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结肠炎 第4页

结肠炎 第4页

  • 溃疡性结肠炎治法:灸、药、穴三管齐下

    溃疡性结肠炎治法:灸、药、穴三管齐下

    •药饼采用附子、肉桂、丹参、红花、木香、黄连等药物配方制成,方中附子和肉桂均可温阳散寒除湿,木香行气调中止痛,三药共伍可温阳健脾,理气和中以治其本;佐以黄连、丹参、红花等药而奏清热利湿、理气化瘀之效。 •通过对中脘、气海、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等穴施以隔药饼灸,以达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阴阳之效,对于治疗脾胃虚弱为主证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较好。 吴焕淦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

  • 治疗结肠炎 温肾涩肠止痛止泻方

    治疗结肠炎 温肾涩肠止痛止泻方

    补骨脂、炒白芍、炒白术各15克,肉豆蔻20克,五味子12克,煨诃子8克,炙米壳、陈皮各6克,炒石榴皮、炒防风各10克,茯苓、炒苡仁各30克。 本方有疏肝健脾,温肾涩肠,止痛止泻之效,对治疗久泻有明显疗效。 中医辨证属肝郁乘脾者,加延胡索15克,青皮6克疏肝理气止痛;脾胃虚弱者,加炙黄芪15克,党参20克补气健脾和胃;寒热夹杂者,加黄连3克,黄柏5克清热坚阴止痢;脾肾阳虚者,加附片10克,杜仲15克温补脾肾。 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早晚温服,以2周为1个疗程。(伏新顺)...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单方验方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单方验方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以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也有遍及整个结肠者。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腹泻严重者每日10~30次,粪便中含有脓血和黏液,伴有阵发性肠绞痛与压痛,多位于左下腹,肠鸣音亢进,并有里急后重,排便后症状即缓解。其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粪便检查、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X线检查等而确诊。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的“肠澼”、“久痢”、“脏毒&r...

  • 总结曾定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结曾定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西医学“炎症性肠病”,临床常出现反复腹泻、腹痛,伴有脓血便,大便中常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等等。溃疡性结肠炎常迁延难愈,治疗也较为麻烦。曾定伦教授临证辨证仔细,攻补分寸掌握娴熟,对于该病,在清解肠道湿热的同时,顾及其他兼证,并注意保护正气,使得虚实夹杂、病机复杂之痼疾,得益治愈。现从病例分析总结曾定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44岁,重庆人,2003年11月6日初诊。 患者自诉2003年5月无明显诱...

  • 五倍子治慢性结肠炎

    五倍子治慢性结肠炎

    治慢性结肠炎方 处方五倍子5克,小米(或糯米)50克。 用法将五倍子敲破,剔去杂质,用食醋炒后,晒干研细末,装瓶备用。 小米(糯米)煮粥,待凉到40℃左右时,加入5克五倍子粉,与小米粥混匀,慢慢吃下。每天2次,连用10天。 疗效第2天可见好转,腹痛减轻,大便见稠,到第10天时恢复正常。 适应症慢性结肠炎。 副作用服药时有轻微腹痛。 沈国忠献方...

  • 治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方

    治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方

    方药:党参15克,黄芩20克,木香、地榆、砂仁、炙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剂,每日1次。如泄泻甚者加薏苡仁、马齿苋;食滞者加炒山楂、麦芽;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巴戟天。 方法: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侧卧位,两膝屈曲,臀部置床边,臀下塑料布;选用14-16号导尿管或细肛管,用石腊油润滑管头,轻轻插入肛门约20-25厘米,将药液缓缓注入肛门,药液在肠道内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好。 注意:药液的温度以38℃-40℃为宜,温度太低,易刺激肠粘膜引起肠蠕动加快,将药物排出,达不到保留灌肠目的。...

  • 挑刺放血治慢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挑刺放血治慢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脓血便为特点的一种病症。临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中医认为本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脏腑虚弱,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传导功能失司所致。 辨证要点 感受寒湿:发病急,病程短,大便清稀,腹痛肠鸣,脘闷纳少,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感受湿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泻而不爽,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大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食滞肠胃:饮食不节,腹痛肠鸣,泻后疼减,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苔腻脉滑。 脾胃虚弱:大便时溏...

