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 第40页

中药 第40页

  • 风湿病 中药治疗效方

    风湿病 中药治疗效方

    《黄帝内经》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   组方:钻甲犁(千金拔)30克,伸根藤(伸筋藤)30克,鸡血藤30克,片荷枫(枫荷梨)25克,吊子风(钩藤根)30克,老鼠矢(铁色金)根15克,白猫爪  藤茎30克。   制法:上药洗净晒干,配猪脚1-2只或小狗崽一只,米酒(黄酒)4-5斤,慢火煮至药味出,肉稀烂,备用。   用法:取汤和肉温热...

  •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中药垫方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中药垫方

    足跟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与受寒有关,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制花椒药垫垫在鞋底,能有效地缓解症状。中医认为,花椒和吴茱萸性辛、苦、热,有温里散寒止痛的功效;五味子性酸温,具有舒扩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代谢的功效。同时松软的药垫能消除神经末梢的机械性刺激,共同达到止痛的效果。 具体方法:取花椒、吴茱萸、五味—广各10克,研细末。按足跟大小缝制小布袋,将药末装入布袋内封门,放入患足鞋内,保证足跟踩在药袋上。每5大更换药袋内药末1次,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每晚用热水泡脚。 ·治足跟...

  • “老寒腿”关节发凉麻木疼痛 中药外敷方

    “老寒腿”关节发凉麻木疼痛 中药外敷方

    关节炎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俗称“老寒腿”。常常表现为 下肢及关节发凉、酸胀麻木、疼痛和行动 不便。变天的时候,疼痛加剧,且病程迁 延,影响正常生活。现有中药外敷方,效 果显著,推荐如下: 处方:艾叶30克,乳香、没药、白芷、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各15克,透骨草 20克,红花、干姜、吴茱萸、元胡各10 克,细辛5克,粗盐0.25公斤。 用法:将上述药打成粗粉,装入缝好 的棉布袋,外套保鲜膜,入微波炉用高火 加热1分半~2分钟。取出敷于患处,每 日热敷1~2次,具有活血祛...

  • 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肾阳虚中药方

    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肾阳虚中药方

    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腰肌劳损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组方:补骨脂200克、真琐阳150克、金狗脊150克,川续断150克,蒸黄精150克,西赤等150克,制川草乌各60克。   制法:上药研成极细末子,装入胶囊备用。   服法:每次服20克,日服2次,以少量黄酒送服(如不善饮酒者,可用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须间隔3天,再服下一个疗程,大约2-3个疗程...

  • 中药腿浴“老寒腿”少复发

    中药腿浴“老寒腿”少复发

    随着寒潮来袭,不少老人的“老寒腿”又开始隐隐作痛。“老寒腿”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别称,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冬季高发。预防“老寒腿”复发,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呢?我给我的父亲治过这个病,效果较好,介绍一下可能对大家有帮助。 家父有“老寒腿”,天一冷,腿就酸、麻、胀、痛。为此,我费了不少心思,前年买的是护膝,去年买的是保暖裤。上月,我给他买了个足浴桶,就是晚上泡脚时能淹没到小腿肚的那种。当天晚上,父亲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泡脚,不...

  • 中药外治骨折肿痛 阴囊湿疹

    中药外治骨折肿痛 阴囊湿疹

    四肢骨折是骨折中常见的类型,近年来,随着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四肢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骨折后发生的肿胀、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止常生活,且一旦处理不当还可导致筋膜室综合征,皮肤坏死,创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消肿止痛散对急性四肢骨折所致的肿胀、疼痛进行治疗,取得较一好疗效。 选取收治的41例四肢骨折患者给予消肿止痛散治疗。 处方:黄连、大黄、川芎、乳香、紫草、没药、芒硝、独活、细辛、连翘、土鳖虫各等量,打成粉末,根据肿胀范围的大小,取药粉适量加相应量的白酒,调成糊状,敷贴患处,外罩塑料膜保持湿润,每日1次,8小...

