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第10页
-
中暑诱发因素 中暑预防缓解药膳
一、疾病概述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二、诱发因素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据实验,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①相对湿度85%,气温30-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三、起...
-
防治中暑饮品三款
中医认为,暑湿之气 是夏季的主气。暑气导致 热病,使人体伤津耗气. 暑与湿邪又多合在一起共同引发 疾病,使病邪不易祛除,影响健 康。因此,中医治疗多采用清热解 暑除湿的方法,可选用西瓜、海带 绿豆汤、荷叶、银花、藿香、酸梅等 能清解暑热的食物和药物。夏季 暑热湿盛,使人常感口渴多汗,不 想吃东西,疲倦等,宜选用一些能 清心降火、芳香除湿的药物和食 物,如淡竹叶、佩兰、冬瓜、茯苓 等。 中暑是炎热的夏季易发疾病 之一,常因久曝烈日之下,或长时 间在高温之下劳作而引起。中暑 的症状,常见头昏,出汗,口渴,恶 心,甚则...
-
抗中暑药 抗急性腹泻药 防治蚊虫叮咬药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七月底,夏秋交替时节即将来到。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那么,你家中的常备药物是否够用呢?为了全家的健康,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季节应该准备哪些药物吧! 抗中暑药 藿香正气丸(水、液、胶囊)具有散寒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外感寒湿及寒湿内盛导致的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人丹也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等症。 抗急性腹泻药 从清热解毒中药黄连等中提取的...
-
心气通于夏 中暑证预防措施
暑热为夏至前的主要气候特征,由于心气通于夏,因此,气温适度升高对心气的功能活动有助益作用,这可以表现为刚入夏季,人们不但面色多数红润、有神采,而且较之春季,一般均心情愉快,精神饱满,这两种征象,是心气盛主血脉和主神志两方面功能正常的表现。 但随着气温的走高,当气温炎热到一定程度时,很多人就会出现心胸憋闷、心悸的症状,这同样是由于心气通于夏,暑热之气过盛,最易于伤及的也是心气。如果夏季气温过高,常会出现热死人的情况,经调查发现,那些热死的患者,一般是有心脏病史的人。因此,到了夏季,这一类患者的降温保护就格外重...
-
小儿中暑中医救治
夏秋季节天气仍然炎 热、平时大家说的秋老虎就 是这种情况。小朋友不注意 容易发生中暑。临床表现为 体温达39℃~40℃时,而不会 流汗;皮肤发红、发烫,并且 干燥;烦躁不安及哭吵,呼吸 和脉搏加快,接着会显得很 疲乏,甚至发生抽筋或昏迷; 有的患儿出现恶心、头晕,失 去方向感,表现得昏昏沉沉, 对外界反应较差。 当小儿发生中暑时要立 即将其移到通风、阴凉、干燥 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让 小儿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 松开衣服。如衣服已被汗水 湿透,应及时给小儿更换干 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开空 调,便尽快散热,但风不...
-
盛夏别让脚“中暑"以热消暑
夏日是足部疾病 的高发季节。夏目的高 温不但可以造成人体 肿胀并截留液体,也可 以使足部发生同样的 情况。这就意味着如果 鞋穿得太紧,袜子上沾 有太多的汗水都会使 人的足部发生问题,从 而造成有利真菌繁殖 的环境,使足部发炎。 例如足癣就是一种容 易在温暖环境里暴发 的足病。因此,特别是 对于那些不可能穿着 凉鞋去上班的白领阶 层来讲,更要格外注意 保护自己的足部,尽可 能穿透气性良好的薄 棉袜子。 鞋子对脚的约束 和摩擦会使双脚长出难 看的硬皮,即使用浮石 使劲搓擦也无济于事, 而且只会加快硬皮的增 长。对付硬...
-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刮痧疗法
一年中最难熬的盛夏又到来了,高温度加上高湿度,如果通风条件差,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容易失常,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主要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中暑先兆,如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体温升高不超过38℃,通过刮痧可以有效缓解。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
-
产褥中暑(秘方数:2)
产褥中署是产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以致体内产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的急性热病。本病常有先兆症状,如大量出汗、四肢乏力、口渴头昏、眼花、胸闷、心悸。如未及时处理则体温上升,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现象,面色潮红,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加重,脉细数,血压下降,严重者体温继续上升可达40℃以上,出现昏迷、谵妄、抽搐、皮肤转为干燥、全身无汗,如不及时抢救,数小时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即或幸存,也会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产生本病的原因已如上述,产妇产后体质虚弱,又逢夏季室温过高、湿度过大而引起。产褥感染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