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月经 第13页

月经 第13页

  • 治荨麻疹 月经疹 湿疹经验方

    治荨麻疹 月经疹 湿疹经验方

    治荨麻疹经验 方法:取滑石10克,炉甘 石3克,冰片、朱砂各1克。研 粉混合,温开水调成糊状,外 搽患处。 主治:荨麻疹,中医辨证 为风热血热型,症见风疹块淡 红或红有灼热感,舌红苔黄, 脉数。 马福兰 治月经疹经验 方法:取黄柏、马齿苋各 20克。共研成粉,芝麻油调敷 患处,每日1次。 主治:湿疹性月经疹,症 见每逢月经期则出现躯干和 四肢部位对称分布的皮疹,呈 湿疹样,或有小水泡破溃者,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寇宝慧 绿苋汁防治湿疹 鲜马齿苋500克(洗净切段),绿豆50 克.加150毫...

  • 治“月经疹”验方

    治“月经疹”验方

      方药组成:防风9克,蝉衣9克,白鲜皮15克,苦参12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北柴胡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地骨皮15克,丹皮10克,威灵仙10克,炒当归12克,白芍15克。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帖,于月经前七天开始服药,连服七天为一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   按“月经疹”系妇女每逢月经来潮前3-5日出现湿疹奇痒的一种病症,其发病与月经关系密切,故称“月经疹”。   本方适用于月经前3-5日出现的湿疹或荨麻疹、皮肤奇痒,伴有情志不...

  •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思路 月经与女性黄褐斑发病相关性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思路 月经与女性黄褐斑发病相关性

    丁慧根据“月经周期”论治女性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中青年女性较为常见的损容性的皮肤病。色斑多对称布于面颊,呈淡褐色或黑色,形状不一,部分可相互融合,呈边缘清楚的蝴蝶型或不规则形,无鳞屑覆盖,亦无痛痒等自觉症状。中医又称为“面尘”“肝斑”“黧黑斑”等。随着生活中压力的不断增大,临床上黄褐斑患者越来越多,色斑持久而不易消退,影响了患者的美观,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1]。丁慧教授在辨证时注重四诊合参,根...

  • 月经不调 / 血崩(月经量太多)

    月经不调 / 血崩(月经量太多)

    月经不调(月经提前或推迟均在5天以上) 干藕节*半斤,炒黄磨成粉,黄酒送服,一日三次,一次2钱,服完即每月准时来经。 血崩(月经量太多) 黑木耳共2两,炒脆磨成粉,红糖水送服,一次3钱,一日二次,服完可愈。此方要在来经时用。...

  • 月经过多兼见腹痛者 验方

    月经过多兼见腹痛者 验方

    阿胶、香附各20克,蒲黄炭4克。将香附炒黑,阿胶烊化,3味共煎,每日2次分服。 此方适于月经过多兼见腹痛者。...

  • 月经过多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天冬红糖饮)

    月经过多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天冬红糖饮)

    [制法与用法] 将天门冬加水2碗煮至1碗,去渣后加入红糖,再煮沸,即可饮用。    [组成] 天门冬(连皮)20克(鲜品可增加60克),红糖40克。 [功效与应用] 补血悦色,适用于妇女月经过多及功能性子宫出血。...

  • 中医针药并用治月经不孕症

    中医针药并用治月经不孕症

    以月经周期基础体温的变化为基础,通过卵泡期和黄体期体温曲线的变化来监测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结合阴阳学说与脏腑辨证,针药并用,使不孕症的中医治疗获效颇丰。 笔者在美国行医多年,在特定的环境和没有西医参与的情况下,总结出中医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女性不孕比单一的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且迅速。以月经周期基础体温的变化为基础,将中医的阴阳学说、脏腑辨证贯穿其中,通过卵泡期和黄体期体温曲线的变化来监测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从而指导临床,事半功倍。 1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1 基础体温、双相体温、...

  • 治月经后期不孕方

    治月经后期不孕方

    处方:熟地、菟丝子、车前子各 15克,当归、白芍、川芎、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各1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活血调经,补肾填精。 主治:月经后期、闭经并不孕,中医辨证为肾虚型,症见平素月经错后,量少,甚或闭经,不孕,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性欲淡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金绮雯...

