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采 第2页

采 第2页

  • 防治便秘该采取哪些方法呢

    防治便秘该采取哪些方法呢

    北京朝阳医院中医专家梁安荣主任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便秘虽说不算是大病,可它往往由某些严重疾病所引起,中老年人出现便秘千万不能忽视。即使是功能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也不可轻视,因为它既可能由某些重病引起,也会引发许多疾病,如引起胃肠炎、肛裂、痔疮等,严重的还可诱发结肠癌,因为便秘可使肠内致癌物长时间不能排出体外。严重便秘者约有10%最终会成为结肠癌患者。便秘还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因排便用力,而造成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甚至猝死的病人并不少见,因此,中老年人须高度警惕,积极进行防治。 防治便秘该采取哪些方法...

  • 张振忠采用中草药治疗肝脓肿2例

    张振忠采用中草药治疗肝脓肿2例

    近日,业师张振忠主任医师在门诊采用中草药治疗肝脓肿2例。经过短短1个月的治疗,患者肝脏脓肿得以全消,惊叹之余,笔者深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吕某,男,37岁,患者于2015年4月16日首次就诊于张振忠老中医工作室,主诉:肝脓肿3月余,自觉右侧胁痛,发热,体温37.5℃,口苦口干,食欲尚可。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B超:肝右后叶脓肿3.5厘米×2.7厘米。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肝胆湿热,瘀浊阻滞证。   治法:疏肝利胆,清利...

  • 尿路结石排石汤 采用大剂冲击法

    尿路结石排石汤 采用大剂冲击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殷世鹏 李永勤 赵鲲鹏 黎斌宁   周信有,男,汉族,1921年生,山东牟平人,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2010年入选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建设项目专家,2015年荣获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从事中医医、教、研事业80余年,先后出版了《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等著作。   组成:制附片15~30克(先煎1小时),干...

  • 采用针灸手段治疗各种头痛

    采用针灸手段治疗各种头痛

      针灸以其简便易行、绿色安全、疗效迅速而大受欢迎。目前在许多非洲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医疗设施缺乏,简便易行的针灸技术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随着我国援外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推广,针灸的神奇作用不断彰显。前不久,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援助利比里亚中医专家由冬冶副主任医师,采用针灸手段治疗了很多头痛、面瘫患者,疗效很好,深受欢迎,在所在国大受热捧。下面介绍一个典型医案。   患者度帕尔,男,45岁,蒙罗维亚人,2013年5月就诊。这位男士自诉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持续性发作;面部麻木,张嘴困难,咀嚼费...

  • 采用单刺腕骨穴治疗中风偏瘫

    采用单刺腕骨穴治疗中风偏瘫

    中风偏瘫是临床上常见病,见于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病人,患者以偏瘫为主要症状,许多病人都会出现患侧手指能屈不能伸的情况,呈拘挛状。 采用单刺腕骨穴治疗,有时见效很快。 腕骨穴在手掌后外侧高骨下陷中,握拳向内取之。 直刺0.3~0.5寸,留针5~10分钟。...

  • 中风病采用分期特色针刺法

    中风病采用分期特色针刺法

      中风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大体上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中风病致残率较高,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偏身麻木、言语謇涩等症状,针刺疗法对于中风后偏瘫有显著的疗效,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针刺疗法都有其特定的组方配穴,不同的针刺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

  • 失眠者采用自我简易疗法

    失眠者采用自我简易疗法

      失眠者往往长期服用安眠药,这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和“成瘾”,而且可能损害肝、肾功能,使胃肠功能紊乱。所以最好采用非药物疗法。可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以下自我简易疗法:   1.由慢性病引起的失眠,如心脏病、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年老体弱等,可酌情采用:①侧卧。深呼吸数十次,全身放松,呼吸要深长,少时即可入睡。②仰卧。两手握空拳,放在心窝下及胃上部3~4分钟。③掐左右神门穴数十次。   2.由胃肠系统功能失调、消化不良引起的失眠,要从调整胃肠神经功能入手,因为“胃不和则睡...

