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暑 第8页

中暑 第8页

  • 防治冬季中暑

    防治冬季中暑

    洗澡“中暑”自救 洗澡过程中如感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马上到更衣室躺下休息。万一在泡澡时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且相对凉爽的地方平卧,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给患者口服淡盐水;发病前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若胸闷、气急、口唇紫绀,可立即按压人中穴、含服速效救心丸等,同时立即请医师救治。 冬季中暑?是的,没有看错,冬天洗澡如果不多加注意,这种似乎只有在夏季才会发生的情况同样可以在冬天发生。中暑是高温和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下,特别是同时伴有湿度高、...

  • 治中暑验方五则

    治中暑验方五则

    1.生石膏20克,芦根、知母、竹叶、麦冬各15克,石斛、玉竹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天一剂。功效:适用于中暑发高热、口渴、烦躁不安者。 2.藿香叶、苍术、姜半夏、白芷、香薷叶各10克,薄荷叶5克。水煎分3次服煎,日一剂。功效:清热解暑、健脾醒脑。 3.滑石30克,甘草10克,冰片1克,木香、降香、厚朴(姜制)各1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日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功效:用于中暑发热、胸闷不适者。 4.生姜汁、韭菜汁各25毫升,大蒜汁15毫升,灌服。功效:用于中暑神昏者。 5.绿豆60克,乌梅、五味子各20克,...

  • 酷暑盛夏解暑除乏 中暑饮食

    酷暑盛夏解暑除乏 中暑饮食

    酷暑盛夏,很多人会因为出汗过多而引起头痛、头晕、口渴、精神疲乏等不适。这时喝点酸梅汤有助消除暑热,缓解疲乏。 具体做法:取酸梅2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加水适量煮好后加入冰糖15克即可。这种红枣酸梅汤,有很好的补阴生津作用,适用于感受暑热之邪而出现乏力、口渴等症状者。如果以心烦失眠等心火旺盛表现为主者,则可以选用绿豆酸梅汤。用绿豆100克、酸梅50克,加白糖50克煮汤即可饮用,既能生津止渴,又能祛暑安神。 博恩 进入盛夏后,常在室外劳作的人们,很容易中暑。中暑后除及时采取治疗外,在饮食上也...

  • 藿香正气水不能防中暑

    藿香正气水不能防中暑

    老周是个出租车驾驶员,前一阵因为天气太热,为了防止中暑,出车前服用了2支藿香正气水。谁知,一出门,就被交警检测出“酒驾”了,不仅要罚款,还要扣分。老周一听,急了,大喊冤枉,说他根本没有沾酒,肯定是检测的仪器有问题。交警见老周一脸委屈和不服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并问他出车前吃了什么又喝了什么,老周告诉交警喝了藿香正气水防中暑。原来,问题就出在这两支“藿香正气水”上,交警将老周“无罪释放”,并告诉他以后出车前别再喝藿香正气水了。老周不明白,出车...

  • 治中暑方

    治中暑方

    1、荷叶1张(洗净,切碎),水煎,去渣取汁。以汁同粳米100-150克煮粥,加适量白糖食用。 2、绿豆30克,粳米100克,温水浸泡2小时,加水1000毫升,用砂锅煮成粥食用,每日2-3次。 3、鲜芦根、鲜麦冬各60克,鲜藕(去节)、荸荠(去皮)各90克,雪梨10个。绞汁,温饮或冷饮。 4、西瓜皮、冬瓜皮、丝瓜皮各50克,水煎15分钟,取汁加适量白糖,代茶饮。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刘树雄献方...

    精品偏方 2024-03-08 15 0 中暑
  • 治中暑中医有特色

    治中暑中医有特色

    夏季是中暑的多发季节,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当发生中暑时,可选用以下方法治疗,效果不错。 刮痧:酒精消毒后,用一枚一元的硬币或光滑的汤匙柄做工具,有专门的刮痧板更好,蘸香油或花生油在清洁的后颈部两侧、脊柱两侧、两肘、头骨上下等处刮。刮痧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手持刮痧板以30-45度角由上到下、由左到右顺着刮,用力均匀,每次刮5-6遍或皮肤出现紫红色刮痕为止。多数病人刮后就可以感到头脑清醒。但如病情较重或刮痧无效,则应及早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刺血: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

  • 水精油散防伏天中暑

    水精油散防伏天中暑

    伏天温度高湿度大,外出很容易中暑,出现头痛、心烦、呕吐、腹痛等症状。伏天防治暑病最好随身携带一水、一精、一油、一散。一水:十滴水有清热解暑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成人每次取一支滴人一杯凉白开水中,搅匀服下。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痱子。一精:风油精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祛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和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对腹痛则可外涂于肚脐和尾骶部,或...

