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止咳 第8页

止咳 第8页

  • 夜间咳嗽严重 养阴止咳药用方

    夜间咳嗽严重 养阴止咳药用方

    闫某,女性,67岁,平遥城内人,2017年7月3日初诊。咳嗽1月余,服中西药多种无效,经人介绍来我处诊治。现症见:咳嗽,痰少色白、黏腻,口干频饮,夜间咳嗽影响睡眠,咳甚则遗尿,纳可,大便尚调,舌嫩红,苔腻,脉滑,查体:咽部红,考虑咽红乃郁热所致,且久咳伤阴,给予宣肺降气,养阴止咳,药用如下:炒杏仁9克,炒苏子6克,桔梗6克,枳壳9克,前胡9克,白前9克,浙贝母6克,知母6克,陈皮6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玉竹9克,柴胡6克,黄芩9克,芦根9克,枇杷叶6克,甘草3克。3剂。水煎400毫升,分2次早晚分服,日1剂。...

  • 金银花冲蛋清热止咳嗽

    金银花冲蛋清热止咳嗽

    金银花冲蛋清热止咳嗽 材料:鸡蛋1个,金银花15克。 制法:鸡蛋打散入碗内,金银花加 水200毫升,煮沸5分钟,取其汁冲 蛋,趁热1次服完。 功效:祛风热止咳,适用于风热型 咳嗽,症见咳嗽痰黄,舌质红苔薄黄, 脉浮数。 刘继...

  • 咳嗽痰咸案 治则补肾水祛痰止咳

    咳嗽痰咸案 治则补肾水祛痰止咳

      咳嗽,痰咸案   李某,女,43岁,2014年5月31诊。   主诉 咳嗽1个月,1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咳嗽,气短,咽痛等症,在本村卫生室服药、打针效果不佳,又输液治疗2周,咽痛缓解,余症不除。现咳嗽、深部有痰难咳出,痰咸,口中咸,乏力,小腹坠胀,大便难,舌胖大边齿痕、苔腻,脉濡。   辨证 湿浊阻肺,肾水上泛。   治则 补肾水,化湿浊,祛痰止咳。   处方 当归30克,熟地30克,半夏10克,橘红15克,甘草5克,茯苓30克,百部15克,紫苑15克,白术40...

  • 化痰止咳咸猪骨豆腐汤 铁棍淮山玉米脊骨汤

    化痰止咳咸猪骨豆腐汤 铁棍淮山玉米脊骨汤

    咸猪骨豆腐汤化痰止咳 咸猪骨豆腐汤 配料 猪骨600克、豆腐350克、马蹄100克、盐5克 制法 猪骨盐腌4小时,洗净;豆腐用盐水浸泡1小时,沥干水,用油将两面煎至金黄色。清水2000毫升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武火煲滚后,改用文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 效果 清热泻火、化痰止咳 方解 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此汤可用于熬夜、烟酒过多及胃火盛引起的胸闷烦渴、咽喉肿痛、咳嗽、风火牙痛、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及健康人群...

  • 夜间重复咳嗽难安 有效止咳方

    夜间重复咳嗽难安 有效止咳方

    冬季老年人夜间重复咳嗽难安时,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就能协助有效止咳。 风油精搽穴道:夜间咳嗽不止,遇寒加重时,可取风油精等祛风散寒的温性药油,滴几滴在掌心搓至发热后涂搽在天突、风门、定喘、肺俞等穴道附近,如果不清楚具体穴道,可搽在胸骨上窝中央及后颈背的脊柱两旁。 艾灸或代温灸膏敷贴穴道:可取艾条悬灸或代温灸膏敷贴上述穴道,尤其是素常对寒冷影响较为灵敏的过敏性咳嗽患者,可在白日或临睡前就进行温灸治疗,也可取艾灸棒在背部脊柱两旁翻滚熨烫,可达到温肺散寒,止咳平喘。有的寒咳老人,敷贴代温灸膏后就可一夜安...

  • 枣肉汤滋阴补虚 润肺止咳

    枣肉汤滋阴补虚 润肺止咳

    近来天气突冷,不少市民大意穿少了,中招感冒咳嗽。服药治疗后期,往往咳嗽难愈,这个时候煲川贝蜜枣瘦肉汤,既能滋阴补虚,又可以润肺止咳。 准备瘦肉750克、川贝20克、蜜枣3~4枚、姜3片。瘦肉洗净飞水,川贝洗净浸泡约10分钟,蜜枣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煲里,加入清水2升,煮沸后转文火煲约2小时,加盐适量调味即可饮用。 川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凉、味甘,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润肺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口干咽燥等。川贝品种较多,可分为松贝、青贝、炉贝3种,均以质坚实、粉性...

