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 第3页

刘 第3页

  • 刘莉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经验

    刘莉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经验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的常见病, 可引起心脑肾器官损害, 影响心血管疾病 预后,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更年期妇女患病几率明显 高于同年龄段男性 [1] 。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是指高血 压病伴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种复杂疾病, 除血压增 高表现外, 还伴有焦虑抑郁、 失眠多梦等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症状, 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 关 [2] , 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莉教授治疗本病有其独 到见解, 笔者伴师左右两年载, 常叹吾师用药之精当, 深窥其辨...

  • 刘广源治胃黏膜损伤数组方

    刘广源治胃黏膜损伤数组方

    广东名医治胃黏膜损伤(湿从热化)方 处方:蒲公英15克,石斛12克,连翘、知母、藿 香、佩兰各10克,白豆蔻、苦参、白及、三七、砂仁各 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湿降浊。用于治疗胃黏 膜损伤,中医辨证属湿从热化型。症见脘腹痞闷胀 满,食欲不振,口干口臭,呕恶泛酸,肢体困重,身热 汗出不畅,小便短黄,大便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创方者:刘广源 广东名医治胃黏膜损伤(气虚血瘀)方 处方:黄芪、山药、薏...

  • 刘维忠“行水化瘀”法论治不寐兼水肿临证经验

    刘维忠“行水化瘀”法论治不寐兼水肿临证经验

    刘维忠教授重视中医经典旁及各家学说,对近代医家的临床思路及用药特色颇有研究。擅长治疗失眠、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过敏性皮肤病、糖尿病、慢性胃炎及结肠炎性疾病。 失眠主要表现为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似睡似醒,或醒后不能入睡;重则彻夜不寐,睡眠时间及深度严重不足,是以长期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1]。中医又称为“不得眠”“目不暝”,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不寐的病因较多,病机复杂多变,只有正确认识它的病因病机,才能准确地辨证论治,指导临床用...

  • 刘沈林治疗肠道病经验

    刘沈林治疗肠道病经验

    全国名中医刘沈林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是著名脾胃病学专家,从医多年,经验丰富,建树颇多,在治疗脾胃病、肠道病、肿瘤疾病及疑难杂病方面学验俱丰。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种众多,中医大体归于泄泻或便秘范畴,其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司,同时亦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兼见寒热虚实之别,初病久病之异,证情较为复杂,临证施治难度颇大。刘沈林治疗肠道病善用经方,审证求因,圆机活法,多方组合,多法组方,精心配伍,病证结合,临证屡获佳效。 从脾论治兼顾肝肾 脾虚湿阻,气机不利是关键慢性泄泻一证,可见...

  • 从刘备之死谈痢疾

    从刘备之死谈痢疾

    《三国演义》第85回中,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刘备奔回白帝城,赵云引兵据守。忽马良至,见大军已败,懊悔不及,将孔明之言,奏知刘备。刘备叹曰:“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遂传旨在白帝城驻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刘备在永安宫染病不起,渐惭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月,其病愈深,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言毕即驾崩,享年63岁。 刘备是患何病而死?在《...

  • 刘景源教授辨治咳嗽的经验附医案举隅

    刘景源教授辨治咳嗽的经验附医案举隅

    咳嗽是由外感、内伤多种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的一种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发出咳声、咳吐痰液。其既可以作为多种肺系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有症状而出现,又可视为一个独立疾病。中医虽有“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之说,但纵观临床,其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常将之并称。   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扩张、鼻后滴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肺癌等多种疾病过程中,临床上凡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表现者,均可按中医的咳嗽辨证论治。但因病因病机相对复杂,故其证治...

  • 刘启廷对感冒治愈近万例

    刘启廷对感冒治愈近万例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很多人对感冒习以为常,认为是小病,无所谓。感冒可称为万病之源,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所以,得了感冒应及早治疗。山东省名老中医刘启廷主任医师行医60余年,对感冒治愈近万例,总结出辨证准、用药专、疗效快的经验方,今作一整理愿与同道交流。   辨证施方药专效高   引起感冒的原因主要是外感风寒,又称伤风、外感表证。当风寒侵袭,人体正气不足时,就容易患上感冒。由于感冒发展的阶段和症状不同,刘老根据其不同的证型,总结出治疗感冒常用的7个分型。   普通感冒   临床表现:头昏头...

