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 第2页

刘 第2页

  • 刘启廷化瘀治痛风 典型病案

    刘启廷化瘀治痛风 典型病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也应运而生,痛风病就是其中之一,古代将痛风称为“宫廷贵族病”,究其发病原因与暴饮暴食、肥甘酒醇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痛风病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本病多见于30~45岁的男性患者,起病急骤,且多在午夜突然因足痛惊醒,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明朝虞抟所著《医学正传·卷四》云:&...

  •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事长刘海起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事长刘海起

    编者按:近日,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中医骨伤科交流发展大会在沈阳召开,会上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成立。与会专家围绕中医骨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传承创新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以及中医骨伤学术流派思想理论、学术特色和临证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版摘编大会主题报告专家观点,以资参考。 •成立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就是要集结全国各地中医骨伤专业、骨伤科及中西医结合、传统民间医、民族医学的专家学者以及骨伤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现骨伤科学术流派传承推广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目标。...

  • 刘柏龄:腰痛当细辨病因

    刘柏龄:腰痛当细辨病因

    刘柏龄,男,1927年生,吉林人。长春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二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骨伤学专家,东北天池骨伤流派“刘氏正骨”第五代传人。 刘柏龄崇尚“肾主骨”理论,提出“治肾亦即治骨”的学术思想,从医60余年,著有《中医骨伤科学·治疗学》、《刘柏龄治疗脊柱病经验撷要》等专著。 腰痛(常伴腿痛)是危害人们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在骨科门诊患者中有较大的比例。近年来医学界对腰痛的防治总结了许多...

  • 刘柏龄:分期推拿治肩周炎

    刘柏龄:分期推拿治肩周炎

    手法治疗损伤,在我国隋代已很盛行,已有医家主治“折跌”损伤,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曾用手法治疗“失欠颊车”,即下颌关节脱位,至今仍在应用。唐代会昌年间(846)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一部伤科专书,记述了骨折与关节脱位的许多整复手法,如揣、摸、捻、按、拔伸、撙、捺正、转动等。其中“凡捺正,要时时转动使活”一法,更是整复手法的妙用之处。自唐以后,手法治疗损伤已有很大进展,内容也较为丰富。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记有肘、髋、踝关节脱位以及各...

  • 刘茂林治便秘方

    刘茂林治便秘方

    处方:黑芝麻30克,当 归、火麻仁、郁李仁、桃仁、 杏仁、瓜蒌仁、厚朴各10 克,枳实8克,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各5克,蜂蜜 20克为引。 加减:心胸烦热,手 足心热,阴虚明显者,去 当归,加生地12.克,玄参 lO克,麦冬15克;便秘 丽不予,气虚显著者,去 枳实、厚朴,加太子参20 克,黄芪15克,白术12 克;便秘腹胀,气滞严重 者,加炒槟榔10克,沉香 6克;厌食恶心者,去黑芝 麻,加炒莱菔子、炒神曲、炒 麦芽、炒山楂各10克,炒鸡 内金12克;口中有异味者, 去黑芝麻,加藿香、佩兰各 lO克,苏...

  • 刘永年从“浊脂论”论治脂肪肝

    刘永年从“浊脂论”论治脂肪肝

    刘永年教授是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从医近 50 载, 临床经验丰富, 擅于治疗风湿、 脾胃、 肝胆、 心脑血 管等各科疑难杂病。其师傅宗翰创 “浊脂论” 论治高脂 血症, 刘永年教授作为傅老弟子, 继承其衣钵, 并将“浊 脂论” 拓展延伸至脂肪肝的中医认识与治疗, 取得较好 疗效。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前者与长期饮酒关系尤为密切, 本文所论脂肪肝为非 酒精性脂肪肝。现将刘永年教授以 “浊脂论” 论治本病 的具体理论与临床实...

  • 肝浊(脂肪肝)调脂化浊丸(刘志明经验方)

    肝浊(脂肪肝)调脂化浊丸(刘志明经验方)

    调脂化浊丸(刘志明经验方)组成:制首乌75克,丹参50克,桑葚80克,杭白芍45克,生黄芪75克,党参50克,麦冬45克,生地60克,西洋参60克,南山楂45克,红曲4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上方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1丸。 功用:益肾健脾、祛痰化浊。 方解:方中制首乌、桑葚、生地、麦冬,滋阴益肾;白芍、五味子,味酸入肝脾心经,补脾益肾;黄芪、党参、西洋参,补益脾气;山楂、红曲、丹参,活血化瘀、化痰降浊。 主治:肝浊(脂肪肝)。 症状...

  • 刘秀萍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刘秀萍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是 指对健康有影响的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持续 时间 >3 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 肿、高血压等,属中医学 “水肿” “尿浊” “关 格 ”“癃闭” “虚劳”等范畴,其病机多责之于肺 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开合,治疗多从调理肺、 脾、肾三脏着手。刘秀萍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 经验认为,CKD 多与水、气、瘀密切相关,...

