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第11页
-
夏日防中暑增食欲 几则香薷治疗方
香薷,又名香茹、西香薷、为唇形科植物海洲香薷的全草,主产于江西。中医认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夏季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表症,水肿,小便不利等。本品外能发散风寒而解表,内能祛暑化湿而和中,性温而为燥烈,发汗而不峻猛,故暑天感邪而致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腹痛,吐泻者尤多适用,故《本草纲目》言“世医治暑病,以香薷为首药,然暑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h...
-
夏季中暑食疗调治
中暑是发生在夏季或高温环境下的一种急性病。临床初见头昏、头痛、烦渴、疲倦、少汗,继则高热、神昏、烦躁、抽搐。本病特点是发病急、且易伤津耗气。多因高温环境,汗液蒸发困难,产热量大增,从而造成热量在体内积聚而成。 中暑的治疗原则是将病人迅速撤离高温场所,尽快降低过高体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的紊乱等。在其预防和治疗中,饮食治疗尤其在食疗方面甚为重要。从中医防治中暑治清暑益气,滋阴生津治疗原则考虑,可用以下食疗方: 方一:鲜芝麻叶1把,洗净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适用于中暑先兆及轻症患者,也可作为预防中暑之用。 方二:生扁...
-
中暑后饮食有禁忌
人在中暑之后常常很虚弱,在恢复的过程中,应吃些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适量补充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同时注意以下饮食禁忌: 忌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忌生冷瓜果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忌油腻食物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
-
男子中暑换血救命
济南52岁的老陈自己开了个小店面,专干电焊。最近天气很热,为赚钱他还是带着面罩坚持开工。 前些天,老陈就感到身体不舒服,口渴、头晕,但他不知道这已是轻度中暑的症状,为了生计他继续工作。加上老陈出现重度中暑的症状,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 入院后,通过温感温度计测量,他的体温达到47℃,已意识不清,多脏器衰竭。医生决定用血液净化的方法来治疗。老陈的血液被引入血液净化机器,血液通过机器降温后,再被输回到老陈体内。1个小时后,老陈的体温就从47℃降到了36℃,体温达到正常值,老陈也慢慢清醒过来。 专家表示,重度中暑一般都是由...
-
药粥 清热解暑治中暑
中暑,为夏日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C时,就有中暑的可能,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劳、四肢乏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若伴有发热,体温高于38t,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者,为轻度中暑,若症状不见好转,反’ 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重症中暑,此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暑热侵袭所为,当以清热解暑为抬,可选用下列药粥疗法。 1.绿...
-
老人防中暑注意四点
中暑不仅与当天的气象条件有关,还与35℃以上的持续高温天数有关。只要35℃以上高温持续数天,人体无法承受酷热很容易发生中暑。如果湿度过大,在安静状态下长时间处于闷热、不通风的房间内同样会发生中暑,尤其是体质较差(如年老体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者)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最易发生。 气温高,一旦环境不通风,人体大量出汗,再加上天气炎热,食欲不好,饭吃得少,体内盐分大量流失、电解质失衡,蒸发散热反而减少,随着体内积存的热量增加,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一旦出现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高危人群就会发生中暑。预防中暑,始终...
-
预防中暑,应该做什么
在高温季节里或高温环境中劳动和工作,易发生中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暑是中枢神经调节失常的结果。具体的讲,就是当外界温度过高(大多数超过38度),人体通过辐射和对流散热发生障碍,身体只能靠出汗散热,如果此时汗的蒸发亦受影响,散热有困难,热便在体内积蓄。尤其是在劳动的时候,体内产热量增加,热的积蓄更多。当积蓄的热量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时,就会发生中暑。 如果在高温或烈日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出汗、口渴、恶心、胸闷、心悸、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并服用防暑药品、清凉饮料或防暑药膳,防止病情继续...
-
中暑后饮食四忌
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
-
夏季高温“烤”验如何预防中暑
中暑的原因和症状: 高温天气,如果你感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症状,你可能就中暑了。中暑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非常容易中暑。另一种是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增加也会导致中暑。 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其次是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
-
中暑后的饮食禁忌与食疗方
忌狂饮水 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喝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结果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 食方:西瓜翠衣汤 新鲜西瓜皮(去瓤)一个,白糖适量。将西瓜外边一层绿皮薄薄削下,洗净后切成碎块,放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白糖搅匀,凉后代茶喝。有清热解暑之功效。 忌油腻韧性食物 中暑病人应少吃油腻及韧性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能力,油腻韧性食物食用后会加重胃的负担,大量血液滞留于胃...
-
桑拿天 防中暑6字经
近期,西安持续闷热,这样的感觉就像蒸桑拿,“烤”验着我们的身心。记者从西安市各大医院获悉,急诊科收治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桑拿天如何预防中暑,突发中暑如何急救?记者近日采访了西京医院急诊科主任尹文主任医师。 尹主任告诉记者,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高温作业者是中暑高发人群,“中暑的危害不容小视,严重者可引起全身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夏季如何预防中暑呢?尹主任提醒人们需做到&m...
-
盛夏酷暑 易出现中暑,腹泻,感冒等急性病症
专家简介 周宇,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经筋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参与国家级、局级、院级课题多项,近年来发表核心期刊22篇,参编学术专著7部。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 盛夏酷暑,人们易出现中暑、腹泻、感冒等急性病症,家中宜常备一些中成药,可防不时之需。 品类与适用症 藿香正气水 本品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表现为头晕昏沉、恶寒发热、胸部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服时忌生冷油腻食物。成...
-
大暑节气 严防中暑 调养情志 起居有节
大暑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气压最低、湿度最大、风速最小,且全年阳气最为旺盛的节气,使人们在潮湿闷热、酷暑难耐中饱尝“火力四射”“挥汗如雨”的煎熬。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关系委员会常委、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西医结合所所长及南岗院区急症科贾维刚主任医师指出,大暑时节,尽管人体脏腑孔窍开放最大,经络气血流通最为顺畅,抵御外邪的能力也最强盛,但同时机体腠理亦较疏松,是人体最易感受外寒外湿的时节。因此,大暑期间要做好调养和保健,尤其对于寒、湿、虚体质的人来讲,调治阳气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