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 第4页

刘 第4页

  • 拜访国医大师刘尚义札记

    拜访国医大师刘尚义札记

    在“第二届国医大师”中,有一位大师刚过古稀之年,但他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已有50余年,至今他还在为病人把脉看病,他就是贵州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刘尚义先生。 近日,我们在毛德西教授的带领下,专程赴贵阳拜访了刘尚义教授。刘教授精神饱满,热情豪放,但在谈到自己治学经历及临证经验时,却又含蓄少言。他说:“张仲景才是真正的国医大师,至于我,还是叫郎中。”在一个多小时的漫谈中,刘教授谈到了自己的读书、临证以及独创思路,使我们颇受启发,获益良多。...

  • 刘志龙执简驭繁诊病法

    刘志龙执简驭繁诊病法

    《难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可见,四诊中任何一诊,只要掌握具体的方法,皆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笔者在跟随广东省名中医刘志龙教授门诊时发现,常常学生还在对患者进行问诊,而刘志龙教授的方子已经出来了。他说:“有时候,病人一伸舌头,我就知道开什么方;有时候,我一把脉,就知道什么方。无它,熟能生巧罢了。”兹简述刘志龙教授临床执简驭繁诊病之法,希望对大家临床有所裨益。 舌辨寒热...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 刘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

    刘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

      刘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史称“寒凉派”,然而细究后会发现,视其为“寒凉派”“主火论”者,是“见其偏而未见齐全”。河间的视野贯穿人与自然,为医不仅重方更重疾病机理,其实践重寒凉而不偏执于寒凉;故笔者认为,称河间所开创的医学流派为“病机气宜河间派”更妥。以下详细解说。   谨候气宜无失天信   《汉书·艺文志》载“经方十一家”,并谓“经方...

  • 刘贵珍 提出了气功的概念

    刘贵珍 提出了气功的概念

    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刘贵珍先生首先提出了气功的概念。 刘贵珍,河北威县人,长期患肠胃病和失眠,经内养功传人刘渡舟用内养功治愈。后拜刘渡舟为师,得内养功真传,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后来,他用气功为他人治病,疗效显著。受到当时河北省卫生厅的表扬,被定名为“气功疗法”。刘贵珍于1956年在北戴河又创建了北方气功基地——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并担任院长,进一步通过实践总结,推广“气功疗法”。1957年刘贵珍的《气功疗法实践》出版,195...

  • 老中医刘柏龄崇尚“补肾学派”

    老中医刘柏龄崇尚“补肾学派”

      刘柏龄(1927~),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全国首届“中医骨伤名师”,东北天池骨伤流派“刘氏正骨”第五代传人,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及第二、三、四、五批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继承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继承国家名老...

  • 老中药师刘绍贵:淡泊明志做学问

    老中药师刘绍贵:淡泊明志做学问

    刘绍贵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湖南省著名的中医药专家, 1999年评定为湖南省首批名中医药专家, 2002年起成为全国第三批和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2年7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刘绍贵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刘绍贵成为湖南省中医院药剂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首席专家。 学无止境 上下求索 1960年,刘绍贵进入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前身)学习,专业为医学,学了近一年后,又转入当时新成立的药学专业。1964年毕业后,进...

  • 刘执玉“经络-淋巴系统”的理论

    刘执玉“经络-淋巴系统”的理论

      多年来医学界忽略了传统中医与西医的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由于经络至今没有找到解剖学依据,西方医学对经络学说不公认。   笔者从事中医药学、西医学、解剖学、淋巴学等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40余年,研究和总结出“经络-淋巴学新概念学说”——经络是淋巴管前组织通道系统,其功能是调节气、血、津液运行,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衡系统。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统的辅助结构,也是人体的“自救系统”,具有“免疫防御,清洁,修复”三大...

  • 刘宝厚 养生保健不拘一格

    刘宝厚 养生保健不拘一格

      年届八旬的刘宝厚教授高瘦清癯,很少生病,除了有规律的作息外,更重要的是他自有一套养生长寿的良好方法和理念。他认为养生有各种形式,不要追求某种固定的模式,而要不拘一格,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式。   淡泊名利勤于诊疾   淡泊名利、勤于诊疾和著述,可以说是刘宝厚养生长寿法中的重要内容。做为一名医生,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受人青睐和社会重视的第一资本,这靠极高的悟性、反复不断地实践与思考和岁月的沧桑凝炼而来,而医生自己的高龄长寿则是一个医者自己养生打出的最有成效的广告。刘宝厚认为,一个人只有认真工作、...

