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月经 第15页

月经 第15页

  • 治月经色黄 月经挟瘀方

    治月经色黄 月经挟瘀方

    治月经色黄方 处方:天花粉9克,黄芩、白芍、当归各5克,苍术、川芎各3克,甘草2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色黄如泥,中医辨证属脾热经燥型,症见面色萎黄,肌肉消瘦,手足心烦热。 贝小倩 治月经挟瘀方 处方:当归、狗脊、续断、地榆各 12克,川芎、熟地、阿胶(烊化冲服)、茯苓各6克,肉桂3克。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3天可见效。 主治:月经挟瘀,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经血色暗,条状或块状,小腹痛或不痛,面色青黄,不思饮食。 时璐晶...

  •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 辨治三案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 辨治三案

    ●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陈宝贵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具体包括气滞、血瘀、寒袭、脏腑虚损等,病机主要是脏腑失调,气血不和,致冲任损伤。我们在辨治过程中,除时时照顾患者月经生理外,还应该行其气血,适其寒温。 陈宝贵认为,虽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对于月经不调的方药辨治,虚寒型,常用温经汤加减;气虚型常用归脾汤...

  • 摩擦“八髎”月经顺调

    摩擦“八髎”月经顺调

    病案举例:刘莉,一家大公司策划部的负责人,有名的“白领丽人”。“丽人”也有难言的“苦衷”,即近几年来,她不仅经常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心烦、乏力、食欲减退、便秘外,且常常月经不调,即每次月经来临小腹部便疼痛明显。 点评:看来,刘小姐的月经需要“通一通”了。那么,如何“通”呢?不妨自己或请家人经常摩擦“八醪穴”,亦有助于经络血脉的“通达”,明显缓解或消...

  • 治月经先期三方

    治月经先期三方

    治妇月经先期,甚至一月2次,经后身体困倦,面色萎黄,脉浮或沉细无力。 1:熟地30克,川芎5克, 白术(炒)、当归各15克,萸肉、黑荆芥穗各10克,续断、甘草各3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10剂后,加红参10克,再服10剂。 2:青蒿、丹皮各6 克,茶叶3 克,冰糖15 克。上药洗净,置茶杯中,沸水冲泡15~20 分钟。入冰糖令溶即得,不拘量,不拘时代茶饮。 3:生牡蛎30克,白芍15克,地骨皮、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柴胡5克。月经干净后连服5 ~7剂(适用于阴虚血热者)。...

  • 月经期乳房的变化

    月经期乳房的变化

    月经期乳房的变化:乳腺在月经周期中随月经周期不同时期激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雌激素的水平逐渐升高,乳腺出现增殖样变化。排卵以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同时催乳素也增加到月经来潮前3-4天,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肥大,叶间和末梢导管内分泌物也增多,因此,月经前可感到乳房发胀,乳房变大,紧张而结实,甚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触痛,且有块状物触及,月经来潮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降低,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减弱,乳腺出现了复旧的变化,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减少,细胞萎缩、脱落、水肿消退,乳腺小叶,腺泡的体积缩小,这时...

  • 治月经后期方

    治月经后期方

    方药:党参、白芍、女贞子、益母草、枸杞子各12克,牛膝、当归、枳壳、白术、泽兰、川芎各10克,熟地、山药、鸡血藤、丹参各15克,香附8克。 加减:伴腰酸耳鸣,头晕等肾虚明显者改山药30克,加续断15克;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血虚明显者加入炙黄芪20克,炙甘草 10克;伴小腹冷痛、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之血寒者去白芍加台乌药、香附各 10克;心烦、乳胀,小腹胀痛明显之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15克;体肥多痰之痰湿者去熟地加苍术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后期。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 疗效:治...

  • 辨证治疗月经过多

    辨证治疗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是妇科临床常见症和多发症,临床上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性子宫肥大、急慢性盆腔炎等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有血热、气虚、血虚、肝肾阴虚、血瘀等,治疗重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 诊断标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或经量超过100毫升,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血热迫血:月经经期第2-3天,阴道出血量多,有的高达200-400毫升;血色深红,质稠,伴血热兼证,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则:清热凉血止血,佐以益气固涩,方用丹栀逍遥散合生脉散加减:丹皮、焦栀子、生地、山...

