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柴胡 第28页

柴胡 第28页

  • 胆汁反流性胃炎药以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化裁

    胆汁反流性胃炎药以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化裁

    全国名中医王常绮临床擅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王常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因机证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接触产生的病变,又因内容物呈碱性,故常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本病可发生于伴有胆道疾患和胃、胆囊切除术后,亦可发生于无上述病因者。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烧心、嘈杂、口苦、恶心、呕吐、甚或呕吐苦水。据其临床表现,该病属中医学“胆瘅”“呕苦”“胃脘痛...

  • 急腹症“大柴胡汤”相关条文及方解

    急腹症“大柴胡汤”相关条文及方解

    “大柴胡汤”作为《伤寒论》中的经典代表方之一,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今就其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列举一二。 相关条文及方解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涉及大柴胡汤的条文: 《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 国医大师梅国强:临床抗疫柴胡类方(一)

    国医大师梅国强:临床抗疫柴胡类方(一)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从事《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系疾病、脾胃病,对疑难疾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用药习惯和学术思想。笔者有幸伺诊左右,屡见梅老运用柴胡类方治疗疑难杂症,常于平淡之中顿起顽疾,兹将梅师运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温胆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四物汤的经验总结如下。 柴胡陷胸汤 陶节庵《伤寒六书》云:“若按之心胸虽满闷不痛,尚为在表,未入乎腑,乃邪气填乎胸中,小柴胡加枳桔以治其闷,如未效,本方对小陷胸一服如神”,梅...

  • 小柴胡汤治疗半夜咳嗽

    小柴胡汤治疗半夜咳嗽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面的一首名方,属于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原文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后世治疗多有发挥,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胰腺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失眠等疾病。 实际上利用小柴胡汤的和解少阳枢机作用可以治疗更多的疾...

  • 咽痒呛咳无痰 柴胡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咽痒呛咳无痰 柴胡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永华 王茜菲   患者张某某,男。41岁。2016年9月24日初诊:患者咳嗽20年余,咽痒呛咳无痰,劳累后加重,恶风恶寒,多汗出,纳可,大便不畅。胸部CT示:肺纹理增多,未见明显异常。曾多处求诊,服用西药、中药(具体不详)治疗无效。现可见舌淡红,苔白,脉弦。   辨证:风邪犯肺、太阳少阳合病,素体卫表不固。   法则:调营卫,和少阳。   处方:柴胡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柴胡12克,黄芩10克,姜半夏9克,党参10克,生姜3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

  • 柴胡三仁汤加味治咳嗽

    柴胡三仁汤加味治咳嗽

    贾某,男,24岁。2012年9月27日诊。诉胸痒则咳,已有数年,素常自觉体质差,肢体无力。一周前患外感,症状发热,咳嗽,经其村医师医治,外感愈。留传,咳嗽症状久不缓解,求诊于中医。现咳嗽,有痰,夜间重,胸痒则咳甚,舌淡,后半部苔厚腻,脉沉。 确诊:咳嗽(邪袭肺络,湿浊内阻)。 处方:柴胡三仁汤加味:防风10g,荆芥10g,牛蒡子10g,沙参30g,薄荷10g,柴胡10g,黄芩6g,半夏6g,党参10g,甘草5g,杏仁6g,白豆蔻10g,薏苡仁15g,当归30g,桑叶15g。5剂。水煎服,日1剂。...

  • 恶寒 流清鼻涕 选用柴胡白虎汤加味

    恶寒 流清鼻涕 选用柴胡白虎汤加味

    陈某,男,71岁,2014年2月12日初诊。 患者主诉发热1周。患者曾有恶寒、头痛、身痛、流清鼻涕,因发热曾服用过解热镇痛药及中药荆防达表汤、银翘散之类,发热未已来诊,刻下患者发热,体温39.7℃,以午后及夜6~7点为甚,发热前稍有恶寒,口渴明显,口苦,口黏,呛咳,咳吐白黏痰,舌苔黄腻而燥,舌质暗红,脉浮滑数。 结合运气特点,从少阳合并阳明论治,选用柴胡白虎汤加味,因有舌苔黄腻、呛咳、咯吐白黏痰等,故复入清化湿热、清宣肺气之品。 处方:柴胡35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30克,炙甘草5克,生石膏...

  • 反复“感冒”柴胡桂枝汤

    反复“感冒”柴胡桂枝汤

      方书多谓小柴胡汤可治疗虚人外感。笔者临证多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虚人外感,其中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桂枝汤调和营卫。   治疗雷某,女,33岁。2010年3月22日初诊。   自诉反复“感冒”,深以为苦。近2天“感冒”又发,周身酸困,乏力懒动,恶寒,发热(低热),鼻窍欠畅,睡眠欠佳。舌质淡红,舌苔黄白,脉细弦。治以柴胡桂枝汤加减和解表里,调和营卫。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2克,桂枝9克,赤芍12克,姜半夏9克,蝉衣9克,炙甘草3克。3剂水煎服。  ...