  • 采福茶

    采福茶

    [配方]莱服于15克,绿茶2克。白糖适量。(民间验方)[用法]莱服子焙于研粉,与茶叶一起用开水冲饮,可加入适量白糖。 [功效]下气定喘,消食化痰用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 扁桃体发炎化脓 采取综合治疗

    扁桃体发炎化脓 采取综合治疗

    半年前,我曾接诊过一4岁半的男孩,其母亲代诉患儿自3岁以来反复扁桃体发炎、化脓,1年半来共发病6次,每次都必用抗生素。最近一次发病后,母亲听说中药效果很好,且副作用小,故前来我处求治。 得知情况后,我立即为患儿诊治,测得体温为39.8℃(肛温),咽充血明显,双扁桃体Ⅲ度肿大,其上脓腐成片,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22.66×109/L,中性粒细胞83.6%,淋巴细胞9%。这个病西医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化脓性),属于中医“乳蛾”之热毒攻喉证。 我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为...

  • 腮腺炎采用偏方治疗

    腮腺炎采用偏方治疗

      邻居张大爷突患腮腺炎,右耳根及脸面红肿异常,痛痒难忍,到医院吃药打针加输液,均不见效。后采用偏方治疗,才有疗效。   取新鲜蒲公英适量,洗净捣烂,用口嚼烂更好,敷于患处,每日1剂,三天即炎消肿散,继而痊愈。患此症者不妨一试。(胡佑志)...

  • 治急慢性唇炎采用民间验方

    治急慢性唇炎采用民间验方

    采用民间验方蛋黄油治疗急慢性唇炎150 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 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76例, 女性74例;年龄12~60 岁;唇炎分为2型,即糜 烂型、干燥型。 二、治疗方法 将鸡蛋1枚煮熟去 皮及蛋白,将蛋黄在小 火上煎出黑色油状物,收集备用。将无菌纱布 剪成与上下唇型状,浸入蛋黄油中,将纱布浸 透,贴于上下唇炎处,每日3~5次,饭后更换, 或不更换纱布直接将蛋黄油滴至纱布上,5 天为1个疗程。 三、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1个疗程症状消失,恢 复正常。显效:2个疗程症 状基本消失。有效:...

  • 心悸虚证治疗古方采撷

    心悸虚证治疗古方采撷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症,有虚实两端,其中尤 以虚证为多,多因心气血阴阳亏虚,或肾、肝胆 及脾胃等脏腑不足,导致心中悸动,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本文根据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备急千金要方 》《外台秘要》 《严氏济生方》 《太 平圣惠方 》《世医得效方》 《景岳全书》 《张氏医 通》及 《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东汉至清末民初的 40 余部古代文献记载,对治疗虚证心悸的 400 余 首古方归纳如下。 1 心虚致悸 宋以前的诸多方书中,虚悸因于心虚者,大 多概言之 “心虚 ” “...

  • 临床采用中药治糖尿病腹泻

    临床采用中药治糖尿病腹泻

    糖尿病性腹泻是指糖尿病人 因自主神经病变致的胃肠功能失 调,临床采用中药治糖尿病腹泻取 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共治疗28例,粥16 例,女12例;年龄35~75岁,病程 5~20年;其中1型糖尿病3例,2 型糖尿病25例。临床表现大便溏 薄,水样或糊状,晨起即泻,食后泻, 脂肪泻等,伴有腹胀怕冷,腹痛肠 呜,食少等。 诊断标准:糖尿病性腹泻诊断 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 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腹泻症 状超过3周,大便常规、肠镜检查 排除感染及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腹 泻,抗生素...