  • 自制中药护腰带疗腰疾

    自制中药护腰带疗腰疾

    久坐或运动不当时,大家都会感到腰酸,所以保护好腰是每天都应该重视的养生课。这里推荐的这个中药护腰带,自己在家就能制作。 首先找一根宽约15厘米的弹性较好的松紧带,然后取威灵仙20克、川乌、草乌、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各15克,独活、北细辛、当归、透骨草各10克,樟脑6克。 这些药材在医院药房和中药店都可以配取,将药共同捣成粗末,取适量装入布袋内,然后用热水袋或100瓦的白帜灯泡,将布袋温热,以不烫皮肤为宜,再用以松紧带为主体的护腰将布袋装衬垫于腰部。 布袋内的药物,5天更换一次药末。初用者一般可先试戴半小时,以不产生...

  • 中药熏洗结合拍打治疗跟痛症

    中药熏洗结合拍打治疗跟痛症

    跟痛症指跟骨结节周围由 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本病 多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 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拍打治疗跟痛症5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 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53例中男性37例,女性 16例;年龄40~70岁,平均56 岁;病程2个月一5年。患者均 以跟下疼痛,晨起站立时较重, 行走片刻后减轻,但行走过久 疼痛又加重为主要症状。其中18例患者伴有 肿胀;9例患者自觉脚轻浮,如踏棉絮状;11 例患者有深在性疼痛;5例患者浅压痛。 二、治疗方法 处方:透骨草30克,川乌、草乌、天南星、 半夏、附子...

  • 腰突症可保守治疗 方法有推拿和中药热敷

    腰突症可保守治疗 方法有推拿和中药热敷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指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属中医“痹症”范畴。研究发现,80%-85%的患者可经保守(非手术)治疗而得以痊愈或使病情得到缓解,方法主要有牵引、推拿和中药热敷。 首先是牵引。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将胸部、骨盆分别固定在牵引床上,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对抗牵引力的耐受量确定其牵引重量,牵引力一般为25-60千克,牵引时间为20-30分...

  • 伤口不愈中药熏治

    伤口不愈中药熏治

    中医认为,刀口感染久治不愈,多因患者在手术中失血过多,引起机体气血失调,经络阻滞,瘀血停留,燥热浊气聚于患处而发病。用中药解毒洗药,直接熏洗患处,作用快捷迅速,效果良好。 方法:蒲公英30克,苦参、黄柏、白芷、木鳖子、连翘各12克,金银花、赤芍、丹皮、生甘草各9克。将上药共倒人砂锅或搪瓷盆中煎煮。水开15分钟后,滤出药渣,趁热熏蒸患处。待药温降至40、时,用镊子夹一无菌纱布蘸着药液擦洗疮面。将疮面脓血分泌物擦洗干净,伤口覆盖大黄油纱,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熏洗1次,每次60分钟。伴随着分泌物的逐渐减少或消失,新鲜的肉...

  •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中药外敷疗法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中药外敷疗法

    骨痹(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本病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运行失常以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笔者采用威灵仙、穿山甲配伍外敷治疗骨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将烘干后的威灵仙和醋制穿山甲以2:1的比例混合研成细粉,无粗末,用陈醋、面粉适量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敷药范围比疼痛部位稍大,厚薄适宜,一般12小时更换1次。注意事项:对于极少数过敏体质者,适当缩短外敷时间,并且适当延长敷药时间间隔,一旦患处皮肤出现发红、瘙痒等症状,停止用药则上述症状会逐渐消失。...

  • 中药外敷治扳机指

    中药外敷治扳机指

    扳机指又称弹响指,西 医称之为屈指肌腱腱鞘炎。 本病多与急慢性损伤、产后 受凉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 为手掌部疼痛,、压痛和患指 伸屈活动受限。多见于妇女 及手工劳作者,好发于拇指、 中指和食指,起病缓慢。患 指屈伸功能障碍,清晨醒来 时特别明显,活动后能减轻 或消失。疼痛有时向腕部放 射,掌指关节屈曲可有压痛, 有时可触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 节。当弯曲患指时,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手指 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 样,酸痛难忍。用自拟中药膏治疗屈指肌腱腱 鞘炎,疗效显...

