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第2页
-
读《田淑霄中医妇科五十六年求索录》有感
我与李士懋、田淑霄教授相识多年。他们夫妇切磋共勉、辛勤耕耘于中医事业五十余年,颇多造诣。近日收到田淑霄教授寄来的新作《田淑霄中医妇科五十六年求索录》,阅后,感其对中医执着热爱,不惜毕生心血,著书立说,分享同道,真是可贵。 田淑霄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在学期间受秦伯未、董建华、刘渡舟、赵绍琴诸名师教诲,尤其受到中医妇科名家王大鹏的亲授,具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早年在基层综合医院,练就了以中医内科为主的全科临床基础。1979年调河北中医学院任教,由内科转向妇科,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同时善于汲...
-
宣明往范昭示来学 读《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有感
医案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石,是医家诊治疾病的客观记录,是总结和传授临床经验的重要方法。因此,具有十分鲜明的纪实性和可靠性。由于中医学源于家传师授,世代沿袭,形成了历代名家在学术上见仁见智,各有所长,具有很强的个体性,故中医医案学不仅使历代医家的宝贵临床经验得以保存和传世,同时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充实的源泉。一向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 近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教授专家团队编纂的《中华历代名医医案全库》一书,已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付梓出版。全书共收集近300位名医医案15000余例,800余万...
-
同心是福 相诉是福:有感于师生聚会
期盼已久的一年一度的师生团聚会,终于来临。晚会的主题是人生、学术、真情。我们相聚在这里,通过每个人讲不同的故事,抒发赤诚的情怀,传递各自的信息,讲出人生的感悟,展现自身的灵彩,这里没有浮躁浮华,没有言辞灼灼,要的就是平实无华,要的就是抱朴含真,存其真意,蕴其真情,秉其真心,吐其真言。往事越千年,人生九万里。人生的路上需要倾诉,需要小歇,需要问候,需要抚慰,需要鼓励。师生同心是福,同学同心是福,大家同心是福,我们相聚在这里,一支曲,一杯茶,一盆兰,一首诗,怡情悦性,云淡风轻,聊聊天,叙叙旧,叙叙事,叙叙家常,抛开平日...
-
学习《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有感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6月23至24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
读《<八十一难经吕杨注>辑校与研究》有感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是中医学中继《黄帝内经》之后以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编撰而成的又一部经典医集。其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后世医家常把《内经》《难经》并称,并将《难经》与《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并列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难经》之注,莫先于吕、杨 《难经》成书既早,年久日深而辗转相传,原书今已不存,原貌今亦不可复睹。历代仅以校勘、注释流传。远在三国时,吴太医令吕广,便是注《难经》的第一人,也是古典医籍中注疏最早的,所注名曰《黄帝众难经》。但吕...
-
跟师张炳厚教授学习有感
我的老师张炳厚,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曾记得,老师每次临证用药,从不开无汤头之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背诵方剂歌诀;一边嘱我们抄方,且每能辨证化裁,灵活加减,善遣类方,善使怪方,善用怪药、善治怪病,药简量大,效如桴鼓。我们弟子侍诊抄方,处方中每味中药老师命我们皆以三字书写,如醋柴胡、寸麦冬、盐黄柏、杭白芍、淮生地、血竭面、制马钱等,以明炮制、服用方法、产地等,用药道地,功效迥异,中医药元素符号尽显方中,虽有“神医怪杰&...
-
读《郭剑华筋伤证治精要》有感
阳春三月,重庆中医筋伤专家郭剑华又一部学术力作《郭剑华筋伤证治精要》(以下简称《精要》)出版。从理论到实践,从经验到总结,从传承到创新,字字珠玑。 风格独树一帜 该书从筋伤证治学术经验、优化方案、专病专方到医案精选,均从理论高度阐释,从实践层面指导,从细节角度分析,从技巧上加以指引,从人文角度循循善诱。这让这部著作有了温度、宽度和厚度。他以理论指挥实践,以实践反哺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交融与争锋中,培育出真知灼见。故而,《精要》是有特色的,读之有趣,拿来可用。用通俗的话说,是“接地...
-
《药性歌括》读书有感
《药性歌括》以简练易记的四字真言讲述出神奇的中医药效,使人在朗朗上口的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记住每一味中药的神奇性质。 诸药之性,各有奇功,温热寒凉,泻补宣涌。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定见吉凶。药共四百,精制不同,生熟新久,炮煅炙烘。汤丸膏散,各起疲癃,合宜而用,乃是良工。云林歌括.可以发蒙,略陈梗概,以候明公。再加斤削,济世无穷。 药物的功效,寒、凉、温、热,泻、补、宣、涌各不相同,君、臣、佐、使灵活运用,相反畏恶区别对待。书中一共四百多味常用药,要用不同的方法精心制作,要用生的还是熟的,还是陈久的;要用炮、...
-
读王邦才《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有感
王邦才教师赠余《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一书,为教师30余年从医之心得、领会、感悟。吾重复读之,于心有戚戚,若有所得,作此评论,为章师之医道,冀能为同道晚辈懂事解惑。 志于经典 根于国学 王邦才少时学医,时值“文革”之后,百废待兴。中医学博学多才,王邦才沉溺其间,如痴如醉,将《内经》《伤寒》等经典重复诵记,娴熟于心。舟山五年,更是悉心学识,将所得薪酬,多以购书。青衿兹典,白首握卷,王邦才现年近花甲,弟子们跟师待诊时,论及某方某条文,他随口拈来,只字不差,让吾等晚辈汗颜。王孟英...
-
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有感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等主编的《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全书183万字,历经8年之久,终于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王庆其老师渊博的学识、深邃的科研目光、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以及团队精诚合作、深入钻研的治学精神,都值得我辈学习。今将读后感加以梳理,以供同道商榷。 •《内经》研究成果梳理的集大成之作 《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顾名思义,是对近百年(1911~2011年)来《黄帝内经》研究状况的系统、全面梳理,全书分《内经》文化研究、《内经》学术理论研究、《内经》语言文字及文献研究...
-
读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感
传承发展中医药治病救人之术,从经典中厘清中医药理论本源,是中医药人提高辨证论治技能的重要方面,是提高疗效的源头活水。读中医经典著作,并且能更好地应用于临证,除了熟读中医四大经典外,阅读各代古典医籍,并努力用之于临证和实践,是重要途径。近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的中医必读经典读本丛书系列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再次真切感受到古典医著的学术内涵与魅力。 说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总会想起读书时学过的《方剂学》教材。选入《方剂学》的三百多首方剂中,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方剂占了很大比例。诸如益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