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 第2页
-
治结肠炎方 有效率96.43%
处方:白术、茯苓、藿香各15克,党参、葛根各12克,木香(后下)、炙甘草各6克。加减:腹痛拒按加元胡15克,香附12克;腹痛喜按加白芍15克,当归12克;神疲乏力加党参至20克,黄芪10克; 气陷脱肛加炙黄芪20克,升麻12克;纳呆加鸡内金6克,山楂15克;大便溏薄加苍术15克,炒薏苡仁30克;里急后重加槟榔、枳壳各12克;大便不爽加大黄(后下)6克;泻利无度,滑脱不禁加石榴皮15克,诃子12克;久泻伤阳加补骨脂12克,肉豆蔻9克;久泻伤阴加乌梅30克,焦山楂12克;舌下脉络瘀滞加三七末(冲服)6克;下利脓血色淡加...
-
河南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方
河南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方 处方:白头翁、土茯苓各25克,秦皮、当归、炒麦芽、炒谷芽、炒神曲各18克,枳壳10克,黄柏、陈皮各12克,黄连9克,广木香、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湿,调气行血化滞。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临床表现为大便质稀,有时如水样,便中夹有大量脓血黏液,每日5—6次之多,伴有低热37.5度左右,肛门灼热疼痛,腹痛下坠,泻后疼痛稍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专家点评: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
-
治慢性结肠炎中成药
1.湿热下注型 症见发热、腹泻或里急后重,粪便夹有脓、血、黏液。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 香连丸: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胸隔满闷,宿食停滞。每包10克,1次1包,每日2 次。胃热泄泻者忌服。 2.肝旺脾虚型 腹泻多于情绪紧张或激动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伴胸胁胀满,脘闷纳呆。苔薄白,脉弦细。治宜抑肝扶脾。 加味逍遥丸:具有疏肝养血,健脾祛湿之功效。适用于气郁不舒,胸胁胀满,两胁疼痛,阴虚发热,肢体倦怠等症。丸重10克,1次1丸,每日2次。忌气恼辛辣,孕妇忌服,虚寒者...
-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中药灌肠法
中药灌肠能治疗多种疾病,而近代应用最多的疾病首推溃疡性结肠炎。从治疗方法看,灌肠方药的应用大体为四类:一是成药验方,如锡类散、云南白药灌肠;二是内(服)外(灌肠)合治;三是分型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四是中西药联用,如在中药灌肠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奴夫卡因、葡萄糖酸钙等。下面介绍几则简便易行的验方: 复方锡类散溶液:锡类散2支,冰硼散0.5袋,云南白药1克,0.25%奴夫卡因20毫升,加温水至120毫升,混个均匀。保留灌肠。每晚1次,1 5次为1个疗程。 大黄苦参汤:大黄50克,苦参30克,白及10克,地...
-
中成药外治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往往病情缠绵,疗效反复,治疗颇为棘手。采用中成药外治慢性结肠炎,可明显改善腹痛腹泻诸症。 龟龄集。将纱布2-3块,置于龟龄集酒中,而后加热,待温度适宜时取出盖于肚脐孔处,用热水袋保温,每次20-30分钟,早晚各1次,5天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温中止痛。 藿香正气水。丁香、黑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或取吴茱萸粉10克,用藿香正气水调匀,外敷于肚脐孑L处,再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
-
艾灸盒:家庭理疗治慢性结肠炎
艾灸是通过点然艾绒熏灼人 体穴位或病灶处 的一种传统方法, 借灸火的温和热 ’力及药物作用,通 过经络的传导,以 温通经脉、调和气 血、协调阴阳、扶 正祛邪,达到治疗 疾病、防病保健、 养生美容之功效。 过去做艾灸时,最 常用的就是用艾 条灸,为了保持一 个连续的热度,就 要人用手拿着艾 条施灸。由于每个 穴位都要人为地 操作,很多我们够 不着的位置如果 想艾灸,就要别人 帮忙,这样就很费 事。自从艾灸盒问 世后,事情就简单 多了,它不受部位 和位置的限制,即 使是颈椎部位或 后背、后腰等部 位,都可以...
-
藿香正气两用治结肠炎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医认为多与湿热壅阻肠络有关。藿香正气软胶囊和藿香正气水是藿香正气的不同剂型,藿香正气出自宋代,是国家颁布的药典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一首名方,由13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湿和中去邪之功,临床应用一千多年效验非凡。现代研究发现,采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和藿香正气水两种剂型结合应用,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疗效较好的特点。 具体方法是口服藿香正气软胶囊3粒,一天3次;藿香正气水40毫升加温开水(水温37℃—40...
