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第53页
-
严重失眠 顽固性失眠中药方
顽固性失眠是一种严重失眠。建议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选用镇惊安神,滋阴补肾,健脾泻肝,活血化瘀等方法,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建立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醒节律。让自己睡得好。 处方与用法:乌梅 12克,附子10克,细辛、肉桂、黄连各6克,党参,干姜各15克,茯苓20克,当归15克.酸枣仁、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 30克。水煎服,每日1 剂,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温下清上,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难以入睡,心悸健忘,小便不黄,大便稀溏,舌...
-
传统中医治疗谵妄 相应中药方针灸疗法
谵妄表现为大脑的功能障碍,通常易发作于老年人,其致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通常患者的注意力和认知功能突然发生下降,然后进入精神混乱状态。 临床上谵妄常见于老年人急性医疗领域,大约一至三成送到急诊的老年病患会发作谵妄,约有三成左右老年病患者在住院过程可能发生谵妄,其不良影响包括延长住院天数、造成功能退化、影响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速度以及住院时提高三至五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传统中医治疗谵妄常分以下五种证型,每种证型皆有相应中药方、针灸疗法。 肝郁化火型症见头晕头痛、心烦烦躁、易怒、脸红目赤、口苦咽干、...
-
中药剂汤治疗眩晕 疗效满意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化障碍而 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是多种 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前庭系统、本体 感受系统和视角系统等组织结构的病 损都将引发眩晕。临床上一般分为周围 性眩晕、中枢性眩晕以及其他全身性疾 病所致的眩晕。近年来眩晕的发病呈上 升趋势。应用中药剂汤治疗眩晕取得了 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病例来源于收治的116例眩晕患 者,年龄在20~78岁之间。男4J4例,女 72例。病程5天~30年。主要症状为头 晕、目眩,感觉周围景物旋转,恶心,或呕 吐,吐清水痰涎,或汗出,或耳鸣,或颈部 强直不舒,或怔忡...
-
治疗神经衰弱的常见中药
何首乌: 中医常用何首乌来治疗神经衰弱属肝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的患者。何首乌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0克—30克,水煎服,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用。 天麻: 临床上,中医运用天麻治疗神经衰弱属肝肾阴虚型、肝郁化火型神经衰弱患者,尤其对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心烦急躁等症状具有较好疗效。天麻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3克—10克,水煎服;或每次1克—1.5克,研末吞服。 茯苓: 鉴于茯苓能够健脾安神,中医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属心脾两虚型、肝脾阳虚型神经衰弱患者。茯...
-
精神分裂症的中药验方
精神分裂症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回事,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根治患者思想脱离现实环境,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之间互不协调,病情擅长多变迁。 处方:生铁落(先煎)30克,生石膏15克,炒山栀10克,川黄连6克,杭白芍10克,龙胆草6克,麦门冬10克,肥知母10克,生大黄(泡服)9克,玄明粉(分冲)9克。 用法:水煎二次,取汁,分服。连服5-10剂。 主治:精神分裂症。症见狂躁不安,彻夜不眠,哭笑高歌,双目发红,眼神直呆,大便秘结,舌质鲜红,脉弦数等...
-
有胃病如何选中药
医学研究发现,秋季胃酸分泌大量增加,容易引起胃病复发。犯了胃病如何选择胃药很关键,将病与症相结合起来选药,治疗效果更好。 消化不良:可用大山楂丸、保和丸、复方鸡内金片、沉香化滞丸等。大山楂丸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能,适用于食用肉食过多引起的脘腹胀闷等症,但胃酸分泌多者慎用。保和丸具有和胃、消食、导滞的功效,可治疗因饮食不节所导致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症,药性平和,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均可服用。复方鸡内金片具有健脾开胃、消积化食的功效,可治疗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腹胀、饮食停滞、呕吐泄泻等症。沉香化滞丸具有理气...
-
中药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资料
笔者自拟止头痛方治疗血 管神经性头痛52例,并与西药 西比灵胶囊比较观察,取得良好 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来 自医院门诊病例。治疗组52例, 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最 小17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 35-3岁,病程15天~6年。对照 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 最小19岁,最大57岁,平均年 龄35.4岁,病程13天~5年半。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基本 相同,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 异(P>0.05)。 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 鉴别诊断学》血管神经性头痛拟...
-
抑郁症 中药百优解治疗
彭某,女,33岁,于2008年1月21日就诊。患者因心烦急躁失眠到省某医院就诊,诊为“抑郁症”,给予百优解等药治疗,经治疗2月余,未见效果。刻诊:表情烦躁,语言仓促,失眠,健忘,不欲与人接触,已独居3月余,舌质黯而少津,苔薄白,脉沉细涩。诊为脏躁(抑郁症),证属气滞血瘀,当用活血化瘀法,予癫狂梦醒汤加味。处方:炒桃仁8克,红花6克,炒香附10克,青皮5克,柴胡5克,清半夏10克,橘红10克,赤芍30克,炒苏子10克,小麦30克,茯神15克,炒枣仁30克,生甘草10克。7剂,水煎服。 ...