  • 刘怀珍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经验

    刘怀珍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经验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临床症状不显著,起病具有隐匿性,多数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T2DM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使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发生代谢紊乱。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社交减少、沉默寡言、喜爱独处,同时伴有焦虑、睡眠障碍、性欲减退、疲乏等症状。抑郁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重内外因素有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患者中伴有抑郁症的人数随之升高...

  • 刘怀珍治疗消渴合肝癖经验

    刘怀珍治疗消渴合肝癖经验

    消渴、肝癖为中医学病名,分别属现代医学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范畴。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全身代谢障碍的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病毒、药物等明确的损肝因素所引起的以脂肪在肝脏内过度堆积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肝脏疾病,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因二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故临床上二者常相兼为病。虽然极少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好转,但如不及早干预,即使是轻微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也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

  • 刘亚娴自拟方治疗消渴病

    刘亚娴自拟方治疗消渴病

    全国名中医刘亚娴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刘亚娴教授参考历代中医文献并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消渴病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兹简述如下。 病因病机 2型糖尿病属“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素问·奇病论篇》记载:“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是中医文献中关于消渴病的最早记载,并提出消渴病与脾虚有密切关系。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

  • 刘厅长的保健验方

    刘厅长的保健验方

      前不久,甘肃省卫生厅官方网站刊登了厅长刘维忠先生的署名文章。刘厅长在文中表示,公立医院改革要推行三个机制建设,其中包括“中西医结合10种方法(食疗吃猪蹄、生萝卜、生荸荠……)治疗尘肺的临床路径。”此文一发布,便争议不断,甚至引来无数质疑声,笔者认为,争论之余,我们更应该从客观角度来认识和利用刘厅长验方里所推荐的那些“主角”们。   1猪蹄——与熊掌媲美的佳肴   保健作用——   中医认为...

  • 刘保和教授 辨治络脉血瘀证

    刘保和教授 辨治络脉血瘀证

      河北中医学院刘保和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40余载,一直致力于瘀血证的研究与探索,并擅于从问诊、脉诊、腹诊三方面把握瘀血证。对“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脉血瘀证,运用叶天士“辛润通络”方取得良好疗效。   叶天士辛润通络方由旋覆花、桃仁、柏子仁、当归、泽兰、茜草、郁金共7味药组成。其中旋覆花、当归、泽兰、郁金具有辛散之性,桃仁、柏子仁具有柔润之性,法合辛润通络。桃仁、当归、泽兰、茜草、郁金能活血化瘀,茜草、郁金还能清热以除瘀热,且郁金能疏肝...

  • 刘渡舟所遗验案 摭拾整理两则

    刘渡舟所遗验案 摭拾整理两则

      吾曾有幸立雪伤寒大家刘渡舟师门两载,受益良多。刘老仙逝已一秩有二,师恩如海,不敢忘怀;值清明时节,洒泪执笔,谨以拙文遥祭刘老在天之灵。   刘老尝谓“中医以辨证为先,惟《伤寒论》一书,独领风骚,而为中医之魂。医者不穷究仲景之书,譬犹‘兵家之废阵图,吏者之废律令也’。但是,学用《伤寒论》需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子贡说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喻《伤寒论》这堵墙坚厚,苟能穿入,达登堂入室,则&ldq...

  • 刘志明与参精固本丸

    刘志明与参精固本丸

    在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及著名国医馆“平心堂”,有一位男科老专家刘志明。他的不孕不育门诊颇有名气,在这里,求子的患者夫妇来自天南海北。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男科中成药参精固本丸的研制者。上市已有20年的参精固本丸随着时间推移,在当下的男性不孕不育治疗领域愈发显示出传统中药的魅力。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不孕不育夫妇约有1250万对,男性因素导致的病例占到40%,其中又有70%病因不明。在西医治疗进展缓慢的情形下,以辨证论治为要的中医药特色方药越来越引起专业领域的关注。对此,国医大...

  • 刘氏伤科(刘寿山)(秘方数:11)

    刘氏伤科(刘寿山)(秘方数:11)

    刘寿山(1904-1980),北京人。19岁时拜文佩亭为师。后从事中医正骨临床和教学工作五十年之久,有着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刘氏对中医筋骨损伤学术造诣较深,尤其对中医筋骨气血有独到见解,对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其正骨手法别具一格,确有较好的疗效,深受民众信任和爱戴。(施杞) 方 名 接骨紫金丹 舒筋壮力丸 努伤化瘀丸 补肾养血丸 外敷接骨散 外敷正骨散 消肿化瘀散 外敷活化散 外敷生长散 外敷壮力散 腾药...