-
溃疡性结肠炎偏方
溃疡性结肠炎偏方 (大肠湿热) 处方:白头翁、蒲公英各20克,秦皮、黄柏、槟榔、白芍、木香各10克,黄连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胃脘痞满,舌苔白腻,加生薏苡仁30克,佩兰10克,以健脾祛湿;身热重口干口苦,加黄芩、栀子各10克,以清热燥湿;腹痛,加元胡10克,以行气止痛;大便脓血加败酱草30克,地榆10克,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功效主治:清利湿热。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大肠湿热型。多见于本病初期。症见腹痛,腹泻,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创方者:曹...
-
我用粗粮治好结肠炎
我患有慢性结肠炎已经十年了,经过多种治疗,效果都不太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每天吃红薯玉米饼,可以治疗慢性结肠炎,于是,我就问了详细的制作方法,回去试着吃,一坚持就是半年,我的慢性结肠炎竟然悄无声息的好了。我愿意把这个食疗方法告诉大家,希望更多的慢性结肠炎患者能够康复。 红薯玉米饼的具体制作方法是:玉米面粉用沸水调和成团。红薯蒸熟,放冷以后去皮,碾碎,掺在玉米粉团内混合均匀,搓成长条,再切成小段,第段做成一个1厘米厚,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饼,在平底锅内加少许植物油,放入圆饼,烘干即成。一次不要做太多,1000...
-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药方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大肠湿热)方 处方:白芍25克,黄芩、红藤各15克,大黄4 克,槟榔片、黄连、当归、广木香各10克(后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脓血较多加紫珠草、地榆、马齿苋凉· 血解毒;大便白冻黏液较多加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腹痛较重加延胡索、乌药行气止痛;发热加葛根、金银花解肌退热。 功效主治:清热化湿,调气行血。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大肠湿热型。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为主要证候。 创方者:陈治水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脾胃气...
-
慢性结肠炎吃什么药 选用中成药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表现在大肠的炎症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结构的改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本病病情缠绵,疗效反复,治疗颇为棘手。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饮食不洁,或起居不慎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酿生湿浊,下注肠道,腑气不利,气血凝滞或夹瘀夹湿,伤及肠络而引发,当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敛疮生肌为治,慢性结肠炎吃什么药,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内治法 脾胃虚弱型 主要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
-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与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黏膜发生糜烂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亦可累及全部结肠,主要症状有血性黏液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等。溃疡性结肠炎祖国医学没有其病名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重型或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类似于中医的“血痢”或“疫毒痢”。此症发病急骤,腹痛剧烈,痢下脓血,多为紫红色或血水状,便次频繁,后重特甚。如不及时有效的抢救,可危及生命,本文对我科受治的35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和同道一...
-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防治方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它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可能是因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因素、炎症介质及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直结肠黏膜损伤、炎症和直结肠动力功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每日2~4次。重者出现血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结肠镜检可见病变部位肠管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浅小溃疡,或见肠管增厚、狭窄、假性息肉等。 食疗方:大麦仁100克,土豆300克,精盐、葱花、植物油适量。制法:土豆去皮,切小丁。大麦仁去杂,洗净。锅上火,放油烧热,放葱花煸香,...
-
慢性结肠炎偏方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表现在大肠部的炎症性疾病。本病病情缠绵,疗效反复,治疗颇为棘手。采用中成药外治慢性结肠炎,可明显改善腹痛腹泻诸症,可选用下列中成药外治。 云南白药 取云南白药粉1克,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或取本品1克,加生理盐水 100毫升混合均匀,直肠滴入,每日2次,连续3-5天。可凉血解毒,敛疮生肌。 黄连素片 黄连素2粒,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连续1-2天即可。可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锡...
-
溃疡性结肠炎辨治六型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非特异性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以结肠黏膜的溃疡糜烂为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或黏液血便以及伴发多系统肠外表现,病程漫长,反复发作。精神刺激、过度劳累、饮食失调和继发感染为常见诱发因素。其轻者每日腹泻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贫血及脉速,血沉正常。重者每日腹泻6次以上,有明显黏液血便,低热,脉速,贫血,血沉增快。粪常规有血便或黏液便,粪便病原性检查阴性。血常规可有贫血。X线钡剂检查可见肠黏膜紊乱、结肠袋加深或消失、多发性锯齿状阴影、肠腔狭窄等。结肠镜检查急性期结肠黏膜呈弥漫性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