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第129页
-
中医验方治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发病初期,头痛偶尔发作,以后则变为慢性波动性头痛。与颈部相关的症状和体征非常重要,如颈部活动受限以及颈椎的力学结构受病变的影响而严重受损等。而一些偏头痛症状,象恶心、恐慌等通常不明显。选择温通督脉,祛风解痉,活血舒筋等中药治疗,会取得较好疗效。 在头痛发作明显时,还可选用速效救心丸或复方丹参滴丸或苏冰滴丸,舌下含服,这类中成药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可解痉、止痛。 1.颈复康冲剂 由黄芪、川芎、党参、桃仁、红花、地龙、穿山甲、王不留行、丹参等22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的作用。部分药...
-
中医称甲流为疫病:千年探索的防治方法
据世卫组织(WHO)资料,甲型 H1N1流感(简称甲流)病毒比一般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更强,特别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甲流,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也更高。中医专家认为,甲流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我国传统医学经过上千年的探索和总结,对疫病已逐渐形成一套预防、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在秋冬季流感的高发期,中老年朋友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就完全可以减少甲流的危害。 日前记者采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常立果博士时了解到,甲流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传染,特别在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
-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的治疗方法(肝肾阴虚) 处方:天麻、玄参、生地、桑寄生、茯神各12克,石决明18克,钩藤、代赭石、夜交藤、龟版各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5克,白芍、天冬、怀牛膝、杜仲、黄芩、栀子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柏、丹皮;心烦失眠,加炒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神;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力。 功效主治:镇肝熄风,舒筋止颤。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
-
髌骨软骨软化症 中医疗法大全
髌骨软骨软化症主要是指髌骨软骨退行性改变,软骨面被磨损而导致以下蹲时膝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患。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髌骨劳损、髌骨软骨病,是一种很常见的膝关节疾患。临床上以45岁以上妇女多见。 病因病理 当膝关节伸直时,股四头肌松弛,髌骨下部与股骨髁间窝轻轻接触;当膝关节屈曲至90°时,髌骨上部与髁间窝接触;当膝关节完全屈曲时,整个髌骨关节面紧贴髁间窝。 年老体衰,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而膝关节在长期伸屈中,髌股之间反复摩擦、互相撞击,致使软骨面被磨损而致本病。 高位、低位髌骨,膝内、外翻畸...
-
精选 颈椎疾病 中医秘方
白芍木瓜汤 组成: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功效:舒筋活血,滋阴止痛。 主治:颈椎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眩晕停 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30克,山药30克,茯神30克,丹参30克,五味子12克,白术30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菊花30克,防风15克,玉竹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30克,蚤休10克。 功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佐以熄风。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性眩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 威灵苁蓉汤(丸) 组成:威灵仙15克,肉苁蓉1...
-
中医治疗小儿夏季热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证。因其多发生于夏季,故名夏季热。 本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关系。一般多集中在每年的6、7、8三个月,而南方各省,因夏季炎热时间较长,故发病时间亦相应较长。秋凉之后,症状自然消退。部分患儿可连续发病几年,但再发病时症状较轻,病程亦较短。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炎夏暑气侵袭,故而发病。入夏之后,注意小儿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保持住房空气流通与凉爽,适当服食一些健脾益气、养阴清热药物等...
-
小儿营养不良 中医疗法详解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由于摄入不足或由于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组织。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本病在贫困地区较多见,随着人民生活条件改善,本病的发病减少,目前主要由于喂养不当引起。 相似于中医的“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辨证论治 1.疳气证 [证候]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缺乏,或食多便多,大便于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
-
中医痹症治疗验方十则
痹。本义:痹症。中医指风﹑寒﹑湿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 1.生石膏、金银花各60克,防已、萆藓各 20克,秦艽15克,薏苡仁30克,桂枝20克,黄柏、苍术、木通各15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祛湿。主治:风湿热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灼热红肿;肌肤红斑或伴发热,出汗,口渴,心烦,尿黄赤等,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滑或数。加减: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加麻黄10克;小便短赤,加滑石、泽泻、竹叶各15克;有红斑结节,加牡丹皮、赤芍各15 克,生地20克;关节积液较多,加茯苓25克,猪苓15克。...
