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第73页
-
鼻咽癌(秘方数:13)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常见临床症状是鼻塞、鼻涕带血、头痛、耳鸣;晚期侵及颅脑,可出现耳鸣、耳聋、头痛、复视及颈淋巴结肿大。鼻咽癌病因目前尚未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种族遗传性、家族聚集性、血型基因)、病毒(EB病毒等)、环境因素及维生素A缺乏有关。鼻咽癌的诊断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临床遇有血涕、鼻塞、头痛、耳鸣、复视及预部肿块等症状的患者应首先考虑本病可能,鼻咽镜检查,可发现鼻咽侧壁或鼻后孔或鼻咽顶等处粘膜表面是灰白色,粗糙、糜烂成溃疡,或见结节样肿物、斑块状隆起等。X线摄片对鼻咽癌的...
-
慢性单纯性鼻炎(秘方数:7)
本病系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可逆性慢性炎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男性患者两倍于女性。症状以鼻塞和多涕为最显著。鼻塞多为间歇性和交替性,白天、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阅读或寒冷时鼻塞加重。侧卧时,多为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多涕,常为粘液性,脓性多见于维发感染。鼻涕常向后流入咽部,患者常有抽吸性的咯“痰”。本病病因主要有:(1)全身因素。全身性慢性病,如贫血、慢性肾炎、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B、C、D缺乏;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鼻粘膜水肿;妊娠期、月经期、青春期鼻...
-
治疗慢性鼻窦炎13个验方
鼻窦炎系指鼻窦发生化脓性炎症,以慢性居多,临床常表现为鼻腔多量脓性分泌物、鼻塞、嗅觉失灵、头闷头痛、记忆力减退、耳鸣、听力减退等。现将其验方介绍如下: 1、葱白去皮洗净,捣烂取汁,加等量甘油及1滴薄荷油,滴鼻每日3次。 2、玉米须、归尾各等量,制成烟丝,取适量装入烟斗吸入,每次吸1~2烟斗,每日5次。 3、新鲜白萝卜、大蒜头各等份,共捣烂取汁,每次1毫升,分早晚2次滴入鼻孔内,7天为1疗程,连用2~3疗程。 4、葱白捣烂绞汁,以棉球醮汁塞入鼻腔患处。 5、鹅不食草研成细末粉25克,凡士林75...
-
春季鼻炎的中医秘方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又称常年变态反应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其临床表现是,春季百花盛开时节出现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多3次以上)、急性发作时流出大量水样鼻涕,嗅觉减退或消失,头痛耳鸣,流泪等。中医常用的验方有以下一些。玉屏风散加减:白芍15克,生黄芪20克,白术、防风、当归、辛夷、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水煎,日1剂,服2次。金匮肾气丸:内服,大蜜丸每服6~9克,每日2次,淡盐水送服。对过敏性鼻炎伴有肾气不足,手足发冷,遇冷水或天气转冷病情加重者,有较好效果。 葱白红枣鸡肉粥...
-
鼻窦炎(秘方数:9)
鼻窦炎: 鼻窦炎又可叫鼻渊或脑漏,是一种常见疾病。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其中以上领窦炎和筛窦炎最常见,常由感冒引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鼻窦炎的全身症状与其他炎症相同,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局部症状有鼻塞、头痛、流浓涕和嗅觉减退等。如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窦炎未彻底治疗,将酿成慢性鼻窦炎,表现为经常性的头胀、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可发生在一个鼻窦,也可几个鼻窦同时发生炎症。如果一侧或两侧所有的鼻窦都发炎,就叫一侧或双侧全鼻窦炎。预防本病包括增强体质,避免感冒和及时治疗鼻内疾病,经久...
-
过敏性鼻炎治疗秘方9
1.鹅不食草100克。加水煎成浓液,每日3次滴鼻。 2.扑尔敏(4毫克*1)100片,冰片2克。共研极细末。取少许先从一侧鼻孔猛吸入,再从另一鼻孔吸入等量,每日2-3次。 3.生黄芪20克,白芍、白术、丁香、生甘草各10克,五味子8克,桂枝、防风各6克,细辛4克。水煎2次,药液混匀,2次分服。 4.黄芪、乌梅、豨莶草、干地黄、诃子肉各10克,防风6克,柴胡3克。水煎兑入蜂蜜30克。每日1次,2次分服。 5.荆芥、防风各9克,大黄、川芎、辛荑、甘草各6克。共研极细末,每日3次,...
-
过敏性鼻炎(秘方数:12)
过敏性鼻炎: 本病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为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现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临床上分为两型,即常年性发作型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即花粉病或枯草热)。前者较为多见。 阵发性鼻痒为先发症状,随至为发作性的连续不断的喷嚏,继而是难以制止的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则轻重不一。上述症状发作过后即渐消退,典型病例每天晨起或隔数日或数周发作一次。 病因有: (1)遗传因素,可来自父母一方或双方,但以母属遗传者居多。 (2)弃粘膜受过敏原刺激而致敏感,如吸入花粉、灰尘、真菌;食用牛奶、鱼虾、鸡蛋...
