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第336页
-
外伤性颅内血肿(秘方数:2)
颅脑损伤时,血管破损出血,聚集在颅腔内某一部位达到相当体积,造成脑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时,称为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继发性病变。最终由脑受压、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症,危及生命。及时获得诊断并采取及时治疗与治疗效果关系密切。颅内血肿按其部位可分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和特殊部位血肿;按血肿形成和症状出现时间分为急性(3天以内)、亚急性(4天至3周)和慢性(3周以上)。主要临床表现是:外伤后的原发昏迷苏醒后,经过8~10小时(亦可能仅数十分钟,长者可逾数日)后再昏迷或原发昏迷逐渐加深...
-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秘方数:2)
产后细菌侵犯感染子宫静脉,进而扩展到卵巢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及阴道静脉、下肢静脉,尤以卵巢静脉为多见的疾病称户后立拴性静脉炎。发热寒颤和患红、患、热、痛是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产后1至2周继发生殖系感染后出现弛张热,持续数星期之久为其特点。其他临床症状随感染程度及静脉血拴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髂静脉栓塞时出患侧疼痛;压痛;累及股静脉者,下肢栓塞部位肿胀,皮肤发白,局部温度升高,有时可触及硬索状静泳;当感染的血栓化浓时可脱落成为栓子散布在血循环中,引起脓毒血血,常常并发感染休克和迁及性脓肿,最常见的是肺脓肿。本病有...
-
白血病(秘方数:13)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某一类型幼稚白细胞的异常增生,这种异常增生的白细胞丧失正常功能,并有成熟障碍。在血液中有该类型白细胞量和质的异常表现(白细胞增多或减少,有异常的幼稚白细胞出现),并广泛浸润全身组织与脏器,导致该组织和脏器的结构与功能的损害。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血以及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表现。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证据表明本病与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的刺激、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穿刺血液学...
-
血栓性静脉炎(秘方数:10)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周围血管病。主要由静脉管壁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形成。临床症状,可分浅层和深部静脉炎两类。(l)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腹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的2一5厘米,长的如细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无水肿,无全身症状。(2)深部静脉炎,好发于下肢的小腿、胸静脉及股髂静脉,前者为小腿肿胀,后者以大腿肿胀为主。患肢肿胀呈...
-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秘方数:6)
本病是由于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不正常的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简称“青春期功血”。青春期由于中枢调节月经周期的功能尚未健全,促卵泡生长激素的水平高于促黄体生长澈素,而且垂体对卵巢的反馈也不够敏感。因此卵巢虽然有促使卵泡生长的雌激素,但是缺乏排卵所必须的促黄体生长激素的高峰,所以不能排卵,子宫内膜仅仅受雌激素的作用而发生增生变化,甚至增生过长,当体内雌澈素水平发生较大波动时,就发生不规则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不判测子宫出血,往往先有一段时间停经,然后突然大量出血...
-
原发性血小板最多症(秘方数: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以巨核细胞系列增生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不一。轻者仅有头昏、乏力,重者有出血、血栓形成,出血常为自发性,反复发作,常见于胃肠道及鼻衄;其次血尿及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罕见;血栓发生率低于出血,常见肢体血管栓塞,引起手足麻木、疼些,甚至坏疸,脾及肠系养血管栓塞可致腹痛。肺、脑、因也可发生栓塞。本病病因尚不明。血小板增多可能由于干细胞异常,导致持续性巨核细胞的增殖,因而血小板过度增生,加上过多的血小板从脾和肺脏储存部分释放入血有关。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本病主...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秘方数:11)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指各种有明确病因或在一些原发病基础上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原因不明性(即原发性)为那类似,必须仔细区别。本病的病因主要是骨髓的器质性病变,使血小板生成发生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病毒性或立克次体的急性感染,造成血小板过多破坏;抑制骨髓性化学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等化学和物理因素破坏巨核细胞,影响血小板的生成;脾功能亢进以及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血管内凝血、过敏性疾病等,均可发生血小板过度破坏,而致血小板减少症。本病诊断除有血小板减少或出血症状外,尚有发病前有用药史、并有明显的...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秘方数: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系维生素及/或叶酸缺乏,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延缓,细胞分裂与成熟减缓,而呈现大红细胞性贫血。在我国以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较常见,临床表现以贫血和消化道症状为主。有乏力心悸、皮肤和粘膜苍白、舌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尤以舌炎最为突出,舌呈鲜红色,疼痛。若舌乳头萎缩而光滑呈镜面舌。患者常有手足麻木和感觉异常、下肢强直、行走困难及感觉迟钝等神经系统表现。稍后出现嗜睡、痴呆、表情淡漠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发展为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引起本病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的原因,有摄入不足如偏食、烹煮过度及...