  • 秋天的咳嗽 勿滥用止咳药 滥用润喉片 滥用抗生素

    秋天的咳嗽 勿滥用止咳药 滥用润喉片 滥用抗生素

    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俗称为“秋季燥咳”。与一般咳嗽相比,秋季燥咳患者5个用药误区一定要注意: 滥用止咳药 传统的止咳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从而产生止咳作用;第二种是作用末梢神经的止咳药,常用的有复方甘草合剂和各种止咳糖浆,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使咽部黏膜少受刺激,从而达到止咳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用止咳药来止咳,治标不治本,往往会掩盖病人的症状,以至于耽误治疗。如果强行镇咳,会导致痰液滞留在气道内,反而容易继发感染。因此,...

  • 止咳清肺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所致急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止咳清肺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所致急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性神经反射,有利于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急性咳嗽约占咳嗽患 者的三分之二,一般由感冒、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 引起,病程 < 3 周,因其理化检查结果一般为阴 性,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得不到规范而及时 的治疗,致病情迁延不愈。频繁咳嗽会对患者的 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1 ] ,西医一 般采用对症镇咳治疗。止咳清肺汤为首都医科大 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治疗急性咳嗽的常用 处方,由桑叶、杏仁、浙贝母、桑白皮、紫菀、 款冬花、前胡、白前、苏子组成,具有清燥止咳、 化痰利咽功效,临床...

  • 银花芦根汤疏风热止咳 剑花猪肺汤润肺治干咳

    银花芦根汤疏风热止咳 剑花猪肺汤润肺治干咳

    银花芦根汤疏风热止咳 组方:金银花15克,芦根30 克,薄荷9克。 制法:前二味加水500毫升煮 15分钟,放薄荷再煮沸,取汁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 主治:风热感冒。证见发热,咳 嗽,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符国兵 剑花猪肺汤润肺治干咳 组方:剑花50克(或鲜品0.25 公斤),猪肺半只(约0.25公斤)。 制法:猪肺切块,洗净,加剑花 及500毫升水,旺火煮沸,调入盐, 小火炖至猪肺熟烂,分2次热服。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属肺燥干咳型。 证见干咳无痰,口干...

  • 方医治咳嗽 清金肃肺止咳方

    方医治咳嗽 清金肃肺止咳方

    清金肃肺止咳方为国医大师路志正派验方。笔者跟师时见路志正临床常用此方医治咳嗽。 组成:炒杏仁9g,炙杷叶12g,旋覆花12g(包煎),前胡12g,紫菀12g,百部12g,桔梗10g,厚朴12g,金蝉花12g。 功用:清金化痰、肃肺止咳。 方解:方中杏仁,苦、微温,功用宣通肺气,直行而降,横行而散,化痰利水、润燥利气。枇杷叶,苦平,下气清痰、清肺和胃而降气,主和胃除呕,止咳下气,降火消痰。二药相合,轻清上行,宣达肺气,下行清肃肺金,化痰止咳,起一宣一降之妙。紫菀、前胡、百部佐君认为臣。其...

  • 润肺止咳缓解秋燥“橄榄果”

    润肺止咳缓解秋燥“橄榄果”

    广州进入冬季后,气候干燥,容易伤肺,易引发燥咳,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少痰、喉肿声哑、烦渴引饮、大便秘涩、肌肤枯干。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烈东门诊部副主任中药师罗丹东建议可以采用“天堂之果”——橄榄,用其煲猪肺汤,起到润肺止咳、缓解秋燥的作用,特别适用于吸烟人群。 橄榄为岭南特产,又名青果、甘榄、谏果等,味甘、酸、平,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可用于咳痰咯血、咽喉肿痛、暑热烦渴、醉酒、鱼蟹中毒。 猪肺味甘、微寒,有润肺、补肺虚、止咳、止...

