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 第12页

主 第12页

  • 中医认识骨质疏松症“少阳主骨”与“肾主骨”

    中医认识骨质疏松症“少阳主骨”与“肾主骨”

    从“少阳主骨”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 是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 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地减少, 骨质变薄, 骨小梁数量减少, 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1,2,3]。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将OP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 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4]。《黄帝内经》早有“骨痿”“骨繇”等记载,...

  • 杨震论肝主敷和

    杨震论肝主敷和

    肝为人体最大的脏器,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肝体阴而用阳,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肝气与春气相应,春季阳气始生,万物以荣,为肝木主令之时,其性喜条达,具升发生长、生机不息之性。肝胆属木,皆属少阳生发之气,肝胆之气敷布于脏腑机体,诸脏因而升降出入,生化不息。本文主要阐释肝主敷和的概念形成源流、主要功能表现及其与“和法”的关系,对丰富中医学理论中肝脏的功能认识有所裨益。 何为肝主敷和 肝主敷和的源头应是《黄帝内经》中的“木曰敷和”一语,原意是对五行之...

  •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邓运明,1953年生,江西省樟树市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国医名师。精研骨伤疾病,擅长运用正骨手法治疗各类骨折,及运用经方辨证治疗骨伤疾病,对内、外、妇、儿亦有涉猎。独创“四步九法”和“米字操”结合中药周期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病。 组成:苍术15g,白术15g,薏苡仁30g,黄柏15g,川牛膝10g,白豆蔻15g,金钱草15g,土茯苓15g,车前草15g,萆薢15g,徐长卿15...

  • 溃疡性结肠炎 浊毒内蕴为主要病机 化浊解毒为治疗总则

    溃疡性结肠炎 浊毒内蕴为主要病机 化浊解毒为治疗总则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其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增高。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独创浊毒内蕴之病机,从浊毒论治疗效显著,取得独特经验,现总结如下。 浊毒内蕴为主要病机 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内蕴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病机,脾失健运,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传导失司,湿浊蕴结,浊聚久为热,热蕴成毒。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起着致病的始动与复发加重的双重作用。浊毒极易耗伤正气,还易深入脏腑,胶着迁延,留恋不去,所以浊毒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

  • “少阳主骨”和脊柱退行性疾病关系初探

    “少阳主骨”和脊柱退行性疾病关系初探

    “少阳主骨(胆主骨)”和“肾主骨”是中医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其经过历代医家的反复注释和临床验证。纵观诸多研究论述,“少阳主骨”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多围绕其与痹证、筋伤、骨质疏松症(痿证)等关系展开研究,而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论述较少,本文试阐述之。 1 少阳主骨的生理病理关系 1.1 通过藏象学说阐述主要生理作用 《灵枢·本输》言:“胆者,中精之腑。”少阳经气充沛,运行正常,则胆...

  • 治疗便秘慎用补药 通腑为主注重气机升降

    治疗便秘慎用补药 通腑为主注重气机升降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等。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全国名中医田德禄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对慢性便秘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独到认识,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侍诊,获益良多,现将田德禄治疗慢性便秘经验进行总结,与同道分享。 通腑为主 田德禄认为胃肠通降功能失调是便秘的基本病机。临床中治疗不论何种病因引起的便秘,强调“通腑为第一要义...

  • 肝主疏泄 肝藏血 肝藏魂开窍于目 主筋其华在爪

    肝主疏泄 肝藏血 肝藏魂开窍于目 主筋其华在爪

    肝脏位于右胁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主疏泄 所谓“疏泄”,指肝气有疏展、升发的作用,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调节情志 人的精神活动与肝的关系也很密切,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才能保持正常的情场活动,若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则易导致情志活动异常,如肝气疏泄不利可出现精神抑郁,疑虑寡欢;而肝气亢奋又能产生急躁易怒,狂妄无制等症。 疏通气血 肝的疏泄功能还体现在对人体的气血运行方面...

  • 主治关格,癃闭,肾劳,溺毒等病 慢肾康宁方

    主治关格,癃闭,肾劳,溺毒等病 慢肾康宁方

    孙升云,男,汉族,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首届广东省“南粤最美中医”,第二届“羊城好医生”,教育部本科国家一流课程《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主讲人。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结石、尿路感染、痛风肾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组成:党参15g,黄芪30g,生地10g,山茱萸10g,茯苓15g,麦冬10g,丹参10g,淫羊藿10g,海螵蛸15g,大黄5g...

