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 第45页

中药 第45页

  • 中药外敷治疗烧烫伤验方

    中药外敷治疗烧烫伤验方

    取寒水石9 g, 大黄9 g, 儿茶9 g, 石膏9 g, 地榆6 g, 五倍子6 g, 冰片6 g, 共研细末。 用时根据创面大小, 取适量药粉加若干浮小麦细粉, 以獾油 (或香油) 调制涂抹于患处, 每日1~2次, 3 d即可显效。本方适用于轻中度水火烫伤患者。 用药期间一定要注意创面清洁干净, 在清洁环境下最好采用暴露疗法, 1~2 d后症状无改善或局部有脓苔应去医院就诊, 局部出现皮疹等过敏表现者停用。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宋宁...

  • 熏洗1号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熏洗1号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中药经验方熏洗 1 号熏蒸治疗气滞血 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6 年我院 LDH 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 A、B 2 组各 30 例。A 组中男 17 例,女 13 例; 病 程 1 周 ~ 5 年,平均(3. 0 ± 0. 3)年; 年龄 32 ~ 60 岁。B 组中男14 例,女16 例; 病程1 个月 ~4 年, 平均(2. 9 ±0. 3)年; 年龄 30 ~60 岁,平均(34. 5 &pl...

  • 中药热敷缓解“骨松”腰背痛

    中药热敷缓解“骨松”腰背痛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 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 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 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 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腰 背疼痛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 响病人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采取 中药热敷配合运动干预有效缓解骨 质疏松病人腰背痛症状,现介绍如 下。 一、治疗方法 1.中彰热敷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生地、 赤芍各50克,丹参30克,细辛、制 草乌、制川乌各10克,艾叶200克。 用法:将上述中药和粗盐150 克混合,置入布袋封口,放于65~C的 蒸柜内蒸30分钟...

  • 跟骨骨刺中药膏外敷疗法

    跟骨骨刺中药膏外敷疗法

    跟骨骨刺多由外伤影响或风寒湿邪内浸,致部分气血凝滞不通,骨膜受损所造成的。选用中药膏外敷医治跟骨骨刺,效果满意。 处方:威灵仙、透骨草各30g,血竭6g,食醋适量。将威灵仙、透骨草与血竭一起研成细粉,加适量醋,调和成稠糊状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2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7日为1个阶段,接连外敷1~3个阶段。 方中威灵仙味辛、性温,有祛风除湿、止痹痛之成效;透骨草辛温,能祛风胜湿、活血止痛,软坚消痞,关于新久风湿筋骨痛苦,跌打瘀血胀痛,积累痞块均有用;血竭能行瘀止痛;醋味酸,...

  • 单味中药老鹳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单味中药老鹳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老鹳草载自《本草纲目拾遗》,别名“五叶草”“破铜钱”“老鸹筋”“鹌子嘴”,味苦、微辛、性平。归肝、肾、大肠经,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止泻等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便泄等症。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有良效。曾运用单味中药老鹳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多例,疗效显著。兹举典型病例一则: 陆某,女,20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已2年,反复发作,自诉每逢天气转变寒冷、潮...

  • 足跟疼痛多为钝痛或针刺样疼痛 中药方

    足跟疼痛多为钝痛或针刺样疼痛 中药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寒湿型:多因感受风寒外邪,或涉水踏路,或居住湿地,足跟疼痛,则至肿胀,下肢沉重,畏寒肢冷,得温痛减,伴乏力,全身酸痛。舌淡白,脉弦紧。药用黄芪30克,续断20克,薏苡仁30克,羌活10克,独活12克,伸筋草24克,木瓜12克,防己12克,鸡血藤3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虚损型:年老体弱之人多见足跟疼痛,不敢着地,病程久,行动无力,劳则加重,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弦细。药用鸡血藤30克,山药30克,伸筋...

