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第47页
-
中药外敷 治冠心病
笔者临床用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冠心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法:将半尺大葱白切碎,灶心土、吴茱萸、薄荷各120克,将诸药一起压碎。放在无油锅内,兑适量酒拌湿,炒至烫手时即装于布袋内。让冠心病患者平卧,将药袋放在心前区,每次敷药半小时或更长时间。为了保持药物的温度,最好在药袋上覆盖一只热水袋,一般在睡前敷。本方药物能够温通胸阳,活血止痛,舒肝理气,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有缓解效果。 包裹药物的布袋孔隙不宜太大,以免药物漏出。凡是热证发烧,皮肤过敏或有疮疖、损伤的患者都不宜采用外敷疗法。 广东肇...
-
中药治冠心病心衰
患者韩正学,男,63岁。2011年6月28日就诊。患者于6月10日以胸闷、气短一年余,加重伴右侧胸痛两小时入住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经治疗半月余效果不明显,遂放弃治疗回家准备后事。家属不忍邀余去治。诊时见患者胸闷气短,咳喘不得平卧,痛苦面容,全身浮肿,双下肢尤甚,大便可,小便不利。血压120~90毫米汞柱,心率90次/分,体温36.5℃。桶状胸,嘴唇紫绀,听诊两肺哮鸣音,脉象弦滑。中医诊疗:心悸怔仲,胸阳不振。遵照急则治其标原则,当即给予西药速尿40毫克肌注,氨苄青霉素6克加...
-
活血通络中药方 治疗中风
处方:黄芪30克,当归、川芎各18克,赤芍、地 龙、牛膝、茯苓、红花各15克,桂枝8克,蜈蚣1条, 桃仁、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口眼歪斜加僵蚕、全蝎、白附子各10克。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用于治疗中风,中医辨证 属气虚血瘀型。症见中风先兆未能缓解,突然或反复 发作后,半身不遂或语言不利,或二便不利,或神志 恍惚,或痴呆或伴有不能进食饮水呛等,舌红或紫暗,苔腻,脉沉细。头CT平扫正常或有低密度灶, MRI可早期诊断。 专家点评:中风先兆未治或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气血虚极,鼓动无力,脑脉...
-
缺血性脑卒中 可用单味中药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多为气虚血滞、脉络淤阻所致。因此,“补气活血祛瘀”被视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既可用单味中药,也可用复方制剂。 单味中药主要有活血化瘀和芳香温通两种类型,前者代表药物有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三七、水蛭、蜈蚣等,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促进纤溶,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后者代表药有麝香、苏合香、肉桂、人参、蟾酥等,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斑块等作用。另外,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山药、...
-
眩晕症的治疗中药方
方药:半夏9克,白术15克,天麻10克,陈皮、甘草各6克,茯苓12 克,生姜3片,大枣3枚。 加减:痰浊上逆、胃失和降,眩晕较甚者加代赭石12克,竹茹9克,茯苓用至20克;脘闷食少者加砂仁9克, 白蔻仁12 克;耳鸣加葱白2根,石菖蒲12克,肝阳上亢者加钩藤、白蒺藜各10克。 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水煎分 3次服,每日1剂。6天为1疗程。 主治:痰浊中阻型眩晕,症见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汗出等。 疗效:治疗116例,治愈91例,好转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7%。...
-
血管性头痛吃什么药 中药方
组成:生石决明15克,川芎9克,香白芷6克,天麻12克,细辛3克。水煎400毫升,分2次早晚饭后服,每日1剂。 血管性头痛多由于肝阳亢盛,上扰清窍,以致头痛时发。肝火旺则克脾土,气机升降失常,常致胃失和降,则引致恶心呕吐。现代医学认为是由血管舒缩失调引起。本方用生石决明以平肝镇痛。川芎性温,入肝经,通行十二经络,有活血止痛作用。近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含挥发油及油状生物碱,并可抑制大脑皮层活动及扩张周围血管,故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香白芷有祛风散寒止痛作用,可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以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天麻善治头痛,...