  • 郭子光治肝病 认为肝主藏血能涵养肝气濡养肝目经筋为经血之源

    郭子光治肝病 认为肝主藏血能涵养肝气濡养肝目经筋为经血之源

    国医大师郭子光临证60余载,学识丰厚,精于内科,旁及男科、妇科;论病见解独到,每有奇效,尤善从肝调治血液科、妇科、男科等科疑难杂症。郭子光认为临证杂病亦不能拘于治肝一法,应重视五脏同调,遵张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要旨,方能取得好疗效。现总结其经验,简述如下。 经验运用 郭子光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时,善于根据具体病机的不同,考虑从肝论治,以期兼顾。具体思路多从肝郁、肝气、肝火、肝风三纲一源,肝用失常,肝体失养以及肝经循行部位等方面辨证,具体如下。...

  • 眩晕临床以内伤为主 辨证论治

    眩晕临床以内伤为主 辨证论治

      眩晕,是眼花或发黑,头晕旋转,如坐舟车,起则欲倒,俗谓之“头旋眼黑”之病。其病因有外感眩晕和内伤眩晕两种。外感眩晕多是由感冒引起,是一种暂时病症,感冒愈则愈。眩晕临床以内伤为主,其病因病机有:1.肝风内动:《内经》所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2.痰湿壅遏:《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3.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所养,《灵枢·口问》有“上气不足”,《灵枢&mid...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失精家”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失精家”

      李某,男,19岁,新疆人,现在山东上大学,2012年9月5日初诊。   其面色黄暗无华,形体一直瘦弱。自去年来山东上大学后,时差倒不过来,入睡困难,多梦,精神疲惫,容易乏力,纳可,汗多,喜饮水,二便调,手足心不热,不抽筋,无口苦,不吐痰,自述脑动脉供血不足。舌苔腻略黄,脉可。   处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知母:桂枝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20克,干姜20克,大枣3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知母10克。煎服,每日1剂。   服药6剂,梦减少,但仍乏力,神疲。又服6剂,多梦消失,乏力好转,时...

  • 自古针灸就是调治眩晕的主要方法

    自古针灸就是调治眩晕的主要方法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以患者自觉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错觉症状,而非一个独立的疾病。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而统称为眩晕。轻者可以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可分为旋转性眩晕和一般性眩晕,旋转性眩晕多因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以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的倾倒感觉为主;一般性眩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感觉为主,多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脑...

  • 肝郁头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肝郁头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肝郁头痛皆与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有关,其头痛的发生常与情绪及生理变化有关。常伴有脾胃不和或心神不宁等症,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辨治方药   临床表现:以头两侧胀痛为主,或偏头痛,或头顶胀痛,发作常与情绪及生理变化有关。常伴有胁腹胀痛或不适,郁闷,嗳气,纳呆,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等;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可选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基本方药:柴胡、川芎、枳壳、法半夏、白蒺藜各10克,当归、芍药各12克,茯神15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主以柴胡、枳壳...

  • 米烈汉抗纤汤 主治肺痿

    米烈汉抗纤汤 主治肺痿

      米烈汉,男,1951年出生,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从医40年来,擅长中医内科、妇科疾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治。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9项;负责设计指导并主持完成国家一、二期临床新药观察30余项,研制新药2项;在研课题5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篇。   组成红参15~30克,沙参10克,黄芪30~50克,丹参10~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冬虫夏草6克,百合10克,苏子10克,旋覆花9克,鸡血藤10克,...

  • 主治冠心病 通冠丸

    主治冠心病 通冠丸

    刘国安,男,1940年10月出生,河南淮阳人。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老年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   他从医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坚持以中医诊治为基础、中西医结合为重点的治疗原则,提出了“西医诊病,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内调外治、扬长补短、提高疗效”的中...

  • 清空膏 主治偏正头痛

    清空膏 主治偏正头痛

    来源 《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 川芎15克,柴胡21克,炙甘草45克,炒黄连、防风、羌活各30克,黄芩90克卜半酒制,一半炒)。 用法 上药混匀,研为细末,每次6克,人茶少许,汤调如膏,临卧时,用少许白开水送。 主治 偏正头痛,年久不愈;及风退热上壅损目,脑痛不止者。...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陈可冀主张瘀毒并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陈可冀主张瘀毒并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老年人,是全身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在下肢的局部表现,可见下肢麻木、疲乏、疼痛、间歇性跛行,甚至肢端溃疡、坏死等。陈可冀院士治疗本病,主张通补兼施、寒温并用、瘀毒并治。 稳定期以益气活血化浊为常法,随证施治。他认为老年人罹患本病,多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痰结、蕴毒化热为标。 对稳定期证见患肢发凉、怕冷、酸麻、间歇性跛行者,常以益气活血化浊为基本大法,以补阳还五汤、四妙勇安汤加减。 方药如: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丹参、赤芍、地龙、金银花、玄参、藿香、佩兰等。痰湿较重者,可...