  • 中药外治轻度烫伤

    中药外治轻度烫伤

    笔者用中药外治轻度烫伤,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取黄连、生地榆各适量,两者之比为1:3,研为细末,以纯香油调为粥状涂患处。此方最大的特点是:药涂上后,不用包扎,让其自然流水,干了再涂,腐水流尽,自然结痂,不用手挠,让其自然脱落,就不会留下瘢痕。 广西玉林 郑 华 点评: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黄连有抗菌、解毒、消炎作用。两者合用对小面积烫伤有效,在烫伤之初宜用冷水冲淋,以减轻受损程度。...

  • 治腰椎骨质增生 中药处方加减

    治腰椎骨质增生 中药处方加减

    腰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常见 病和多发病,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 的增大,机体组织细胞生理功能逐 渐衰退,椎骨、关节退化,关节边缘 和软骨下区有新骨产生,形成骨刺 或骨质增生,引起腰背部疼痛、活 动受限,甚至可引起腰部放射痛, 出现腰腿痛及下肢麻木等症状的 一种病症。腰椎骨质增生属于中医 “腰痛”“痹证”的范畴。临床用中药 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取得了较为明 显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共治疗58 例,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腰椎骨质增生的确诊标 准,男31...

  • 痛风性关节炎选用中药外敷方医治

    痛风性关节炎选用中药外敷方医治

    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造成的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关节的红、肿、痛、热等,医治较为扎手。据临床调查发现,选用中药外敷方医治本病,有较好疗效。 取黄柏、苍术、白芷、大黄各2份,青黛、龙脑各1份,共研细末备用。依据病变部位及规模,以上药适量参加蜂蜜拌和成糊状,外敷患处,外盖油光纸,用纱布绷带包裹,每日换药1次,3天为1个阶段。一般医治1~3个阶段即可获愈。(聂勇)...

  • 中药治骨折延迟愈合疗效好

    中药治骨折延迟愈合疗效好

    骨折延迟愈合是指骨折经过 治疗,超过同类骨折正常愈合的最 长期限,仍未形成骨性愈合,是骨 折愈合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 一。近年临床采用中药治疗骨折延 迟愈合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 下。 一、一般资料 共治疗26例患者,男性15 例,女性11例;年龄31~52岁;病 程4~9月;股骨干5例,胫骨干9 例,胫骨上段1例,肱骨干3例,胫 腓骨3例,尺桡骨5例;开放性骨 折15例,闭合性骨折11例。上述 病例治疗前摄片示:骨折断端对位 对线良好,部分病例有钢板螺钉或 髓内钉固定,骨折线清晰,无骨痂 或有少量骨痂生长。...

  • 类风湿关节炎 运用中药“毒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运用中药“毒药”治疗

    临床常用乌头、附子、细辛、雷公藤等有毒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通过科学炮制、合理配伍、适当剂量、科学煎煮等几个环节,可以减少毒性,增强疗效。把握原则,辨证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历节”、“痹证”范畴。目前,应用于RA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中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

  • 中药外敷治骨关节病

    中药外敷治骨关节病

    治颈椎病:三七10克,川芎 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 姜黄15克,没药15克,杜仲15 克,天麻15克,白芷15克,透骨 草15克,威灵仙15克,川椒5 克,麝香2克。将前12味药共研 细末,加入150毫升白酒火煎成 糊状,或用米醋拌匀为糊状,摊 于纱布上,并将麝香撒在上面, 敷于息处。干后可将药重新加醋 调成糊状再用,每剂药可连用 3~5天,15次为1个疗程。功效: 活血通络,消肿止痛。适用于治 疗各型颈椎病。 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归、 狗脊各120克,石楠藤150克, 木瓜、牛膝、伸筋草、骨碎补、丹...

