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第34页
-
防芪汤治疗恶寒头痛感冒
赵某,男,45岁,半年前洗澡时不慎受凉,初觉周身不适,恶寒头痛,始按感冒治疗,服数种中西药物治疗罔效。来诊时头戴棉帽,面戴口罩,颈系围巾,身着大衣,惟恐受风寒。自述身体重着,肢体倦怠,时常自汗,舌质淡,苔白,脉浮。 临床辨证属肌表虚弱,卫阳不固,风寒湿邪滞留于肌腠,而发上述诸证。治宜益气固表,疏风散寒除湿,调和营卫。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味:防己12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羌活10克,炙甘草9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一剂。6剂后即脱掉棉大衣、棉帽、口罩、围巾,精神振作,肢体重着感消失,自汗止,肢体...
-
桑菊饮加减治疗妊娠期感冒
妊娠期感冒症状轻微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多喝水,多休息即可,但如果是伴有发热,或症状明显则应及时就医。因考虑到妊娠期这个特殊的生理状况,故选用组成药效比较温和的桑菊饮。 药方选用:桑叶15克,菊花10克,薄荷3克(后下),连翘10克,桔梗12克,芦根12克,甘草6克,生芒果叶(3—5大张),雪梨(带皮)半个。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天。桑菊饮出自于《温病条辨》,是解表剂的常用方,主治风温初起。风温袭肺,肺失清肃,所以气逆而咳。方中桑叶善于清透上焦肺热而为君,臣以菊花、桔梗、杏仁解肌肃肺,佐以芦根、...
-
养生堂陈文伯 防治感冒 陈氏五虎汤
养生堂陈文伯 陈氏五虎汤配方:葱根3-5克、香菜根3-5克、白菜头10-15克、生姜3-5片(铜钱大小)、茴香根3、5克,材料用100毫升水煎两次服用可治疗感冒;预防感冒:分三次喝,每天吃一小碗,一次50ML就可以预防感冒。 陈氏五虎汤中香菜根、葱根、茴香根、白菜头等都是我们平时丢弃不用的边角料,但是它们却有辛温、解表、发汗的作用,是治疗和预防以风寒感冒为主的秋冬季感冒的佳品。 茄蒂茄子根治痈疽的小方子:茄蒂10克、公英10克、地丁10克 茄蒂茄子根治口疮的小方子:茄蒂+黄连+黄柏或者茄蒂+莲子芯25克 茄蒂茄子根...
-
夏季感冒分型食疗
夏季感冒是很不爽的一件事情。许多人认为,感冒只要吃颗感冒药就可以了。其实,中医将感冒分为四种类型: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这四型感冒在夏季均可发生,以前三者最为多见。引起这三种感冒的病因是不同的,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我们可以在家用不同的食疗方来治疗。 风热感冒 常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伴有咽干、咽涩,甚至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或鼻流黄涕,口渴,痰黏色黄等,是由于感受外界风热而发病。 食疗方: 银花豆豉粥:银花、淡豆豉各9克,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与粳米60克、白糖适量煮成粥,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
-
风寒感冒中医针灸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气机开合受阻所致,症状多表现为怕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通常在冬春、秋冬交替季节发生较多。对于风寒感冒引的起头痛、鼻塞等症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葛亚博主治医师建议,可取印堂、太阳穴针刺,每天一次,每次留针15分钟,就能较好地缓解症状。 他解释说,印堂、太阳穴属于人体经络的经外奇穴,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有散头部风邪、通窍止痛的功效。此外印堂穴还位于督脉之上,与任脉相通,而任督二脉对人体十二经脉起着维系与沟通作用。故针灸印堂穴不但能治头部...
-
治流感三型五方:中医师黄省三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中医验方,是岭南地区防治流行性感染性发热性传染病特色疗法之一。半个世纪过去,甲流又在广东乃至全国流行,重新发掘整理名医经验,可以为当今防治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借鉴。 黄省三(1882年~1965年),名思省,番禺人,广东省名老中医。幼时即随父习医,19岁学成行医故里。1910年迁居省城广州南关西横街医寓“黄崇本堂”。1924年离穗赴港,在香港跑马地礼顿山道设馆行医,开始接触外国医学,购进显微镜和实验设备,并聘请两位留学德国的西医师协助,求诊者甚众,名...
-
治外感急性发热 柴银石膏退热汤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羌活10克,大青叶20克,葛根3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青蒿20克,芦根15克。 功能解表清里,解毒退热。 主治外感急性发热,包括伤寒三阳经证和温病卫、气分证发热,如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等急性感染引起的发热。 用法生石膏用文火先煎40分钟,再纳余药煎20分钟,水煎2次,共取药液400毫升,分2次服用,每日1剂,热退即止。 方解外感急性发热,病位多在三阳经或卫分、气分及相关脏腑。急性发热是邪毒内侵,肌体与邪毒相互作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的...