  • 小儿咳嗽,痰鸣,清肺止咳中药方

    小儿咳嗽,痰鸣,清肺止咳中药方

    邓启源,1933年生,福建省邵武市人,主任医师,福建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承继作业指导老师。从医60余年,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七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宣布论文多篇。临床运用钩藤天竺黄汤医治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喘收到杰出作用。 组成:钩藤10克,天麻6克,天竺黄6克,全蝎6克,姜蚕6克,车前子6克,莱菔子10克,生大黄6克,木通3克,川黄柏6克,麻黄4克。 成效:清肺止咳,祛痰平喘,通二便。 主治:本方用于小儿咳嗽,痰鸣,喘息不能平卧,伴有发热,大便不通或通而不...

  • 咳嗽痰少咽部不利 治以养阴清燥润肠止咳

    咳嗽痰少咽部不利 治以养阴清燥润肠止咳

    赵某,女,32岁,2010年11月5日初诊。主诉:咳嗽一月余,咳嗽痰少,咽部不利,呼吸不平。问其病史,知其产后2月余,病起于精力不爽、感寒而致。现每日咳嗽频作,食纳欠佳。更苦于大便干结难解。观其面红唇干,舌红苔干微黄,脉细而无力。此乃产后阴血缺乏之际,外感邪气,化燥伤津,燥邪伤肺,肺失清肃。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便干难解。治以养阴清燥,润肠止咳。立方:太子参12g,北沙参12g,炒杏仁12g,冬瓜仁12g,瓜蒌仁10g,百部6g,炒苏子9g,火麻仁12g,郁李仁9g,枇杷叶5g,甘草3克。水煎服,日服1剂,共3剂。...

  • 止咳平喘 中医药对

    止咳平喘 中医药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毛峥嵘   毛德西系首届全国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总结,乐于传承。今将所谈之止咳平喘药对,整理于后,与同道共飨。   生麻黄、炙麻黄 麻黄为止咳平喘的常用之品,它的止咳平喘作用是其它药物不可替代的。麻黄辛苦温,辛温可以宣肺,苦温可以肃肺,即是肺燥咳喘,也可以用它宣降肺气。毛德西对咳喘久治不愈者,喜用生麻黄与炙麻黄配伍。生麻黄力猛,宣发之力大;炙麻黄力缓,润燥之力显,两味配伍,对老人久咳气喘,以及小儿频咳不止者,止咳平喘取效快。但用量宜小不宜大,以各5克为宜。...

  • 外感咳嗽 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外感咳嗽 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外感咳嗽 李某,男,46岁,教师。2009年12月9日就诊。咳嗽2周。患者自述2周前患“感冒”后就出现咳嗽,痰稍多,色白,口稍干。患者曾在市中心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稍偏高,亦行X线检查,结果示两肺纹理稍增粗,多次静脉点滴抗生素和口服中西药物治疗,至今未愈。目前咳嗽频作,以夜间尤显,痰多而黏,不易咯出,时有咽干痒,偶有胸闷感,舌苔白,舌质偏红,脉浮。辨证为外感风寒邪气迁延不愈,郁闭肺卫,肺窍不利证,治宜以疏风止咳,宣畅肺气为主,处方为三三止咳汤加味: 炙麻黄15 g,苦杏仁(炒用...

  • 止咳下气方选御寒汤加减

    止咳下气方选御寒汤加减

    牛某,女,45岁,2016年10月15日初诊。 病史:2年前因咳嗽入住某医院诊治,行肺功能、肺CT等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信必可都保吸入,顺尔宁、阿斯美胶囊口服,咳嗽减而未除,每因气候变化加重。半年前因自感吸入及口服西药效果不显而停用。刻下:夜间刺激性咳嗽,基本无痰,咽痒,乏力畏寒,口干饮水不多,时有鼻塞喷嚏,纳可,因夜咳致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既往过敏性鼻炎病史。 辨证治则处方:证属气虚不固、风寒外束、肺气不利,治以益气升阳、祛...

  • 喉原性咳嗽 祛风润燥止咳方药

    喉原性咳嗽 祛风润燥止咳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赵作伟   张某某,女,43岁,因咽喉部干痒咳嗽2个月于2017年11月12日首诊。患者素有慢性咽炎,常感咽部干痒不适。2月前因感冒引起咳嗽,经治感冒愈但遗留咽痒咳嗽不止。屡服消炎药、止嗽立效丸及止嗽散汤剂等不效迁延至今。现症:咽喉干痒,痒则引咳,每发则连续呛咳十余声,直至涕泪交流。无痰或仅能咳出少量颗粒状痰,痰咳出则感轻松。咳嗽白天较重,每早晚必咳一阵,夜里不咳。病来曾拍胸片和多次化验血常规,未见异常。   诊见:脉细缓,舌较淡少津,咽部不红。   诊断:喉原...