  • 中药降压之有关注意事项

    中药降压之有关注意事项

    通讯员 吴志 采访专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陈志忠副主任医师 李先生患高血压多年,一直吃西药控制血压,病情比较稳定,但一想到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李先生脑海里就会冒出一个念头:有没有捷径可以让我摆脱西药呢?而看到林林总总的中药降压宣传,更是让他动心不已。 在我们周围,有李先生这样想法的高血压患者不在少数。如何看待中药降压?要注意些什么?陈志忠副主任医师为您细细道来。 标本兼治是中医优势 陈志忠指出,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论治,高血压属全身性疾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够很快改...

  • 白细胞减少症如何用中药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如何用中药治疗

    我最近经常头晕,全身无力,上医院抽血检查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请问如何用中药治疗? 江苏大丰 赵 强 赵 强读者: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为 5.0—10.0x109/升,若持续低于4.0x109/升 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为临床常见血液 病。 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分为原因不明 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 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 此病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ld...

  • 紫癜性肾炎应分期而治 辨治经验中药方

    紫癜性肾炎应分期而治 辨治经验中药方

    紫癜性肾炎是指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本病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具有易复发、病程长、治疗困难等特点,同时也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影响过敏性紫癜的病程和预后。 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丁樱认为,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辨证实质为本虚标实,将其病机概括为热、虚、瘀,三者相互作用,尤以瘀为主。其临床辨证分型:早期为风热夹瘀、血热夹瘀,以实证为主;后期多辨为阴虚夹瘀和气阴两虚夹瘀,以虚证为主。故丁樱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为主,且在每一阶段各有侧重,灵活变通,...

  • 运动神经元病 中医中药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 中医中药治疗

      李国英,女,53岁,山西省洪洞赵城西关人,于2011年3月进行性失语,伸舌困难,自感舌头缩短,舌伸曲无力,语言渐渐发音困难,在北京天坛医院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多以肌萎缩为主要症状,经多方治疗花费30多万,症状仍在进行性进展,因激素冲击治疗副作用太大,不敢再继续使用。   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较为难治的疾病,现代医学多采用神经营养因子的方法,效果也不肯定,很多患者都希望寄托于中医中药治疗。   此患者口干,唇焦,苔黑,舌体如正常的二分之一大小,伸舌困难,左右不能摆动,纳少,尿少,语言吐字不清,脉细沉。我...

  • 中药芒硝封包治血栓性静脉炎

    中药芒硝封包治血栓性静脉炎

      下肢静脉曲张,属中医“筋瘤”范畴,是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早期感觉患肢坠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后浅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样。有的易并发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一个局限的曲张静脉骤然出现疼痛、发热,检查时,可发现局部灼热,有轻度肿胀,可以扪到线条状的硬索。范围较大和炎症反应剧烈者,可有体温升高。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运用中药芒硝封包治疗效果较好。   芒硝又名朴硝,为灰白...

  • 浅静脉炎 中药熏治

    浅静脉炎 中药熏治

    笔者采用臼拟中药外洗治疗浅静脉炎4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取金银化、艾叶、花 椒各15克。上药加水3000毫升,煮沸后放入脸盆中,先用热气熏蒸,待温度降致适宜后,不断用小毛巾蘸药液擦洗患肢,直至将患肢浸泡入药液中。每剂药可重复使用2天,再用时将药液烧开即可,每天熏洗2次,每次15~30分钟。 河北廊坊刘新华 点评:创伤病人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浅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沿静脉走行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等症...

  • 《中医中药秘方网》治好了我母亲的眩晕症

    《中医中药秘方网》治好了我母亲的眩晕症

    编辑同志: 我因长期在外地打工,老家七十岁的母亲便成了留守老人,前段时间她得了眩晕症,症状一发作就天旋地转,呕吐不止。她不想让我担心就瞒着我去街上几家诊所看病,经查血压偏低,接着不是打吊针,就是熬二三十块钱一剂的中药,一个星期治疗多次,可一停药,症状又发作,十分痛苦。无奈母亲又到医院去拍颈椎片加脑动脉图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前后共花了一两千元,眩晕却一直没有治好。 我一直上《中医中药秘方网》,收集有不少医药知识。当我从电话中得知母亲的情况后,分析可能是低血压没有得到纠正才总闹眩晕,我就翻开了《中医中药秘方网》,从...