  • 感冒 正柴胡饮颗粒和小柴胡颗粒

    感冒 正柴胡饮颗粒和小柴胡颗粒

    正柴胡饮颗粒和小柴胡颗粒都是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二者药名相似,对感冒的适应证却不尽相同。老百姓只知这两种药都是治感冒发热的,却少有人了解它们适用于不同的感冒。 正柴胡饮颗粒适合在风寒感冒初期阶段服用。正柴胡饮颗粒的主要成分是柴胡、陈皮、防风、芍药、甘草、生姜。适用于风寒感冒,患者会出现发热畏寒、头痛、鼻塞、打喷嚏、四肢酸痛等症状。使用正柴胡饮颗粒,能表散风寒,解热止痛。 小柴胡颗粒相对于正柴胡饮颗粒来说,更适合在风热感冒后期服用。患者若出现反复低热、胸部憋闷、心烦气躁、恶心呕吐、嘴巴干苦可以服用小柴胡颗粒。任何种类...

  • 胸闷气短辨证论治 处方大柴胡汤化裁

    胸闷气短辨证论治 处方大柴胡汤化裁

    基本资料 田某,女,67岁,退休人员。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 发病过程 2020年1月26日11时因“胸闷气短伴发热13天”入院。 患者2020年1月13日受凉后出现胸闷、气短,间断发热(体温不详),偶有咳嗽,伴咽痛及皮肤瘙痒感,并日渐出现喘息不适,稍活动即喘息,无流涕喷嚏,无胸痛,无咳血、盗汗,无恶心呕吐,无黑便腹痛。患者曾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就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于1月26日...

  • 流感或禽流感正在发生可用小柴胡汤

    流感或禽流感正在发生可用小柴胡汤

      大寒过后,按五运阴阳学说已经进入甲午年。各地流感或禽流感正在发生,但运用抗生素加抗病毒药治疗效果常不满意。   从五运六气理论看: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运太宫土运。详情见表1。   且少阴司天,应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素问·五常政大论》)。燥金之气起而用事,热就燥,温病必多。主要疾病有: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三之气:主客之气少阳相火与少阴君火相合),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热气下临,肺气...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观察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 体温超过38.3 ℃,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诊断者[1]。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明原因发热45例,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临汾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45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45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21例;年龄8~67岁, 平均 (42.3±2.3) 岁;病程最短3周, 最长1年, 平均 (21.2±5.7) d;...

  • 伤风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

    伤风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

    时某,男,16岁。2016年10月24日初诊:诉间断性发热2周,加剧2天伴咽痛。患者2周前,因着凉感寒,开端发热,体温时高时低,一向动摇在38.6℃~39.5℃之间。因学习严重,为防止误课,于课余时间在社区门诊输液1周,以抗生素、抗病毒药为主。近2天,体温39℃左右,自觉输液不见好转,故找中医救治。刻下症见:发热、头痛、咽干、咽喉痛苦等,呕恶,舌淡苔略黄,脉浮。血常规成果显现正常。 确诊:伤风(少阳郁热,痰气郁结)。 治则:解郁清热、行气化痰。 方药: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柴胡30g,...

  • 发热(邪阻少阳)方药:小柴胡汤

    发热(邪阻少阳)方药:小柴胡汤

    储某,男,61岁。2018年5月7日初诊。近10天,每天均继续寒热来往。伴胸胁满闷不舒,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大便不梗,耳似失聪,舌质淡,舌苔白厚腻,脉弦缓。 确诊:发热(邪阻少阳)。 治则:宽和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柴胡12g,黄芩8g,生姜10g,大枣5枚,法夏10g,人参5g,陈皮10g。5剂。 患者服药3剂后,寒热来往已退;进药5剂后,康复。 患者因冰伏阳气,太阳之邪未解,邪陷少阳,故见来往寒热;一起伴见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明示邪传少阳。因为...

  • 柴胡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柴胡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小儿外感发热是中医儿科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采用自拟的柴胡退热汤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组成 柴胡8克,荆芥6克,防风6克,薄荷4克,甘草3克。 用法 水煎服,薄荷后下,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加减 ①若风寒明显,如鼻塞流涕,恶寒,则加入辛夷花,苏叶。 ②若风热明显,如鼻流脓稠涕,扁桃体发红肿大,咽壁充血,则加入金银花、僵蚕、芦根。 ③若热毒成脓,即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则加入人工牛黄、牛蒡子、金银花、连翘。 使用柴胡退热汤治...

