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感 第3页

有感 第3页

  • 观《本草中国》第二季“搭档”有感

    观《本草中国》第二季“搭档”有感

    近期《本草中国》第二季“搭档”篇,就中药配伍中的“药对”运用,徐经世、王键两位学者从不同角度,结合验案,形象生动地阐释了用药中的“搭档”,不禁让人感慨“本草中国,匠心新安”。 国医大师徐经世、岐黄学者王键,二者均为新安医家。徐经世(1933—),号筱甫,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徐经世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业医60余载,善治内科疑难杂病,誉满杏林。王键(1956&mdas...

  • 读《谐调学:谐调经纬》有感

    读《谐调学:谐调经纬》有感

    生命在于和谐,人生需要和谐。人的一生,时时、处处、事事都需要通过调整、调节、调理,以和谐的方法达到和谐的状态。自我和悦、人际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无不如此。这就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马献军、马啸父子联袂编著的120多万字的方法学新著《谐调学:谐调经纬》(以下简称《谐调学》)一书所表达的主题。 纵观《谐调学》一书要表述的内容,从《易经》《老子》《论语》《黄帝内经》等著作中大都可以找到相关依托,也可见“和”是治世之器、治国之本、治人之术,非和而无规矩,...

  • 瞻仰许叔微故居有感

    瞻仰许叔微故居有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步先   今秋回国期间,我曾在无锡马山小住,友人告知,马山深处便是南宋名医许叔微故居——“梅梁小隐”之所在,闻之不胜惊喜!我曾致力于许叔微学术思想的研究,并有拙作《普济本事方发微》问世,对这位先贤敬仰之至,遂欣然前往,一探究竟。   车行环湖大道,不消片刻,“梅梁小隐”隐约可见。此处坐落在无锡马山坡上,为一片绿荫所覆盖,直面梅梁湖(太湖的一部分——作者注),湖面浩淼渺,波光粼...

  • 有感于特鲁多医生的铭文

    有感于特鲁多医生的铭文

    在美国撒拉纳克湖畔安息着一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医生的墓碑上这样写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这段“铭文”向人们清楚地表明作为一名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医生,在面对众多患者纷繁复杂的病情时,所应当秉持的心态和姿态。这句“铭文”讲的道理与临床实际十分相符,很值得为医者细细品味。 首先,作为一名医生要清楚地知道,任何治疗措施都是有局限性的。再高明的医生也不是万能的,世上根本没有包治百病的“神医”,也...

  • 读钱超尘《中国医史人物考》有感

    读钱超尘《中国医史人物考》有感

    •钱超尘教授每月给拜师弟子及私淑弟子进行一天面授,这在中医典籍和语言文化研究领域尚属首次。大家由衷敬佩钱超尘教授作为我国著名中医训诂学家、文献学家,积极带教、精心育才的“人梯”、“路石”精神。   •《中国医史人物考》直面和涉及到了中医文献、基础理论、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等若干重要问题。   •“惟我中医,昭昭若三辰之丽于天,滔滔犹四渎之纪于地……”《中国医史人物考》正...

  • 学习王琦院士《师承论》有感

    学习王琦院士《师承论》有感

    在线“王琦书院”于2020年6月6日落成,开学第一讲为王琦院士的《师承论》。聆听大师衷言教导,赞叹感慨如下:巍巍乎书院,先生讲学于稷下,论道于学宫,寓精深于平和,求高远于足下,致广大于弘毅,得精微于毫末,携重器于清逸,和古典于时尚。大哉师承!道法之乾元。 曾多次聆听先生讲学,时而语重肃穆,以天下为任;时而轻谈莞尔,与闲云为友。论及国医之道,治学之理,观日月之行,查阴阳之变。妙谛所及,至于方药,而又岂止于方药。正所谓瞻之在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谛音所觉,可比天雨妙花,地涌金莲。其学...

  • 读国医大师王烈《婴童释问》有感

    读国医大师王烈《婴童释问》有感

    做过父母的都有一个切身体会,为了哺育孩子,都曾怀着非常忠诚的心情做很多“功课”,包含吃、穿、住、行各个方面,尤其在孩子健康生长方面,家长们费尽了心思。因而,家长手里应必备家庭育儿书,学习怎么哺育孩子。我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国医大师王烈著、孙丽平主编的新书《婴童释问》是一本深受欢迎的育儿书。2017年11月出版不久,就销售一空,2018年4月又重新印刷。 《婴童释问》是国医大师王烈教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一批至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继承作业辅导老师。他从...

