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128页
-
口唇干裂 中医滋阴生津方
中医认为口唇干裂者多有肺阴虚或胃阴不足的基础,因感受外邪而起,所以治疗时不能拘泥于局部症状或者滥用清热寒凉药,否则会减弱正气。可适当运用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药物或食物进行调养。 冬春交替之际,天气干冷多风,因反复性的口唇干裂前来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日渐增多。患者口唇裂口经久不愈,不仅自感灼热疼痛,甚至影响张口动作。 专家荐方: 天门冬、麦冬各15克,白糖10克,热开水300毫升加盖泡10~15分钟即可饮用。成人一次饮完,儿童饮量减半,均一天一次。连服3~5天即可见效。 平时,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防止过度疲劳。可...
-
甲亢的最新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
北京名医治甲亢(阴虚动风)方 处方:生地、熟地、白芍、连翘、浙贝母、丹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夏枯草15克,珍珠母 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补肾,息风止痉。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辨证属阴虚动风型。临床症见颈前肿大,质柔软或偏硬韧?怕热多汗,眼球突出,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手指及舌体颤抖,甚至全身颤抖,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专家点评:甲亢的病变部位在心、肝、脾胃、肾,其中又以肝、心、肾为主。肝阴不足,阴精不能上奉清窍则头眩耳鸣;穷必及肾,乙癸匮乏,木失水涵,则...
-
眩晕 中医外治法有效防治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医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晕。 1 塞耳疗法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民间还有用鲜生地塞患侧耳治眩晕法。 2 耳穴疗法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0.5厘米×0.5厘米的橡皮膏中心,贴于双耳穴上(取穴:神门、脑、皮质下、交感,双侧,每次2~3个穴位),3天1换,4次为一疗程。用药时应将橡...
-
恐惧病的病因与中医辨治
恐惧,乃无缘无故产生害怕之谓。此病若久而不解,就会导致神志不清,甚至出现如人将受捕之状,故又称善恐,老百姓叫胆怯证。本病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发作较男子为多。追溯其因,都因虚致。从临床角度来看,恐惧多见于以下三种情况:肾精不足;气血亏损;肝胆虚怯。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证候表现有异,洽法亦殊。兹将其病因与证治,分述如下:1.肾精不足恐惧:此证多由过劳伤肾,或久病及肾,或房劳太过,耗伤肾精,致肾精不足引起。其证除恐惧外,尚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安,心烦失眠,或多梦健忘,腰部瘫软,遗精盗汗,苔薄白或微黄,舌质红,脉、细数等...
-
口中唾液多可用中医治
多唾就是口中唾液较多,黏稠或清稀,时时欲唾,颇为烦恼。中医认为多唾伤神,伤元气,既是一种不良习惯,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多唾多见于身体虚弱的人,可伴有其它全身症状。根据伴随多唾出现的症状,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用中药调治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脾胃气虚型 症见多唾,并伴有精神不振,头昏,少气乏力,口不干渴,舌淡苔白,或有薄腻白苔,脉缓或弱。治法须补益脾气,兼以摄唾。(1)六君子加益智汤:党参10 克,白术12克,茯苓 12克,陈皮10克,半夏12克,益智仁12克,炙甘草5克,加水适量,煎煮后去渣取汁,每...
-
肾癌能治愈吗?中医治方
石某,女,57岁。于2010年2月就诊。1月前发现右肾癌,在某三甲医院行右肾脏摘除术。术后精神萎靡,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血肌酐155mol/L,血尿素氮16.6mmol/L。查:面色萎黄、虚浮,声低气怯,形寒怕冷,腰痛背痛,纳差便溏,口淡无味,舌质淡,苔厚腻,脉沉细而滑。辨证为阳虚水泛,湿浊郁阻。治则:温阳化气,利湿祛浊。处方:黑附子30克(与生姜45克一起先煎1小时),白术30克,茯苓45克,白芍45克,泽泻30克,桂枝45克,砂仁15克,半夏30克,沉香15克(后下)。5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
-
牙齿过敏 中医治疗法
一项调查显示,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80%发生过牙齿过敏。在吃冷、热、酸、甜食物时,牙齿感到酸痛不适,甚至刷牙或咬硬物时也会出现异常的酸、软、痛等感觉。专家提醒,如不及时消除牙齿过敏,不仅影响咀嚼和消化吸收,还会导致牙龈萎缩,使牙齿提前3-5年脱落。 记者近日采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晁春良大夫时了解到,正常牙齿表面为牙釉质,光滑而特别坚硬,一般不会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产生反应。由于中老年人牙齿磨耗较大,使牙本质暴露,这时冷、热、酸、甜等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到牙髓,就会导致牙齿酸痛难忍。牙齿过敏往往与不良...
