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血 第333页

血 第333页

  • 偏头痛 血管性头痛临床在本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偏头痛 血管性头痛临床在本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李湘云善用祛风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其自拟搜风蠲痛汤临床验证屡效,笔者跟师多年,现整理分享其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顽固性头痛是一种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主要临床特点为头痛伴抽掣,疼痛部位常为一侧,或全头痛,或头顶痛,呈暴烈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痛引面部肌肉,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顽固性头痛常延年日久,缠绵难愈,常间歇性反复发作。正如《证治准绳》所说:“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其症状表现符合“风性善行而...

  • 脑出血开颅术后高热 处方用审平汤加减

    脑出血开颅术后高热 处方用审平汤加减

    宋某,女,64岁(1957年5月23日出生),2021年11月5日初诊(微信问诊)。主诉:脑出血开颅术后发热7天。患者10天前因突发意识丧失,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左侧基底节脑出血,行开颅手术,8天前拔除气管插管,留置鼻饲管。7天前拔除颅内引流管后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腰部穿刺检查结果提示脑脊液白细胞增高,考虑为“颅内感染”,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治疗7天后仍每日发热,发热以下午至晚上为著,最高体温波动于39℃~40℃,予解热镇痛剂后发热稍退,旋即复升。刻下: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9...

  • 眼科活血利水法

    眼科活血利水法

    眼科活血利水法是指利用活血药和利水渗湿药来治疗血水互结或血瘀水停病证的治疗法则。活血利水法已写入“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中医结合眼科学》,并作为眼科疾病的主要治法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眼科活血利水法进行介绍。 文献及理论研究 笔者团队查阅了民国以前的眼科专著和其他综合性著作中的眼科部分,没有见到眼科疾病采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的理论论述。同时分析了解放以前出版的《太平圣惠方》《目经大成》等70...

  •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方源: 《医林改错》卷上。 处方: 当归、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12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甘草各3克,桔梗、川芎各4.5克,牛膝10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要适应病症: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 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 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 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

  • 过敏性紫癜 活血解毒汤

    过敏性紫癜 活血解毒汤

    过敏性紫癜 表现为皮肤出现出血点,伴有关节痛、腹痛、血尿或黑便等。中医认为,治疗以疏风凉血、解毒活血为主。 活血解毒汤 将连翘10 克、干荷叶15克、生地榆20 克,加水8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饮15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味药均含有多量芸香甙.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紫癜患者。...

  • 血汗 红汗症中药治方

    血汗 红汗症中药治方

      《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血汗者,或有病,或无病;汗出而色红染衣,亦谓之红汗。”笔者近日见到一例出红汗患者。   杨雍,男,15岁。新乡市二中初三班学生。2010年6月5日初诊。   感冒半天。头痛身痛,恶寒,恶心,虽是6月,身着内衣外罩夹克衫仍觉冷,舌淡红,苔薄腻略滑,脉寸关弦紧。诊为外感风寒,因仓促间煎药患者嫌慢,予“午时茶冲剂”服用,1次1包,日2次。   2010年6月7日二诊:服后头痛身痛恶寒减轻,上体育课,跑步出汗,发现汗出为红色,内...

  • 调气活血可用黄芪赤风汤

    调气活血可用黄芪赤风汤

      张某,女,51岁,2011年8月28日就诊。患者前因食道反流性胃炎在笔者老师、名医薛伯寿处就诊,经调治后烧心、呃逆不舒、胃脘痞满不舒等症基本缓解。7天前突感头目眩晕,潮热,两胁胀痛,夜间增多,左耳疼痛,睡眠较差,到某医院检查未见异常,舌偏红,苔根稍腻,脉弦细。治以和解少阳,调气活血,兼以辛开苦降。方以黄芪赤风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合用加潜阳安神之味调理。处方:生黄芪20克,赤芍10克,防风8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浙贝母10克,黄连6克,吴茱萸1克,珍珠母30克(先煎),茯苓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

  • 增液汤 治疗各种鼻出血

    增液汤 治疗各种鼻出血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温病条辩》增液汤,治疗各种鼻出血:①原因不明性鼻出血;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出血。效果满意。方剂:玄参、生地各30克,麦门冬15 克,用于大量鼻出血 400毫升以上者。玄参、生地各15克,麦门冬5 克,用于小量鼻出血 50~100毫升左右者。本方有滋阴降火,生津润燥的作用。用法:每天 1—2剂,每天服 2—4次,水煎服。典型病例:患者陈某某,男, 60岁,原因不明性鼻出血。患者于一天夜间9 点就诊,原因不明性大量(约400毫升左右)鼻出血,当时服用了“增液汤&r...