  • 中药辅助降压

    中药辅助降压

    李先生吃了3年的降压西药,血压控制得还不错,但李先生担心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最近他听朋友说有款“山楂降压胶囊”,号称降压效果好,百分之百无副作用,是国药准字号药……李先生心动但又困惑,他不知道中药降压效果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没有副作用? 目前临床常用来降压的中成药主要有安宫降压丸、复方羚角降压片、降压丸、菊明降压片、牛黄降压丸等;常用的中草药主要有钩藤、罗布麻、葛根、黄芪等,降压效果都较明显。 以山楂降压胶囊为例,其主要成分为山楂、夏枯草、菊花、小蓟、...

  • 冠心病中药治疗三方

    冠心病中药治疗三方

    方一:茯神12克,丹参、赤芍、桃仁、酸枣仁(炒)、柏子仁各9克,薤白、郁金、全瓜蒌、丹皮各5克,桂枝、甘草各3克,红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冠状动脉硬化,叶1医辨证为痰瘀内滞型,症见心痛,痛有定处,咳唾痰涎,心悸,头昏,失眠,舌紫苔腻,脉滑。 方二:当归、炒自芍、党参、炒酸枣仁、沙参、合欢花、白术、茯神各9 克,桂枝、远志各5克。 加减:服上药好转后原方去沙参、合欢花,加炙黄芪、秫米各9克,山药 12克,炙片草5克,以补益心脾。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窦性心动过速...

  • 外伤后尿血难止 两剂中药速见效

    外伤后尿血难止 两剂中药速见效

    患者男,65岁,2022年5月4日初诊。主诉:尿血不止,肉眼可见尿袋中为暗红色血尿。患者10天前因车祸外伤,就诊于某三甲医院骨科急诊,查CT发现双侧耻骨下支、右侧耻骨上支、双侧髋臼、骶骨多发骨折,膀胱内可见高密度影,CT值约82HU,怀疑膀胱内出血。接诊医生告知患者,外伤后的骨盆多发骨折状态不需要手术干预,只需静养即可,至于合并的尿道断裂问题,可在3~6个月之后手术修复。临时予以膀胱造瘘,接尿袋排尿,但患者始终存在血尿问题。经急诊处理后,患者转至另一医院继续治疗,因尿血问题一直未得妥善处理,遂求诊于中医。...

  • 中药巧治脑血栓后遗症

    中药巧治脑血栓后遗症

    近年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30例,其中男22例,女8 例。41~50岁者3例,50~60岁者5例, 60—70岁者13例,70岁以上者9例。 诊断标准 人院均做cT检查确诊。均见不同程度的精神呆滞,肢体一侧活动障碍,伴有头痛,头晕,口角歪斜,肢体麻木,唇紫暗,舌有瘀斑,脉涩。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中医诊断为中风,辨证属血瘀型。以活血通络为基本组方原则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处方:丹参20克,川芎10克,红花、桃仁各6克,赤芍、降香各...

  • 心悸病证中药经方辨治

    心悸病证中药经方辨治

      心悸病证名最早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称为心动悸、惊悸,简称“悸”。认为其主要病因为水饮,惊扰,正气虚损及汗后受邪等。目前心悸发病率较高,经方辨治此病证(症)很有优势,现举病案一则,谈点儿体会。   刘某某,男,42岁。阵发性心慌伴胸闷不适5年余,加重半月。   2012年2月14日初诊。5年前,患者因频发心慌伴胸部满闷不适在某医院诊为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曾间断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及胺碘酮治疗。时发时愈,发时偏多,每于情志和疲劳等因素便发病。半月前因工作压力又加之熬夜而发...