-
恶性胸腔积液 中医“悬饮”治方
恶性胸腔积液一般量多,易复发,但是中医药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恶性胸腔积液多属于中医“悬饮”范畴,其发生多因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液不循常道,流于胸胁所引起。其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在于气血阴阳的日渐亏虚;标实在于癌毒的日益亢盛,正邪力量对比日益恶化。笔者认为,辨治恶性胸腔积液应分期辨证,多病机论治。 分期辨治 初期 恶性胸腔积液发生的初期,人体正气不虚,癌毒也正在成长。此期患者精神状态尚可,仅感到胸部病变一侧不适,稍有气喘、气短,纳可眠可。初期的胸腔积液多与三焦气化失司...
-
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验方:4)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结颈部,痰火内扰。 【治法】清热化痰。 【方名】二陈汤加味。 【组成】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广陈皮10克,胆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露祥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气结,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解郁,软坚散结。 【方名】育阴汤加减。 【组成】沙参15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花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五倍子10克,大贝10克。...
-
中医分期辨治原发性“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甲减多见,约占甲减的96%,是由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本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女性居多。及时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改善甲减症状,恢复甲状腺功能。然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如下不足:长期不适当服用L-T4治疗可导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研究显示亚临床甲亢可导致60岁以上患者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3倍,而心房纤颤可导致动脉栓塞的危险性增加,同样也可导致骨密度显著下降。相当一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及有冠心病病人对替代治疗耐受性较差,常诱发心肌缺氧,导致心...
-
怪病“头风”中医有方治
民间有一种怪病,中医称之为“头风”。其主要的症状是头部畏风;畏寒,病人常常躲在密不透风的房间内,发病时头上常用棉布缠裹,十分痛苦。以下药方治疗有效。 取荞麦,蔓荆子各等份研末,以烧酒市和面软硬进度。敷于痛处,外用纱布包裹,每两天换药一次,养麦药性轻扬,有逐风,止痛、消炎功能,蔓荆子有疏散风热,镇静止痛作用。两药合服直达病灶,效果不错。 【荞麦】性味 甘、平,寒。功能主治 茎叶:降压,止血。适用于高血压,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风,视网膜出血,肺出血。种子:健胃,收敛。用于止虚汗。炒香研...
-
中医对付“癌中之王”胰腺癌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出现明显增长趋势,被称为“癌中之王”。中医临床常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并可根据胰腺癌极易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在乌梅丸基础上加养肝血、化痰祛湿药物,往往能使患者疼痛缓解、食欲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配合外用药后部分患者瘤体缩小,效果优于化疗和靶向治疗。 基本方 乌梅20~30克,细辛3克,干姜10~15克,黄连3克,当归 15~20克,附子(先下)10克,川椒目6克,桂枝10~15克,党参15克,黄柏10克,白芍20克,鸡内金30克,壁虎10~...
-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大全
白细胞减少症中药分型治疗 1.疗效标准 目前对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评判标准基本趋于一致,综合如下: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白细胞总数上升50%或2001--3000/mm,总数达4000/mm以上。 有效:自觉症状有改善,白细胞总数上升40%或501-2000/mm,总数未达4000/mm。 无效:自觉症状末改善或暂时有改善,白细胞总数上升30%或500/mm以下。 2.分型治疗 (1)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处方:鸡血藤30克,补骨脂15克,炮甲珠10克,仙灵脾刃克,黄芪...