  • 溃疡性结肠炎多是湿邪为患 治法清肠止血

    溃疡性结肠炎多是湿邪为患 治法清肠止血

    •溃疡性结肠炎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其邪有湿热、寒湿之异,病性多为虚实相兼,经主气,络主血,发作期黏液便湿热蕴肠邪在经,脓血便湿热伤肠邪入络。发作期邪壅肠滞,要扭转病势由滞转通,宜导滞不宜涩止;缓解期有泻泄不止者脾肾俱亏,少邪无滞,肠滑谷流,须扭转病势由通转固,宜固涩不宜通滞;当便滞与便稀同时并见,通滞与固肠兼用。 •清湿热黄连、黄柏、椿根皮很有效,化脓血白头翁与炒蒲黄、地锦草常相配,大便白冻化寒湿,肉桂与黄连、木香常同用,腹痛泻肝破气血,泻肝用芍药甘草汤,破泄用三棱、莪术配...

  • 久泻慢性结肠炎中药验方

    久泻慢性结肠炎中药验方

      1987年初春,患者刘姓女求治,时年38岁。患者主诉腹痛腹泻3月余。大便溏薄,日5~7次,便下夹有黏液或脓血性粪便。腹部胀闷不适,食欲不振,喜温畏寒,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形消体瘦。经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观舌淡苔白,脉沉而弱。   余思其脾气不足,水湿失运。治以健脾止泻固涩。立方以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焦术15克,砂仁5克,煨肉蔻6克,煨诃子6克,黄芪15克,炒芡实12克,炒山药18克,炒薏仁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药后复诊,腹痛腹泻如初,症未见减,且伴大便不畅,时时如厕,苦...

  •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 化浊解毒是基本治疗大法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 化浊解毒是基本治疗大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其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总体疗效仍不理想,而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独具特色,逐渐受到重视。李佃贵从浊毒论治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   浊毒证是指浊毒侵犯人体而出现一系列浊毒内蕴的病证。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从典型症状、舌象、脉象、颜面五官征象、排泄物及分泌物等进行辨证。①典型症状:慢性复发性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②舌象:舌质红或暗红或紫红等;...

  • 溃疡性结肠炎瘀血既是果亦是因 治疗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瘀血既是果亦是因 治疗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病程长、病情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难愈,属于中医学之“痢疾”、“泄泻”、“肠澼”等范畴。余从“阳虚血瘀”论治UC获益匪浅,现论述如下。 从“阳虚血瘀”论治UC的理论基础 大多数医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为肝郁脾虚、寒湿内蕴、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脾...

  • 龚雨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龚雨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龚雨萍主任从事中医脾胃内科临床与实践 30 余 年, 在治疗慢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等消化 道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近年来溃疡性结 肠炎的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增高 [1-2 ] , 目前已成为消化 系统常见疾病及疑难病。龚主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 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辨病辨证观点, 总结归纳出一套内 外联用的理论。2 年来, 笔者跟随龚主任临证学习, 可 谓受益颇多, 兹对龚主任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 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 腹 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 反复腹痛,腹泻,溃疡性结肠炎 予以激愈方化裁

    反复腹痛,腹泻,溃疡性结肠炎 予以激愈方化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位主要在结肠黏膜层,以溃疡病变为主,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脓血便,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腹痛”、“腹泻”、“痢疾”范畴,现代中医谓之“大瘕泄”。《难经?五十七难》曰:“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沈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均有关联,其中与肝、脾联系更为密切。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肠道,以致气血壅滞,气...

  • 泄泻,溃疡性结肠炎,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方

    泄泻,溃疡性结肠炎,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方

    患者名字:郭磊 性别:男 出生日期:32岁 就诊日期:2013.02.18 初诊 发病节气: 主诉:腹泻、腹痛2年。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每于饮食不慎或受凉后呈现腹痛、腹泻,未引起注重,予对症处理多能缓解。一年前加剧,在湘雅医院行肠镜查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予西药医治症状重复而求中医医治。现大便溏一日1-2次,色黑,偶有脓血粘冻,胃脘饱胀,食后尤甚,左下腹冷痛,口淡口苦。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无 体格查看:面色萎黄,腹平...