-
中药临床试验中的痴呆分期及辨证标准
痴呆是一类以认知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 症, 病因包括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 , 也包括相对少见的原因, 如帕金森病痴呆、 正常压力脑积水。 痴呆目前仍然是一类无法治愈的 疾病, 仅有少数短期改善症状的治疗药物。 《景岳全 书》始有 “痴呆” 病名, 并提出了治疗方剂七福饮和 大补元煎。 《辨证录》提出了洗心汤、 转呆丹等6则治 疗方剂。 然而, 中药治疗痴呆的疗效仍需经随...
-
“马记排毒煮方”中药泡脚治失眠
长期失眠不但影响学习和工作,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人体各种器官加速老化,寿命缩短。安眠药、镇静剂及睡眠类保健品,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强制睡眠,这种非自然的睡眠质量较差,所以许多人第二天仍然疲惫不堪,连续服用安眠药会导致体内残余药毒形成慢性中毒。严重的失眠患者可采用以下药方来进行调理。 著名中医世界传人马静波的“马记排毒煮方”中药泡脚,通过足部反射区来调节人脑及中枢神经,大部分失眠患者当晚就能睡好,第二天神清气爽,更没有吃内服药强制睡眠后疲倦感,中重度失眠患者一般只需10...
-
治胃痛病案中药方
治胃痛病案:杨某某,男,41岁。胃脘胀满不适7年余,外院胃镜提示:胃黏膜有中度充血及水肿,可见散在少量糜烂及小出血点,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部糜烂。幽门螺旋杆菌(+)。患者近来病情加重,胃脘隐痛,劳则痛甚,脘痛引胁,嗳气频繁,泛酸,纳呆,舌质尖红,苔薄黄,脉沉弦。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肝气犯胃。 投以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川黄连各9克,白芍、枳壳各12克,木香、甘草、梅花各6克,煅瓦楞子15克,蒲公英30克,炒鸡内金20克。14剂后,患者述矢气频繁,但脘痛明显改善,纳可,泛酸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方已应手...
-
春节期间落下的肠胃 选用中药来调理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会放开肚皮,敞开了吃,在开怀大吃后,很多人会感到肠胃不舒服。一方面是由于大鱼大肉、开怀畅饮,让肠胃大受刺激。另一方面,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又让肠胃饱经摧残。节后清理肠胃是关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凤斌教授表示,在春节期间落下的肠胃问题要在节后及时调整,避免来年留下病根,可以适当选用中药来调理。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刘凤斌 记者蔡卫杨通讯员张秋霞 吃撑了就消滞 一般正常肠胃没有什么问题的...
-
慢性胃炎中药方与饮食调理
慢性胃炎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其发病多与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治疗慢性胃炎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原则如下: 【中药治方】苦参6~9克 当归10克 赤芍12克 制大黄6~9克 煨木香9克 海藻15克 桃仁9克 川朴5克 生白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便溏时加山楂肉10克,便秘时加大麻仁12克。主治慢性胃肠炎。 1.避免吃各种刺激的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过热和过糙的食物。可选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油煎等烹...
-
节后吃肉多了腹胀中药消食
吃肉多了腹胀.用大山楂丸如果平时脾胃功能较好,饮食、大便正常,偶尔一次吃太多,尤其是肉吃得较多引起腹胀时,可选择大山楂丸。不过,由于山楂有活血化瘀作用,孕妇应慎用。又因其辅料中有蜂蜜、蔗糖,糖尿病患者要慎用,如果药师建议吃,也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口苦腹胀:吃保和丸如果平时胃肠功能就不好,口苦腹胀,有生痰化热的现象,出现饮食不消、胸闷、嗳气、恶心呕吐、舌苔厚腻发黄,可选择保和丸。它不仅包含了大山楂丸中的山楂、神曲、麦芽成分,能消食化积,还含有茯苓、陈皮、制半夏等成分,可健脾理气、燥湿化痰。此外,保和丸还含降气化痰...
-
中药治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好
用中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126 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126例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其中男性74 例,女性52例;年龄26~55岁;病程 2—15年。 临床表现:均有持续性胃脘部疼痛,腹胀痞满,食少恶心等症状。其中34例伴有胃部烧灼样痛,泛酸,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辨证为胃热型;13 例伴食少,心悸,失眠,舌质淡,舌体胖,脉濡弱,中医辨证为脾虚型; 21例伴两胁攻窜胀痛,嗳气,嘈杂,舌质暗,苔薄,脉弦细或弦涩,中医辨证为肝郁型。...