  • 淳于意 刘国晖撰诗 廖品清书
  • 远征女兵 刘桂英的长寿秘籍

    远征女兵 刘桂英的长寿秘籍

      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失败,数万名远征军穿越原始莽荒的“野人山”回国,因疾病流行,缺医少食,这短短数百里的丛林之路,竟变成了吞噬将士的死亡之路,由此也写下世界军事史上最悲惨的一幕。而在仅存的走出“野人山”寥寥无几的战士中,竟然还有一位女性。   这位奇迹般活着回来的女兵叫刘桂英,在走过了野人山,走过了数十年劫难重重的人生之后,如今91岁的她依然健在。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当年是什么支撑她走出了“野人山”?又是什么让她挺过了此后人...

  • 刘完素巧用六一散

    刘完素巧用六一散

    六一散,是夏令清暑利湿的良方,相传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所创。 金皇统元年(公元1147 年)仲夏,一日,刘完素进京买药,见城门旁张贴着求医的榜文。原来,尚书右丞相韩企先被金熙宗晋升为濮王,赐宴三日。谁知宴后卧床不起,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不畅、大便泻痢,家人四处求医,熙宗也派太医前来诊治。然而,百方用尽,病势却有增无减。于是,悬榜求天下名医。 当时已小有名气的刘完素看了榜文后,已胸有成竹,自认治此病是小菜一碟,,再者他早闻韩企先搏通经文典章,能仿宋律制定皇统新律,很想见见这位贤相。因此,他便上前揭榜,人王...

  • 从中医体质与情志角度出发浅析刘姥姥

    从中医体质与情志角度出发浅析刘姥姥

    《红楼梦》起初名为《石头记》,开篇是一灵石羡慕人世间荣耀繁华,遂来至人间而引出的一系列故事。除神瑛侍者、绛珠仙子外,所涉之人皆是皇亲贵胄、风流名士,而有一人十分接地气,便是刘姥姥。接下来笔者将从中医体质与情志角度出发,浅析刘姥姥的“喜”剧人生。 在分析这个人物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刘姥姥的身体情况:刘姥姥75岁年纪,辈分与贾母相近。贾母此时已经牙口不好,常吃软烂之食,偶然吃大半个桃子竟拉肚子了,出去游玩一天回来便要歇上几日。相比之下,刘姥姥仍可放开吃鹌鹑蛋、茄鲞,从郊区到荣国府走...

  • 刘完素玄府学说 解表散寒开玄法

    刘完素玄府学说 解表散寒开玄法

    《素问·水热穴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后世医家刘完素明确提出了广义玄府的概念。他指出:玄府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部位(如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骼、爪牙等)的玄微腑,是气液、血液、荣卫、精神升降出入的道路门户。只有玄府保持通畅,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才能在体内流通宣散,人体各脏腑组织才能得其滋养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相反,若玄府郁闭,功能失常,则诸病由生。这就是刘完素的玄...

  • 老刘晨练为啥突现月旦结石

    老刘晨练为啥突现月旦结石

    老刘最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体检,看着B超报告,百思不得其解,原来胆囊挺好的,怎么才退休几年,就出现了胆结石呢?以前上班没空锻炼身体,现在天天都到公园锻炼,怎么还锻炼出了问题? 带着疑问去了医院,医师通过询问,注意到了老刘的一个生活细节,原来,老刘退休后,每天天一亮,还没来得及吃早餐,就跟一群爹爹婆婆赶场子到了公园晨练:做操、舞剑、慢走,经常一呆就是2个小时左右,大伙散了场,再回去吃早餐。医生对老刘说:这就是您得胆石症的原因。我们的胆囊每天都分泌胆汁消化食物,而人体在空腹锻炼2个小时的情况下,胆囊会分泌很多胆汁,但无食...