-
四剂中药方 外用治头痛
中药方一: 薄荷6克,防风4.5克,白芷6克,葛根4.5克,炒蔓荆6克,川芎6克,桑叶3克。 外用方法及功效: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中药方二: 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天麻3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10克,川椒3克,乳香(研细)3克。 外用方法及功效:以上8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除湿、清热定痛之功效,适用于前额头痛。 中药方三: 防风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
-
中药外洗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患者普遍出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手足肿胀、痉挛,抬腿困难,走路平衡性、稳定性差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康复。临床采用中药外洗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整理筛选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用于偏瘫麻木方:黄芪60克,当归30克,穿山甲15克,地龙30克,柴胡 30克,秦艽20克,桂枝20 克,熟地黄30克,牛膝30 克,红花20克,木瓜20 克,桃仁20克。加水煎取 400毫升药液,兑水于药浴器中约2000~4000毫升,药液温度控制在约40℃,将患者双足置药液下,浸泡40分钟,每日1次,10 日为l疗程。 2...
-
头痛中药外治八法
一、熏蒸止痛法。 取川芎、白芷各15 克,晚蚕沙、僵蚕各30克,将药物共放人 砂锅内,加水5碗,煎至3碗,用厚纸将 砂锅口封住。用法:视疼痛部位大小,于 盖纸中心开一孔,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孔; 满头痛者,头部对准砂锅口(两目紧闭或 用手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大方巾罩在头 部,以药液散发的热气熏蒸,每天1剂, 每剂用2次,每次熏10-15分钟。适用于 各种头痛。 二、局部热熨法。 方一:川芎、荆芥、薄荷、葱白(切碎) 各15克,白芷30克,上药共研粗末,炒 热后布包。熨患处,每天1次,每次15分钟。凡风寒头痛用之效...
-
中药外洗治头痛
1.薄荷6克,防风4.5克,白芷6克,葛根4.5克,炒蔓荆6克,川芎6克,桑叶3克。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痛偏于前额部。 2.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天麻3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10克,川椒3克,乳香(研细)3克。以上8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除湿、清热定痛之功效,适用于前额头痛。 3.防风10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天麻3克。以上7味药加适量水,煎汤,去渣,温洗头部。有祛风清上之功...
-
国医名师翁维良从瘀论治冠心病中药方
翁维良,男,1937年生,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名誉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第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多年,在心血管病和内科杂病的中医诊疗中,继承郭士魁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以通为补”,善用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疑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后再狭窄、老年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颤动、扩张性心肌病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教授行医50余载,临床经...
-
中药可防治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是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焦点问题。老年ACS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如左室功能受累多、并存疾病较多等,因此治疗难度较大。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开展与普及,明显改善了ACS患者的预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显示,血瘀、气虚、痰浊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证侯要素,而PCI术后多表现为由实转虚的证候演变。中医药干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陈可冀院士领衔的课题组率先提出“血瘀与PCI术后再狭窄相关”的假说,并相继证实...
-
中药枕助降脂
将明矾50克打碎,用纱布包裹缝好,做成薄型枕芯,置于普通枕头上面,具有清热、祛痰、降压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患者.对痰浊内蕴型、脾虚肝旺型患者尤为适宜,主要症状为形体肥胖、身重乏力、头晕、胸闷、腹胀、恶心欲呕、咳嗽有痰。 取黑芝麻250克、菟丝子120克、黑豆180克、磁石 150克。。将黑豆晒干,粉碎成粗末,磁石打碎,与晒干的黑芝麻、菟丝子混匀,用纱布包裹缝好,做成薄型枕芯,置于普通枕头上面。该枕头具有滋阴助阳、补肾填精、降脂定眩的功效。适用于阴阳两虚型、气血不足型高脂血症患者,主要症状为体瘦而血脂高...
