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 第16页

主 第16页

  • 中医治眼病安全有效 眼疲劳与干眼症常结伴而至预防为主

    中医治眼病安全有效 眼疲劳与干眼症常结伴而至预防为主

    信息化时代,人们在享受科技便利、追逐时尚的同时,身体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眼睛首当其冲。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上下班途中、公交地铁上或业余生活中长时间玩手机、打游戏;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情况下看书、看电视;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等不良用眼习惯,让眼疲劳和干眼症成为最常见的眼疾。 眼疲劳与干眼症常结伴而至 长时间眼疲劳可形成干眼症,而干眼症患者容易眼疲劳。可以说眼疲劳和干眼症是一对姐妹花。 《黄帝内经》曰:“五脏之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巢为眼”。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

  • 主治(流泪症)风眼下泪

    主治(流泪症)风眼下泪

    【辨证】流泪症是指泪液不能顺泪道流入鼻腔而溢出于眼睑之外的眼病。关于此病古代医家记载繁多,或称“迎风流泪”、“冲风泪出”、“无时泪下”、“目泪出不止”……等。 【治法】 【1】 【组成】桑叶适量。 【制法】上药加水煎汤备用。 【用法】取药液温洗眼部,每日一次,主治风眼下泪。 【备注】桑叶以腊月不落者为佳。 【2】 【组成】黄连0.9克,杏仁(去皮)10放,胆矾0.12克。 【制法】上药共煎汤备...

  • 养阴清肺 生地主治干眼症处方

    养阴清肺 生地主治干眼症处方

    治干眼症方 处方:生地15克,麦冬、玄参、 浙贝母、丹皮、白菊花、炒白芍、谷 精草、茺蔚草各10克,薄菏6克,蝉 蜕、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养阴清肺。 主治:干眼症,中医辨证属肺阴 不足型。临床症见患者眼睛干涩不爽, 泪少,久视易疲劳,甚则视物不清, 白睛如常或少许赤脉,黑睛可有细点 星翳,病势迁延难愈,全身伴有干咳 少痰,咽干便秘,苔薄少津,脉细无 力。 邓可鑫...

  • 平肝补肺 主治干眼症防眼疾

    平肝补肺 主治干眼症防眼疾

    处方:熟地20克,白芍15克,麦 冬、百合、柴胡、枳壳各12克,木贼、 密蒙花、菊花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平肝补肺。 主治:干眼症,中医辨证为肝火犯 肺型,症见眼睛干涩,畏光,眼屎粘稠, 夜间干咳,口干鼻燥,烦躁易怒,胁痛, 舌边红,苔薄,脉弦细数。 徐媚桦 按摩眼皮能防眼疾 防青光眼按摩穴位。用食指或大拇指的指腹按摩“睛明”“承泣”两穴,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的指尖重重地按 “合谷”穴。&ldqu...

  • 红眼病 主方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

    红眼病 主方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

    姚某,男,63岁,湖南人。 患者双眼红赤、痒涩、眵多、畏光,视蒙,10余日,3日前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诊为“急性结膜炎(双)”,给予银翘散5剂,内服“强的松”,用药3天,略有好转,但眼红赤各症不退,二便可,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方: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 方药: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荆芥10克,防风...

  • 养阴润肺益精明目 名医名方主治干眼

    养阴润肺益精明目 名医名方主治干眼

    张健,男,1953年生,湖南省望城县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眼科专家张怀安学术经验代表性传承人。 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主编、副主编《中西医眼科临证备要》、《眼科汤头歌诀》、《眼病防治大盘点》、《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张怀案医案精华》等系列书籍11部,参编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医眼科全书》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对眼表疾病、青光眼及视网膜血管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组成:百合15克,枸杞子10克,天...