-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疗法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变异或损伤,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的以一侧臀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病因病机 梨状肌综合征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急性扭伤如闪、扭、跨越、反复下蹲等动作及慢性劳损均可致伤。腰部遇有跌闪扭伤时,髋关节急剧外展、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突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均可使梨状肌遭受损伤。有坐骨神经走行变异者更易发生。 梨状肌的损伤可能为肌膜破裂或部分肌束断裂,导致局部充血、水肿,肌肉痉挛,肥大或挛缩,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久之可引起臀大...
-
春季鼻炎的中医秘方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又称常年变态反应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其临床表现是,春季百花盛开时节出现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多3次以上)、急性发作时流出大量水样鼻涕,嗅觉减退或消失,头痛耳鸣,流泪等。中医常用的验方有以下一些。玉屏风散加减:白芍15克,生黄芪20克,白术、防风、当归、辛夷、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水煎,日1剂,服2次。金匮肾气丸:内服,大蜜丸每服6~9克,每日2次,淡盐水送服。对过敏性鼻炎伴有肾气不足,手足发冷,遇冷水或天气转冷病情加重者,有较好效果。 葱白红枣鸡肉粥...
-
急性呼吸衰竭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肺呼吸功能正常,因多种突发因素,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导致呼吸抑制,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气体交换障碍,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呼吸衰竭。本病属中医学“喘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虽多,但不外热毒内陷、外伤气脱和久病气竭3个方面。 辨证分型 邪热壅肺:气息喘促,张口抬肩,昏厥痰壅,口唇青紫,高热烦躁不安,口渴便秘,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 ...
-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中医疗法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阿狄森氏病,是由肾上腺皮质本身的病变所致,1855年首先由英国医生Addison氏所描述凸其主要病因是结核、癌瘤及特发性萎缩,在我国及日本主要是结核造成的肾上腺组织破坏,约占全部病例的68%。近年来由于结核感染之病例减少,本病的发生也相继下降而较罕见。基于肾上腺储备能力很大,一般须待肾上腺组织破坏达到80%一90%以上时,临床才出。现明显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症状。现代西医尚缺乏特效疗法。 中医学对本病未见系统论述,但结合本病临床表现,与中医学中的“黑疽”、&l...
-
中医治疗眶上神经痛
眶上神经为额神经较大的终末支,伴眶上动脉由眶上切迹离开眼眶,在眶内分成内外支,又彼此吻合,支配额部上睑及结膜,所以眶上神经痛,局部不红肿,疼痛重点在眶上缘,常伴前头痛或眼睑眼球胀痛。眶上神经是全身神经位置最浅表,可以在眶上切迹直接用手触到的唯一神经,易受风寒刺激而发痛。副鼻窦与眶上神经的通道相邻,故副鼻窦的炎症,特别是额窦的炎症,最易累及眶上神经。眶上神经痛起病较急,或一侧或双侧,或持续或阵发,自觉眉棱骨疼痛,常伴眼球胀痛及前额痛,或痛连眶内,或痛连两颞,时轻时重,或伴恶心、呕吐、眩晕。中医称眉骨痛或眉棱骨病。治疗...
-
宫外孕 中医疗法大全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位着床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本病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约占异位妊娠的95%。且以壶腹部最多,其次是峡部、伴部,间质部最少。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孕妇宿有少腹瘀滞,冲任不畅,使孕卵运行受阻;或脾肾气虚,运送孕卵乏力、迟缓,而使孕卵滞留子宫腔外等有关。孕卵在子宫腔外发育,日久则胀破脉络,血溢于内,蓄积少腹,而形成少腹血瘀之实证;若脉络大伤,则血崩于内,阴血暴亡,气随血脱,变生厥脱之危急重证;或瘀血...