  • 初为人母 防急性乳腺炎 月经紊乱

    初为人母 防急性乳腺炎 月经紊乱

    【病例】晓华刚生产完4个月,第3个月喂奶的时候,她摸到左边乳房有一指甲大的硬结,但并没在意。近日硬结范围越来越大,且局部还出现了发红发热、肿痛的现象,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急性乳腺炎。这下可急坏了晓华,因为晓华曾听过来人说过,急性乳腺炎有可能要开刀做手术。 专家释疑长沙市第三医院普外二科朱宏辉主任医师介绍说,急性乳腺炎如果能够及时治疗,给予正确的排淤、通乳、消炎等措施,病情能很快得到控制,继而痊愈,病程短且不留后遗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使病程延长,甚至引起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

  • 中医治青春期月经失调

    中医治青春期月经失调

      少女青春期月经初潮,经来或先期而至,或延后而来,或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经期延日不止,皆为月经失调,究其原因多为肾气未实,或阴阳失衡之故。   肾气未充   青春期月经失调首先见于肾气未充,冲任不调,《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肾乃先天之本,以藏精气,主骨生髓,髓通于脑,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之本,脑为髓海,髓海空虚,肾精不足可出现生殖功能不全或衰退而致冲任失调月经紊乱。肾气虚而致月经失调者...

  • 月经先后无定期 江淑安经验方

    月经先后无定期 江淑安经验方

      处方:当归20克,白芍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薄荷10克,益母草30克,柴胡12克,党参10克,熟地15克,生姜3片,甘草6克。   加减运用:伴肾虚者加菟丝子15克,补骨脂15克,肉桂3克;伴热血或阴虚火旺者加黄柏10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伴肝郁气滞者加青皮15克,枳壳10克;伴瘀血者加桃仁10克,红花6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周为1疗程,每月用药1次,在月经干净后第5天开始服用,连用2~3个月。   说明: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月经愆期或经乱,临床较为常见。是指每月...

  • 月经期间夜间发热 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

    月经期间夜间发热 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

      刘某,女,27岁,2001年3月求诊。   诉:近半年来,每于月经期间夜间发热,测体温常在38℃左右,晨起体温即恢复正常。曾服中西药治疗罔效。家父详问病情,云其结婚5年,尚未生育。月经后期,量少,色黑,有块。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历5~6日,经净痛减,夜间发热也退。观舌质紫黯,间有瘀斑,脉弦涩,按之有力。   此实属血瘀少腹,治当活血化瘀,“血活则热自除也”。治以少腹逐瘀汤加减。   组方:桃仁10克,延胡索9克,没药5克,肉桂3克,炒干姜6克,当归18克,川芎6克,小茴香...

  • 虚火上亢月经早到 穴位调节冲任

    虚火上亢月经早到 穴位调节冲任

      由于计划生育,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很多准爸爸准妈妈们对孩子非常重视,甚至视为家中之宝,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补品堆砌成山。时不时就给孩子补一补,生怕孩子营养不良。如果是市区的,还要动不动带孩子去肯德基、麦当劳潇洒一回,吃一些炸鸡、汉堡等高热量的食品。殊不知正是大人们这样让孩子乱吃乱补,使得不少孩子早早地成了“小大人”,一些女孩子才七八岁就已经月经来潮,乳房发育。   虚火上亢月经早到   人身体里“肾”就是一座水火兼容的神秘宅院,它内藏元阴和元阳两...

  • 月经失调 调理脾气精神调节

    月经失调 调理脾气精神调节

      刘姓患妇,33岁,1987年7月初来诊。自诉一年多来,月经不调,经水先期而至,量少,延日不止。观其精神倦怠,纳食不佳,胃脘不适,反胃,嘈杂,双下肢轻度浮肿,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细虚。实乃气虚无力固摄所致。即立方补中益气汤加海螵蛸、炒芡实、川断、地榆,以益气收敛,固涩止血。连服3剂,经水仍漏下不止,诸症未减。   带着问题向家父请教,父详问病情,见患者精神不悦,细问知其生性内向,多愁善感,沉思积闷,少与人交流。中医认为,思忧伤脾,日久便成脾郁之症。脾结者,气机不畅,升降失调,百病由生。脾是产生月经的渊源...

  • 月经不调对症选中药

    月经不调对症选中药

    月经提前:表 现为月经提前,甚 则一月两行,量多, 色深红或紫红,黏 稠,心烦胸闷,面红 口干,尿黄,大便秘 结,可选用固经丸。 若月经提前,量多, 色淡,质清稀,心慌 气短,神疲乏力,或 纳少便溏,小腹空 坠,可选用归脾丸、 补中益气丸等。月经拖后:表 现为月经推后七天 以上,甚至每隔四 五十天一次,若经 量少,色黯红,小腹 冷痛,得热则减,或 畏寒肢冷,腰酸无 力,小便清长,大便 稀溏,可选用艾附 暖宫丸、当归浸膏片等;若月经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可选用乌鸡白凤丸、当归浸膏片、当归丸...