  • 读《保健的细节》有感

    读《保健的细节》有感

    健康是人类第一需要,离开了它,人们将难以自立;健康是人生第一大财富,离开了它,人们将丧失一切。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那么,健康靠的是什么呢? 日前,捧读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玉霞主任医师编著、由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科普类)资助项目的《保健的细节》一书,不禁喜出望外。一本不显眼的小图书,一节节小篇章,一篇篇小短文,一个个小故事,却道出了一个大道理,它就是“保健靠自己,关键在细节”,由此准确而又精辟地回答了上面的问...

  • 激荡岁月里的针灸人生《朱琏与针灸》有感

    激荡岁月里的针灸人生《朱琏与针灸》有感

    得知朱琏先生大名,约是大学期间的事。图书馆里排布满满的针灸学著作中,《新针灸学》的书名很是显眼。粗略读过,立意甚新,与课堂学习的《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等教材内容风格迥异,多从神经立论,一时印象颇深。再欲寻其相关著作,无奈所获甚寡。对于作者朱琏,也只是作为一位业界前辈看待,未及深究。 直至近日有幸读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张立剑老师主编《朱琏与针灸》(以下简称《朱琏》),始对朱琏先生的生平,及其对现代针灸学所做的巨大贡献,有了清晰的认识。感慨于这样一位现代针灸学的大师级人物,在今日学界内外渐被淡忘...

  • 听黄煌讲经方有感

    听黄煌讲经方有感

    你没有偏见和傲慢, 谈笑诙谐极平凡, 你坐在讲台, 讲着经方对人类的贡献。 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 扣紧每个学员的心弦。 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我们从无知找到可知的源泉。 有人认为中医已经过时, 几首古方就能解决今人的病患? 那几句文言, 就能顶上医学的桂冠? 从诞生到现在, 争论从没有停止过。 你说一家有一家的仲景, 各人有各人的伤寒。 误入歧途有多远,...

  • 读叶天士诫子辞有感

    读叶天士诫子辞有感

    清带医家王士雄《归砚录》卷二载:“长洲沈归愚尚书《香岩先生传》云: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没年八十……临末诫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毋轻言医。”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终前对子孙说可以“为医”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天资敏悟,二是读万卷书。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智商情商双高,勤奋刻苦兼备。为什么要“读万卷书&rdqu...

  • 读张伯礼 “割胆留决断”诗有感

    读张伯礼 “割胆留决断”诗有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是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自疫情发生以来, 年过七旬的他1月27日即逆行武汉,不舍昼夜,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亲自参与制定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诊疗部分,并担任武汉地区首家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江夏方舱医院的总顾问,中途突发急性胆道感染而不得不手术。术后,他豪情壮志以诗抒怀:“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并且还幽默地调侃:“肝胆相照,我这回把胆‘留’武汉了。”...

  •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修身尚德勤奋进 精术立业勇担当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有感 □ 何清湖 余炼 陈洪 湖南中医药大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的实习生回信,谆谆寄语医学生:“以抗击疫情医务工作者为榜样,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在当前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最关键时期,总书记的回信不仅肯定、激励了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也...

  • 读《我不要生病》系列丛书有感

    读《我不要生病》系列丛书有感

    以李江山为代表的“优儿帮”小儿推拿同仁们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共同策划的《我不要生病》系列丛书,是一套中医童话书。它将疾病比作邪神怪兽,将医生比喻成出神入化的小神鹊。小神鹊具有特殊本领,能打败邪神怪兽,呼之即来,进入胃肠,进入肺和气道,对疾病见招出招,招招制胜。 该书是一套将一年四(五)季串联起来,论述常见疾病及应对策略的书。春天—着凉—感冒—风寒邪神—生姜;夏天—吃辣椒—上火—火焰司令—莲...

  • 读《走近胡希恕》有感

    读《走近胡希恕》有感

    第一次知道胡希恕先生,是在父亲的书房。父亲擅用经方,购买了许多伤寒相关书籍,其中就有《走近胡希恕》,随着胡希恕弟子郝万山等的深情回忆、娓娓道来,也激励走在中医路上的我,应如胡希恕一般练就三“耐”,深耕中医,造福百姓。 一要耐得住寂寞 读完《走近胡希恕》,发现胡希恕除了看书、喝茶、下围棋之外,没有其他爱好,不为外界事物所诱惑,中医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精力。学习中医就是要这样耐得住寂寞。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植于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经典著作、医案医话数不胜数...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