐瘀汤治血瘀的。...
-
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 主治表虚自汗之证
全国名中医李冀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段富津,尤善治疗消渴、胸痹、心痛等证。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主治表虚自汗之证。自汗实证者常责之于风、湿、热。玉屏风散所治之证为虚,证因表气不固而自汗出。而此方立法亦有尚待探讨之处。受业李冀数载,获益良多,侍诊之暇,忝集此三案,以飨同道。 方解 《神农本草经》谓黄芪“补虚”,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赖后天之滋养。而脾胃之气不足,则易累及肺气,正如东垣所谓“脾胃一伤,肺气先绝&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