  • 大血藤入药验方小汇

    大血藤入药验方小汇

    大血藤别名血藤、红血藤、大血通、山红藤、活血藤、红藤、槟榔钻等。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根,味苦、涩,性平。具有活血通络、败毒消痈、强筋壮臂等功能。 1.治腰肌劳损:大血藤、梵天花根各15 克,扶芳藤30克,骨碎补12克。水煎去渣,加红糖、白酒适量,分2—3 次服,每日1剂,连服 3--5天。 2.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①大血藤、半枝莲各30克,接骨木20 克。水煎2次去渣,加入红糖15克,黄酒适量,分2次服。②大血藤30 克,土牛膝15克,马鞭草10克。水煎,日服3 次,每日1剂。 3.治风...

  • 刘保和教授 辨治络脉血瘀证

    刘保和教授 辨治络脉血瘀证

      河北中医学院刘保和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载,一直致力于瘀血证的研究与探索,并擅于从问诊、脉诊、腹诊三方面把握瘀血证。对“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脉血瘀证,运用叶天士“辛润通络”方取得良好疗效。   叶天士辛润通络方由旋覆花、桃仁、柏子仁、当归、泽兰、茜草、郁金共7味药组成。其中旋覆花、当归、泽兰、郁金具有辛散之性,桃仁、柏子仁具有柔润之性,法合辛润通络。桃仁、当归、泽兰、茜草、郁金能活血化瘀,茜草、郁金还能清热以除瘀热,且郁金能疏肝...

  • 成肇仁气滞血瘀胸痛案

    成肇仁气滞血瘀胸痛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本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诚如王清任所云:“隔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曰血府。”(《医林改错》)。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从医执教40余年,学验俱丰,师古而不泥古,临证善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效果显著,现择其验案三则,供同道参考。   气滞血瘀胸痛案   骆某,女,21岁。2011年12月4日来诊,诉双胸...

  • “补心活血酒”验方

    “补心活血酒”验方

    处方 丹参70克,人参30 克,三七20克,黄芪80克,红高梁500克,糯米800克,酒曲适量。 制作 诸药水煎弃渣,取药汁500~600毫升;高梁、糯米淘洗干净,水浸泡5小时,蒸熟候冷,置酒坛中,加入药汁、酒曲(研细末)搅匀,置保温处令其发酵,1~5天闻有酒味即可饮用。 用法 1日2次,1次50毫升,温服。 功效 补心气,化瘀血。 说明 本方名为“补心活血酒”,方中黄芪、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作用;三七具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降低冠状动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人参能增强机体...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治方大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治方大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在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2~8岁的小儿。近年的研究均支持本病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临床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小儿以急性型较多见,约占85%,其预后相对比成人为好。   本病属中医“血证”、“肌衄”、“紫斑”和“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机   风热伤络:外感四...

  • 治月经过多 鼻出血 尿血 老年癃闭

    治月经过多 鼻出血 尿血 老年癃闭

    治月经过多炒旱莲草、生地黄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治鼻出血 : 又称鼻衄。其病因可归纳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 旱莲草30克,黄芩、荷叶各15克,侧柏叶(炒焦)9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治尿血:尿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挟杂血块。尿血之症,多因热扰血分,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 鲜旱莲草、鲜车前草各30克,绞汁1茶杯,加白糖温服,每日1剂。 治老年癃闭: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主证的一种疾患。病情轻者涓滴不利为癃,重者点滴皆无称为闭。旱莲草、大石苇、好茶叶各24克,构树根须18克,水煎...

  • 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汤

    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柴胡9克,黄芩6克,清半夏9克,香附15克,陈皮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能益气养血,疏肝解郁。   主治适用于以气虚、肝郁气滞为主,兼有血虚、痰瘀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风湿病。   方解方中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为主;桂枝、白芍温阳通络,滋阴生血,阴阳双补,柴胡、黄芩、半夏调和阴阳,疏肝解郁;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生姜既助半夏、陈皮化痰和中,又可制约半夏之毒性。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养血,疏肝解郁...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法略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法略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根据其症状特点,当属中医学惊悸、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因病机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气阳亏虚,还涉及阴伤,蛀器以心为主,还与肾、脾,肺相关;标实主要是血瘀,痰饮和水湿为患。针对以上病因病机,其相应治法有以下几种:益气活血法 心衰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治宜益气活血,此法也是目前治疗心衰最为常用的治法。方选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减。 益心气,养心法 心主血脉,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气虚日久必损及阴,或长期治疗...

