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第48页
-
腹痛泄泻中药治方
脾虚湿滞之泄泻 金某,男,56岁,5 月16日就诊。诉2年前因饮食不节出现腹痛泄泻,经西药治疗好转。此后常迁延反复,每进油腻食物则甚,时而大便粘滞不爽伴里急后重,周身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滑。 辨其证为脾虚湿滞之泄泻。治以健脾益气,祛湿止泻。方用黄芪25克,升麻5克,炒白术、茯苓各15克,砂仁、槟榔、五味子、肉豆蔻各10克。服7剂后腹泻大减,余症均减轻,继以原方加莲子肉10克,又服7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末复发。 按:脾虚不能纳运水谷,湿滞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方中黄芪配升麻健脾补中升...
-
中药治老年性痴呆疗效满意好
和谐社会人们寿命增长,老龄人口明显增加,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用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2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26例患者,均是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61~70岁者12例,71~80岁者11例,81岁以上者3例。均行头颅cT检查,均显示有脑室扩大,脑沟增多,脑皮质萎缩;其中10例有脑梗死灶,13例为多发腔隙性梗死,3例为广泛脑梗死。 治疗方法 处方:黄芪、鸡血藤各30克,丹参、何首乌各20克,益智仁、制附片、补骨脂、川芎、法半...
-
用三味中药塞鼻 治偏头痛百例
采用中药塞鼻法治疗偏头痛150例,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50例中,男性61例,女性89例;年 龄18~50岁;病程l~12年。全部患者均经 颅多普勒检查(TCD)确诊,典型偏头痛者 15例,普通型偏头痛者8l例,复合型偏头 痛者54例。 临床表现:头痛呈周期性发作,头痛部 位在一侧颞额部、眼眶,或为双侧交替性头 痛,疼痛性质多为剧烈跳痛、胀痛、刺痛,每 次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伴有恶心、失眠和精 神疲乏等,每因情绪波动、劳累、饮酒等因 素诱发,女性患者多在经期前后发作。 二、治疗方法 处方...
-
偏头痛是属少阳经病变 中药方
李某某,男,49岁,患左侧偏头痛三月余。疼痛为发作性胀痛,伴恶心、视物不清及头晕。眩晕时天旋地转,发作时间不定,似与情绪有关,每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经西医多方诊治收效甚微,故来求诊。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少阳头痛。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24克,半夏12克,党参9克,茯苓12克,葛根12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分2次服,3剂。患者服上药3剂之后头痛止,也不再眩晕,但视物仍觉模糊,视力容易疲劳,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肝血不足,改用逍遥散加减服3剂巩固治疗,随诊二年来未再发...
-
怎样治疗胃下垂 中药治方
组成人参30克,黄芪100克,炒枳壳60克,鸡内金40克,升麻60克,防风20克,炙甘草18克。 功能益气补胃,升举清阳。 主治适用于胃下垂属中气下陷所致者。症见脘腹胀满,隐隐作痛,体倦乏力,饮食无味,或大便坠胀,消瘦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用法共研细末,蜂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次服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方解胃下垂的发生,多与中气下陷关系密切,故治疗以升阳举陷为常法。本方取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防风补胃气,升脾阳;炒枳壳、鸡内金宽中益胃,以助升提,共奏益气补胃,升阳举陷之功效。本方补...
-
选服中药解郁安眠
玫瑰花解郁。玫瑰花属寒性,可缓鹪因压力引起的肝脏不适,具有疏肝解郁闷的功效。将5、6朵玫瑰花拿来泡茶,在白天有压力时饮用效果最好。 莲子养心。莲子味甘涩,性平,任何体质都适合饮用,莲子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用约15—20克的莲子做成甜汤,非常适合心虚失眠者饮用。 百合除烦。百合味甘微苦,属微寒性,有润肺的效果,当你常常忧郁、躁郁烦闷时,可以帮助你清心安神容易入睡。炖煮汤品时,可加入15-20克的百合,帮助解忧。新鲜百合也可用中火清炒,加少许盐,非常鲜甜美昧。 小麦安神。小麦昧甘,属于凉性,含有丰富...