-
清热解毒 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芦根50克,竹叶10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见头痛恶风,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咽痛或充血,舌尖红赤,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用法加水400ml,浸泡10分钟,先用武火煎开,再改文火煎15分钟,取汁300ml,分2次服。 方解江南地区,气候炎热,人体多蕴内热。故所患上呼吸道感染,多在素蕴内热的基础上,复感风寒之邪,形成外寒内热,即“寒包火&rdq...
-
感冒鼻塞怎么办 当表里兼顾
感冒之疾虽小,但不可轻视。感冒虽属轻浅之疾,但因每人体质有别,感邪不一,病程阶段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临证宜详辨寒热、虚实、主证、兼证,结合四时变化而随机应变用药。同时,诸多疾病初发症似感冒,如果失治误治,常会酿成大病。笔者跟随国医大师路志正学习,受益颇多。路老认为,新感当先治,然而对于多数内伤外感兼证者,则不可单纯解表而当表里兼顾。兹举路老3例验案说明。 案一:张某,女,17岁。患者1周前开始出现头痛、咽痛,伴乏力,伴少量黄痰,周身酸痛,食纳尚佳,夜眠可,大便偏干,小便色黄,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 ...
-
内服加防感冒袋外用治体虚感冒
祖国医学认为,体质虚弱者,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减退,外邪易于入侵,以致感冒反复发生。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益气固卫汤”内服加防感冒袋外用,能取得显著疗效。 一、益气固卫汤:生黄芪10~15克,丹参10~15克,白芍15~30克,防风6~10克,白术10~15克,清炙甘草6克,红枣10克,连服10~15剂,停止7天再服,连续3~6个月后改为每月5~7剂。体质改善,感冒不再反复时可停服。加减:如怕冷畏风,营卫不和,加桂枝3~6克;气虚乏力甚,可加党参(或太子参)10~15克;平时咽干喉痛,加藏青果...
-
升降开合防治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
升降开合功通过呼吸的练习,升腾清气,降泄浊气;通过疏通任督经脉,—流通气血,培育人体的元气,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经常练习可以防治感冒。 开北窗:取仰卧位,将双眼轻轻闭上.,内视小腹丹田,以收摄杂念;将口角略向外撇,形成笑容,以缓解形体和精神的紧张,使人渐人轻松舒适的境界;同时面带笑容,舌头自然轻触上腭,使上下前后之阴阳,通过搭鹊桥的方式而沟通。待心定气合后行腹式呼吸的“吐浊法”。用口吐气时,小腹随之自然凹下,并意想内脏浊气均集中从口而出。稍停,吸气,吸时小腹随之自然鼓起,不着意。...
-
自制“保健饮料”预防小儿感冒
有些体质比较弱的孩子,一到季节转换或者稍一运动出汗时就爱感冒。对于这样的体弱儿,家长可以自制一些“保健饮料”给孩子喝,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方法:取太子参15克加红枣7-9个,或者红枣7-9个加黄芪15克煎水,让孩子代茶饮用,然后把红枣吃掉,有很好的益气、健脾、补肺、固卫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很多体质比较虚的孩子都爱出汗,这样更容易感冒。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在上面提到的保健饮料中增加一两味成分,效果会更好。如果孩子白天爱出汗,可以用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红枣5-7个,煎汤...
-
用白菜治风寒感冒
白菜是冬季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民间常用来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 白菜150克,洗净切碎,生姜、葱白各10克,加水适量煎服,每日饮服2 次。适用于冬季感受风寒引起的怕冷、流清涕。 白菜根1个,生姜3 片,红糖15克,加水500 毫升,煎煮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寒感冒兼有胃寒者。 白菜根2个,大葱根 4个,加水500毫升,煎煮 10分钟后出锅,温热时饮用。适合风寒感冒者服用。 白菜根、香菜各20克,煎汤内服,适合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白菜100克,豆腐皮50克,红枣10枚,加水适量炖汤,熟...
-
几种简便方法治感冒
吸热气将热水浸泡过的毛巾放在头上,吸热气,如果再滴上几滴植物油,比如桉树油,症状会轻很多。也可以冲一个热水澡或者坐在满是热气的洗澡间中。这样做对儿童感冒效果特别好。 多喝水患感冒的人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宜多喝饮料,软饮料含糖多,吸收起来比较慢,对快速补充体液无益。经常喝高糖饮料还会让血糖水平升高。口渴之时便是体液不足之际,所以感冒之后要经常喝水。 喝热饮热饮能让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咽喉痛、发冷和疲劳得到缓解。喝一些略带苦味的热饮也特别有益。医生建议喝加蜜、姜的热水和鲜柠檬汁。 加营养有些营养素有着促进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