  • 视疲劳治当以养肝益肾为主

    视疲劳治当以养肝益肾为主

    视疲劳是由于用眼过度引起的视物模糊、眼胀、眼睛干涩、灼痛、眼及眼眶酸痛,以及头痛、恶心、乏力等全身症状的一组综合征,现代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血不足、肝肾阴虚所为,治当以养肝益肾为主,中医辨证施治可分为以下两种证型。 肝血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目干涩、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当以养血补肝为治,方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黄芪、鸡血藤、桑葚、桂圆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还可选用中成药羊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 益精明目 主治干眼症方

    益精明目 主治干眼症方

    处方:百合、山药各15克,枸杞 子:天冬、麦冬、沙参、地骨皮、生地、 当归各10克,石斛、桑叶、白菊花各 5克。 加减:若目赤肿痛,咽喉不适者, 加玄参10克,以清热凉血、滋阴降 火、解毒消肿;口渴者,加天花粉10 克,以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失眠梦多 者,加五味子6克,酸枣仁12克,以 养心安神;肠燥便秘者,加火麻仁12 克,以润肠通便。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 剂。 功效主治:养阴润燥,益精明目。 主治干眼症,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 者。症见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 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

  • 尘螨是过敏的最主要因素

    尘螨是过敏的最主要因素

    灿烂春花次第开放,但空气中的花粉和粉尘也急剧爆涨。最近,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接诊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日益增加。 自创洗鼻疗法,越洗越糟糕 27岁的朱先生患过敏性鼻炎有4年多了,最近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发作,严重的时候喷嚏可以一直打下去。朱先生打听到一个偏方,据说用盐水洗鼻可以治疗鼻炎。他猜想,如果浓度越高,效果应该越好。于是他放了一小撮不够,又加了两撮放进冷水里,开始给自己治疗。可是到了第三天,朱先生两侧鼻孔完全堵塞不说,而且还鼻出血,耳朵也开始发闷发痛。痛苦不堪的朱先生来到医院耳...

  • 主治鼻衄 白虎止衄汤

    主治鼻衄 白虎止衄汤

      组成生石膏60克(先煎),粳米、白及、藕节、地骨皮各30克,炒黄芩、生地、侧柏叶各20克,知母、桑白皮、丹皮、枳实各15克,炒栀子、炒荆芥、甘草各10克。   功效清泻肺胃,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肺胃实热证)。症见鼻衄,色红量多,或鼻燥齿衄,咽干,口渴或口臭,呼气烘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每日服1剂,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煎,3煎共取汁约450~600毫升,混合后分3次饭后1小时温服。   方解中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肺热上壅,迫血而上,血从清道而出,可致鼻衄。《外科大成》云...

  • 中药方治鼻衄为主 兼以治疗疝气

    中药方治鼻衄为主 兼以治疗疝气

    刘某,男,8岁,1985年7月22日初诊。 主诉:鼻衄2年,再发5日。患儿来诊时,手扶左腹部弯腰缓慢而行,其母在后大声喊:慢点、慢点。待询问方知,患儿于同年5月4日行睾丸鞘膜积液手术,7月4日因活动量大,出现刀口疝。此后经常脱出,曾到几家医院求治,都无好的保守办法,最后建议用疝气带,故一直用疝气带固定。但仍经常脱出,其母让其走路用手托住,故出现就诊所见一幕。 患儿鼻衄已2年余,此次鼻衄5日,出血6次,量多、止不住;西药治疗无效,故来中医求治。除上症外,患儿伴面黄无华,易烦躁,晚上睡眠不安,大便量少不利,腹压...