  • 治“植物人”主方 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

    治“植物人”主方 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

      邓某,男,22岁,工人,外院会诊病例。   1999年12月17日初诊:某医院介绍病情:患者1998年年底在工地施工时,一根钢筋掉下来,将他从3楼打到1楼地面上,其头部、胸肺部、腰胁部均严重受伤,昏迷不醒。经多方抢救,虽未死亡但呈“植物人”状态,全靠高压氧和鼻饲以维持其生命,昏迷长达1年之久。CT发现脑部有梗塞物。诊见患者昏迷不醒,知觉全无,大小便无知,舌紫苔白厚腻,脉细。   辨证:痰瘀合阻,蒙蔽心神,闭塞清窍。   治法:化痰祛瘀,开窍醒神。   主方:涤痰汤合通...

  • 炎热夏天以养心护心为主

    炎热夏天以养心护心为主

    郑州63岁的陈老伯在公园锻炼时突然虚脱、昏迷,被旁人紧急送到医院急诊科。经诊查,陈老伯原本就心脏功能不太好,加上中暑导致昏迷。 夏天,气温高,中老年人、体质弱的人很容易中暑,尤其是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且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脏相应。因此,要想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天,应以养心护心为主,以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早起花中行 入夏以后,随着温度的增高,汗液排量的加大以及室外活动的减少,老年人和经常久坐的白领一族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因此,夏日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方能保护心血管健康。运动时要避免大...

  • 主治慢心律并早搏 刘启廷经验方

    主治慢心律并早搏 刘启廷经验方

    慢心律并早搏,是指心跳缓慢并伴发早搏的一种病理性改变,现代医学称之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胸痹”、“惊悸”、“怔忡”等范畴,临床以胸闷、气短、心悸、畏寒怕冷、脉涩或结代等虚寒见证为主。多由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心阳不振、感受外邪、心脉痹阻所致。刘启廷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调搏增率汤治疗慢心律并早搏病例数十例,疗效显著,介绍于下。   病由寒湿侵犯、心窍遏阻   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慢心律并早搏的形成,多由年老体弱、外...

  • 双侧头痛案 主方散偏汤合天麻止痉散

    双侧头痛案 主方散偏汤合天麻止痉散

    双侧头痛案 谢某,女,36岁,门诊病例,2011年3月3日初诊。 患者双侧头痛10年,或左或右,每受风寒则加重,伴口干,口苦。舌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风热偏头痛。 治法:搜风通络止痛。 主方:散偏汤合天麻止痉散。 组方:柴胡10克,香附10克,川芎20克,白芷10克,白芍10克,白芥子10克,法半夏10克,天麻10克,全蝎5克,僵蚕20克,甘草6克,黄芩10克,防风10克。15剂,水煎服。 3月17日二诊:双侧头痛已较轻,偶发,伴口干口苦,少寐多梦。舌苔薄白,脉弦细。前方加减如下。...

  • 不寐头晕案 主方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加味

    不寐头晕案 主方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加味

    不寐头晕案 彭某,女,48岁,门诊病例, 2009年6月12日初诊。 患者长期失眠,头晕,潮热,盗汗,心烦易怒,手足心热;舌苔薄黄,脉细数。绝经已2年。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当归六黄汤合三甲散加味。 组方:当归10克,生地15克,黄芩6克,黄柏6克,黄连2克,熟地15克,黄芪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炒龟板30克,地骨皮10克,炒酸枣仁30克,炒浮小麦30克,丹皮10克。15剂,水煎服。 6月26日二诊:诸症减轻,但仍潮热,盗汗,心烦,易感冒,畏风,视蒙;...

  • 主治肠道易激综合征神经性腹泻 腹痛腹鸣方

    主治肠道易激综合征神经性腹泻 腹痛腹鸣方

    方药:厚朴、五味子、石榴皮各10 克,乌梅3枚,鸡内金3克,黄芪15 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加减:痉挛性结肠者石榴皮减半。 功能:温中健脾,安神补气。 主治:肠道易激综合征神经性腹泻,以腹痛腹鸣为主证,常在晨间或早餐后排稀便,可带少许粘液。 疗效:治疗116例,显效101例.有效4 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0.52%。王平...