  • 刘伟敬从风-虚-瘀论治肾性血尿思路探析

    刘伟敬从风-虚-瘀论治肾性血尿思路探析

    “肾性血尿”是指红细胞经过肾小球滤过膜随尿液排出体外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伴或不伴有蛋白尿。IgA肾病是一种主要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迁延难愈[1]。目前对于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尚无特效西药,故IgA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导师刘伟敬教授在肾病的诊治及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以多例重复肾活检的IgA肾病患者为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降低了IgA肾病的复发率,突显中医药在血尿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

  • 刘完素疮疡证治特色 张从正疮疡证治特色

    刘完素疮疡证治特色 张从正疮疡证治特色

    疮疡为中医外科尤其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等。笔者通过对金元四大家著作的研读,发现其中不乏有关于疮疡的论述,且治疗各有特点。现经整理,将其择要探讨于下。 1 刘完素疮疡证治特色 论疮疡病因病机,乃因怫热郁结 对于疮疡的病因病机,刘完素根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疮疡的产生,是因为阳热怫郁于内,而致疮疡发于外。即“人之疮肿,因内热外虚所生也,为风湿所乘,则生疮肿&rdqu...

  • 刘佃温治疗肛门湿疡的经验撷要

    刘佃温治疗肛门湿疡的经验撷要

    刘佃温,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第7批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肛肠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肛瘘学组组长,吴阶平医学基金基础医学科研工程学组专家,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指导老师。刘佃温教授擅长治疗各种痔疮、肛门湿疡、顽固性便秘、排便障碍及疑难性肛肠疾病。 肛门湿疡是指发生在肛门周围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疾患,因皮损总有湿烂、丘疹、渗液、瘙痒、结痂而得名,属于中医“浸淫疮”范畴。其临床...

  • 刘宝厚从三焦湿热论治肾脏病

    刘宝厚从三焦湿热论治肾脏病

    全国名中医刘宝厚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专注肾病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如“标本兼治,扶正祛邪”“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等,值得深入学习,继承发扬。笔者有幸跟师刘宝厚临证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刘宝厚从湿热辨治肾脏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肾脏病湿热证成因 肾为水脏,主调节水液而司开合,如《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

  • 刘华宝治疗肝硬化经验

    刘华宝治疗肝硬化经验

    全国名中医刘华宝是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进行了“肝为气之治(制)”“肝脾两脏一体,门静脉系肝属中医之脾”“慢性肝病气分治脾,血分治肝”“补肝气关键在于调气机”“补肝气以化肝积,积重聚轻量各异”“肝黄脾黄定轻重”理论创新。他强调中医治病的精髓是“整体观”,治疗思路的核心是“恢复机体五脏六腑各有的生理特性及功能&rd...

  • 刘伟敬辨治肾性血尿思路

    刘伟敬辨治肾性血尿思路

    “肾性血尿”是指红细胞经过肾小球滤过膜随尿液排出体外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伴或不伴有蛋白尿。IgA肾病是一种主要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迁延难愈。目前对于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尚无特效西药,故IgA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刘伟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肾病的诊治及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以多例重复肾活检的IgA肾病患者为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降低了IgA肾病...

  • 刘沈林治疗慢性便秘经验

    刘沈林治疗慢性便秘经验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据报道我国成人发病率在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22%。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在便秘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根据侍诊所得,总结其经验如下。 魄门为五脏使,需从五脏辨治 肛门的启闭有赖于心神的主宰,肝藏血。刘沈林常从疏肝理气调治,常用方有柴胡疏肝散、四磨汤等,药物有柴胡、青皮、陈皮、枳实、槟榔、木香、乌药、香附等。 脾胃相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刘沈林根据脾胃生理特性,在治疗便秘时对脾虚患...

  • 刘渡舟医案 心悸经方合用

    刘渡舟医案 心悸经方合用

     1994年,笔者有幸侍诊于刘渡舟教授左右年余,聆听教诲,目睹疏方,受益良多。老师虽仙逝有年,受业情景犹存脑际,现据当年从师笔录以及追思回忆,整理老师临证验案医话两则,藉以缅怀教导之恩,并以此文倡导弘扬老师为之一生不遗余力、上下求索的仲景学术思想。   刘渡舟老师谓:《伤寒论》方称“经方”(古方),经方以后之方称“时方”(今方),经方药少而精,出神入化,有起死回生之妙。继《伤寒论》之后,又产生了数以万计的“时方”,经方、时方并驾齐驱,荟...