  • 中暑的辨证论治

    中暑的辨证论治

      中暑是在高温伴高湿或烈日暴晒过久的环境下,由于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生的一组急性热病。中医认为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伤及气阴,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发生中暑时,应尽速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中医常采用以下辨证论治,往往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暑入阳明致气阴两伤   症见壮热多汗,口渴引饮,面赤气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洪数,指纹深红,透达气关。   治宜清泻阳明,益气生津。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粳米9粒,炙甘草10克,人参...

  • 防中暑“妙招”其实是错招

    防中暑“妙招”其实是错招

      时值盛夏,高温天气增多,医院急诊科中暑患者也增多。专家介绍,户外作业人员、业务员和厨房工作人员是夏日中暑的三大高危人群,中暑患者,轻则头晕、乏力,重则昏迷、痉挛,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通常以为的防中暑“妙招”其实是错招,不仅不防暑,反而容易导致中暑。专家提醒,防暑的第一要务是: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曝晒或封闭的环境。   诱发因素:与气温、湿度、风速有关   广州医科大学荔湾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毅华介绍,中暑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和吸收的热...

    精品偏方 2024-03-08 17 0 中暑其实
  • 防中暑小常识 药粥方

    防中暑小常识 药粥方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温中呆上2个时,在70℃的高温中呆上15分钟,在100℃的高温中呆上1分钟,而不受任何损害。这是人对高温的最大耐力。 不过,人体的热感还与空气湿度有关,当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以水汽压表示)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如果在45℃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因此,我国气象部门规定:长城以南,最高气温≥38℃,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绝对湿度≥34百帕;长城以北,最高气温≥36℃,或者最高气温达33℃同时绝对湿...

  • 中暑时按压头部正中央的百会穴

    中暑时按压头部正中央的百会穴

    夏日在太阳底下曝晒或长时间待在闷热的环境中,若突然进入冷气房中,皮肤上的血管遇冷空气会急剧收缩,导致体内高热无法通过发汗排除,留于体内,就会出现头昏脑涨、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中暑的症状。 当身体散热出现问题,又长时间处在闷热环境时,很容易中暑。感到轻微中暑时,可按压头部正中央的百会穴,有助提振精神。 两耳之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位于头顶处即百会穴,轻压时会感受力道传导致头颅各部,直达下颚。按压该穴有助于醒脑,改善中暑症状。 为了避免中暑,别待在高温环境太久,开冷气时温度别太低,避免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身体无法适应...

  • 中暑 刺血 穴位疗法

    中暑 刺血 穴位疗法

    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 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穴位按摩疗法 轻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

  • 中暑救护方式 中暑用药要辩证

    中暑救护方式 中暑用药要辩证

    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那么,如何应对中暑,中暑后可以采取哪些救护方式?   所谓中暑,是指在酷热环境下,人体无法散发体内过量的热而导致的体温上升。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科主任黄群英表示,中暑一般分为三种,即先兆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是指在夏季或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轻度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无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症状。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暂休息,症状就会消失。   中度中暑除了有先兆中暑的各种症状外,体温升到38.5℃以上,或伴有面色潮红、胸闷、面...

  • 最难熬的大暑 防中暑

    最难熬的大暑 防中暑

    小暑刚过,各地即将迎来最难熬的大暑。陆续出现桑拿天,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中暑症状。 一般情况下,中暑的人会感到恶心、头晕、头痛,伴随着会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皮肤潮红等。如果出现中暑的症状,一定要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中暑严重的话,需要到医院迅速就医。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细节? 多喝水 预防中暑的第一招,就是要多喝水。在大多数情况下,多喝水对身体总归没坏处。在高温时候,多喝水能够及时补充体内水分。或者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量的盐,这样能够帮助补充体内的钙等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同时,能够预防中暑...

  • 防治中暑用食疗

    防治中暑用食疗

      中暑是发生于夏季或高温环境的一种急性病。初见发热、头昏、烦渴、疲倦、少汗,继则高热神昏、烦躁、抽搐、四肢厥冷,中暑发病急,转变快,且易伤津耗气。是因高温环境,体内汗液蒸发困难,导致机体产热大增,从而造成热量在体内积聚而成。   中暑病人的饮食应选择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必要的水分、盐分、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及清暑类的食物。   冬瓜莲叶粥冬瓜10克,莲叶1张,粳米60克,加水同煮粥吃。每天1剂,连服4~5天,用于预防中暑。   杨梅汁鲜杨梅500克,白糖50克,置瓦罐中捣烂加盖,...