  • 食疗过敏鼻炎 主治萎缩性鼻炎方

    食疗过敏鼻炎 主治萎缩性鼻炎方

    治萎缩性鼻炎方 处方:麦冬、丹皮、自芍各15克, 生地30克,浙贝母lO克,玄参12克, 薄荷、甘草各6克。鼻腔干燥而痛,或 有血丝者,加地骨皮、桑皮、粳米各lO 克;鼻塞不闻香臭者,加辛夷、自芷各 6克;咽痛日渴者,加石斛、乌梅各10 克;声音嘶哑者,加蝉蜕6克,胖大海 1枚;干咳少痰者,加沙参、枇杷叶各 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萎缩性鼻炎,中医辨证为肺 阴亏虚型,症见鼻腔干燥,涕痂积留, 或有少许斑丝,鼻内黏膜萎缩,嗅觉失 灵,舌红,苔少,脉细数。 李健宜 过敏鼻炎巧用食疗 过敏性鼻炎...

  • 主治过敏性鼻炎 御风通鼻汤

    主治过敏性鼻炎 御风通鼻汤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黄芪3...

  • 主治鼻窦炎方 症见鼻塞头痛流黄浊脓涕

    主治鼻窦炎方 症见鼻塞头痛流黄浊脓涕

    治鼻窦炎方 处方:黄芪、黄芩各15克,柴胡6克,白芷、苍耳子、辛夷花、防风、白术各10克,薄荷(后下)2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连用7天为1个疗程。 主治:鼻窦炎,中医辨证为风热型,症见鼻塞头痛,流黄浊脓涕,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谢晓文治 丝瓜花茶治鼻窦炎 鼻窦炎患者常有鼻腔不通、流脓涕、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发颅内感染,常饮丝瓜花茶可缓解症状。 具体方法为:干丝瓜花5克,沸水冲泡,先用热气熏蒸鼻腔,同时用右手(或左手)的拇指、食指上下揉搓鼻梁(以有酸麻感为佳)3分钟,然后代茶饮。 刘艳...

  • 慢性咽炎生津润燥为主 方药如下

    慢性咽炎生津润燥为主 方药如下

    慢性咽炎,是指患者咽部黏膜、淋巴组织或黏液腺的慢性炎症,以咽部干燥、隐痛、异物感、咽部不适、干咳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肾阴虚,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灼耗肺津,熏燎咽喉所致,症属中医“虚火喉痹” 范畴。 中医药治疗,宜养阴清肺,生津润燥为主,治疗方药如下:黄连、乌梅、生地黄、天冬、麦冬、牛蒡子、枳壳、玄参、茵陈、荆芥、枇杷叶、桔梗、沙参、玄明粉(冲服)、石斛各10克,黄芩、山栀子、连翘、金银花各12克,大黄、山豆根、甘草各6克,薄荷5克(后下),防风9 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 梁彦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方

    梁彦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方

    梁彦,男,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从医32年,现任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科主任。 北京市海淀区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曾跟随关幼波、王为兰、李乾构、张炳厚等众多名医学习。深入研究中医整体思想与辨证施治,在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血栓性脉管炎、肿瘤、急性肠梗阻等疑难危重病症的治疗上取得较好效果。 曾获北京市优秀中青年中医师三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及多项区级科研奖。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 组成:金银花10~15克,连翘15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荆芥(或荆芥穗)10克,竹叶10克,薄荷10克...

  • 主治慢性咽炎方 有效率100%

    主治慢性咽炎方 有效率100%

    方药:连翘12克,麦冬9克,山豆根、桔梗各6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主治:慢性咽炎。 疗效:治疗36例,显效29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100%。葛进军...

  • 照海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

    照海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

      【穴性特点】   照海乃是足少阴肾经之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其位于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有滋肾阴,泄虚火之效,擅治音喑。照海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配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癫痫、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操作技法】   1.毫针直刺:取1寸长,28号毫针直刺穴位(双侧),针入后稍加捻转,以候得气,留针30分,间隔3~5分行针1次,若针感向上传行为理想,每日1次。   2.按压法:取小粒绿豆,用胶布固...