  • 方解补肺止咳膏方 治慢支支气管哮喘

    方解补肺止咳膏方 治慢支支气管哮喘

    茆俊卿,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扬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名中医,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扬州市中医学会会长。主持、参加省市级科研立项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临床善于整体综合调节、求衡性防治、个性化诊疗和多样化治疗等,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组成:潞党参450克,炒白术250克,茯苓250克,炙甘草150克,炙黄芪300克,淮山药300克,当归200克,干地黄250克,炒白芍250...

  • 温肺化饮、肃肺止咳法治疗盐哮典型病例1例

    温肺化饮、肃肺止咳法治疗盐哮典型病例1例

    “盐哮”又名 “咸哮咳” ,明代张介宾首先提 出其病名 [1 ] ,清代何梦瑶、吴澄、林珮琴等后世 医家也对其有所论述 [2 ] 。何梦瑶 《医碥》曰 : “食 味酸咸太过,幼时多食盐醋,往往成此疾,俗谓之 盐哮。渗透气管,痰入结聚,一遇风寒,气郁痰壅 即发” [3 ] 。吴澄 《不居集》曰 : “咸哮咳,因食咸 物所伤,以致哮嗽不止” [4 ] 。林佩琴 《类证治裁》 曰 : “盐哮、酒哮、糖哮,皆虚哮也&...

  • 中药止咳奇效 梧桐叶木蝴蝶

    中药止咳奇效 梧桐叶木蝴蝶

    一般感冒较易控制,但咳嗽却往往拖得长久。有权威机构对止咳药市场做了全国性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还是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蜜炼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液、复方甘草合剂、等中药止咳化痰药,均位于销量前列。中药止咳化痰药占领大部分市场,原因在于疗效确切,咳嗽以后吃中药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首选。 人为什么会咳嗽? 人体的呼吸系统,尤其是呼吸道,是很脆弱的,因为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容易感受空气里面异物的侵袭,而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但咳嗽也有...

  • 小儿外感风寒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法治

    小儿外感风寒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法治

    小儿外感多见风寒、风热、风燥三型,三型中又以风寒居多。小儿体质本就多虚,加之语言尚欠表达,稍有不慎,易受风、受寒、受热等。陈宝贵教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者,常用苏叶、荆芥、防风等药,以祛风散寒;风热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药,以辛凉头热;风燥者,常用杏仁、贝母、沙参、麦冬等药,以润肺止咳。兼咳嗽者,常用麻黄、桔梗、杏仁、前胡等药;兼咽痛者,加牛蒡子、板蓝根、元参等;兼鼻塞者,加辛夷、白芷等。 陈宝贵指出:以上无论何种为治,应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当&ldqu...

  • 外感风寒咳嗽 苏前止咳汤

    外感风寒咳嗽 苏前止咳汤

    张志明,男,1964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名中医。现任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14项,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疑难、危重病症。 组成:苏梗12克,射干12克,白前12克,紫菀12克,五味子6克,生姜3片。 功能:宣肺散寒,降气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已解,...

  • 消食止咳法治外感风寒兼胃有积滞

    消食止咳法治外感风寒兼胃有积滞

    散寒清热、消食止咳法治外感风寒兼胃有积滞 袁某,女,3岁,2005年4月30日诊。 咳嗽,咳甚则吐,发热,体温38.5℃,面浮,苔黄,脉数。 证属:风寒外束,肺热壅盛,胃有积滞。 治法:散寒清热,消食止咳。 处方:杏仁3克,金银花6克,半夏3克,槟榔3克,葶苈子3克,苏叶3克,羚羊角0.6克(分三次服)。1剂,水煎1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 二诊(5月1日):服药后下午热减,体温:37.5℃,至就诊时测体温:37.0℃。又取2...

  • 主治各型流感肺炎 清金润肺止咳化痰组方

    主治各型流感肺炎 清金润肺止咳化痰组方

    张鸿谋,男,1939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现兰州大学医学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著名中医,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擅长肝内胆管结石、胆囊胆管结石、胆囊炎、胃炎、肾结石、阑尾炎、风湿病关节炎、肿瘤、肠梗阻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组成:蜜制麻黄9克,炒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生地12克,瓜蒌9克,北沙参9克,浙贝母6克,麦冬9克,百部9克,知母9克,款冬花9克,金银花15克,板蓝根9克,黄连3~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剂。煎两...