-
消化道出血 极力主张用中药治疗
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后,我觉得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家人赶紧将我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值班的医生一量,我的血压只有60|90mmHg。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量大,不到一个小时,我已连续出现三次休克。医院立即为我输血抢救,但因血源不足还不能采用手术治疗。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的老朋友、黑龙江省清河镇卫生院中医师吕大夫来看我,极力主张给我服用中药治疗,并且开了一个药方: 白及、大黄、龙骨、乌贼骨、三七、百合粉各等份,研末冲服。 不一会儿,按照这个处方配成的药面就送到病房来了,用水...
-
糜烂胃炎胃热呕吐中药方
胃热呕吐服连翘水 胃热呕吐是幼儿(3岁以下)常见病 症,主要表现为口渴喜饮、烦躁少寐、食 入即吐、吐物酸臭、大便秽臭、小便黄少、 唇舌发红等。用单味连翘煎服,止呕效果 奇佳。 方法:将连翘6克,放入小锅内,加 水150毫升共煎煮,水沸后再煎3分钟。 取药汁约100毫升,分2~3次服完,每 日l剂。 连翘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功效。小 儿呕吐常与胃热、食积有关,连翘既能清 胃热而利枢机,使脾升胃降,又擅长清食 滞之热。故连翘治小儿常见胃热、食积等 呕吐有奇效。 佚名 糜烂胃炎中药治愈 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不...
-
胃痛 慢性胃炎 中药治方
某男,56岁。2008年12月21日初诊。诉胸骨后、胃脘部灼热隐痛反复20年,每于进食酸辣、生冷或午夜后发作,泛酸,纳食正常,口和不渴,二便调,舌质红,舌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脉弦。既往胃镜检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梅国强仔细诊察病症后说:胃痛历20年,乃痼疾也。痛呈灼热隐隐,舌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脉弦等,皆痰热之象。而胸骨之灼痛,既与痰热中阻有关,又与痰热上犯,少阳经气不利有关。故中医诊断:胃痛(痰热痞结);西医诊断:慢性胃炎。治宜柴胡陷胸汤化裁,和解枢机,清化痰热,活血通络。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
-
食欲不振 用中药治
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容易食欲不振,没胃口。若不及时加以调理,则会诱发老人贫血、营养不良、低血糖等病症。下面介绍两则验方,供胃口不好的老人参考使用。 1.炒神曲、炒麦芽、炒小楂各10克,藿香、佩兰各6克。上药加水泡20分钟后,煎煮半小时,取药汁分2次饮用。每日1剂,连续服用3剂。对脾湿食积所致的食欲不振、口淡、口黏、腹胀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炒神曲、炒山楂、陈皮各3克,共研细粉,用水适量调成稠糊状备用。每次取约如莲子大小的药糊,置于肚脐正中,用巴掌大脱敏胶布贴敷固定,每次敷6—8小时,隔天1次。对老人食...
-
外敷中药治秋季腹泻 经前乳胀
秋季腹泻中药敷脐 笔者临床用中药敷脐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 著,现介绍如下。 取枯矾、黄丹、五倍子、石榴皮各等份。诸药研成细 粉混匀,每次取6克,用生姜、葱白适量捣如泥,人药粉 调成膏状,敷于患儿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24小 时换药1次。一般2—3次即愈。 天津市李爱华 经前乳胀中药外敷 临近经期,很多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的感觉;而在医 院门诊,因乳房胀痛前来就医的女性也屡见不鲜。中医 认为乳房胀痛多因肝气郁结引起,患者或因工作、学习 压力过大,或是其他原因导致情绪郁闷等。大部分患者 的...
-
中药方治慢性胃炎 反流性食道炎
案例 赵某,男,57岁。2010年3月17日初诊。 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1年余,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诊见:心下痞满,吞酸,嗳气,纳差,口干喜饮,口苦,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无四逆。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少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小柴胡汤合《外台》茯苓饮加乌贼骨、浙贝母方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陈皮30克,枳实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乌贼骨10克,浙贝母10克,...
-
中药内外合治糖尿病顽固性腹泻
临床用中药配合艾灸治疗糖尿病顽 固性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26例,均为2住院患者。男14例、 女12例,年龄平均(50±16)岁,糖尿病病 史平均(12±8)年,腹泻3个月~1.2年,空 腹血糖8.1~13.4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 白8-3%~12.4%。 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 织对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腹泻 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顽固性腹泻。 排除标准:①急性炎症性腹泻;②合 并心、脑、肝、肾严重并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