  • 小柴胡汤是一张百病良方

    小柴胡汤是一张百病良方

    小柴胡汤 第三条经验我讲小柴胡汤。我发现小柴胡汤是一张百病良方,很多疾病我们都能用。它是治疗各种发热性的疾病,包括呼吸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淋巴系统疾病……应用范围非常广,很多疾病都适用。它的治疗范围不能用现代医学的某一种病来概括,简单地说小柴胡汤治疗的就是“小柴胡汤病”,小柴胡汤证就是小柴胡汤病,又是“小柴胡汤综合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就是小柴胡汤病的主...

  • 查咽在小柴胡汤证中的临床应用

    查咽在小柴胡汤证中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证结合查咽的扩展应用探析 咽喉为呼吸、进食的要道,查咽亦属中医望诊范畴,但是在现代中医临床应用中,多以舌诊、脉诊为诊断依据,查咽常被忽视,多在白喉、乳蛾等疾病表现出咽喉肿痛的时候才予以查咽。中医理论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阐述了咽喉与人体各脏腑的不同联系,正常人咽喉色泽淡红滑润,在不同疾病中咽喉的不同颜色和病理状态提示不同的病机、病位和疾病进展传经状况,所以在中医临床辨证中如果结合查咽会使辨证更加直观。在病症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观察咽喉有无充血,初步即可诊知患者有无火热、阴虚之证,同时与舌诊、脉诊及...

  • 咽痛,乳蛾,化脓性扁桃体炎,小柴胡汤加味

    咽痛,乳蛾,化脓性扁桃体炎,小柴胡汤加味

    马某,女,32岁。2018年6年21日初诊。主诉:发热2天,咽痛1天。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温升高,自测体温为38.5℃,口服退热药后体温不能降至正常。昨日又出现咽痛、头痛、口苦、恶心欲呕及周身疼痛等症状,遂来我处就诊。刻诊:发热、头痛、咽痛、口苦、恶心欲呕,周身疼痛,纳差,寐欠佳,二便调。查体:体温38.6℃,咽充血,扁桃体II°肿大,上有脓点。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脓腐风热侵咽)乳蛾(西医称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治则:疏风和解,清热利咽 处方:小柴胡汤加...

  • 从大柴胡汤治胸痹案理解“阳微阴弦”

    从大柴胡汤治胸痹案理解“阳微阴弦”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中医临证往往受《金匮要略》启发,认为病机为“阳微阴弦”,治疗多从虚、寒入手,常取方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但往往忽略了该病病机还有湿热内蕴、阻滞经络的一面。本案跳出既往思路窠臼,治疗从少阳阳明入手,同时兼顾少阴虚损,取效显著,有助于重新理解“阳微阴弦”的深刻内涵。现整理分析如下。 刘某,男,45岁,2022年7月12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胸闷痛3个月,加重3天。患者3月份因突发胸前区闷痛,伴放射性后背痛,少量冷汗出,于急诊...

  • 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

    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

    高某,男,61岁,2023年9月30日首诊。主诉:阵发性寒热交作伴鼻塞流涕2天。2天前,患者因受凉后自觉阵发性寒热交作,但体温正常,伴鼻塞、流黄黏涕,喷嚏频作,口苦,咽干,无咽痛,纳呆,夜间眠差。自服疏风散寒颗粒,无明显疗效。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辨证:风邪侵袭,枢机不利。 治法:疏风散邪,调和枢机。 方用荆防银翘小柴胡汤:荆芥15g,防风15g,忍冬藤30g,连翘18g,竹叶柴胡15g,酒黄芩15g,党参片24g,法半夏15g,干姜12g,甘草片6g,大枣15g。2剂,每日1剂,...

  • 感冒高烧出汗 太阳表虚发热 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加石膏

    感冒高烧出汗 太阳表虚发热 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加石膏

    刘某,男,58岁,2023年5月10日初诊。主诉:近3年来经常感冒、出汗,常高烧,体温39℃以上。患者曾在医院多次检查无果,因发烧常住院反复输液治疗,未有缓解,后找某专家治疗,专家予小柴胡汤与玉屏风散加减治疗,仍未改善发热汗出的症状。刻下:发热汗出,体温39.4℃左右,有时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口渴,恶心,后背发凉、汗出特甚,纳可,眠可,精神差,大便干稀不调,每日1~2次。舌淡,苔白腻,脉浮弦涩,略数无力。 诊断:太阳表虚发热(卫表不固,营卫不和,少阳枢机不利,阳明热盛,太阴脾湿)。 治法:温阳...