  • 中暑“热伤风”中医疗法

    中暑“热伤风”中医疗法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每到这个季节,人们常会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食欲大减、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甚至有可能患上“热伤风”、中暑、痢疾等疾病,因此,在三伏天里,一定要小心防范这几种疾病,尤其是的中暑,更需积极预防。   三伏的“伏”字是隐伏之意,就是说在太阳大的时候,要将自己隐伏起来,不能逆天而行,不隐伏就会被夏天的邪气——暑气所伤。中暑的“中”字,形容暑热侵犯人体,来势凶猛,有如箭头石块猛烈击中人体一样。...

  • 中暑可服香薷饮

    中暑可服香薷饮

    伏天气温高,如果不注意防护的话很容易引发中暑。中暑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均可以用中医古方 “香薷饮”来治疗。 先兆中暑的表现有出汗、口渴、头昏、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体温升高(通常在37.5~C以下)等。若体温在38~C以上,另外还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现象,则已经进入轻症中暑。 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药仅3 味:香薷、炒门扁豆、姜厚朴,主要功用为祛暑解表,和中化湿。若在暑热季节,外...

  • 自制药茶防中暑

    自制药茶防中暑

      很多地方都有夏天喝药茶的习惯,其目的是为清热解暑,防止中暑、腹泻等夏季常见病。其制作方法简单,每种配方剂量在3克左右,只需开水冲泡,完全可在家自制。      老少皆宜“全能”药茶   六月神仙茶:以六一散、青蒿、荷叶为主料,该药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此时,正是服用六月神仙茶的最好时间。   消暑茶:以金银花、藿香、生地为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暑的功效,每天喝1杯,可预防中暑、热伤风等。      美容养颜“女性“药茶   三花清凉茶:该药...

  • 中暑邪伤津耗气 中成药仁丹

    中暑邪伤津耗气 中成药仁丹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因此真正中暑的人体温都会升高,暑邪伤津耗气,所以人们会感到口渴、乏力,还会有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表现。遇到这种情况,仁丹不失为一种功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的中成药。 在炎热天气下,人体毛孔开放,一旦这些纳凉避暑的方式过了头,很多人就会“假中暑”。除了和“真中暑”相同的发热症状,还会有畏寒头痛、鼻塞流涕、四肢酸痛,或伴有呕吐、腹泻等表现,中医学称之为“阴暑”。这时候...

  • 清暑解毒防中暑喝汤粥

    清暑解毒防中暑喝汤粥

      丝瓜苦瓜肉丝汤取鲜丝瓜、鲜苦瓜(去瓤)各250克,切块。瘦猪肉200克,切丝。同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共煮,待肉熟后,放入适量食盐调味即成。每日分2次,佐餐食用。能清暑解毒,补虚,可缓解身热烦渴、头晕眼花、咽痛等症状。   山药汤取怀山药100克,猪里脊肉100克。先将山药去皮洗净,与猪肉一同切丝,置锅内,加入适量开水煮沸,至肉熟后,用适量食盐调味即成。每日分2次食用。能补脾益气养阴,解暑,可缓解头晕、食少倦怠、口渴多饮等症状。   莲子汤取莲子20克,薏苡仁、芡实各10克,白木耳6克(水发)。先...

  • 中暑后饮食禁忌

    中暑后饮食禁忌

    中暑是炎热夏季的易发疾病之一,常因久曝烈日或长时间高温之下劳作而引起。中暑的症状常见头昏、出汗、口渴、恶心,甚则猝然昏厥。中暑之后,人体非常虚弱,在恢复过程中,其饮食应有所注意。 忌狂饮水: 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 忌油腻韧性食物: 中暑病人应少吃油腻与韧性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能力。油腻韧性食物食用后会加重胃的负担,大量血液滞...

  • 关于中暑的治疗 如何预防

    关于中暑的治疗 如何预防

    “中暑”多由夏季暑热病邪所引起,夏季炎热,暑气当令,人或有正气亏损,暑热病邪可乘虚而入发病。暑热之邪具有火热之性,其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古人有“夏暑发自阳明”之论。“中暑”者感火热之邪,火性燔灼致病,多耗津伤液,甚则津气欲脱。暑为火邪,心为火脏,“暑气通于心”,暑热之邪最宜入心营而内闭清窍,甚则引动肝风,故中暑甚者称为“暑厥”或“暑风”,其多因邪热灼盛,津气耗伤所致,病久...

  • 炎热夏季 刮痧救急中暑

    炎热夏季 刮痧救急中暑

    炎热的夏季,如果出现头昏、口渴、发热、胸闷、心慌、乏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很可能是中暑了,除了迅速撤离高温环境,服用一些清凉解暑的药物外,还可用刮痧的方法进行救急。 选择一个阴凉避风的地方,暴露患者的背部,重点是脊椎(也就是督脉)的颈、胸、腰部位,以及两侧肌肉(即膀胱经)、肩膀、肩胛骨部位。用热毛巾擦净这些部位后,在皮肤上抹上护肤霜或温盐水,以起润滑作用,用刮痧板或牛角等边缘光滑的物体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从上往下进行刮拭,注意不要来回刮,力度要均匀,不要忽轻忽重。每个部位3-5分钟,以...