  • 采用传统按摩疗法来养生

    采用传统按摩疗法来养生

    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三月是生发的季节,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期。春季万物萌生,充满生机,人处于大自然之中,时刻都与大自然相应。因此,在春季,人体的各种功能也应时令而活跃起来,新陈代谢也逐渐增强。如果此时能顺应季节的变化,采用传统按摩疗法来养生,便可保健防病、延年益寿。 春季,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若不能正确调养,以调节人体阴阳、补充耗损的阴津,就会阴阳失调、阳气偏亢,从而诱发多种疾病。比如:高血压患者产生眩晕、头痛;慢性气管炎患者产生咳嗽、痰多、喘息;肺肾阴虚者会咳嗽、烦热、失眠;肝气郁滞者可出现胸胁胀闷、隐隐作痛等。...

  • 民间端午采集草药 以求健身防病

    民间端午采集草药 以求健身防病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按照习俗,人们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举行一系列驱邪避灾的医药保健活动。五月在俗信中为恶月,民间又称“毒月”。此时已入暑季,天气渐热,毒虫杂菌繁殖迅速,瘴疠滋生,人极易患病。为了应付恶月,不为病邪所染,民间便在端午这一天,采集一些草药,或是悬挂,或是佩戴,或是净身,或是服食,以求健身防病。其中,芳香一族可谓独具特色。   兰汤沐浴,是极古的习俗,后来便和端午节结合起来。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唐代以端...

  • 休闲中养生 采阳补肾

    休闲中养生 采阳补肾

    有的老人喜欢在空气清新的早晨散步,有的老人喜欢晚饭后散步。从中医学角度看,选择阳光充足的午间散步,可以采阳补肾,强身健体。 中医认为,从午夜11点,人的阳气开始初生,并逐渐增强,到上午11点,阳气最旺盛。而此时,也正是一天中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内的阳气跟自然界一样达到相对旺盛的状态,如果此时外出散步,可以吸收自然界阳气,温煦体内的阳气,起到采阳补肾的作用。 由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阳气渐趋不足,不少老人身体虚弱,怕冷、疲劳、腰膝酸软冷痛、气短乏力、夜尿多。所以,午间散步采阳法尤其适合有上述症状的老人...

  • 没精打采 专家开出的“金处方”

    没精打采 专家开出的“金处方”

    春节过后,刚上班第一天怎么就迟到了?为什么总没精打采?这可怎么办啊?且莫慌,试试专家开出的“金处方”再辅以健康饮食,一举赶走“节后综合征”。 “清心散”PK倦怠症 求助者张女士女38岁营销主管 病症陈述也许是平时工作太紧张,今年春节我和同学约好,飞到海南去过一个轻松温暖的春节。本以为通过春节7天的身心放松,工作起来会更有劲,谁知初七一早上班就呵欠连天,一整天在办公室都无精打采地坐着,甚至还把老板刚交待的事给忘了。下班后我早早赶回...

  • 《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

    《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

    王羲明是20世纪50年代我们在北京医学院(“中学西”班)学习期间的同学。1957年毕业以后又一起分配在北京中央人民医院工作多年。今年八十有四,比我小三岁(编者注,此序写于2013年7月25日)。他将章次公先生的部分医案,编集成书,命我作序,于情于理,我都无法推辞。于是欣然从命,并表尊师重道之意。 1928年,章次公和陆渊雷、徐衡之创办上海国医学院,以“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为校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王羲明早年跟随次公先生抄方学习。1955年,次公先生奉调北京任卫...

  • 治疗口渴 采用以温补法

    治疗口渴 采用以温补法

    曾经治疗一例比较特殊口渴多饮多尿患者,治疗没有因为口渴采用常用的滋阴清热方法,而是始终采用以温补法为主收到很好的疗效。这也印证了中医治疗就是以辨证施治为主,而不是拘泥于常规套路。下面简单叙述一下治疗经过。 首诊:患者石某,女性,19岁,某高中高三学生,患者因口渴多饮多尿三个月来诊。已经过多家医院、诊所治疗,分别按尿路感染抗炎治疗无效,在某老中医处按“消渴病”服中药治疗一段时间亦无效,化验亦无感染和糖尿病指证。此次暑假在某医学院附院做各种检查亦无阳性发现。但是患者却苦不堪言,...