  • 老中医刘茂林治失眠经验方

    老中医刘茂林治失眠经验方

    刘茂林教授是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现任河南中医 学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 技术全而,通晓各科,尤擅长内科杂病的治 疗,从医近50载,潜心研究,总结出经验方 数十个,并倾囊传授给学生。桑圆饮是刘茂 林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方。刘茂林教授采 用桑圆饮治疗失眠症患者多达数千例,无 不有奇效。 临床所见失眠病证多为心肝阴血亏虚 所致。如《金匮要略·虚劳病》篇云:“虚劳虚 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本条所言即为 心肝阴血亏虚的失眠。心之阴血亏虚,则心...

  • 刘渡舟验案精选 痛泻经验方

    刘渡舟验案精选 痛泻经验方

      一日,刘渡舟老师接诊一痛泻患者,缠绵月余,治之不愈。示前医用方乃痛泻要方加薏苡仁、砂仁、莲肉三味。老师问诊、望舌、诊脉后,提笔仍开痛泻要方,亦加三味,即炒白芍20克,炒白术15克,陈皮10克,防风6克,柴胡12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7剂,日一剂,水煎服,药尽病愈。病人复诊离去。   老师对侍诊诸生曰:医者辨证当有真知灼见,用药要有胆有识。痛泻要方用治痛泻确是一张好方子,前医用之不效,何也?缘何稍事化裁而能取效?因望其舌色偏红,问其兼胸胁胀满,切其脉沉弦,乃知症结为肝气乘脾所致腹痛即泻、痛泻不止之证。...

  • 刘丛群治老年食欲不振方

    刘丛群治老年食欲不振方

    治老年食欲不振(脾失健运)方 处方:鸡内金15克,神曲、麦芽各25克,枳实、陈皮各8克,藿香、砂仁各10克,山楂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助运。用于老年食欲不振,属脾失健运型。症见不思饮食,或饮食无味,或伴呕吐,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二便调,舌苔白或厚腻,脉尚有力。 创方者:刘丛群 治老年食欲不振(肝郁脾虚)方 处方:白术、茯苓、砂仁、莱菔子各10克,党参、山楂各18克,香附、连翘、陈皮、木香各8克,神曲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 主治慢心律并早搏 刘启廷经验方

    主治慢心律并早搏 刘启廷经验方

    慢心律并早搏,是指心跳缓慢并伴发早搏的一种病理性改变,现代医学称之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胸痹”、“惊悸”、“怔忡”等范畴,临床以胸闷、气短、心悸、畏寒怕冷、脉涩或结代等虚寒见证为主。多由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心阳不振、感受外邪、心脉痹阻所致。刘启廷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调搏增率汤治疗慢心律并早搏病例数十例,疗效显著,介绍于下。   病由寒湿侵犯、心窍遏阻   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慢心律并早搏的形成,多由年老体弱、外...

  • 刘启廷主治眩晕症 益气定眩方

    刘启廷主治眩晕症 益气定眩方

      眩晕是患者的自觉症状。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即头脑混沌,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休息可减轻或消失,严重者则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面色苍白,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耳鸣、目涩,甚至昏倒等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多有反复发作史,外感、劳累、情绪激动可诱发。   病机:因风火为患   传统医学对眩晕症的论述很多,如《素问&mid...

  • 心情抑郁闷闷不乐 刘启廷治抑郁经验方

    心情抑郁闷闷不乐 刘启廷治抑郁经验方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已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因其表现不同,又可以脏躁、百合病、失眠、焦躁、梅核气等为突出症状。中医学认为,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是郁证的主要病因,如忧思郁怒、精神紧张、过度思虑、悲哀愁忧等情志刺激;素体虚弱或性格内向的人肝气易结是郁证发生的体质因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神受损,渐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五脏...

  • 刘启廷治疗咳嗽 理法方药

    刘启廷治疗咳嗽 理法方药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常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医学上对咳嗽的生理作用是肯定的,认为咳嗽本身是一个防御反应,咳嗽、咯痰等都是排出肺部、呼吸道垃圾的最佳办法。因此,从生理角度讲,咳嗽是一种保护作用。但是当咳嗽变得频繁和剧烈,尤其是慢性和反复的咳嗽,则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这时咳嗽就成为一种症状。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咳嗽既是一个独立性的疾病,又是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嗽是由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使肺气上逆而引起的一种反射性行为。张介宾在...

  • 刘启廷经验方治急性阑尾炎

    刘启廷经验方治急性阑尾炎

    病案举例 林某,女,20岁,学生,2001年9月17日就诊。患者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二天。患者两天前晚饭后即参加文艺会演,5小时后即感上腹部撑痛不适,伴有恶心、头痛,因表演后出汗受凉,家人按胃肠型感冒给予口服藿香正气口服液、吡哌酸等药物,至次晨渐觉满腹疼痛,阵发性加剧,腹部触压、咳嗽及身体震动时疼痛加重,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遂来院就诊。查见患者急性病容,痛苦表情,面色萎黄,拘体收腹。查体右下腹阑尾麦氏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明显,无腹肌紧张。时测体温38.6℃,舌质偏红,苔厚微黄,脉细数。化验血常规:...