  • 治妇女常见病月经不调

    治妇女常见病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女常见病,泛指各种原因引的月经改变,其表现为月经周期不准、超前、落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稀薄等。 小方法: 1.芳香疗法 月经期间,每天用玫瑰精油、洋甘菊精油或甜杏仁精油按摩腹部和靠近腰的后背部,以促进内分泌灼平衡,从而建立月经规则。除了按摩靠近腰的后背,还可按摩腹部、大腿部等部位。此外,定期做香熏泡澡,即泡澡时加入 8-10滴精油,对缓解月经不调也很有帮助。 2.防寒 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月经期间应多穿一点衣...

  • 花草冶月经不调二方

    花草冶月经不调二方

    1.玫瑰花6克,月季花10克,益母草10克,丹参10 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2.牡丹花(以红色单层瓣者为佳)10 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可治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梁超)...

  • 月经不调6年闭经三月 辨六经辨方证用药

    月经不调6年闭经三月 辨六经辨方证用药

    李某,女,40岁,2014年5月22日初诊。 患者主诉月经不调6年,闭经三月余。患者2008年10月开始即出现月经不调,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明显效果,3月前出现闭经,于昨日查性激素六项:雌二醇降低,促卵泡生成素升高,遂求治于中医。刻下症见:月经不行,时感身热,盗汗出,面部双颊大片色斑,口中和,大便可,小便正常,思虑多而眠差、早醒,凌晨2点即醒,无恶寒,无腹痛,无四逆,舌暗淡苔白腻脉细。 辨六经:患者身热、盗汗,不恶寒,此为有热,即为阳也;又无头痛、身痛、恶寒等表证,亦无口干思饮、便干、尿...

  • 两款药膳适合月经周期不规则

    两款药膳适合月经周期不规则

      虽然妇女月经失调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常见的原因为气血不和。而归附杞墨鱼能补血通经,补气血土鸡汤能调补气血,这两款药膳都适合月经周期不规则的女性食用。   归附杞墨鱼   材料:准备当归3克、枸杞9克、香附3克、墨鱼身半斤、韭菜4两、米酒1大匙、盐酌量、生姜数片、橄榄油3大匙。   做法:先把香附、当归、枸杞等中药材放到锅里,然后加入2杯清水,用小火熬煮至剩约1杯后过滤备用。   把墨鱼洗干净、两面用刀切花、切成小块状,然后把韭菜洗干净、切成小段状;热锅入油,放入生姜爆香后放入墨鱼,等炒熟后加入...

  • 月经量过多崩漏 引血归经

    月经量过多崩漏 引血归经

      医云:“经者常也,月经有长度,经水有常期,其衍乎长者皆病也。”妇人月经失调者,多见经水先期,经量过多,月经持久不止,甚则崩漏等。临证对出血过多的治疗,古有塞流、澄源、复旧、止血、消瘀、补血等诸法。导致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是脏腑、气血、冲任功能失常,而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最为重要。治疗之法当以引血归经为大法。引血归经与止血塞流,目的都是为了止血,但方法有异,塞流者多以固涩收敛的炒剂炭剂一类药物,疗效尚欠理想,而引血归经则多辨其证而灵活用药。如崩漏证,因于寒者宜温...

  • 治老年月经复行经验方

    治老年月经复行经验方

    经验方:熟地、黄芪各30克,当归、山萸肉、土炒白术各15克,香附、阿胶(烊化)、木耳炭各 10克,黑荆芥、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老年月经复行患者23 例,服用3~18剂,停用其他止血药,结果治愈 21例,无效2例。...

  • 六经辨证运治月经失调

    六经辨证运治月经失调

      前贤有曰:“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柯琴亦谓:“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诸位医家的论述皆说明:《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当是所有疾病(包括杂病)辨证的基础。国医大师、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班秀文将六经辨证运用于妇科疾病治疗中,对提高中医理论,充实和发展仲景学说,解放广大中医师的学术思想,都将大有裨益。   阳明经治经行浮肿   韦女,40岁,家庭妇女。  ...

  • 月经病方一

    月经病方一

    人参6克,大枣15枚,米30克。枣去核,与另二味同煮为粥,日1剂,连用数日。本方适用于由于气虚所致的月经先期者、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等症。...

  • 月经病方五

    月经病方五

    鲜芹菜、鲜藕片克120克,生油15克,精盐少许。先把芹菜、藕片洗净,芹菜切成1寸长,将锅放在旺火上,下生油烧熟放入芹菜、藕片,调入精盐适量,颠炒5分钟,再调入适量味精即成。上为1次量,可连续服3—5次。本方适用于体内有热而产生的月经提前。...