  • 治腰椎问盘突出症 中药处方加减用法

    治腰椎问盘突出症 中药处方加减用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 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有 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 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破裂,髓核组 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 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 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 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 列临床症状。在临床中运用中药汤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好, 现介绍如下。 选取医院门诊及住院80例腰 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52 岁;病程0.5~5年。 一、诊断标准 疼痛好发于下腰,且向下肢放 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发 作期、有局限性压...

  • 中药巧治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中药巧治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为临床常见 病、多发病。临床应用中药验方外治该 病76例,收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76例患者皆为门诊病例,其中男 42例,女3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 64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4年余;左 侧患者38例,右侧患者3l例,双侧者 7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乌梢蛇、全蝎、蜈蚣、蟾皮、 樟脑各1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粉,临用取适 量与无极膏(药店有售)调匀成膏状, 置麝香壮骨膏(药店有售)中心,外敷 患处,3日l换。 三、治疗效果 痊愈(关节疼痛消失,咀嚼功能恢 复正...

  • 阳虚型便秘中药效方一案

    阳虚型便秘中药效方一案

      一人大便干燥,二三年,每日晨起口水必有血,大便不规律,如羊屎状,脸上长有痤疮。舌淡苔薄,小便略频,脚容易凉。前医有以阴虚治,有以燥热治,皆不效;后来找到笔者,处以:附子15克,肉苁蓉15克,当归15克,大黄8克,干姜15克,肉桂12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   服药5剂诸症显减,嘱其以附子理中丸善后。   便秘者,虽有燥象,亦应从病根入手。此患者乃是肾阳不足,逼阳上越,故晨起口水带血,长痤疮;下焦阳气不足、气化不利,故大便不通、小便频、脚凉。故以温阳潜阳,加以通法为辅,5剂即收全功。   临...

  • “糖友”便秘中药敷脐

    “糖友”便秘中药敷脐

    笔者临床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应用大黄米醋贴敷神阙穴(肚脐)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具体方法:用大黄粉10克,加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敷用时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脐部,注意避免着凉。先用棉棒蘸75%酒精清洁神阙穴,再用大黄米醋糊填满脐内,按压铺平后用小塑料薄膜覆盖,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1次。5次为1个疗程。 在使用过程中,大便通即撤药,也可连续使用。为保证药物与皮肤最大效应地发挥透皮作用,必须用75%酒精棉棒清洁脐部。敷脐同时进行自我护理调整,如严格控制血糖,调整膳食结构,控制脂肪摄人,坚持粗纤维食物摄入,多饮温开水...

  • 中药颈枕治愈颈椎病

    中药颈枕治愈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 病。临床采用中药颈枕治疗颈椎病 具有简单实用、价格低廉等优点,为 患者连续治疗提供了方便,现介绍 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100例患者,其中男59例, 女4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1 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0天。临 床分型:颈型12例,椎动脉型37 例,神经根型29例,交感神经型4 例,脊髓型3例,混合型15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葛根、透骨草、白芍各50 克,薏苡仁、骨碎补、狗脊、芒硝、丹 参、黄柏各40克,威灵仙、桂枝、乳 香、没药、红花、牛膝各30克,蝉蜕、 生草乌...

  • 中药坐浴 巧治痔疮

    中药坐浴 巧治痔疮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如果情况不太严重,可以考虑用中药坐浴熏洗的方式进行治疗,从而避免病情加重。   痔疮是肛周静脉曲张形成的静脉团,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中医上对痔疮的治疗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坐盆治疗。将苦参、黄柏、野菊花等熬制成的中药倒在盆里,痔疮患者先坐在盆上,熏蒸痔疮及其周围部位3~4分钟,然后将患处在盆里直接浸泡15分钟左右。每天可熏洗1~2次。   桂林市中医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熊忠荣表示,用于熏洗痔疮的中药多有清热止痛、解毒止血的作用,适合症状较轻的痔疮。如果病情较为复杂,还需及时就医。...