  • 治晚期血吸病腹水虫验方

    治晚期血吸病腹水虫验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各30克,泽泻、车首子各20克,白芍、猪苓、桑白皮、苍术各15 克,川木瓜、陈皮各12 克,水煎服,每日1剂, 15天为1个疗程。腹水消退后,以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加减调理。 功效:利湿消肿,主治晚期血吸虫腹水,湿热较盛,口苦而干,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细濡等。(李夏)...

  • 五苓散新用 高脂血症+多汗症

    五苓散新用 高脂血症+多汗症

    五苓散来源于汉·《伤寒论》一书。现代临床已把它制成丸剂、片剂(各地大中型药店一般均有售),是一种价格便宜的常用中成药。 它传统应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水湿停聚所致水肿等病症。近年来发现,五苓散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高脂血症 方法是内服五苓散丸剂,每次6-9克,每日3次。服药后可使血脂降低,体重逐渐减轻。其治疗机理是配方中白术有降低血糖,利尿,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桂枝能扩张血管,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机能;茯苓、猪苓均有利尿,提高免疫力作用;泽泻...

  • 乌鸡白凤丸治疗多科气血两虚病症

    乌鸡白凤丸治疗多科气血两虚病症

      乌鸡白凤丸来源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七的“乌鸡丸”。本方主药以乌骨鸡为主方,又配以人参、黄芪、当归、白芍、川芎、地黄、熟地、丹参、鹿角胶、鹿角霜、银柴胡、牡蛎、桑螵蛸、制香附、芡实、山药、天冬、甘草等20多味中药制成。本方主药乌骨鸡乃“血肉有情之品”,能补肝益肾,健脾益胃,补气养血,清虚热。又配伍地黄、熟地、当归、白芍、丹参、川芎、香附以滋补肝肾,养血调经;还配人参、黄芪、山药、甘草以补气健脾;又用鹿角胶以温肾助阳,益精养血;还用鹿角霜以固肾收涩,固经止带,更...

  • 活血化痰 平肝息风愈点头症

    活血化痰 平肝息风愈点头症

      □刘绪银湖南省新邵县中医院   王某,男,51岁,西安市某厂职工,1979年4月18日初诊。   患者自1978年来每夜睡后约12点许不自主点头,遂即致醒,每次点头在10次以上,甚或连续不断,得出户外游转,揉按颈部令止后方能再行入睡。曾经多家检查,未找出病因,仅服谷维素、维生素等,未效。自今年4月开始,伴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记忆力差,但经检查已排除心血管疾病。舌暗红、苔腻,脉沉涩。   辨证为痰瘀交夹,肝风内动。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平肝息风主。药用:丹参30克,山楂15克,瓜蒌15克,茯苓...

  • 治疗热入血室的专用方

    治疗热入血室的专用方

      《伤寒论》中提到“热入血室”这一特定概念,后世医家把小柴胡汤作为治疗热入血室的专用方。   《伤寒论》论小柴胡汤治热入血室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提到热入血室的还有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第...

  • 治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

    治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

    处方:川芎、丹参、当归各12克,红花8克,鸡血藤15克,赤芍20克,益母草30克。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克;脾胃虚弱者酌加白术15克,茯苓、山楂、陈皮各10克,谷芽20克;肾阳虚者加巴戟、菟丝子各15克;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有感染者酌加蒲公英、千里光各20克,板蓝根、贯众各15克,黄连8克;出血倾向严重者或值女性月经期暂停本方3-5天,或减少活血化瘀中药剂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治疗31例,有效28例(90.32%),无效3例。...