  • 刘清泉 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对公立医院托管县级中医院模式以及中医医联体、医院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促进了北京中医医院品牌提升和顺义医院整体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为中医医院在医改中发挥作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刘清泉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中药研究所所长,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副院长等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及ICU学术带头人,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西医结合防治突发传染病、脓毒症、耐药菌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

  • 甘肃省张掖市中医医院刘建玉“刘一手”的手

    甘肃省张掖市中医医院刘建玉“刘一手”的手

    享誉张掖小城内外的“刘一手”已经年近50了,高高的个儿,笔挺的腰板,浓密的乌发,炯炯有神的双眼,一副白色边框的眼镜配在略显瘦削的脸上,显得斯文儒雅又书生气十足。 因为他有一双特别会按摩的手,会顺着人体的十二经络走向按摩。他还有一招,就是不偏不倚点压在阿是穴,让患者在酸痛麻之后惊呼:“呀,真的不疼了呀!”于是刘医生就被尊称为“刘一手”了,他的真名刘建玉反倒很少被人提及。 “刘一手”的手,有点干瘦有点娇弱...

  • 刘宝库博士“疤痕针刺松解术”

    刘宝库博士“疤痕针刺松解术”

    【作者简介】 刘宝库 (1965—),针灸博士,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曾师从针灸名家刘冠军、纪青山、王富春、刘柏龄等,后又师承上海名医朱南山之曾孙——拉筋术创始人朱增祥、针灸手法名家张缙、上海针灸临床家林其雄。曾任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公会第5、6届副会长,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委员会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北美分会会长;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人---张缙教...

  • 刘渝松 精研医术孜孜以求创佳绩

    刘渝松 精研医术孜孜以求创佳绩

    刘渝松,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三病区主任,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副主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郭剑华学术经验继承人,重庆市第二批中医高级人才培养对象。2015年荣获“全国医德标兵”称号,同时荣获“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称号。2016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工作十多年来,刘渝松一直从事中医筋伤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应该说,在以经验为主导的中医领域,这样的从业经历很不起眼,在普遍信奉老中医的氛围中,刘渝松能够脱颖...

  • 刘维忠:推药菜两用产业

    刘维忠:推药菜两用产业

    近日,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维忠依旧带着他的“中医发展”提案,早早地来到甘肃“两会”会场。致力于推动甘肃中医发展的他,现在已经俨然成为了甘肃中医的“代言人”。手写的发言稿上有勾画的痕迹,发言之前,他仍然握着笔,在做着修改和润色。 会议讨论时,刘维忠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发展药菜两用的新型蔬菜产业,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发展药膳业。 谈及自己为之付出心血的甘肃中医...

    养生秘方 2024-03-06 10 0
  • 访中医馆连锁模式探路人 圣爱中医馆掌门人刘琼

    访中医馆连锁模式探路人 圣爱中医馆掌门人刘琼

    十年前,圣爱中医馆创始人刘琼提出“打造中医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服务中医,让更多的人享受中医的服务,把中医药事业进行到底”的中医梦。 筑巢引凤,用仁者之心仁者之术创造健康世界。 为圆梦,刘琼把一家普通的中医门诊部提升到进行现代化、企业化的高度来进行经营管理和运行,而今已形成年服务人数超130万人22家中医馆的庞大规模。 为圆梦,刘琼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医治病、中医养生、中医教育、中医研发以及对外交流合作融合起来,创立出了一套——“...

  • 刘绍贵药师学术经验撷要

    刘绍贵药师学术经验撷要

    刘绍贵主任药师,全国第3批、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医院药学学术带头人。刘老在其50余年的习业、从业生涯中,始终精勤不倦,奋发进取,他不仅总结了自己的成长体验、人生感悟、品德修养及提升人格魅力的经验,同时在传承中医药学术和在长期的药学教育及医院药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2008年,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刘老,得到刘老在术、理、道方面的耐心教诲和悉心传授,受益良多。现将刘老主要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 养生不妨想想刘备名言

    养生不妨想想刘备名言

      刘备临终给儿子刘禅的遗诏中,曾有一句话堪称经典:“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不仅适用于进德修业,在人的健康养生上,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备在临死之时,给儿子刘禅的遗诏中,曾有一句话堪称经典,后来屡屡为后人引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的意思是劝勉儿子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

  • 针灸在中医药世界传播:刘保延

    针灸在中医药世界传播:刘保延

      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医和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等,牵头开展了2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   针灸在中医药世界传播过程中,魅力独具,普及度和共识度极高,全球有183个国家都在应用针灸。不久前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第八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l...