  • 刘启廷主治眩晕症 益气定眩方

    刘启廷主治眩晕症 益气定眩方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即头脑混沌,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休息可减轻或消失,严重者则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面色苍白,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目涩,甚至昏倒等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多有反复发作史,外感、劳累、情绪激动可诱发。   病机:因风火为患   传统医学对眩晕症的论述很多,如《素问&mid...

  • 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秘方

    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秘方

    方药:太子参、柴胡、枳壳、白芍、郁 金、茯苓、陈皮、炒白术、佛手各10克,半 夏、木香、苏梗、厚朴、大腹皮、甘草各6 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5天为1 疗程。 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疗效:治疗 98例,治愈77例,显效19例,有效2 例。 艾燕辉...

  • 主治偏头痛 半边头痛受风加剧方

    主治偏头痛 半边头痛受风加剧方

    治偏头痛方法:取40℃以上的热水半 盆,把双手浸泡在盆中热水里。 浸泡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热水, 以保持水温。半小时后,头痛逐 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主治:偏头痛。据介绍,偏头 痛是由于脑血管充血扩张,压迫 脑神经所致,双手浸泡在热水中 以后,手的血管充盈,血液流聚 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相对减 少,脑神经的压迫也减轻了,痛 感便逐渐消失。热水浸手治偏头 痛,是美国人很熟悉的偏方,颇 受青睐。 莫剑君 治偏头痛处方:川芎、白芷、元胡、牛蒡子、 半夏各lO克,细辛(后下)3克。水煎 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

  • 主治神经性呕吐方

    主治神经性呕吐方

    方药:柴胡、白芍、茯苓、白术、厚 朴、川芎、香附、半夏、陈皮各10克, 旋覆花(另包)20克,代赭石(先煎)、 海螵蛸各30克,生姜3片,甘草6 克。 加减:腑气不通,大便干结加大黄 5克,黄芩9克;口干,口苦泛酸甚加 黄连、吴茱萸各6克;失眠甚加酸 枣仁、远志各10克;心悸加龙骨、 牡蛎各25克;纳差加炒麦芽、炒 谷芽各.20克;脾气虚加党参15克; 腹胀加大腹皮、莱菔子各9克;胃阴 不足加石斛、玉竹各10克;肝胆火旺 加栀子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 温服。15天为1疗程。 主治:神经性呕吐。 疗效:治疗6...

  • 阵发头晕1年 主方黄芩温胆汤加味

    阵发头晕1年 主方黄芩温胆汤加味

      左某,女,54岁,门诊病例。   2009年2月23日初诊:阵发头晕1年。患者阵发性头晕,伴颈胀肢麻,每发则呕逆,常口舌生疮,未正规治疗,病已1年。就诊时兼畏寒,自汗,舌苔黄腻,脉细滑。   辨证:风痰上扰。   治法:化痰息风。   主方:黄芩温胆汤加味。   组方: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黄芩10克,野天麻30克,勾藤20克,僵蚕20克,葛根20克。   1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3日二诊:眩晕显减,疲乏,面淡黄,舌苔...

  • 主治多寐 刘启廷中医组方依据

    主治多寐 刘启廷中医组方依据

    多寐亦称嗜睡症,以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的发作性睡病、神经官能症、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某些精神病等其临床症状与多寐类似。多寐以前临床不常见,近年有逐渐增多趋势,可能与现代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增多、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有密切关系。 有关多寐症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灵枢·大惑论第八十》云:“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又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

  • 何首乌养心安神 主治虚烦不眠多梦等症

    何首乌养心安神 主治虚烦不眠多梦等症

    何首乌别名首乌、地精、子肝石、独根。多年生蓼科缠绕草本。根细长,末端成肥块,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根茎人药。秋季割茎蔓藤、切段、晒干或烘干,即为“夜交藤”。栽后 3~4年春、秋挖根,放盆内用煎好的黑豆汁与黄酒加人拌匀,隔火蒸焖,使内部呈棕褐色,晒干即为 “制首乌”,其性微温,味苦甘涩,功能补肾,益精血,主治血虚头晕,遗精腰酸等症。生用者称“鲜首乌”,能润燥通便。夜交藤又称首乌藤,性平,味甘,功能养心安神,主治虚烦不眠,多梦等症。 治失眠夜交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