-
老人眩晕中医辨治方
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轻者仅见眼前发黑,重者可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中医学认为,眩晕与风、痰、虚关系最为密切。 眩晕伴有心烦恼怒,头胀痛,失眠多梦,口苦耳鸣者,其病因为肝风内动,可饮用天麻茶:取天麻、钩藤、菊花各10克,用开水冲泡后饮用。每天1 次。天麻祛风而能止眩晕,钩藤、菊花清肝火而能止眩晕。 眩晕伴有胸闷、恶心呕吐、头重、口中发黏者;其病因多为痰湿内阻,可选用茯苓糕:取茯苓15克,陈皮、法半夏各6克,研成细末,加入干酵母1克和面粉200克,混匀后加水揉匀,切成小块,在锅中蒸熟即可食用。所用药物均为健...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甲减中医疗法大全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血循环中缺乏甲状腺激素,体内代谢过程减低而引起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随发病年龄之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如呆小症、幼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上称为甲减的一般多指后者。据国外调查报告,男女的总体发病率分别占0.1%与1.9%,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及继发性(获得性)两类,近年采继发于甲状腺切除或碘治疗者居多。甲减是一难治之症,目前现代西医学仍以替代疗法为主,尚难根治,且多副作用。 甲减症在中医学中无专.门病名,基于甲减临床主要表现为元气...
-
神经性耳聋 中医辨证治疗
神经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以消除病因,改善内耳微循环为治疗原则,采取解毒、脱水、脱敏、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体外反博等治疗措施而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辨证治疗本病亦有良效。 瘀阻脉络型: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 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治宜活血通窍。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 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肝胆湿热型: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
-
中医痿证简易疗法
肢体萎缩,筋脉弛缓,软弱没有劲,想动也动不得的, 叫做痿证。引起痿证的原因,大致不外两种:一种是长期关 节肿痛,湿热流注,使人身的气血不能很好的流通;一种是 人身气血不足,不能营养筋骨,故痿症在临床上一般常见的 有湿热流注、气血不足两种证候。除这两种外,在发高烧的 时候,神识昏迷,手足抽筋,骤然两脚痿了,也叫做痿证。 这种病多见于小孩,跟上面两种痿证不同。 湿热流注 初起多四肢关节肿痛,或足趾麻木发痒,渐 渐两脚关节轮流作痛,痿软没有力,甚至不能走,小便短 少现红色,大便稀薄,舌苔白腻。治宜清热化湿。 处方...
-
主治夜盲症13个中医秘方
1.取50克羊肝捣烂,用半碗净凉水冲服。主治夜肓症,重者连喝3次即愈,轻者一次便好。 2.取新鲜胡萝卜6个,洗净,用砂锅加水适量煎煮,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每次2个),连汤服用,10天为一疗程。主治夜盲症。 3.取鲜猪肝120克,南瓜花适量,放在砂锅内同煮(不加盐),煮熟后,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一疗程为七天。主治夜盲症。 4.苍术10克,研为细粉;猪肝50克,洗净切片,加精盐、味精、酱油、葱、姜及适量水,拌匀后共置碗中,入锅内加水炖,至猪肝将熟时撒上苍术粉,继续炖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食用。每日服1次,...
-
股骨头骨骺炎 中医疗法大全
股骨头骨骺炎又称扁平髋、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变部位在股骨头的骨化中心,股骨头的形态因发生不同程度改变而导致股骨头与髋臼匹配关系失衡,晚期形成退行性关节炎。本病好发于3~12岁儿童,单侧发病多见。 中医认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外感湿邪,湿浊痹阻,脾虚水湿不化,阻滞静脉关节。症见关节轻度肿胀、疼痛,肌肉轻度萎缩,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滑;湿滞日久或外伤血瘀静脉关节,症见跛行,关节疼痛、压痛、拒按,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弦涩;年幼体弱,肾气不充,不能温煦濡养筋骨。症见四肢酸软隐...
-
中医方治小儿寰枢椎半脱位
儿童寰枢椎半脱位是小儿骨科的常见病,头部遭受打击伤、体育运动伤和交通事故是常见的损伤原因。人体头颅与颈部相连,与颅骨相连的第一颈椎又称寰椎,第二颈椎又称枢椎,它们与其他的颈椎结构不太相同,均为环形。枢椎的前部环上有一个齿状突,寰枢椎间靠坚强的横韧带及几根细小韧带连在一起。这种结构使颈椎可以灵活地完成点头、摇头动作,但稳定性却比较差。而小孩头部在身体中所占比例较成人大,颈部肌肉比较薄弱,颈椎稳定性比成人差,这是并发颈椎脱位的重要原因。 小儿寰枢椎半脱位,采用仰卧位枕颌带牵引及口服中药、颈部康复锻炼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诊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一般是指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于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即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5。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外,临床还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后二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中枢受损及某些颅脑疾病,如颅脑损伤、脑炎、脑脓肿、脑肿瘤、脑干梗死等。 本病属于中医&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