  • 一味中药防治肠粘连

    一味中药防治肠粘连

    新近临床研究发现,中药薏苡仁 (又称薏米、薏米仁)煎水饮用,可以有效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薏苡仁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佳品。它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预防肠粘连时,每次取薏苡厂30~ 60克,加水1000~ 1200毫升煎煮,取汁饮用(不食薏苡仁)。每日1剂,分2 次空腹饮用。 肠粘连主要是由腹腔内炎症和手术后引发的—种肠管与腹膜之间、肠管与肠管之间或肠管与腹腔内脏器之间的不正常粘连。一般会出现腹胀、腹痛、排气不畅等症状,容易发生急性肠梗阻危及生命。中医认为...

  • 中药药包巧治胃痛

    中药药包巧治胃痛

      对于胃炎患者来说,如何缓解胃疼十分关键。桂林市中医医院内二科充分发挥中医外治的优势,采用中药药包热敷来治疗胃炎疼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药包热敷止痛快   11月27日上午11时20分,桂林市民黄彦俏平躺在病床上,皱紧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大约半年前,由于家中变故,黄彦俏开始失眠,胃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一开始痛的时间不长,也不算厉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也在加剧。   最后,实在熬不住的黄彦俏从临桂家中来到桂林市中医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现在,他的肚子上正敷着一个中药药包。药包...

  • 血管性头痛 可选用中药膏方

    血管性头痛 可选用中药膏方

      血管性头痛是指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头痛呈搏动性,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疼痛可持续数小时至1~2日。本病常有家族史,多因疲劳、情绪紧张诱发,饮酒、吸烟可使症状加剧,通常在清晨醒来时或白天发作,常伴恶心或呕吐,一次发作可持续1~3日。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火痰瘀,上犯清空,或阴虚血亏,脑脉失养所为,当以散风泻火、化痰逐瘀、补益气血、滋神聪脑为治,可选用下列膏药治疗方。   通窍活血膏生黄芪300克,沙苑子、刺蒺藜、茯苓、茯神、白术各120克,红花、天麻各60克,泽泻、车前子...

  • 食伤胃肠的中药调治

    食伤胃肠的中药调治

    特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朱欣佚 吃多了,首先影响到的就是人体的 消化系统,就象《黄帝内经》早就指出的 那样——“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肠胃因 多食而“受伤”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消 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痛、嗳 气、反酸、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也有 部分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注意力不 集中、乏力、心悸、身体困重、思睡或失眠 等。下面根据多吃的食物种类和出现症 状的不同,介绍一些简便易行的食疗方 法,病情...

  • 慢性胃炎泛酸 中药辨证治疗

    慢性胃炎泛酸 中药辨证治疗

    泛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持续时间不长,可不予治疗,如果反复长时间泛酸,就可能是患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症、食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泛酸主要因肝火、湿滞、郁热引起,可用中药辨证治疗。 肝火泛酸 此类患者常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而泛酸,还伴有口苦口干、两胁胀痛、烧心等症状。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莱菔子各15克,黄芩、郁金、木香、香附、佛手、陈皮、半夏、白芨、川楝子各12克,杭芍20克,黄连、吴茱萸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老人心病 中药脏腑调理

    老人心病 中药脏腑调理

    人至60岁以后.由于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乃至对外在环境改变的不适应,往往会出现心态的异常变化,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中医学认为,不同情志变化是不同脏腑精气不足的反映,老年人的各种心态变化,除受相应的社会、家庭因素影响外,亦和相关脏腑的内在病理变化有关:故在心理治疗的同时,除了心理疏导之外,注重相关脏腑的药物调理。选好中成药,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绪不稳。滋肾平肝用杞菊地黄丸一些老年人性格不够稳定,情绪容易变化,表现为主观自信、急躁易怒、喜怒无常,或保守、固执,这固然与自身经历所形成的某种独特心理模式有关,而之所以在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