  • 主治牙疳喉蛾喉间溃烂 喉科散

    主治牙疳喉蛾喉间溃烂 喉科散

    组成:西瓜霜18克,飞青黛20克,人中白15克(煅),川黄柏9克,飞硼砂9克,元明粉4.5克,大梅片1.5克。上药为极细末,以鹅毛管取药吹患处。 主治:牙疳,喉蛾,喉间溃烂。 按:此为贵州名医黄树曾经验方。牙疳之病,总因热伤。至若喉科常见之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脓肿、咽旁脓肿等证,皆因风热外侵或素有痰火积聚,蕴毒而发。其毒壅滞咽喉,蒸灼肌膜,化腐有脓,当以本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若有高热、烦渴、便秘诸证,内治之法亦当并行。(何钱)...

  • 慢性咽炎用《温病条辨》中的“宣痹汤”为主方治疗

    慢性咽炎用《温病条辨》中的“宣痹汤”为主方治疗

    慢性咽炎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常见病。姚老认为慢性肥厚型咽炎的症状不能用风热犯上和阴虚火旺来解释,应从“湿”论治,用《温病条辨》中的“宣痹汤”为主方治疗了29例此类患者。 用宣痹汤治疗慢性肥厚型咽炎的体会 慢性咽炎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常见病。根据咽部检査情况,一般可将其分为三型:单纯型、肥厚型和干燥型。本文29例慢性咽炎均属肥厚型。笔者用《温病条辨》中的“宣痹汤”为主方治疗了29例此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整理报导如下:...

  • 临床主治慢性咽炎二案例

    临床主治慢性咽炎二案例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咽部干痒疼痛、咳嗽、痰少痰黏难咯、异物感、窒息感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易复发,中医称为喉痹。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肺、脾、肾等脏腑亏虚或失调,咽喉失养而致。临床上以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的虚火喉痹最常见,治宜滋阴降火、生津润燥,代表方药如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知柏地黄汤等。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中成药有健民咽喉片、桂林西瓜霜、草珊瑚含片等也多是清热养阴为主,但临床上用温阳散寒、养阴利咽的方法治疗咽炎也有佳效。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以《伤寒杂病论》中桂苓五味姜辛汤合桔梗...

  • 主治急性腮腺炎 银翘桃仁汤

    主治急性腮腺炎 银翘桃仁汤

    【组成及用法】 柴胡、黄芩、连翘、丹皮、赤芍、防风各9克,银花12克,郁金3克,桃仁各4.5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急性腮腺炎。 【解析】 若为急性腮腺炎之轻者,其证发热微恶寒,头痛,腮腺部一侧或两侧肿痛,咀嚼不便,苔薄白,脉浮,可用本方疏风清热。风热得散,腮腺肿胀自可消退。桃仁为手足厥阴肝经药,仲景抵当汤用于热毒深入之证,散泄瘀血而外,或能解热毒,故本方用之。若热毒重,加夏枯草、蒲公英清泄少阳邪毒,散结消肿之力或可明显增加。然本方实为解表泄热之轻剂,若邪热壅结少阳之重症...

  • 主治面神经麻痹 面瘫方

    主治面神经麻痹 面瘫方

    王净净,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谨遵“主病主方,专方专病”之临证思维方式,精于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先后主持完成14项省(部)课题;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7本。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 组成:川芎10克,防风10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牡丹皮10克,丹参15克,全蝎3克,白附子10克,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丝瓜络10克,甘草3克。 功能:祛风化痰,...

  • 芪甲消疡汤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芪甲消疡汤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张志发,男,1954年生,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临沂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尤擅肾病、消化、风湿、肿瘤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治疗,参编著作2部,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省市科研成果10余项。 组成:生黄芪30克,生白芍15克,炮山甲3克,当归12克,大黄6克,薏苡仁20克,白芷15克,白及10克,蒲公英18克,栀子10克,青黛10克,生甘草10克。 功用:补气生肌,清热活血通络。...