  • 治经漏上药服完月经即止

    治经漏上药服完月经即止

      张某,女,32岁。2012年11月20日就诊。月经淋漓不断2月余。患者既往月经正常,近2个月来,月经不止,量少色淡质稀,伴下腹部隐痛。B超示:无肌瘤,诊为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经用西药、止血中成药无效。刻诊:经期如前,腰酸怕冷、乏力、面色白光白,纳食尚可,二便调。察其舌质淡,苔薄白,脉三部皆沉迟无力。证属元阳不足,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治以扶阳益气,固冲摄血。方用四逆汤合固冲汤加味:川白附片(先煎1小时)25克,炮姜30克,炙甘草20克,生黄芪30克,台党参25克,生白术15克,生龙牡30克,乌贼骨30克,茜草1...

  • 月经后期病的治疗方法

    月经后期病的治疗方法

    二、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至的。如仅延后三五天,且无其它不适者,不作月经后期病论。 本病的发生有虚有实,虚者或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实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致使经期延后。常用的治疗月经后期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大砂仁、大佛手、大山楂各30克,黄酒或米酒500克。 将前三味洗净置酒瓶中浸泡3---6天。视酒量大小,每次15--30克,早晚各1次。不善酒者可以好醋代泡,服时加冰糖适量减酸。 本方适用于因气滞所致月经后...

  • 闭经月经量少 养心脾以调

    闭经月经量少 养心脾以调

      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相应的压力也接踵而来,很多育龄女性由于生活或工作压力增大,导致精神紧张,有些甚至刻意推迟或者拒绝生育,或者反复多次流产,这些都增加了患病的风险,其中尤以月经失调为最常见。《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为女子不月”。月经失调多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脾虚则化源不足,冲任失养;心气不足,不能奉心而化赤为血,而致形体消瘦及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今天就有这样一位患者请路老诊治。   范某,女,38岁。近期因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感觉疲劳,月经后期,经量少,失眠...

  • 肾气亏虚型月经不调 归肾丸加味巧治

    肾气亏虚型月经不调 归肾丸加味巧治

    临床用归肾丸加味治疗肾气亏虚 型月经不调57例,疗效满意,现介 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57例均为门诊收治肾气亏虚型 月经不调患者。年龄23~45岁、病程 5个月~2年,已婚52例、未婚5例, 月经先期10例、先期合并量多6例, 月经后期16例、后期合并量少5例, 月经先后无定期4例,月经过少9 例、月经过多7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中月经先期、月经后 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月 经过多诊断标准。②中医症候诊断为 兼有腰酸腿软,身困乏力,白带清稀 量多等临床症状。 排出标准:①...

  • 妇女月经与中医理论:杨宗孟

    妇女月经与中医理论:杨宗孟

    杨宗孟(1927-2011),女,江西泰和县人。著名中医妇科学专家,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妇科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治,尤其对崩漏、不孕不育症治疗有独到见解,疗效好。创立灸疗神阙穴治疗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解毒消支散”外用治疗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中西医疗法治疗男性泌尿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等。研制的中药“女宝”对月经不调、不孕症疗效显著。 月经是妇女所特有的生理现象,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

  • 放环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中医辨证施治

    放环后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中医辨证施治

    余临证每见放环后妇女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以中医辨证施治常获良效。 经量过多 妇女放环后常见月经量明显增多,出血甚者常致贫血,应积极调理,中医认为环卧胞宫,损伤冲任二脉。环为异物,常可郁而化热,热迫血行致使经血流溢无度。久之气血不足,体质虚弱,摄纳无权,使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所致。或致体内瘀血内聚,瘀血不去,则新血难安。 临床施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分别采用清热止血,凉血止血,益气止血,化瘀止血诸法,缓则治其本,多采用安冲固冲以治本,使冲气安则血海宁。立方常用《傅青主女科》治疗月经过多之加减四物...

  • 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 月经不调药膳方

    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 月经不调药膳方

    月经不调是指与月经有关的多种疾病,包括月经的周期、经 量、经色、经质的改变或伴随月经周期前后出现的某些症状为特 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中医妇科中月经不调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月经 不调,泛指一切月经病;狭义的月经不调仅仅指月经的周期、经 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西医认为,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分泌的激素的调节,而呈现周期性子宫腔流 血。如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失于平 衡,则导致其功能失常而产生月经不调...