-
针灸中药治病毒性脑炎
今年42岁的安先生,持续高热7天,经治疗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四肢僵直、昏迷不醒等症状,最后确诊为病毒性脑炎,虽经抢救,生命无碍,病情好转,度过了急性期,但是仍存在语言表达及认知功能障碍,时而胡言乱语、嗜睡,乏力、大小便失禁等,在主治医生的建议下,其家人带安先生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进行恢复期治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针灸三科主任邹伟及医生于学平采用了“开窍启闭、升阳壮元”针刺法,取头部顶区、颞区穴位为主,辅以肢体、小腹部穴位,并配合促进神经修复药物...
-
失眠十多年 中药汤剂方药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患者张先生,诉说其因学习劳累引起头晕、失眠十多年,整天昏昏欲睡而求治。 失眠症,主要原因是患者精神方面过度紧张和兴奋,或是长时间用脑思虑过度;也可由于疼痛、环境不安静或服用兴奋性饮料或药物等原因引起。中医中药治疗,宜滋补肾阴,清心宁神为主,谨献上中药内服汤剂方药如下: 党参15克,黄芪15克,黄连3 克,茯苓10克,朱砂5克,杜仲12 克,生地12克,当归身15克,丹参12 克,酸枣仁12克,桂圆肉15克,五味子12克,灯心草5克,炙甘草6克,川芎6克,白芷6克。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
-
中药茶治疗低血压症上千例
低血压为临床常见病,临床报道用中药茶治疗低血压症上千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方法:肉桂2克,桂枝5克,甘草10 克,麦冬、五味子各3克。泡水代茶饮,每日1剂,一般20~30剂可愈。 典型病例:李某,男,44岁。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畏寒,活动后汗出,舌淡脉细,血压90/60毫米汞柱,血常规、血糖、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服用本方10剂后血压升至100/74毫米汞柱。再服10剂,诸证消失,血压124/84 毫米汞柱。随访1年未复发。 体会:低血压为内科常见病,此病多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出...
-
血管性头痛 自拟中药方治疗效果满意
血管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其头痛剧烈,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并伴目眩、呕恶、心烦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多年来,笔者自拟六味芍药汤治疗,效果满意。 六味芍药汤组成:白芍30克,川芎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丹参30克,全蝎5克,生甘草5克。头痛甚者川芎重用至30克,偏头痛者加柴胡10克,头后痛甚加蔓荆子10克,前额痛甚加白芷10克,口苦心烦者加栀子10克,呕恶者加姜半夏10克。将上药浓煎,取汁500ml,分3次温服。日1剂。 病案举例 马某,女,42岁,干部。2009年11月初诊。周期性右侧头痛2...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否服中药治疗
我今年50岁,春节后发现下肢麻木,脚趾痛,行走不便。上医院检查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请问这病能否服中药治疗? 江苏南京赵宏 赵宏读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占本病患者的80%以上。病变多发于四肢末端,并以下肢为多见。本病病变多在中小动脉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及肌层。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推测与性激素紊乱、自身免疫功能减弱有关。吸烟、寒冻、外伤等也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本病初起有肢冷、麻木、走路不能耐久、间隙性跛行,后期可有趾指溃烂、疼痛剧烈等证候。中医一般...
-
防治高血压 每天泡一壶中药茶
偏方名 杭菊钩藤决明茶 【食材】杭菊5克,钩藤15克,决明子5克 【做法】先将钩藤、决明子加水煎煮5-10分钟,随后放入杭菊,焖盖30分钟,即可调味饮用。 【外公问诊记】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范先生今年才42岁,但患高血压已经3年了,一直服用降压药,饮食也格外注意,以前最喜欢吃的鸡皮、鸭皮、烤鸭都不怎么吃了,但尽管如此,血压始终控制得不理想,有时还会觉得有头晕头痛,在妻子的建议下,范先生找到了外公。 外公看了范先生的舌脉后,判断范先生属于阴虚火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