  • 月经不调的食疗治方

    月经不调的食疗治方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失去正常规律性,其特征是:(1)经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为月经先期或后期;(2)月经周期或前或后没有规律为月经先后不定期;(3)月经量或多或少为月经过多或过少;(4)色、质改变异常与经期、经量异常同时发生。推荐验方如下: 1.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 功能:补中益气,养血止血。 主治:气虚型月经出血过多。 2.浓茶红糖饮:茶叶、红糖各适量。煮浓茶一碗,去渣,放红糖溶化后饮。每日一次。 功能:清热、调经。 主治:月经先期量多。 3.山楂红糖饮:...

  • 月经闭止2年 现腰酸膝软乏力 拟健脾温肾之法为治

    月经闭止2年 现腰酸膝软乏力 拟健脾温肾之法为治

    姚某,女,49岁,柳JJ、I、I 市人。 月经闭止2年。现腰 酸膝软,头晕,四肢乏力,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如 水,无特殊气味,纳差,便 溏,脉细缓,苔薄白,舌质 淡嫩。此为脾肾阳虚,水湿 不化所致之带下,拟健脾 温肾之法为治。 药用:制附 子三钱,云苓四钱,白术三 钱,白芍三钱,党参四钱, 台乌药三钱,益智仁三钱, 淮山药五钱,桑螵蛸五只。 连服3剂,带下病解。 以上两例,病虽不同, 但其病情均属肾阳虚衰而 致,故皆用温肾助阳之法, 然例3之病变,其本在肾 而标在肺,肺主气而气之根...

  • 月经崩漏各种治疗方法

    月经崩漏各种治疗方法

    月经崩漏 月经崩漏指妇女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崩;后者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 本病是因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发展而来,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方一] 乌梅肉15克,红糖适量。将上二味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日内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虚热之崩漏。 [方二] 豆腐250克,好醋120克。将豆腐与醋同煮,煮熟即成,一次顿服,可连服数剂,血止后停服;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本方...

  • 月经病的各种治疗方法

    月经病的各种治疗方法

    第一节月经病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痛经、闭经,经行眩晕,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风疹块,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等。 一、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者,称为“月经先期”,又叫“经期超前”,“经行先期”,或“经早”。若月经只提前三至五天,且无其它明显症状者,属正常范围。 本病的发生一是气虚,...

  • 月经先后不定期的中医治疗

    月经先后不定期的中医治疗

    特约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张达旭 编辑同志: 我近来月经很不规律,经常提前或推后8~9天,该服哪些中药治疗? 广西宜州许萍 许萍读者: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一周者,医学上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又称经水先后不定期,中医分以下两型辨证施治。 一、肝郁脾虚型:患者经来或先或后,经量多,色暗红,无血块,小腹疼痛,腰痛,带下多、色黄,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嗳气,小便黄,大便溏,舌光略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处方:当归、赤芍、茯苓各12克,白术、柴胡、丹皮、栀子、香...

  • 妇女在月经期中医养生保健

    妇女在月经期中医养生保健

    妇女在月经期后常易出现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或神疲懒言、心悸怔忡等不适,这是气血偏虚的一种表现。尤其是人到中年,经、孕、产、乳等生理现象伤血无数,气随血耗,经后出现上述症状者更是屡见不鲜。 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血与气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气为血帅,气行血行,凡伤于血者,必损其气。为此,中年妇女更应重视经后调补气血,而八珍汤为首选。 八珍汤出自《正体类要》,是补气养血的代表方,实由四君子汤(人参、甘草各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和四物汤(川芎6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组成,...

  • 治月经先期 急性乳腺炎方

    治月经先期 急性乳腺炎方

    治月经先期方 处方:黄芩、地骨皮,椿根白皮各9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每月服10 剂。或按上方比例取药,共研成粉,每次服9克,每日1次,每月服15次,温开水送下。 主治;月经先期,中医辨证为血热妄行型,症见月经提前’血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有块,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喜冷怕热' 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j脉-滑数或洪数。高咏茵 治急性乳腺炎经验 方法:取葱白10克,半夏 6克。共捣烂如泥,揉成团,用纱布包裹,塞人一侧鼻内,左右两侧交替塞,每次30分钟。再取芒硝20克,用纱布...