  • 主治牙痛 遇热痛甚妙方

    主治牙痛 遇热痛甚妙方

    治牙痛方法:取地龙、元胡、荜茇各 等量。共研成粉,取药粉少量,用 棉布包裹,塞耳。 主治:牙痛。 张勤 治牙痛方 处方:取蒲公英、紫花地丁、生 地、熟地、荆芥、防风、玄参、苦参、全 当归各10克。儿童用量酌减。每日 l剂,水煎2次,取液频频含漱后服 下,连续服用3天。 主治:牙痛,遇热痛甚。据报道, 本方治疗牙痛36例(男14例,女22 例;年龄12~56岁;病程O.5一16天; 牙髓炎者19例,根尖炎者10例,牙 周炎者7例),服用上方3天后,30 例牙痛消失,2例疼痛缓解,尚有轻 度酸胀感,3例疼痛明显...

  • 内外同治痄腮 以疏风清热散邪消肿为主

    内外同治痄腮 以疏风清热散邪消肿为主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15岁儿童,每年3-4月为高发期。中医称为“痄腮”,治疗主张以疏风清热、散邪消肿为主,内外同治效果更好。 [辨证施治] 1、风热在表 轻度发热恶寒,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边界不清,触之疼痛,咽红,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 2、热毒蕴结 高热不退,两侧腮腺肿胀疼痛,坚硬拒按,烦躁不安,或伴有头痛、呕吐、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滑...

  • 去秽浊除口臭 主治口内出气臭秽方

    去秽浊除口臭 主治口内出气臭秽方

    谢兆丰,男,1924年生,江苏泰州人,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老中医。早年曾师承名老中医于溯辕,1958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学校医科班(南京中医学院前身),毕业后分配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15年,后因家住南方,于1973年要求调回原籍工作。 他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学验俱丰,先后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著有《时方新用》一书,参编《中医基础》《经络学说简编》等书。 组成:生石膏40克,藿香20克,佩兰20克,防风10克,山栀10克,黄连3克,荷...

  • 主治腮腺炎 贵州名医罗俊儒之验方

    主治腮腺炎 贵州名医罗俊儒之验方

    组成及用法:防风、薄荷、夏枯草、玄参、金银花、 厚朴、焦楂、建曲、川贝母、地骨皮、淡竹叶各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忌油和糖食。 主治:腮腺炎,腮部一侧或两侧肿大疼痛,拒按,质硬不移,或红或不红,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口渴,烦躁,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脉滑数。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罗俊儒之验方。痄腮之发,热毒而外,必有风痰食滞之郁遏,本方直视此病机特点,可师可法。(何钱)...

  • 主治桥本氏甲状腺炎 唐汉钧扶正清瘿汤

    主治桥本氏甲状腺炎 唐汉钧扶正清瘿汤

    唐汉钧扶正清瘿汤 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姜半夏9克,苏梗15克,浙贝15克,婆婆针15克,黄芩12克,元参12克,板蓝根15克,鹿含草30克。 功用:疏肝健脾,化痰清热。 主治:桥本氏甲状腺炎。症见颈瘿肿胀不适,咽中似有物阻者。可伴有神疲乏力、咽干、咽痛、咽痰等症。脉濡,苔薄或腻,舌胖大,边有齿痕。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用。 此方为唐老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所得,其实桥本氏甲状腺炎在古代文献并无记载,在近代方对此疾病有所认识,从临...

  • 灼口综合征之病机 调节肾之阴阳为主

    灼口综合征之病机 调节肾之阴阳为主

    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 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 现的一组症状群,又称舌痛征、舌 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 此病多发生于更年期的中老年女 性,常伴内分泌改变和心理紊乱,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江苏省 名中医朱建华教授,学承国医大师 朱良春先生,从医40栽,在灼口综 合征的辨治中收到较好疗效。现介 绍如下。 朱教授提出,灼口综合征的主 要病因由“肾之阴阳失调所致”。肾 为先天之本,乃调节人体各脏腑功 能活动之中心,平衡机体矛盾统一 之主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脏腑功能减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