  • 读《采药去:在博物王国遇见中药》有感

    读《采药去:在博物王国遇见中药》有感

    拜读了段煦老师的作品,方才知晓采药竟是如此生动有趣之事,反倒有些如痴如醉,恍若浸入了陈年女儿红的醉人酒香,无法自拔亦是不愿自拔了。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古人诚不欺我。碣石山人也算是说对了,在山间,确实有药可采,不过,却不是什么自己所肖想的九死一生的悬崖峭壁了。不过普通野间,抑或山石碎屑,细嗅之下,有清雅药香随风而来,引人心向往之。 追着彩蝶,于风吟鸟啭的山涧里捧一块清肺的马兜铃;循着鲁迅先生笔下百草园至三味书屋的碎石路,采一把酸甜宜人的覆盆子;悄闯入冰封妙境长白山,去赏...

  • 房事大汗淋漓 采取食补

    房事大汗淋漓 采取食补

    很多老年人在性生活中会出现口干、出汗、性生活后疲劳等情况。那么这些情况是否正常呢? 中医认为房事中大汗淋漓,此为“泄”。性生活过程中汗多,房事后四肢发冷、心慌气短者,常伴有咽喉干燥,关节酸疼:周身乏力等。这是因为阳气外泄,伤阴伤阳所致,是一种病态,常见于一些身体虚弱的老年人。 对于有这些情况的老年人,应尽量减少性生活的次数。日常生活中可适当采取食补的方法,现推荐一款食疗方。 山药枸杞子汤:鲜山药 200克,干莲子肉20粒,枸杞子20克,银耳6朵,冰糖少量。 做法:鲜山药去皮,切段,与...

  • 以“柔”养生 采用搓耳捏耳

    以“柔”养生 采用搓耳捏耳

    人到老年,一般都退休在家,生活节奏应该放慢,一切都应以“柔”为前提,会对养生大有益处。 饮食柔暖老年人牙齿松动、津液亏损、肠胃功能逐渐虚弱,应少吃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食宜缓、淡、暖,不要吃冷饭冷菜,更要少吃冷饮。 说话柔和语速放慢、音调放低。缓慢的语速和低柔的音调可以使老人大脑变得安静,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都会变得更协调。而且,老年人慢条斯理地说话,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和观点。 穿戴柔美老年人皮肤干燥缺乏弹性,应当穿柔软、...

  • 博采众长 学好中医

    博采众长 学好中医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中医师的中医之路,怎样走才能走得更好?笔者认为,学好中医需唱响“四部曲”,即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求创新。如此开拓思路,博采众长,逐渐走出一条更宽广的中医之路。   读经典。每一位名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熟读经典,在经典中成长,这是中医的基础。临床实践的基础是理论知识,需要中医师背经典、背方药。背诵掌握500个常用方剂,精通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只有把书本上的东西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临床经验。   做临床。有位名医曾讲到,要成...

  • 无名指采血注意四方面

    无名指采血注意四方面

    测血糖应该测无名指、中指和小拇指,不推荐测食指和大拇指。指尖采血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建议糖友最好使用无名指的血测血糖。无名指比其他四根手指,相对活动量少,不易感染,不影响日常生活。另外,毛细血管有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在无名指末端,另一个分支在其余四指的末端。因此,无名指血液丰富。 2.测指血别扎指肚。因指肚上感觉神经丰富,针扎时有痛感。常扎指肚,可使指肚感觉神经变迟钝、不灵敏,影响触觉。测指血时采两侧,手指两侧血管最丰富,血液充足,而且神经末梢分布少,不会产生痛感。 3.采血前将手臂下垂10-15秒,使指尖充...