  • 月经后期服归地汤

    月经后期服归地汤

    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每 隔40—50天行经1次,称为月经后 期。中医认为,本病成因有寒凝、血 瘀、血虚之分。 其中因气血两虚引起 者,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 稀,无血块,小腹空痛,疲倦乏力, 头晕眼花,心悸少眠,面色苍白或萎 黄,舌淡少苔,脉细无力。 治宜补血 益气。用当归、熟地、丹参三味中药 治疗,用药简单,效果明显,能显著 改善气血两虚症状。 方法:取当归、熟地、丹参各 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贺巍...

  • 月经期腹痛1年 熊继柏医案方

    月经期腹痛1年 熊继柏医案方

      彭某,女,38岁,门诊病例。   2009年7月5日初诊:月经期腹痛1年,伴畏寒肢冷,疲乏少力,纳少,少寐,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冲任虚寒痛经。治以温经散寒止痛。   主方:温经汤加味。   组成:党参10克,吴茱萸4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酒白芍10克,丹皮10克,肉桂5克,法半夏10克,麦冬10克,香附10克。10剂,水煎服。   2009年7月17日二诊:药后痛经显减,畏寒肢冷减轻,仍疲乏,食少,少寐,舌淡红,苔白,脉弦细。继用上方加味。   组成:西洋参10克...

  • 解郁通经治闭经 月经延期量少至停闭不行

    解郁通经治闭经 月经延期量少至停闭不行

    治闭经方 处方:当归、菟丝子各12克,白芍、茯苓各10克,柴胡、熟地、白术、香附、女贞子各8克,甘草6克。 加减:郁郁寡欢者,加郁金9克;腰膝酸软者,加怀牛膝10克;经少色暗者,加益母草15克,鸡血藤12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补肾疏肝,解郁通经。 主治:闭经,中医辨证为肾虚肝郁型,症见常因情志不畅引起月经延期量少至停闭不行,伴两胁胀痛,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失眠倦怠,面色少华,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细弦。单玉铭...

  • 月经后期喝归附汤

    月经后期喝归附汤

    女性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甚至 每隔40~50天行经1次,称为月经后期。 中医辨证为血脉虚寒证的患者,表现为 月经后期,色淡而量少,质稀,腹部冷 痛,喜按,喜暖,得热痛减,按之痛减, 头晕气短,面色苍白,腰酸乏力,小便 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宜 养血温经散寒。用中药当归、附子二味 水煎服用,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方法:取当归、制附子(先煎)各 9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 日l剂。 注意:经期仅延后3~5天,且无其 他不适者,不作月经后期论。 刘玉婷...

  • 月经病方三

    月经病方三

    鸡蛋10个,党参、黄芪、红枣各20克,炙草6克,当归、白术各9克,升麻、柴胡各5克,陈皮9克,生姜15克,白糖600克,苏打2克。将党参、黄芪、当归、升麻、陈皮、生姜、炙草、白术、柴胡、红枣去灰渣加工烘干,研细成末。鸡蛋打入盆内,用掸蛋机掸成泡,加入白糖继续掸泡使蛋浆与白糖溶为一体,加入面粉,中药粉末,苏打继续掸泡,合为一体。在蒸笼内垫一层细草纸,将蛋浆倒入擀平,蒸约10分钟,取出翻于案板上,用刀切成20个条形方块即成。本方除适用于月经先期外,亦对妇女子宫脱垂疲倦无力,久泻脱肛有效。...

  • 月经病方十二

    月经病方十二

    黄芩、栀子各10克,麦冬、杭白芍各12克,茯苓15克,泽泻9克,酒大黄、升麻各1克。水煎,于月经干净后第5天开始服药连进7—15剂,若服药期间月经来潮,应即停服。待月经干净后第五天再继续服药,可连续3个月经周期。本方为浙江中医学院马爱华治疗月经先期的临床经验方。...

  • 月经不调莲藕巧治

    月经不调莲藕巧治

    处方:莲藕数个。将莲藕切成片,放 烈日下晒干,于铁锅中文火炒至微黄,研 磨成细粉备用。每次取1小勺用黄酒送 服,每日早、中、晚各1次。 主治:月经不规律。 注意事项:经期勿冒雨涉水,避免小 腹受寒。忌劳累、饮食辛辣刺激。 护理:补充足够的铁质,以免发生缺 铁性贫血。多进食乌骨鸡、羊肉、鱼子、青 虾、猪羊肾脏、黑豆、海参、胡桃仁等滋补 性的食物。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生活不 规律。 陈敏安...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