  • 主治月经后期气滞型方

    主治月经后期气滞型方

    方药:柴胡、白芍、丹参各15克,茯 苓、当归各12克,白术、香附各10克,三 七6克,甘草3克 加减:肝郁气滞者 加枳壳、元胡各9克;月经量过多去 当归、丹参;月经量过少加鸡血藤10 克,川芎6克;肝郁化热加丹皮、栀 子各9克;血虚者加熟地12克。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后期气滞型。 疗效:治疗36例,临床治愈30例, 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 率97.22%。 方永凡...

  • 安徽名医治月经淋漓不尽方

    安徽名医治月经淋漓不尽方

    安徽名医治月经淋漓不尽(脾肾两虚)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赤石脂各15克,白芍、白术、血余炭各10克,炮姜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阿胶(烊化)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补肾固摄。可用于治疗月经淋漓不尽,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临床症见:患者经量先多,继而量少淋漓,色淡质薄,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苔白薄,舌淡,脉沉细。 安徽名医治月经淋漓不尽(阴虚血热)方: 处方:生地、白芍、玄参、沙参、仙鹤草、延胡索各15克,...

  • 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 寒凝滞型方

    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 寒凝滞型方

    处方:党参15克,当归12克, 小茴香10克,川芎、牛膝、干姜、 甘草各8克,肉桂6克,莪术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中医辨证属血 寒凝滞型。症见月经后期,月经量 少,经行不畅,色暗红、质黏稠,或 有血块,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少腹 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舌质淡暗, 苔薄白,脉沉弦或弦紧。 江 宇 鸡血藤煲蛋治月经不调 女性月经不调、闭经、贫血、面色苍白等, 可服用鸡血藤煲鸡蛋治疗。此方有活血补血, 舒筋活络,美颜等功效。...

  • 月经量少 可服用归脾丸

    月经量少 可服用归脾丸

      什么才算月经量少?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毛曦晔说,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却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量过少”。   毛曦晔说,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通过B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没有器质性病变可考虑是否与气血亏虚有关。如果气血方虚,可以通过三个方法调理。   第一个方法是:取背部穴位注射当归、黄芪液,当归、黄芪液能补气补血,还可以刺激穴位,整体调理身体。一般在月经结束一周后进行,隔天注射一次,直到下一次月经来潮。建议连续调理三...

  • 月经病方十一

    月经病方十一

    女贞于15克,枸杞子、早莲草克12克,制首乌15克,覆盆子、当归身、杭白芍各10克,细生地24克,牡丹皮10克,生地榆15克,阿胶(烊冲)10克,侧柏炭12克。水煎服,1日1剂,分两次服。本方为著名老中医萧煦临床验方。...

  • 月经期乳房的主要变化

    月经期乳房的主要变化

    乳腺在月经周期中随月经周期不同时期激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雌激素的水平逐渐升高,乳腺出现增殖样变化。排卵以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同时催乳素也增加到月经来潮前3-4天,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肥大,叶间和末梢导管内分泌物也增多,因此,月经前可感到乳房发胀,乳房变大,紧张而结实,甚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触痛,且有块状物触及,月经来潮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降低,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减弱,乳腺出现了复旧的变化,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减少,细胞萎缩、脱落、水肿消退,乳腺小叶,腺泡的体积缩小,这时乳房变小变软,疼痛...

  • 月经量过少的治疗方法

    月经量过少的治疗方法

    五、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指尽管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 本病的发生有虚有实,虚者或因化源不足,血海空虚;或固梢血衰少,血消不盈;实者,是因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经脉瘀阻,血不畅行。临床上用于治疗月经过少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当归9克,鸡蛋2个,红糖50克。当归煎水取汁后,打人鸡蛋煮熟,人红糖调匀。每次经净后食1次。 本方适用于妇女血虚所致月经过少。 [方二] 全当归9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生地黄120克,人参30克,炒白术90克,白茯苓60克,...

  • 三方治月经周期延后及量少

    三方治月经周期延后及量少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行者。   方一   组成:红花100克,白酒、红糖各适量。   用法:红花以白酒(60度为佳)500毫升浸7天,以酒红为度。每服10毫升,每日2次,不能喝酒者可兑入红糖水20毫升。   主治:气虚所致月经后期,乏力,倦怠。   说明:对寒性痛经亦有效。   方二   组成:当归9克、生姜6克、延胡索4.5克。   用法:水煎服,连服3~5剂。   主治:虚寒型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热喜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     ...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