-
母儿血型不合(秘方数:4)
本病是由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血型的免疫性疾病。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其次为Rh血型不合。本病发病的机理是由于胎儿从父方遗传而获得的显性抗原恰为母方所缺少。妊娠、分娩时此抗原由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使胎儿红血球凝集,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症。其临床表现:轻型者,出生1一2天后出现贫血、黄疸、嗜睡等;重型者,可致流产、死胎或早产,或出生时即有贫血、全身水肿、肝脾肿大、肌张力松弛、黄疸与日俱增,甚至引起新生儿黄疸而致死,如幸免于死者,可遗留发育不全、运动功能...
-
功能性子宫出血(秘方数:7)
中药秘方(一) 【辨证】阴虚血热。 【治法】养阴固摄,止血清热。 【方名】养阴止血汤。 【组成】生地24克,生白芍12克,黄芩12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煅牡蛎30克,花蕊石30克,陈棕炭30克,侧伯叶15克,藕节炭12克。 【用法】水煎服。 【出处】《妇产科学》 中药秘方(二) 【辨证】气郁脾虚。 【治法】培土抑木,佐以止血。 【方名】扶脾舒肝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柴胡6克,白芍(土炒)9克,炒蒲黄9克,血余炭6克,焦艾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
高脂血症(秘方数:11)
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由于血浆中脂质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因此本病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包括类脂质及脂肪,类脂质主要是磷脂、糖脂、固醇及类固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血浆中的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人体的肝及大肠也能合成。当食物中摄入胆固醇过多或肝内合成过多,胆固醇排泄过少,胆道阻塞,都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是食物中脂肪为小肠吸收后,被消化为非化脂肪酸及甘油三酯,进入肠腔,经肠粘膜细胞再合成甘油三酯,并形成乳糜微粒,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同样,甘油三酯也可在肝内利用碳水化合物&...
-
高血压病(秘方数:11)
高血压病也称原发性高血压,系指动脉血压过高。舒张压经常超过90毫米汞柱以上,即作为血压升高。若按年龄计算,39岁以下者收缩压>140毫米汞柱,40一49岁者收缩压>150毫米汞柱,50-60岁者>16O毫升汞柱;6O岁以上者>17O毫米汞柱,即使舒张压不超过90毫米汞柱,也属于高血压范畴。本病多发于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脑力劳动者。本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头痛、头晕、鼻出血、颈部发硬、记忆力减退、心悸、失眠等。尤以头痛为较常见,一般发生在前额或枕后部,呈搏动性疼痛。后期可有心脏、大脑和肾...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名医方
【简介】发生于中小动脉(同时累及静脉及神经)的慢性进行性节段性炎症性血管损害;病变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又称伯格氏病。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一) 【方名】解毒活血汤。 【组成】银花30克,玄参20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制乳香7.5克,制没药7.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叶汉帜方。 (二) 【方名】回阳通脉饮。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25...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秘方数:7)
本病是一种周围脉管(指中小动脉及静脉)的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血管炎症病变导致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肢体缺血损害性的疾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北方发病多于南方。受累病变可发生在全身血管,但以下肢为多,容易发生坏疽。简称“脉管炎”。患肢缺血性损害的程度与动态,可综合两种分类法:(一)缺血损害程度分期。(1)轻度缺血:患足趾蹠(或手指)冷痛、麻木、苍白、紫绀,休息或遇暖可减轻;活动时出现典型间歇性跛行,即步行较短路程,小腿肌群逐渐酸胀痛难忍,停歇一下才松解;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2...