  • 名医刘义峰治早中期甲亢方

    名医刘义峰治早中期甲亢方

    处方:生黄芪、生牡蛎各30克,生地18克,浙贝母、龟版(先煎)各15克,夏枯草、连翘、知母、香附、丹参、白芥子、玄参各12克,黄连6克, 加减:汗多者,加浮小麦、五味子、山萸肉;手颤甚者,加天麻、珍珠母;心悸甚者,加百合、生龙齿;易饥饿者,加生石膏;便溏者,加扁豆、山药、乌梅、薏苡仁;甲状腺肿大坚硬者,加王不留行、蜈蚣、制鳖甲;外感热毒炽盛者,加金银花、虎杖、大青叶。 用法:法上药除龟版外加水浸泡半小时,龟版加水先煎40分钟,再加入浸泡药物共煎30分钟,两次煎取共留汁400毫升,早晚餐后各服200毫升。 功效...

  • 《刘学勤辨治肝胆病》读后

    《刘学勤辨治肝胆病》读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清·周希陶重订《增广贤文》),这是古人总结出的励志格言,说的是学问难做、成功来之不易的道理。“医德高自爱心出,术业精从磨砺来。”(《我所感知的学勤其人》)这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先生依据古贤训教演绎出的话,是对刘学勤仁德仁术、孜孜不倦精神的赞扬。“上午侍诊,下午听课,夜晚精读,背诵经典、整理笔记,多至三更,未敢稍懈。”(《刘学勤辨治肝胆病·自序》)这是...

  • 张好问 刘一明 陈至义 杨维仁

    张好问 刘一明 陈至义 杨维仁

    甘肃古代十大名医——刘一明 甘肃古代十大名医——陈至义...

    养生秘方 2024-03-07 15 0
  • 刘敏如:中医是一门医学科学

    刘敏如:中医是一门医学科学

    刘敏如,1933年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首批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委。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香港大学中医学院学术顾问,澳门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促进会首席专家。199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巾帼建功英模,1995年被评为杰出的女科技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先进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当今中医骨科界的泰斗:刘柏龄

    当今中医骨科界的泰斗:刘柏龄

    我希望中医教育体制更完善一些,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有其优势和天赋。如果有的人对于学习中医感兴趣,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我觉得任何知识和技能都是学习来的,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最怕马虎。我们应该给予年纪大的人、本科非医的人才学习中医的机会。 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学习中医的学生们,要打好基础,有好的基础才能有好的实践。《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必须熟读,明白其理论精髓。不一定要背下来,但是要理解这些原理,才能学得扎实。学习没有捷径,必须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 刘志明 岐黄世家 自身精湛学术造诣与丰富临证经验

    刘志明 岐黄世家 自身精湛学术造诣与丰富临证经验

    我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医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药为载体,是中医药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因此,传播中医药的同时也是在弘扬中医文化与中华文化。 中医事业能否得以振兴发展,关键取决于中医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中青年高级人才的培养,以相关方法和制度促进他们加强学习。依靠国家与政府的力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一定是最有效的途径,让中医药能够造福更多的人,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 读《刘炳凡医论医案》有感

    读《刘炳凡医论医案》有感

      刘炳凡是我国著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创始人之一。从事中医学术研究、中医教学与临床70余年,形成了“治病必须治人,治人必须首重脾胃”的独特学术思想。   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之《刘炳凡医论医案》(以下简称《医案》),分“典籍发微”“脾胃研究”“学术探讨”等8个部分,精准而全方位地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治学方法和品德修养...

  • 北宋传奇人物 刘安世

    北宋传奇人物 刘安世

    宋代岭南瘴病相当严重。《曲洧旧闻》说:“峤南山水极佳而多奇产,说似中州,人辄颦蹙,莫有领其语者,以其有瘴雾,世传十往无一二返也。”死亡比例虽然有点夸大,但真实事例确有不少。如宋真宗时,廉州“炎瘴尤剧,数年间守土沦没者四人”。官员张祖顺赴任梅州,“从行者多困于瘴疠,第四子序卒于梅。君念之切,阅月而君亡”。官员郑刚中贬谪封州(今封开)时,随行三个仆人中,“瘴杀其二,余一人汪举虽脱命鬼手,然毒沴不去,气血枯凋”。 宋代不再...