  • 赶海还能采药

    赶海还能采药

      出差途经辽宁的葫芦岛海滨,尽管要在这个海滨小城度过二十几个小时,但公事和夜晚要占据绝大部分时间,所以我只能抽出不到40分钟时间急匆匆地看一看这里的海滨风貌。   早晨6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向服务台问明去海滩的方向,便背起照相机跑步向海滨进发,15分钟后我看到了大海。沙滩很好,像北戴河那种金黄色的沙滩,只是略微粗些。   潮水退却,带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上来,五彩缤纷的彩石和贝壳残片,还有海胆,那是渔民从网中扔出来的。而我,默默地将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捡起。彩石,可以洗干净,打上蜡再配个座儿摆在桌上当作宝...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采菱 清心除烦 缓解忧愁

    采菱 清心除烦 缓解忧愁

      南朝梁江淹《采菱曲》载:“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是说采菱可以缓解忧愁。其实,菱果性味甘、凉,服食同样可清心除烦。   菱,又称菱实、菱角、水菱,为菱科植物菱的果肉,生长于池塘河沼中,各地均有种植,8~9月间采收。中医认为,菱实性味甘、凉,入脾、胃经,有清热除烦,益气健脾之功,《本草纲目》言其“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名医别录》言其“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齐民要术》言“菱为上品药。食...

  • 读《<妇科采珍>校注》

    读《<妇科采珍>校注》

    近日购得清代医家冯晋台(1735~1807年)的《妇科采珍》的校注本,读后感想颇多,记之如下。此书由山西中医学院的穆俊霞教授校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历史上清及清以前的山西医家众多,但有医籍文案存世者却并不多见,因此能读到《妇科采珍》的原著,真是幸事。细细读过之后,感觉该书特点鲜明,值得推荐。 原著学术价值高 《妇科采珍》一书由山西代州(今忻州市代县)人冯晋台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撰成。冯氏在自序中提到:“余随宦四十余年,历都下及粤东、山左,南北奔驰…&hell...

  •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风采录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风采录

    编者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至今已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7个县。普查队员们不畏工作艰难辛苦,将工作激情和感受通过咏赞百草、歌颂伙计、普查律动、喜获丰收等篇章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自今天始,本版将陆续刊登这些作品。 刘宗裕是我们浏阳中药资源普查队的绝对主力。他全程参与过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从事过数十年中药材收购工作,对中草药的熟悉程度在浏阳境内无出其右。有了他的参与我们的普查工作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我们都称他为刘老师。 说起请到刘老师还真是幸运。2012年年初接到通知,我市被遴选...

  • 芬兰人长寿采自黑面包

    芬兰人长寿采自黑面包

    芬兰是个美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的长寿国之一,男女公民的平均寿命分别是73岁不口80岁。芬兰人的长寿与他们爱吃黑面包的饮食习惯、爱洗桑拿,以及知足而逍遥自在的生活氛围有关。 1.爱吃黑面包。在芬兰人的饮食中,黑面包、脱脂牛奶和天然浆果扮演了重要角色。健康与营养学专家认为,“黑面包是.芬兰人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由100%黑麦制作的黑面包,格外受芬兰人青睐。这种黑面包是天然的膳食纤维来源,也是获得足够维生素的来源。 2.快乐的生活。芬兰有几百个老人娱乐中心,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学习、兴趣小组...

  • 温病的病因是温邪 采取寒温同施法

    温病的病因是温邪 采取寒温同施法

    温病的病因是温邪,“热者寒之”虽是治疗温病的基本原则,但一见热病,纯用凉药,易导致人体气机冰遏,气血郁闭不畅,致使病程延长,或促使人体局部硬结形成。因此,笔者临床上治疗温病,除运用清热为主药物外,适当辅助温性药物,通过寒温同施,达到调畅气机、开通内外、消散邪热等目的。温病病证中采取寒温同施法,体现了中医平衡阴阳、标本兼顾、祛邪扶正等治则,确有并行不悖、相反相成之效。本文就寒温同施法在温病某些病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其他病证及内伤疾病的治疗有所裨益。 1 温邪上受犯肺,寒...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