-
鼻出血(秘方数:9)
鼻出血(鼻衄)既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又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等则可致贫血。诊断无困难,关键在于查明原因,确定出血部位,迅速而有效地止血。鼻出血原因分全身和局部两大类:(1)局部病因。外伤,如鼻及鼻窦外伤、颅底骨折、术后出血等;炎症,如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结核等;肿瘤,如鼻腔、鼻窦及鼻咽部恶性肿瘤、鼻腔血管瘤等;畸形,如鼻部中隔偏曲。(2)全身病因。血液病,常见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及血管硬化,心脏病可引起阻性充血而致静脉压增高等;维生素...
-
夏季锻炼耳鼻口 每天泡脚
天热时,老人不妨在家锻炼耳鼻口,一方面可达到加速血液循环、散发热气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能锻炼五脏六腑、延缓衰老。 搓耳:双手掌轻握双耳廓,先向脑后搓1分钟,再向面部搓1分钟,使耳廓皮肤略有潮红,局部有热感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搓后神志清爽、容光焕发。 捏耳:运用拇指、食指轻巧而有节奏地捏压耳垂的正中区域,每日2~3次,每次1分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既美容又能增添双目的神采。 揉鼻:两手指揉鼻翼旁1分钟。 推鼻:手指自鼻尖向上沿鼻梁正中推至印堂,反复做10余次。 叩齿:牙齿要平正,叩击要有力,要能清楚地听到...
-
冷水清洗鼻腔 保健防感冒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早晚用冷水清洗鼻腔,虽然方法很简单,但却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如预防感冒等,效果也比较好。选择冷水洗鼻,最好在一早一晚,使用的水以冷开水为最佳,或者可以在冷开水加一点盐。 具体方法是:先用手捧一捧水,将鼻孔浸泡数秒钟,并用鼻子将水稍吸入,等润湿鼻子内污物后擤出。再次吸入水后,用拇指按住一侧鼻孔,用微力擤出另一侧鼻孔内的水和余污,再按另一侧,重复上述动作。如此重复清洗2-3次即可。每天早晚洗鼻一次,将会给你带来健康。用冷水洗鼻,可以洗去鼻孔内所存污垢,使呼吸通畅,神志清醒,而且能增强鼻孔及整...
-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标准化工作是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内涵,迫切需要在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研究成果、应用现代科研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具有中医药特色、科学性强、严谨规范、能够为行业内实际应用、能被行业外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诊断及辨证治疗指南,以指导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诊断及辨证治疗,促进耳鼻咽喉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规范和发展。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包括了耳鼻咽喉各类疾病中的常见病种,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特色和优势。2009年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组织领导下,中华...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冬季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加之污染严重,鼻腔血管扩张,抵御疾病能力下降。要知道鼻黏膜是呼吸道的第一道关卡,因此要避免感冒,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鼻黏膜。中医认为,鼻为肺窍,是呼吸系统的门户,也是邪气侵犯肺脏的主要通路。所以,临床可通过鼻的异常表现而推断出肺脏的病变情况。鼻塞、流涕、嗅觉不灵,甚至鼻翼扇动、咳嗽喘促等异常现象,均可作为呼吸道及肺脏的系列病理变化的诊断依据。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致病菌的黏附和冷空气的刺激将导致鼻黏膜易感,常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心肺疾病。冬季加强对鼻及其它呼吸道器官的防护,不...
-
春季搓鼻 强身健体
搓全鼻用两手食指或右手拇指、食指指面分别放在鼻两侧搓擦,用力均匀,上下搓擦100次。适合易患感冒或是鼻塞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坚持天天搓全鼻,能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减少患病机会。 推擦鼻梁推擦鼻梁,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处,以顺时钟和逆时钟方向交替揉动,由鼻尖向鼻根,再由鼻根往鼻尖揉,上下来回揉动,反复约20-30次。用手指或弯曲拇指的指节背部揩擦鼻旁两侧,自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至鼻根部,再按揉上迎香学。适合鼻道感到不通气、鼻塞,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症状还未明显发作之前,每天持之以恒,做10-...
-
春夏擦鼻强身养肺
搓全鼻用两手食指或右手拇、食指指面分别放在鼻两侧搓擦,从目内眦(精明穴)下、鼻根、鼻梁、鼻翼至鼻孔旁(迎香穴),用力均匀,上下搓擦 100次。适合易患感冒或是鼻塞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坚持天天搓全鼻,能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减少患病机率。 推擦鼻梁义称灌溉中岳(中岳指鼻)。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处,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揉动,由鼻尖向鼻根,再由鼻根往鼻尖,上下来回揉动,反复约20~30次。用手指或弯曲拇指的指节背部擦鼻旁两侧,自迎香至鼻根部,再按揉迎香穴。适合于鼻道不通气、鼻塞,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症状还未明显发作之...
-
夏季天气炎热 锻炼耳鼻口
时下天气逐渐炎热,天热汗腺要大量分泌汗液,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容易诱发心梗和脑梗。此时,老人不妨在家锻炼耳鼻口,一方面达到加速血液循环,散发热气的功效,另一方面也锻炼五脏六腑,延缓衰老。 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耳部推拿能疏通全身。老年人经常对耳廓、耳根进行拉、摩、敲、搓、捏活动,可以刺激耳廓的末梢神经及微血管,使局部循环加快,并有助疏通全身经络,增强代谢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鼻推拿保健具有促进鼻腔生理功能、防止鼻黏膜老化,及调整全身气血、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感冒的作用。叩齿搅舌则有助健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