  • 贝母柚化痰又止咳 香菜消食下气治伤风

    贝母柚化痰又止咳 香菜消食下气治伤风

    蜂糖贝母柚化痰又止咳 柚皮配伍川贝,可下气消食、止咳化痰、镇呕止呃、润肠通便。取一个柚皮,洗净后剥去内层的白瓤,将皮切碎,加川贝母10g,适量蜂蜜和饴糖,入锅蒸烂后密闭贮存。每天加少量黄酒内服,早晚各1次,每次1匙。此方主要用于医治老年性咳嗽和气喘。(魏中意) 香菜消食下气治伤风 香菜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伤风、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消化不良等。取100g大米煮粥,煮至粥熟时下30g香菜末及调味品,再煮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适用于风寒伤风、麻疹疹出不畅等。(...

  • 支原体及流感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频发 清热化痰止咳

    支原体及流感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频发 清热化痰止咳

    当前,支原体及流感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频发,甚至导致肺炎,给民众造成了许多困扰。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年龄大的儿童失治误治后常发生支原体肺炎;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以高热、咳嗽、全身症状为主,年龄大的儿童常可见肌肉痛、头痛等症状。西医以抗病毒、抗支原体及对症治疗为主,效果欠佳。此类病属中医“冬温”“感冒”“咳嗽”等范畴,中医在诊治这类疾病方面有独特优势。笔者现将自己的诊治经验及验案一则分享如下。...

  • 外感咳嗽或风邪不散咳嗽迁延不愈者 宣肺止咳汤

    外感咳嗽或风邪不散咳嗽迁延不愈者 宣肺止咳汤

    周益新,男,1960年出生,山西省宁武县人,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主任医师,山西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工作。临证擅治内科、妇科疾病,尤擅用经方及针灸治疗各种疾病。著有《话说国医·山西卷》一书,参编《〈本草纲目〉补正》《中华效方汇海》《〈四诊抉微〉校注》等多部著作。 组成:旋覆花12g(包煎),白芍15g,前胡10g,清半夏10g,炒杏仁10g,橘红10g,茯苓15g,僵蚕10g,桔梗10g,枳壳10g,薄荷6g(后下),炙甘草6g。 功能:宣肺止咳,祛风止痒。...

  • 止咳平喘方 方中麻黄味苦辛为肺经专药

    止咳平喘方 方中麻黄味苦辛为肺经专药

    邱健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8年,擅长治疗脾胃、肝胆系疾病,各种血证如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以及顽固性咳嗽、失眠、眩晕、消渴等内科杂病。出版《岭南脾胃论》等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组成:麻黄6g,杏仁12g,炙甘草10g,干姜10g,法半夏12g,陈皮6g,白芥子12g,苏梗15g,紫菀15g。 功用: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主治:寒...

  • 宣肺止咳清热利咽  麻黄桂枝合剂

    宣肺止咳清热利咽 麻黄桂枝合剂

      裴正学从事临床工作55载,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学术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应用经方治疗肿瘤、肝病、血液病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症。由他拟定的麻黄桂枝合剂由麻黄汤、桂枝汤合方,再加上川芎、白芷、细辛、羌独活、防风组成。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神经性头痛、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唇炎、口腔炎、急慢性肾炎等疾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组成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川芎6克,白芷6克,细辛3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2克,甘草6克,苍耳子10克,生姜6克,大枣4枚。   用法将上...

  • 中医认为萝卜 化痰止咳润肺利肝

    中医认为萝卜 化痰止咳润肺利肝

    相传,曹操率领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欲与孙权一战,一路上,日夜兼程,受了一些风寒,到达南郡(即荆州城)后,久咳不止,随行的御医想了很多办法,但曹操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 一天,门外有将士禀报:“丞相!营外有两个道士求见。”曹操回绝说:“我有病在身,不能接见。”将士又说:“他俩自称是来为丞相治病的。”听说是为自己治病的,曹操便让他们进来了。 只见两人一个鹤发童颜,自称姓张;一个青须美髯,自称姓吕。坐定后,姓张的老者便开门见山说:&ldquo...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