  • 心悸 方用柴胡三参汤加减

    心悸 方用柴胡三参汤加减

    刘建和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以“和法”为纲,运用柴胡三参汤加减治疗心悸。 柴胡三参汤是由刘建和及其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程丑夫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以“和解定悸”为核心思想,通过经典名方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来。此方以和解少阳为主,辅以寒热并用、扶正祛邪、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等多种调和之法,具有和解定悸、解郁化痰、顾护正气之功,治疗心悸疗效显著。该方由柴胡、法半夏、党参、丹参、苦参、黄芩、青蒿、...

  • 郁证性经前期头痛 方用归脾汤合小柴胡汤都梁丸加减

    郁证性经前期头痛 方用归脾汤合小柴胡汤都梁丸加减

    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岐黄学者、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蒋健临证近40载,崇奉“大内科”理念,中西融通,发皇古义,根据当今社会疾病谱的变化,系统地构建了郁证诊疗体系。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整理其从郁论治经前头痛验案一则如下。 胡某,女,38岁,2022年9月16日初诊。主诉:经前期头痛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半个月。现病史:患者自2019年以来,月经来潮前1~2天均会出现右侧颞后部胀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一天之内反复发作1...

  • 喘证 扩张型心肌病 用大柴胡汤合四逆汤加减

    喘证 扩张型心肌病 用大柴胡汤合四逆汤加减

    扩张型心肌病原发病因往往不明确,西医也缺乏非常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因心脏呈进行性扩大,后期往往出现心力衰竭的反复发作,或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危及生命。中医针对该病的治疗报道也比较少,且多从心论治,多治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或益气养心等法,但往往限于心病一隅,而忽略了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控。本案从圆运动六经辨证入手,强调整体辨治,扶正和祛邪兼顾,重点从少阳阳明入手,敛降相火、内泻湿热,虽未用所谓“心药”,但不仅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使得扩大的心脏回缩,心功能明显提升,疗效显著,现整理如下。...

  •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所致胃脘痛,痤疮,乳腺小叶增生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所致胃脘痛,痤疮,乳腺小叶增生

    柴胡疏肝散源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炙甘草组成。方中柴胡功善疏肝解郁;香附可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炙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本方主治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疼痛、脘腹胀满、情志抑郁易怒、胸闷易叹息等。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在辨证基础上,灵活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所致胃脘痛、痤疮、乳腺小叶增生等杂病,收效满意。现介绍验案两则。 案一:肝气郁结胃脘痛案 患...

  • 反流性食管炎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反流性食管炎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或食管溃疡,临床表现为胃与食管反流、胸骨后烧灼感或闷痛等症状。与大柴胡汤证的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心下满痛等类似。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在《方剂学》里属于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现代常用于治疗肝胆、胰腺、胃肠道等内脏疾病,辨证属少阳阳明合并证者,在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中均可辨证使用。笔者在临床中多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收效甚佳,现分享验案一则如下。...

  • 小柴胡汤治顽疾

    小柴胡汤治顽疾

      案1吴某某,男,44岁。2009年6月5日初诊。低热2月余,曾做西医检查,找不出病因、病灶,每日只注射生理盐水、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2月,仍无效。刻诊:患者自觉头痛,体温37.5℃,纳可,眠可,二便正常,脉象稍弦细,别无异常。《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胡每剂用24克。共服3剂,低热全退,患者自觉全身舒适。   案2刘某某,女,63岁。2009年11月21日来诊。自述患冠心病,心律失常2年多,曾反复用中药活血祛瘀剂及西药治疗无效,症见胸满...

  •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求源:汉代张仲景《伤寒论》。 处方:柴胡15克,党参12克,黄芩、半夏、生姜各9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人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党参,加全瓜蒌;若渴,去半夏,党参加至20克,天花粉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白芍9克;若胁下痞梗...

  • 小柴胡汤解析与临证

    小柴胡汤解析与临证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少阳病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17条,在《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3条。柴胡汤的方药及药量配比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方中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经》),能解表清里,畅利三焦。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本经》),能清泄阳明邪热,特别是胸腹蕴热。柴、芩...

  • 伤寒中风 有柴胡证

    伤寒中风 有柴胡证

      《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病证无论在表或在里,只要有小柴胡汤见症,哪怕仅仅是一症,也就意味着单用表证或者单用里证无法完全解释见症者,此时单治表或单治里即属治不对证,而应当先予小柴胡汤(或小柴胡汤类方)和畅表里、通达上下,或在此基础上取用汗法或下法。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对于某一具体病患,似乎可以辨为某一证或某一方证,但总有那么一、二症不支持。这时候,很多医者会选择忽视这一、二症的存在。细细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