-
低血压(秘方数:13)
低血压指成人血压收缩压低于10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一般男性为女性的3~4倍,起病隐潜,主要症状为直立时出现头重脚轻、眩晕、晕厥、视力模糊、全身无力、发音含糊和共济案调;并不出现一般昏厥病人的苍白、出汗和恶心等先兆症状。初起病时,病人需直立相当时间才出现症状,而且较轻微,渐加重,甚至不能连续站立1~2小时,患者可能伴有神疲、乏力、头晕、气短等全身性虚弱症状。低血压症的病因大都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血压降低而导致脑血流量不足,可能为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临床上多种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糖...
-
小儿舌下囊肿 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方
笔者自拟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方,治疗小儿舌下囊肿多例,效果满意。 所治患儿年龄3~5岁,病程3个月至一年。临床表现:舌下见1~2个囊肿,质软、边缘清楚微触痛。逐渐增大,妨碍言语、咀嚼,舌被囊肿挤歪斜。穿刺及手术后一段时间囊肿又起,舌苔白厚稍黄,舌质暗脉滑。 方药组成:金银花3克,夏枯草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半夏6克,炒白芥子3克,紫背天葵3克,姜黄3克,陈皮3克,舌蛇草6克,山甲珠3克,山慈姑3克,土鳖虫3克,炙僵蚕3克,水蛭2克。上药研为细末,装胶囊吞服。每两日一剂,每日服3次,连服5剂...
-
治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方
处方:当归、仙茅各10克,巴戟天8克,肉桂6克,黄芪、党参、薏苡仁各30克,乌贼骨、茯苓各20克,仙灵脾、阿胶(烊化)、泽泻各12克,灵磁石25克,牡蛎、生地、熟地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为两份,各于早饭后和晚饭前半小时服用。一般须连服3个月以上。忌食一切酸性食物和药物。 功效主治:脾肾双补,摄血养血。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症见眠起尿血暗褐,面色无华或面浮肿,腰膝酸软,乏力易疲,肢冷,纳差,便稀,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 专家点评:本病虽见...
-
治妇女血晕验方三则
妇女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泛恶欲吐,甚至昏厥不省人事者,称为产后血晕。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平素气血亏虚,加之产时失血过多,精血不能上荣于脑所致。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1.参芪糯米粥:人参末3 克,黄芪10克,糯米50克,红糖及牛乳各适量。将黄芪水煎取汁,加糯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参末、红糖、牛乳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早、晚各1剂。可大补元气,益气回阳。 2.黄芪枣汁粥:黄芪15克,大枣10枚,大米50克,鸡汁及调料各适量。将黄芪、大枣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鸡汁及调料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早晚1次。可...
-
治疗产后出血验方
1.芹菜根60克。先将芹菜根煮水去渣,用汤煮鸡蛋2枚共食,每日1次。 2.荷叶15克,炒干姜 1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藕节20克,槐花20 克,生姜12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4.大枣6个,生姜10 克,阿胶30克,红糖15克。水煎服,每2次。 5.老姜18克,老彭蜞 180克。共捣烂,水煎服。本方有驱风祛瘀之效。用于产后出血,小腹痛。 6.生姜30克,归身60 克,羊肉(去脂肪)250克。炖服。用于洽疗产后出血,腹中虚痛。 7.木耳250克,烧灰存性为末,入麝香3克,煨...
-
高血压(秘方数:20)
高血压: 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所引起、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成人如舒张压持续在12千帕以上,一般即认为是高血压。病人通常感到头痛、头晕、失眼、心悸、胸闷、烦躁和容易疲乏,严重时可发生心、脑、肾功能障碍。中医认为,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是情志抑郁,恚怒优思,以致肝气郁结,化火伤阴;或饮食失节,饥饱失宜,脾胃受伤,痰浊内生;或年迈体衰,肝肾阴阳失调等。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80%~90%。继发性高血压...
-
中风 脑溢血 脑梗塞 脑血栓后遗症
中风是脑血管病变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病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言语蹇涩,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中风为当今老年人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中风、心脏病和癌症)之一。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大类。缺血性中风又可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又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中风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醋为血管活性物质,对于防治中风后遗症有着较好的效果。以醋配合药物,临床效果更佳。 (1)醋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