-
头痛病因复杂 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
头痛病因复杂,临床分类繁多。应用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头痛67例,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67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17例, 女性50例;年龄21~64岁;病程3个月~20 年;其中9例为初治者,其他均为反复发作 者;轻者数月发作1次,多数间隔数周发作 1次,重者数日发作1次;大多接受过药物 或针灸治疗而效果不明显,或需长期服止 痛药以缓解头痛。 二、治疗方法 处方:羌活、防风各5克,黄芩、独活、 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白菊花、细 辛、麦冬、甘草各3克,生姜3片。 加减:偏头痛者,...
-
胃下垂治疗方法 中药方三则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一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各10克,砂仁、蔻仁、谷芽、木香、山楂各9克,甘草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二白术20克,党参30克,茯苓、枳实、陈皮、半夏、川厚朴9克,莱菔子、槟榔各10克,砂仁、黄连、干姜各5克,炒麦芽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三黄芪50克,党参、白术各15克,砂仁、炒麦芽各10克,鸡内金、炙甘草各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 教授蒋改苏献方...
-
中药治外伤性痴呆疗效好
用中药治疗外伤性痴呆8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84例,男性68例,女性16 例;年龄8~76岁;病程20天~3年,平均1.2年;脑挫裂伤16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48侧,硬膜下血肿14 例,硬膜外血肿并脑挫裂伤6例;损伤在一侧额叶者38例,两侧额叶者 17例,额颞部者15例,颞顶部者14 例。所有病例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经手术治疗75例。 中医辨证标准:颅脑损伤后的患者,出现神情呆滞,精神抑郁,落落寡欢,反应迟缓,少语懒言,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或定向力障碍,伴有头痛,头晕,腰膝酸软,...
-
中药补阳汤治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用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4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2 例,女30例;年龄17~48岁;病程 7天~lO年。脑血流图检查均显示血管紧张度低,处于扩张状态。发作时均有眩晕、失眠、健忘、全身乏力症状,舌淡暗,苔白,脉缓涩。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 二、治疗方法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黄芪30克,当归、赤芍各12克,川芎、葛根各10克,地龙、桃仁各6克。 加减:气虚乏力甚者,加党参10 克;头痛甚者,加蔓荆子12克;失眠者,加炒酸枣仁、夜交...
-
妇人腹痛 中药验方
赵某某,女,27岁,2010年7月11日初诊。7月2日经水适断,后腹痛8天,伴恶寒发热,恶心,痛则欲便,便后痛减,小便黄。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8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白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怀牛膝15克,石韦30克,车前子30克(包),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腹痛减,寒热除,服药后下黑血少许,胃脘作胀,乳房胀痛。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
-
治疗产后失眠 中药方加减
黄连阿胶汤出自中医经典《伤寒论》,运用该方加减,治疗产后失眠36例,收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年龄为22~34岁,平均26 岁;顺产18例,胎头吸引、产钳产8例,剖宫产10例;病程3天~3个月,平均27.8 天;表现为人睡困难,时睡时醒者20例,彻夜不眠者16例。全部患者均兼有不同程度的潮热盗汗,烦躁不安,心悸怔忡,腰酸眩晕,神疲体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 二、治疗方法 处方:生地、熟地各15克,阿胶(烊化) 12克,白芍、黄芩各lO克,山萸肉、酸枣仁、当归各9克,黄...