  • 李佃贵治溃疡性结肠炎用药思路分析

    李佃贵治溃疡性结肠炎用药思路分析

    李佃贵教授系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国医大师,首届中医药高等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杏林悬壶 50余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对脾胃病颇有研究,擅治多种疑难杂病,其中对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完成了“胃痛宁胶囊的药理实验研究”等多项课题,并获得科技进步奖。代表著作有《中医浊毒论》、《绞股蓝的研究与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溃疡性结肠炎(简...

  • 结肠炎加减桃花汤方

    结肠炎加减桃花汤方

    加减桃花汤方,出自先父冉雪峰《八法效方举隅》,原为经历效方中疗痢疾之方,主治重证痢疾,便脓血不止者。缓慢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亦以脓血便为主症,因试以此方医治,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加减桃花汤方:赤石脂60g,干姜3g(炮半黑),薏苡仁30g,瓜瓣(冬瓜子)12g。上4味,赤石脂2/3锉,1/3筛末,以水5杯,煮整块石脂、干姜、瓜瓣(冬瓜子)和薏苡仁令熟,取一杯半,去滓,纳石脂末,日2服,夜1服。 事例一 张某,女,27岁,北京通县机械厂工人。诉患缓慢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年,大便下...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独到见解与治方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独到见解与治方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一种慢性 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病变常累及于直、 乙状结 肠, 可逆行向近段结肠发展, 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 肠, 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 腹泻、 腹痛等为主。本病 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病程迁延, 治愈难度大, 易反复 发作。近年来, 由于我国居民饮食结构、 生活习惯的改 变, 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本病虽尚无 根治之法, 但国内医家根据中医理论, 运用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将各医...

  • 泄泻,慢性结肠炎,补中益气汤与百合固金汤加减

    泄泻,慢性结肠炎,补中益气汤与百合固金汤加减

    唐某,女,48岁,衡阳市人 患者自述3年前因饮食不节暴食生冷致腹痛腹泻、便溏。经当地社区医院就诊,予以抗感染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后到几家西医院住院治疗,经肠镜检查为:慢性结肠炎,经系统治疗疗效不显。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来我院。现症见:腹泻便溏,伴腹部隐痛,日夜5-6次,粪淡白,夹食物残渣,食瓜果生冷后更甚。查之神疲少气,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脉弱,尤以两寸为甚。 中医诊断:泄泻 中医辨证:中气亏虚、肺气不足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 治法:补中益气、敛肺补肺 处方:补中益气汤与百合固金汤加减...

  • 秦皮,石榴皮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药物

    秦皮,石榴皮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药物

    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并擅长从浊毒论治肿瘤及多种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诊李佃贵教授学习数月,现介绍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所用一组对药,撷其精华,以飨读者。 “双皮”即秦皮、石榴皮。李佃贵教授临床运用此组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秦皮,别名:秦白皮,蜡树皮等,为木樨科植物白蜡树、尖叶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出自《雷公炮灸论》,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止痢,止带, 用于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 放射性结肠炎 典型病例中医处方

    放射性结肠炎 典型病例中医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素贤   治痢当以虚实、寒热、气血为纲领,从消导、去滞、调气、和血、行血入手,将清湿热、解热毒、行气滞、和营血、化血瘀、祛寒湿、补虚损、固脾胃、益阴液、收敛固涩等治法按需结合。①清湿热当以黄连为主,例如芍药汤中黄连、黄芩组合,可清热燥湿解毒;②解热毒当以双花为主,双花是治疗痢疾的常用药,其解毒的功效优于黄连;③行气滞当以木香为主,例如芍药汤中木香、槟榔的组合,可行气导滞;④和血当以当归为主,例如芍药汤中芍药、当归、甘草同用,以和营理血;以上清湿热、解热毒、行气滞及和血的药,是中医...

  • 甘草养阴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例

    甘草养阴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常见的炎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UC病理表现为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通常先累及直肠,而后逐渐向全结肠蔓延。UC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甚至有癌变危险,其病因和治疗是近年来医学界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1,2]。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异常激活是导致UC肠道炎症持续性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直接因素,且该病具有反复、迁延难愈等特点。目前西医临床主要采用氨基水杨酸盐、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治疗,临床症状可有一定程度的...