  • 炙甘草汤气血阴阳俱补

    炙甘草汤气血阴阳俱补

      吾师崔应珉,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岐黄之道,业医三十余载,治病无数。余有幸侍诊多年,崔应珉教授经方运用灵活精当,效若桴鼓。炙甘草汤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现就其临证经验略述于此。   炙甘草汤气血阴阳俱补   查找方剂教材,炙甘草汤均列为补益剂,但有的载入补血剂中,有的纳入气血双补剂名下,其论亦仁者见仁,志者见其志。纵观全方由九味药组成: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黄50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组方法度严谨,阴阳合和协调...

  • 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

    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张正浩教授自1968年从本校中医本科毕业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善治临床各科疾病。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对张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感触良多,获益匪浅,现特择录吾师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案一则,与同道共赏。   郑某某,男,65岁,2012年9月11日初诊。患者于2011年6月出现散在皮下紫癜,2012年8月又因出现严重双眼充血,患者自述双眼色深如“猪肝”色,伴口腔黏膜出现血疱和出血,前胸和四肢散在出现较多大小不等的瘀斑,紧急入院,经相应检查后确诊为...

  • 解毒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过敏性紫癜

    解毒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过敏性紫癜

      裴正学,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首批名老中医,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甘肃省中医院首席专家,甘肃省文史馆馆员。   他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肿瘤、肝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等疑难杂症;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已成为当前...

  • 甘草干姜汤治疗中焦虚寒之血证

    甘草干姜汤治疗中焦虚寒之血证

      后世医家每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中焦虚寒之血证。   宋代医家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把理中汤作为治疗“伤胃吐血”之专方:“理中汤:能止伤胃吐血者,以其功最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方证广如《局方》,但不出吐血证,学者当自知。”   理中汤止血,实倚重于干姜配甘草。   甘草干姜汤,倘干姜取用炮姜,则三焦虚寒之血证俱可取用,似可作为虚寒血证之专方视之。   笔者治疗鼻衄而无明显热证者,每每取用炮姜、炙甘草佐以白茅根,...

  • 治脑血栓形成方:验方三则

    治脑血栓形成方:验方三则

    治脑血栓形成方 处方:水蛭、川芎各50克。共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药粉0.25克。日2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血小板不同(小于 80X109/L 几)者慎服或不用。 功效:行气血,化瘀血,治脑血栓形成,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语言不利,口眼歪斜,舌暗,脉弦细者。 (党晓攀) 治不射精症方 处方:王不留行子30克(先煎),穿山甲10克(先煎),路路通10克,三七5克(研未,分2次冲服),柴服5克,山蓖肉10克。水煎服,日1剂。 1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化瘀血,通精道,治男子不射精症,生殖器官无异常,伴面色熏...

  •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乃为其诸多祛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中所治症目最多的一方,方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怀牛膝共11位药组成,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怀牛膝、当归能活血化瘀,同时怀牛膝又能祛瘀通经引血下行,当归又能补血养血,配合生地凉血清热使瘀去而不伤正,方中又佐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桔梗开宣肺气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于胸中血府,桔梗与枳壳相配又能调理胸中气机升降,诸气药旨在气通血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治疗胸中血府血瘀...

  • 变态反应性亚败血症中药验方

    变态反应性亚败血症中药验方

      杨某,女,41岁,农民。2004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高热不退40余天。患者发病前,因过于劳累加受凉,发病急剧,高热不退,体温39°C以上,恶寒发热,不出汗,关节疼痛,以大关节为主,多呈游走性疼痛,反复发作,发热重时,疼痛加剧;发热低时,疼痛减轻。口干咽痛,恶心欲吐,小便黄少,四肢乏力。   在某县级医院住院治疗5∽6天,诊断为胰腺炎,输液治疗未见效;后转聊城市某医院,化验检查,怀疑败血症,但血培养无致病细菌生长,仍血象高,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高,血沉快,输液治疗10余天,仍未退热...

  • 仙鹤草良方“三仙汤”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

    仙鹤草良方“三仙汤”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验

    病例:李某,女,记者。因反复出现刷牙牙龈出血、稍碰则皮下瘀斑2个月就诊。诉疲倦困乏,四肢无力,动甚则气短,月经期长,量偏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查血常规,血小板43×10-个/升,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四诊合参,中医辨证为血证,气不摄血。 予归脾汤加减:仙鹤草 50克,黄芪30克,仙灵脾、党参、当归、白芍、补骨脂、制首乌、阿胶(烊化)、炙甘草各10克,仙茅6克,大枣 12枚。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15 剂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106×10个/升,达到正常值,疲乏、出血等症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