  • 夏季心火旺 养津液防中暑调饮食

    夏季心火旺 养津液防中暑调饮食

    慎起居 夏季人体的心火旺,肺气衰,且太阳升得早,应晚睡早起;由于中午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所以中午最好不要外出;为了补充夜间的睡眠不足,应适当午睡。由于夏天暑热外蒸,人体皮肤的毛孔开放,出汗较多,最易感受风寒的侵袭,因此不可在露天、凉台或树下睡觉,以防因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病。 防中暑 人体因夏天天气潮湿闷热,皮肤毛孔若宣泄不畅,会使身体出现散热困难,如果热量积蓄过多过久,就会引起中暑。因此要避免在烈日下长期工作,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可帮助散热;也要避免久处空调房,使汗出不畅,阳郁于内,寒闭于外,如此不仅夏天易感冒...

  • 夏日自制药茶防中暑

    夏日自制药茶防中暑

      很多地方都有夏天喝药茶的习惯,其目是为清热解暑,防止中暑、腹泻等夏季常见病。其制作方法简单,每种配方剂量在3克左右,只需开水冲泡,完全可在家自制。      ◆老少皆宜“全能”药茶   1、六月神仙茶:以六一散、青蒿、荷叶为主料,该药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   2、消暑茶:以金银花、藿香、生地为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暑的功效,每天喝1杯,可预防中暑、热伤风等。   ◆美容养颜“女性“药茶   1、三花清凉茶:该药茶由杭白菊、野菊花和金银花组...

  • “真中暑”吃仁丹 “假中暑”喝十滴水

    “真中暑”吃仁丹 “假中暑”喝十滴水

      中暑是一种“季节分明”的疾病,一到夏天,各类祛暑药就从被冷落许久的角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然而,虽然祛暑药种类不算太多,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得准用得对。   清暑开窍吃仁丹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因此真正中暑的人体温都会升高,暑邪伤津耗气,所以人们会感到口渴、乏力,还会有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表现。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在持续高温的天气下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仁丹不失为一种功效确切、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的中成药。   仁丹含有檀香...

  • 夏季中暑 按摩可防

    夏季中暑 按摩可防

    夏天中老年人容易发生中暑,可通过点揉颈后来预防。由于中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气温升高时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出现头痛、头晕、多汗等中暑症状。 中医认为,中暑是夏季暑热之邪侵袭以及而蒙蔽清窍所致,治应清热解暑、泄火醒神。颈后有风府、天柱、大椎等清热提神要穴,点揉颈后能达到预防中暑的效果。端坐,点揉颈后正中线的发际到大椎穴处(略低头,第七颈椎棘突下,即最凸起的颈椎骨下凹陷处),然后点揉中线两侧肌肉(斜方肌)外侧,自上而下,每条线点揉2-3分钟,每日2次。此法还能减轻头晕、耳鸣和颈椎病症状。...

  • 烈日炎炎 防中暑 防受凉 防湿邪

    烈日炎炎 防中暑 防受凉 防湿邪

    烈日炎炎,也是健康的关口,稍有不慎,即会生病,故要格外小心。 防中暑 伏天阳气鼎盛,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调节极易失衡而发生中暑。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中午要保证午睡。须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淡盐开水、绿茶、绿豆汤以及各种清凉饮料。 防受凉 在暑热蒸腾的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在预防中暑的同时,切莫过度贪凉,引起感冒。三伏感冒亦称&ld...

  • 中暑的简便求治方

    中暑的简便求治方

    1。将病人移向阴凉处、冷敷,再用韭菜汁、生姜汁、大蒜3-5瓣(捣烂)取汁灌服。 2。鲜芝麻叶适量,沸开水冲泡代茶饮。 3食盐10克,生姜15克,二味一起入锅同炒,炒至盐黄。姜微黑后.加水煎频服毒 如不验应急送医院救治。...

  • 中暑 清热解暑几则外治方

    中暑 清热解暑几则外治方

      中暑,为夏日常见的急性热病,轻度中暑可采用一些方法自行缓解,若症状不见好转,反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重度中暑,此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暑热侵袭所为,当以清热解暑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对中暑有一定的效果。   柴胡注射液敷脐   将纱布1块,用本品浸透,而后取出复盖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适用于中暑发热。或将柴胡注射液置于滴鼻瓶中滴鼻,每次1~2滴,二侧交替进行,每小时1次。   中药药浴    胡芦茶30克,鲜...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