  • 健脾化湿 刘玉珍治疗胃黏膜损伤方

    健脾化湿 刘玉珍治疗胃黏膜损伤方

    名医治胃黏膜损伤(气虚血瘀)方 处方:黄芪、薏苡仁、山药各25克,太子参、丹参、茯苓各15克,白豆蔻、鸡内金、郁金各10克,砂仁(后下)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健脾化湿。用于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者。症见胃痛隐隐,食欲不振,食则胀满,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少华,或局部青紫、肿胀、刺痛拒按,舌淡紫,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创方者:刘玉珍 名医治胃黏膜损伤(湿从寒化)方 处方:黄芪、山药、薏苡仁各25克,太子参、莲肉、茯苓各15克,苍术、...

  • 补脾泻肝 刘国明治疗慢性腹泻

    补脾泻肝 刘国明治疗慢性腹泻

    名医治慢性腹泻(脾虚肝旺)方 处方:炒白术、白芍、茯苓各15克,防风、陈皮、 木香、枳壳、川楝子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补脾泻肝。用于治疗慢性腹泻,中医 辨证属脾虚肝旺型。症见泄泻每因情志忧郁而发作, 腹痛肠呜,肠鸣即泻,泻后痛减,胁痞胸闷,舌质淡 红,苔薄白,脉细弦。 创方者:刘国明 名医治慢性腹泻(寒热挟杂)方 处方:乌梅、炒白术、川椒、制附片(先煎)、炮姜、 黄柏各8克,党参20克,黄连4克,茯苓10克,细辛 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

  • 刘保和治小儿咳痰病案

    刘保和治小儿咳痰病案

    刘保和为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师从名医印会河。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至今已40余载,临床善于问诊、抓主症,屡起沉疴,治疗疑难病症常出奇制胜。作者随诊于刘保和教授.现将其诊治儿科的经验总结如下。 刘保和临床治病非常重视对人体气机的调理,对小儿病的治疗亦是如此。其核心的治疗原则就是通降肺胃之气,恢复阴阳升降之机。为什么强调通降肺胃?这主要是由于现在患儿多有内热所决定的。现代社会,物质丰富,多以膏粱厚味,辛辣炙煿;将养过度,多温少寒,在这样环境中的父母和其养育的孩子,内热者比比皆是。肺胃之气一通,金秋之气即降,...

  • 小儿干咳案 刘保和处方凉降之品

    小儿干咳案 刘保和处方凉降之品

    干咳案 面对小儿疾患中有多种病因或多重病机时,可以根据主症不同进行多方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病的疗效和加速患儿的恢复。 案一:柴某,女,5岁,2013年1月30日初诊。干咳4天,有痰不易咳出,多晨起、夜间咳嗽,大便头干。脐上压痛,脉滑数。 处方: 芦根10克,薏苡仁10克,冬瓜仁10克,桃仁3克,僵蚕3克,蝉衣3克,姜黄3克,生大黄3克。4服,水煎服,日一剂。 2013年2月3日二诊:咳嗽减轻,晚上睡觉前不咳嗽了,但睡着时仍会咳嗽。痰可咳出。脉已不数了。继服...

  • 患间质性肺炎5月余 刘清泉临证方

    患间质性肺炎5月余 刘清泉临证方

    张某,男,66岁。2014年9月30日初诊。患者患间质性肺炎5月余。5月前感冒后,自觉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炎。入院治疗后,胸闷明显缓解。气短未改善。现气短,活动后喘,咳嗽,痰白黏,舌体胖大,齿痕,苔白腻。 此为中阳不运,积湿生痰,肺失宣肃。治以补中升阳,祛痰降逆。处以补中益气汤。 方药:生黄芪90克,党参30克,炒白术15克,当归3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10克,苍术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茯苓30克,浙贝母30克。14剂,水煎服,...

  • 生津止渴 刘燕华治疗2型糖尿病方

    生津止渴 刘燕华治疗2型糖尿病方

    名医治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方 处方:茯苓、葛根、山药各10克,法半夏、苍术、白术、黄芩、藿香各7克,陈皮5克,黄芪、党参、薏苡仁各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利湿化痰。可用于治疗2 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属脾虚痰湿型。临床症见患者形体肥胖,口泛甜味,胃脘痞满,食欲不振,精神疲惫,或有口渴多尿,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舌苔白厚腻,脉滑。 创方者:刘燕华 名医治2型糖尿病(气阴不足)方 处方:黄芪、党参各20克,白术、玉竹、麦冬、知母、五味子各7克,黄精、葛根、天花粉、茯苓、山...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