  • 刘凤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分析

    刘凤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刘凤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 其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 层, 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通常先累及直肠, 逐渐向全结 肠蔓延, 甚至累及末端回肠 [1 ] 。刘凤斌教授师承国医大 师邓铁涛教授, 为广东省名中医,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和“国家有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家” , 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从医30 余载, 精于 脾胃系疾病的辨证...

  • 基于“逆流挽舟”法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逆流挽舟”法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世界性难治疾病, 近年来我国也逐渐成为发病率较高的国家[1]。其病因病机尚不清楚, 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发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 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 亦可遍及整个结肠[2]。该病病程漫长、迁延难愈、复发率高,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间断性便血或脓血便、里急后重等[3]。中医虽无此病名, 就其临床特点而言, 归属于中医学“痢疾”“泄泻”等范畴, 慢性复发型属中医“休息痢”范畴,...

  • 溃疡性结肠炎 浊毒为病机之要害

    溃疡性结肠炎 浊毒为病机之要害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非常清楚的结肠和直肠缓慢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基层。病变多坐落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乃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重复发作。以腹泻、便下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为首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学“春温”“泄泻”“下痢”等领域。传统以脾虚湿热为主医治,作用不甚满足。李佃贵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以传统的脾虚湿热的病机观尚不能全面解说本病的病机要害,以为其发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在多年临证的基础上...

  • 己亥年白术厚朴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案

    己亥年白术厚朴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案

    张某,女,39岁。2019年2月26日就诊。患溃疡性结肠炎3年余。半年前复发,予甘草泻心汤治愈。今年春节后,因饮食不慎又复发。刻诊: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自述近10日,脓血便日15次左右,伴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纳呆,腹部喜温畏寒。曾就诊于消化科,口服柳氮磺胺嘧啶,美沙拉秦灌肠一周,疗效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右关沉弱,左关略弦。予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合四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治疗20余日,便脓血日7~8次,诸症略减轻。考虑到患者病情疑难且较重,予六己年司天方白术厚朴汤原方治疗。 处方:炒白术15克,厚朴9...

  • 溃疡性结肠炎以溃结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

    溃疡性结肠炎以溃结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直肠 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层,以溃疡为主, 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其病因和发病 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的特 点 [1] 。目前,西医治疗 UC 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ASA) 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多数患者经上述 药物治疗后病情可获缓解或好转,但有小部分患者对 这些药物不敏感或不耐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约 16% ~ 34% 患者存在激素抵抗 [2] ,病情迁延不愈。中 药溃结方是沈阳军区总医院王长洪教授治疗 UC 经验 方...

  • 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等,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病之本,浊毒内蕴为发病之标,痈疡内生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上分期、分阶段论治,发作期重在化浊解毒,缓解期重在健脾益肾,以期标本兼顾;强调辨病为先,以明确诊断,与证相合,宏微相参;将中药硬膏、隔物灸等方法用于UC的治疗,内外治法双管齐下,把握UC发病与气候的相关性,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调摄,治养于一体,缩短治疗周期,防...

  •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灌肠内痈外治 张声生病案举隅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灌肠内痈外治 张声生病案举隅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情迁延难愈,易于复发,且有一定的癌变风险,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张声生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30 余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方用药精妙,师古而不泥古,临证屡获良效。张声生教授认为本病与内痈发病十分相似,治疗上可从中医外科治痈的方法中汲取宝贵经验,当从“内痈”论治。笔者有幸随诊在侧,聆听教诲,...

  • 浊毒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

    浊毒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

    国医大师们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他们不仅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也十分丰富,对中医临床专业人员学习借鉴有重要意义。原本四版“国医大师临证经验”栏目今后在五版刊出,将陆续刊登国医大师临床诊疗各类疾病的验案和体会,以益后学。 张纨 河北省中医院 李佃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

  • 溃疡性结肠炎 消托补3个治疗原则

    溃疡性结肠炎 消托补3个治疗原则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不同程度等的全身症状,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李佃贵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病之本,浊毒内蕴为发病之标,痈疡内生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上分期、分阶段论治,发作期重在化浊解毒;缓解期重在健脾益肾,以期标本兼顾;强调辨病为先,以明确诊断,与证相合,宏微相参;将中药硬膏、隔物灸等方法用于UC的治疗,内外治法双管齐下,把握UC发病与气候的相关性,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调摄,治养于一体,缩短治疗周期,防止复发。 治疗法则 中医外科学治疗痈疡分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