-
腹痛泄泻中药方
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脾失调。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川楝子9克,延胡索10克,乌药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炒白芍12克,丹参15克,三棱6克,莪术6克,甘草5克。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10剂后诸症均减,大便成形。察其脉弦,舌色暗,继以前方服5剂后诸症消失。 按:本例腹泻,乃气...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发作中药验方
李某,男,42岁。3月6日初诊。上腹部隐痛、嘈杂反复发作2年,曾多次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制酸、抗幽门螺杆菌(HP)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溃疡近期可以愈合,但仍有反复发作。期间曾2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刻诊:胃脘隐痛,饥则为甚,得食缓解,泛酸不多,大便质烂,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责之中虚气滞,胃络不和,治拟运中调气和络。 方用:炒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砂仁3克(后下),煨木香10克,炮姜5克,仙鹤草20克,煅花蕊石15克,佛手5克,煅瓦楞15克,...
-
神经性呕吐 中药敷脐
采用左金丸合风油精敷脐治疗神经性呕吐50例,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50例中,男6例,女44例;年龄最小 21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 1年半。 临床表现:反复发生于进食后自发性或故意诱发的呕吐,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糜,无导致反复呕吐的躯体因素如早孕、颅内高压、胃肠道梗阻等,无减轻体重的主观欲望,情绪波动可诱发。全部患者均经消化内科及胃纤维镜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二、治疗方法 取黄连6克,吴茱萸1克。共研成粉,用时取药粉l克,加风油精少量调为糊状,填敷于脐中,干棉球覆盖,胶布固...
-
中药外敷治红霉素胃肠反应
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病率呈增多趋势,而支原体感染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是红霉素。但由于红霉素肠道反应严重,且疗程较长,常使患者难以接受或治疗中途而废。笔者临床上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以缓解红霉素的胃肠反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炒麦芽、炒山楂、鸡内金、元胡,各药比例为3:3:3: 1。将上药混匀研成细粉,再取细辛(研粉),按7:3比例配制,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粉3克,用甘油、醋调成糊状,于静滴前半小时敷于脐部,外用一次性自粘性敷料同定,静滴完毕后1小时取下。 红霉素导致胃肠道反应的...
-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中药方
组成: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 功能:益气健脾,清热活血。 主治:气虚血瘀,湿热郁滞,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 方解:太子参配炒白术:益气健脾,顾护后天之本,此是治病之本,为君药。黄芩配仙鹤草:黄芩善清胃热,仙鹤草清热化湿、活血,健胃补虚,两药配伍,清热泻胃之力有增,但不似芩连有苦寒败胃之弊,且仙鹤草尚于清泻之中寓固本之意;两药亦可有效抑杀幽门螺杆菌。 用莪术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与参、术相合,则消补兼...
-
糖尿病腹泻中药外敷治
糖尿病性腹泻足糖尿病胃肠病变具体表现之一,临床较常见,它足桃尿痫并发神经病变的一种,一出现很是棘于,且血糖控制不稳定,笔者从2005年8月至2009年8川对84例糖尿病腹泻的患者,分别给予中药散外敷,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药物配方:吴茱萸、丁香、葛根、麻黄、肉桂、益智仁、五倍子、黄连、干姜以:30:30:60:60:30:30:60:60:60比例共研细末混合均匀,每次取10克,用白醋调成糊状,用75%酒精棉球消毒脐部及双侧涌泉穴再放人调好的药糊,用保鲜膜敷盖,外包纱布固定,每天2次,每次 30分钟。...
-
胃脘隐隐作痛 中药兜肚治之
配方:荜茇、干姜各15克,甘松、山奈、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lO克,大茴香6克,艾叶30克。 加味:气虚加党参、生黄芪各30克;兼中气下陷加柴胡、升麻各15克;气滞加香附、佛手、炒枳壳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柔软的棉布折成20厘米见方的兜肚形状,内层铺上少许棉花,将药末均匀撒上,外层加一块透气良好的棉布,然后用线密密缝好,防止药末堆积或漏出,日夜兜于胃脘部,一个半月为一疗程。如末痊愈,须更换新药续兜一个疗程。 适应证:胃脘隐隐作痛,得食则缓,泛吐清水,胃部有冷感,喜暖喜按,或兼有大便溏薄,四肢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