-
伤食:虚实两症中医分治
伤食,就是吃得太多,或因吃错了东西引起。由于体质有强弱不同,本证在临床上常有虚实两种,治疗也有不同。 虚证 体质向来很弱,伤了食,肚子胀痛,喜欢按,或作泻,手足没有力,经常打气呃,看到食物就厌恶,连气味 都不想闻,想吐又吐不出。治宜消补兼施。 处方 (1)枳实6克 白术10克 水煎服。 (2)香砂六君子丸(成药) 每次10克,每天2次,麦 芽煎汤送下。 实证 体质向来很强,伤了食,腹部胀痛,不能按,不 想吃东西,打呃,有酸臭气。舌上有厚苔,脉搏有力。有的 发烧、头痛,有的上吐下泻,有的大便秘。治宜消食导...
-
声音嘶哑 中医治疗13验方
1. 金针菜(黄花菜)50克,蜂蜜适量。将金针菜加水一碗煮熟,调入蜂蜜,含在口中浸漱咽喉片刻,徐徐咽下。每日分3次服。可清热利咽,用治声带劳累引起的声音嘶哑。 2. 川贝母、葶苈子、山豆根各10克,煎水约200毫升,早晚分服。适用于咳嗽音哑、发热、黄痰、气促、咽喉肿痛等症。 3. 生鸡蛋一个,白糖10克。将鸡蛋破入碗中,加白糖调匀,用适量开水冲沏,每晚睡前服用。可滋阴润燥,用治声音嘶哑。 4. 麦门冬、胖大海、青果各10克,以滚开水浸泡10-15分钟,待温后不拘次数频频润喉。适用于声带发音劳累引起的声音嘶哑。 5....
-
中医治女性房事晕厥
夫妻房事时,妻子突然面色苍白,意识丧失,一动不动,但经短暂的休息即可恢复,这种情况称之为“房事晕厥”。中医分为心肝血虚、心脾血虚两型进行康复期调治。1.心肝血虚 行房时女方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目闭合,手足抽搐,约 10-20分钟方可清醒,平时常喜哭笑,失眠多梦、腰痛健忘,舌质红,脉弦细。治宜补心养血和肝,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配方:浮小麦30克,大枣 5枚,甘草15克,钩藤30克 (后下),菊花15克,白芍15 克,柴胡15克,全蝎3克,蜈蚣 1条。若兼瘀血,舌质紫暗者,可兼服血府...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中医疗法大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以突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在冬春季节流行,目前以散发为多。本病多见于儿童,大多数患儿小于5岁,发病高峰年龄为6~12月。暴发型病死率高。本病相当于中医“春温”、“风温”范畴。病机为瘟疫时邪侵入人体,首犯肺卫,速传人里,则表里俱热,卫气同病。疫邪化火侵入营分,伤及心肝则见壮热,烦躁、神昏、抽搐;入血动血则见皮肤瘀斑,鼻衄吐血,阴血暗耗。 辨证论治...
-
手脚麻木 中医辨识与治疗方
手脚麻木,指的是四肢肌肤感觉减退或消失。麻者,非痛非痒,肌肉内如有虫行,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木则痛痒不知,真气不能运及,如木厚之感。 疼痛与麻木不同,前者以痛为主,一般无麻木感觉,后者为肉内如虫行,甚者不知痛痒,二者迥然有别。从中医角度来讲,虽有“麻多虚痛多实”的说法,具体可分以下几个类型: 风邪入络:素有手足或半侧颜面麻木不仁,可突然发生口眼歪邪,语言不利,甚则流涎,或伴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治疗以解表通络为主,方以牵正散加减,药用:全蝎5克(研末冲服),僵蚕5克(研末冲服),白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