  • 刘绪贻先生 习惯很重要 心态是个宝

    刘绪贻先生 习惯很重要 心态是个宝

    2018年11月11日,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美国问题研讨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享年105岁。“北有周有光,南有刘绪贻。”继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后,夜空再添一颗星斗。回忆刘绪贻充分而绵长的终身,不仅在历史、社会等多个社科范畴,都取得了丰硕的研讨成果,并且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稀有高寿,为咱们树立了摄生保健的典范和典范。 人生莫当闲 考虑永不断 谈及摄生,刘绪贻最为感慨,最深有体会的,恐怕就是“人生莫当闲”这几个字了吧。刘老早年毕业...

  • 刘建勋 建立评价思路与体系 探索中药新药研发国际化新模式

    刘建勋 建立评价思路与体系 探索中药新药研发国际化新模式

    刘建勋,男,河北衡水人,1955年生,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学,日本东京药科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国家973、 863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SCI收录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获国内外发明专利26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笔者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40余年,坚持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将中医临床与中医药基础研究相结合,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中药复方功效评价、中药新药研发及中医...

  • 刘晓峰:推动中医药大发展大繁荣

    刘晓峰:推动中医药大发展大繁荣

    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将中医药放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安排部署,表明了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的作用提升。 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药引起全球关注,中医药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百年不遇,我们应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推动中医药大发展、大繁荣。 要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我们应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持改...

  • 《大道本草》《参工传奇》开播 刘柏龄学术思想

    《大道本草》《参工传奇》开播 刘柏龄学术思想

    6月7日在澳门召开的《大道本草》大型中医药纪录片启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部以《本草纲目》为核心内容的纪录片《大道本草》将登陆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该纪录片以纪念2018年7月3日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为契机,充分利用国际水平传媒技术,讲医药、论文化、说历史、咏山河、谈民俗、促产业、拓外交,通过纪录片铺设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之路。 发布会为第四届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道本草》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最先发起,鼎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注资,美国探索频道作为承制方,从国际视角出发...

  • 刘维忠:甘肃中医与新媒体跨界融合

    刘维忠:甘肃中医与新媒体跨界融合

    新媒体给甘肃中医和中医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机遇、带来了发展。在这里,我给大家汇报几个甘肃中医与新媒体跨界融合的案例。 首先是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发文动员彭小芳、高鑫、张若楠、王红明等几位热心的民间中医和市县卫生计生机构开村医中医微信群,组织村医入群交流,村医什么病不会看拿到群里大家讨论,专家辅导。甘肃、广东、京津冀、安徽等省已经有上百位中医专家在各市县村医群里指导培训,并每周在群里讲课一次。目前,甘肃60多个市县建立了村医群,有的群人数达到四五百人,不少县每个乡建立了村医微信群,交流非常热烈。甘肃90%以上村...

  • 讲述了刘渡舟一生的治学精华

    讲述了刘渡舟一生的治学精华

    文/刘渡舟 ⊙ 编辑/蔡仲逊 编者按:刘老谦虚地用了点滴一词,实则这篇文章讲述了刘老一生的治学精华,完全干货。无论初学中医的学子还是临证几十年的医生,都能从中大受启发。最后的总结,更是言简意赅,谆谆教诲。本文值得收藏、反复阅读、转发分享。 刘渡舟: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在旧社会,师带徒的方法因人而异,大致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老师采用浅显的读物,如《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教材,向学生进行讲授,并要求记诵。   据我了解,凡是用这种...

  • 寒窗苦读励志学医 刘茂才

    寒窗苦读励志学医 刘茂才

    个人档案 刘茂才,1937年生,广东兴宁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脑病学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香港东华三院顾问中医师、香港中文大学兼任教授等职。曾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及终身名誉主任委员。 ◆ 他被誉为“驱风大师”,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