    养生秘方 2024-03-07 13 0
  • 刘龑开方

    刘龑开方

      广州复建城隍庙,三尊城隍中有一个叫刘皇。他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乃是南汉的开国皇帝。原名叫刘岩,后来取“飞龙在天”之意,新造了一个“龑”字,改名刘龑。刘氏家族镇守岭南多年,唐末天下大乱,刘龑便在广州称帝,割据一方。在他经营下,曾被唐末黄巢农民军打击的岭南对外贸易继续繁荣起来,又成为财富之地。   刘龑喜欢炫富,“性好夸大,岭北商贾至南海者,多召之,使升宫殿,示以珠玉之富。”他建了一座南薰殿,“柱皆通透刻镂,础石各置炉燃香&r...

    养生秘方 2024-03-07 15 0
  •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刘汶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深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感染科主任刘汶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第二期学员中的姣姣者。作者在3年研修期间,积累了大量学习心得和临证经验,汇集其感悟和临证实录的《刘汶脾胃病临证心悟》近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捧读刘汶教授的新作,感慨良多。该书布局新颖,独具特色,可见作者善读书、善临床、善师承的“三善”功力。上篇为“读经典”,收录了作者的读书心得52篇,其所读之书涉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以降的多部临床著作,可谓广收博采。其中有论方...

  • 郭子光 刘敏如 四川中医国医大师

    郭子光 刘敏如 四川中医国医大师

    刘敏如简介 刘敏如,女,1933年生于四川成人。第二届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并留校任教。主任医师,教授。历任:妇科教研室主任及附属医院临床妇科主任,中医妇科学博士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会第八、九届委员,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兼)。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推荐为全国首批中医妇科专家。 在57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 刘绍贵: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刘绍贵: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辈子与中药打交道,但他提倡药补不如食补;人生曾经历一波三折,但他泰然处之;别人认为被伺候是享清福,他把家务视为锻炼机会,乐在其中。这就是年近古稀的刘绍贵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刘绍贵鹤发童颜,眼睛炯炯有神,说话有板有眼,走路稳稳当当。淡定、厚重是他的外在表现,宽容、知足是他的人生态度,内省、学习是他的理想追求。聊起养生,他说了三句话,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养生是一种生活状态,养生要注意生活细节。   精神健康是心态平和前提   “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支柱和标志,是保持心态...

  • 刘祖贻 湖南省安化县刘氏家族 杂病国手

    刘祖贻 湖南省安化县刘氏家族 杂病国手

    中医人要有坚定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临床,中医的生命力深深根植于临床。要充分认识中医特色和优势,并努力发扬,中医才会真正强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关注人才培养,在要求社会认可中医之前,先要有好的教育系统,有真正可用的人才。将传统的师承教育与大学教育有机结合,既可全面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又能以中医思维为主导开展各项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医要发展才能更加强大,才能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刘祖贻,1937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1942年入私塾,1950年随父亲刘永康临证学习。1952年考入安化县萸江中学学习。195...

  • 刘尚义:中医大师不敢当 叫我郎中即可

    刘尚义:中医大师不敢当 叫我郎中即可

    我只是中医界的一名普通代表,“国医大师”这个荣誉称号属于整个中医界,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一生所学传授给年轻人,让中医造福更多人。 医生要学会真心对人。无论对方是华服贵人抑或平民百姓,医者均该一视同仁。病人生病本就不适,有时候啰唆些是因他早已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我们当医生的应该给予的是谅解,而非打断,否则病人会难过、不悦。 医患矛盾的突出,很多时候都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多一分换位思考,矛盾自然也会少很多。宁愿我累一点,也要解决病人的痛苦,医生的...

  • 甘肃现代已故名医 裴慎 刘景泉

    甘肃现代已故名医 裴慎 刘景泉

    裴慎(1917年~1989年),字慎之,武山县洛门镇裴家庄人。最初从事教育,曾任小学校长。酷爱中医,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弃教从医,先后去上海、南京等地,师事我国著名中医欧阳予仲、余无言等人。学成后在西安、平凉、天水等地开业行医。三十岁左右,即以伤寒、杂病闻名于陇东、陇南一带。1949年秋,倡导组建洛门及洛门大众诊疗所和中医药研究组。其论文《麻疹的辨证论治》《天冬合剂治百日咳113例》因临床验证疗效确凿,被列为协定处方推广。1953年,被评为省甲级模范,洛门医研组获省甲级模范奖。1956年,调武山县医院,将原洛门诊...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