  • 中药坐浴熏洗治肛门瘙痒症24例

    中药坐浴熏洗治肛门瘙痒症24例

    肛门瘙痒中药坐浴 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药坐浴熏洗,治疗肛门瘙 痒症2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24例均为肛肠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3例,女 ll例;年龄2l~5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 二、治疗方法 处方:苦参30克,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土 茯苓各15克,黄柏9克,蝉蜕、花椒各10克,荆芥 穗6克。 用法:以上中药放入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浸 泡约30分钟,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熬30分钟, 药液倒出备用,再加水8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 药液倒出,将两次药液混合,趁热先熏蒸肛门...

  • 用中药散治疗各期混合痔 炎性外痔疮

    用中药散治疗各期混合痔 炎性外痔疮

    用中药散治疗各期混合痔、炎性外痔、痔疮脱出嵌顿、肛裂、肛门湿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70例中,混合痔 12例,炎性外痔13例,痔疮嵌顿脱出16例,肛裂20 例,肛门湿疹9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苦参、大黄、芒硝各3份,白矾、花椒、艾叶各2份,冰片l份。 用法:将上药分别研为粉末,按比例混合,装人纱布袋中,每袋30克,治疗时取2袋放人坐浴用的盆中,加入沸水2500~3000毫升,翻动并挤压药袋,使药粉充分浸透,泡出有效成分。待水温适宜时用药液坐浴。坐浴时可用手指分别按顺时...

  • 中药方熏洗能缓解痔疮症状

    中药方熏洗能缓解痔疮症状

    痔疮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外 科于术方法虽然术式有了很大改进,但毕竟为一种创伤 性治疗,由于术后护理的不便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许 多人不易接受。而国内外一些学者也提出观点,认为对 于痔疮的治疗应以缓解症状为原则而非消除痔体,故临 床中越来越多的引入中医疗法。根据中医外科理论并结 合具体临床经验,笔者采用自拟中药经验熏洗方治疗痔 疮,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黄柏、黄芩、大黄、白芷、枳壳、苦参、五倍子、土茯苓、花椒各30克,冰片5克。将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后再煎10分钟,先熏后洗,1天1次...

  • 中药星蒌承气汤灌肠治中风后便秘

    中药星蒌承气汤灌肠治中风后便秘

      信某,男,78岁。2013年4月28日就诊,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10小时。病史:患者就诊前3天与家人争吵后,反复出现头晕欲倒,未予重视,4月28日早6点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就诊我院脑病科,诊为“脑梗死”。入院症见: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口角左偏,吐字不清,头晕,腹胀满,纳可,眠差,小便黄,大便干结,观其体形肥胖,面色红赤,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证属痰热腑实,风痰上扰。予抗聚,改善循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西医治疗,口服中药汤剂以通腑化痰通络为法...

  • 中药研面贴敷肚脐 有效缓解便秘者之苦

    中药研面贴敷肚脐 有效缓解便秘者之苦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虽不严重,但不及时防治,会使毒素堆积体内,并影响肛肠功能,因此要引起重视。对于便秘,医生一般叮嘱多饮水,进食新鲜蔬果,佐以口服缓泻剂,如麻仁丸、苁蓉通便胶囊等,严重者甚至要灌肠。中药研面贴敷肚脐,可有效缓解便秘者之苦。 将生大黄加芒硝调醋,贴敷肚脐,治便秘,疗效显著,多数患者于5~8小时内大便得解,而未解者也感胃肠蠕动明显增快,伴有便意感。 具体方法是,取生大黄粉加芒硝粉1:1混合,与少量米醋调和成糊状即可。将脐部(神阙穴)清洁,取适量药物填充,外覆胶布固定,5~8...

  • 临床运用中药制剂治疗痔疮

    临床运用中药制剂治疗痔疮

    近年来临床运用中药制剂治疗痔疮患者762例,不仅见效快、痛苦小,且无任何副作用,取得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762例痔疮患者全部来自临床就诊病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78岁;单纯外痔215例,单纯内痔232例,混合痔 315例;病史1个月~50年不等,多于春秋季节复发。患者皆到各级医疗机构治疗过,采用过手术、西药、中药、注射、偏方等治疗方法,均未取得良效,或后又复发。 二、治疗方法 处方:苦参、蒲公英、花椒、紫花地丁、野菊花、生地各30克,无花果、白果、威灵仙、五倍子、黄柏、槐花各20克,川牛...

  • 腰突症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施治

    腰突症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施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 行性改变后,因外伤、劳损、受凉等原因 引起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 向外膨出、突出、脱出,刺激或压迫硬膜 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腿痛和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其严重影响 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多发于青壮年,男性 多于女性。运用中药汤剂随证加减治疗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取得较好临 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患者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 29~40岁18例,41~50岁12例,5l岁 以上2例;病程1周至6个月;初次发作 者20例,反复发作者12例;治疗前所有 患者...

  • 痔疮肿痛 中药外治

    痔疮肿痛 中药外治

    外痔患者,可取鱼腥草5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800~1000毫升煎煮,待沸后15 分钟即成。滤出药汁,待温后以纱布蘸药液洗敷肛门,每日1剂,每天洗2次,一般连续用药3天。对单纯性外痔有良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炸食物。 肛门肿痛,痔核脱出者,取马齿苋30 克,加水煎取汁,俯卧,以纱布浸药液湿敷于肛门处。每日2次,连续7天。 李玉采...

  • 中药酒外搽妙治偏瘫后肩痛与老年肩周炎

    中药酒外搽妙治偏瘫后肩痛与老年肩周炎

    中风偏瘫后所致肩痛在临床中 发病率较高,尤以恢复期时更为多 见。发病时疼痛剧烈不能活动,持续 时间较长,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给 患者及家属带来较大痛苦。临床以 自拟中药泡制药酒外敷按摩疼痛关 节,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偏瘫肢体 康复,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19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 10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49岁; 偏瘫后并发肩关节疼痛最短2周, 最长6周;其中16例患者肌张力呈 折刀增高,3例肌张力正常或偏低, 偏瘫上肢肌力在0~Ⅲ级之间。 二、治疗方法 处方:川乌、草乌、细辛、威灵仙 各15克...

  • 自制中药外治肛裂

    自制中药外治肛裂

    方药与制法当归、青壮年头发(洗净、晾干)、紫草、白芷、乌梅、川楝子各10克,生地黄、龟板各30克,黄、白腊各10克。先用芝麻油250毫升,炸龟板、头发约20分钟,然后放入当归、生地黄、乌梅、川楝子、白芷、紫草,煎枯去渣,过滤。剩药油约200毫升时入黄、白腊,以小火调匀,勿煎沸,贮瓶放冷备用。 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肛门放松,将肛裂疮面充分暴露。用1%新洁尔灭溶液(药店有售)冲洗患处,再用消毒棉签将中药油腊膏嵌入肛裂疮面,然后放一个消毒干棉球,盖上纱布后,用胶布固定。大便时除去,便后用3%硼酸水冲洗肛门,每日...

  • 中药治疗肛门感染初起属热盛

    中药治疗肛门感染初起属热盛

    肛门处于消化道末端,是粪便、废气排出之地,最易受到异物损伤及细菌感染。尤其夏日天气炎热,脾胃功能失调,易致湿热下注,出现肛门肿胀、发红发热、下坠感、疼痛等不适,是夏日常见疾病,一旦出现上述肛门感染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 肛门感染初起属热盛,可口服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中药,同时配合外用药物,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也可酌情使用抗生素;若感染加重,导致局部热毒,出现肛周跳痛、红肿、有波动感等局部症状,以及发热、口渴、大便干结等不适时,则需及时切开排脓,使之引流通畅,避免感染扩散,术后还需经抗炎、坐浴、换药、灌...

  • 便血中药治疗5方

    便血中药治疗5方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周贻谋提供治疗五方 1、炒槐花15克,茄子蒂3个,伏龙肝(灶心土)30克。先将伏龙肝与茄子蒂加水煎煮40分钟,再加入炒槐花复煮15分钟,滤取药液一次服完。每日1—2剂。可治各种原因引起的便血。 2、白芨、三七各30克,侧柏炭、仙鹤草各20克,乌贼骨15克,甘草10克。上药共同研为细末,瓶装备用。口服每次5—6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