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 第2页

名 第2页

  • 河南名医治面部色素斑方

    河南名医治面部色素斑方

    河南名医治面部色素斑(气郁血瘀)方 处方:柴胡、赤芍、薄荷、炙甘草各10克,当归、白术、茯苓、生地、白芍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 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气郁明显者,加香附、砂仁,以行气化湿和胃;若血瘀明显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祛瘀;若夹热者,加牡丹皮、玄参,以清热凉血散瘀;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泻热软坚通便等。 功效主治:行气解郁,活血通脉。用于治疗面部色素斑,中医辨证属气郁血瘀型。症见颧部及前额有黄褐斑,或色素沉着,或黑色斑,或胸胁闷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或大便干...

  • 辽宁名医治肛门湿疹方

    辽宁名医治肛门湿疹方

    辽宁名医治肛门湿疹(湿热下注)方: 处方:革薜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各20克,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10克,蝉蜕6克,大黄3克(后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治疗肛门湿疹,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症见发病急骤,肛门皮肤潮红,伴有丘疹、水泡、黄水淋漓,局部灼热、瘙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加减:湿热较盛者,加龙胆草、栀子各10克;剧痒者,加白蒺藜12克。 专家点评:方中革解、薏苡仁、土茯苓、滑石清热利湿;泽泻清热...

  • 四川名医治湿疹方

    四川名医治湿疹方

    四川名医治湿疹(热毒壅滞)方 处方:忍冬藤、山药各30克,紫花地丁、蒲公英各20克,野菊花、桑椹各15克,丹皮、僵蚕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用于治疗湿疹,中医辨证属热毒壅滞型。症见皮疹鲜红,以上身及头面为多,皮肤瘙痒、疼痛,皮温增高,发热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 四川名医治湿疹(湿热侵淫)方 处方:怀牛膝、苍术各15克,黄柏12克,薏苡仁、山药各30克,佩兰、鸡内金、丹皮、蜂房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运脾化湿。用...

  • 名医姚春海治湿疹方

    名医姚春海治湿疹方

    北京名医治湿疹(风湿蕴肤)方 处方:苦参、黄芩、地肤子各10克,萆藓、白鲜皮各15克,防风、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祛风胜湿止痒。用于治疗湿疹,中医辨证属风湿蕴肤型。症见患者皮肤潮红,瘙痒剧烈,抓痕糜烂渗出,伴神倦便溏,舌质淡,舌苔薄腻,脉弦滑。 专家点评:方中苦参、黄芩为君药,清热燥湿;萆藓为臣药,渗湿去浊;白鲜皮、防风、地肤子为佐药驱风止痒;生甘草为使药,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 创方者:姚春海 北京名医治湿疹(血虚风燥)方 处方:玄参8克,生地、当归、熟地各10克,丹参、夜交藤、...

  • 名医治湿疹方

    名医治湿疹方

      以下为北京名医姚春海自创的治湿疹方。   风湿蕴肤型   处方:苦参、黄芩、地肤子各10克,萆藓、白鲜皮各15克,防风、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祛风胜湿止痒。用于治疗湿疹,中医辨证属风湿蕴肤型。症见患者皮肤潮红,瘙痒剧烈,抓痕糜烂渗出,伴神倦便溏,舌质淡,舌苔薄腻,脉弦滑。   点评:方中苦参、黄芩为君药,清热燥湿;萆藓为臣药,渗湿去浊;白鲜皮、防风、地肤子为佐药驱风止痒;生甘草为使药,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      血虚风燥型   处方:玄参8克,生地、当归、熟地各1...

  • 浙江名医治带状疱疹经验

    浙江名医治带状疱疹经验

    陈学达系浙江省名老中医。陈老 从医50余载,学验俱丰。在临床上 治疗带状疱疹有其独到的见解。现结 合医案介绍陈老诊治经验如下。 病案:沈某,男,61岁。初诊 主诉5天前右胁及背部出现成簇水 泡,痛如刀割、针刺,曾于某医院皮 肤科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泛昔 洛韦、甲钴胺片等治疗3天后,疱 疹有所控制,但疼痛尚无减轻。刻 下:患者右胁肋部疱疹,皮肤发红, 伴灼痛,难以入睡,大便干结,小便 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让属 肝胆热毒瘀滞。治拟清肝解毒,缓急 止痛,活血化瘀。方用芍药甘草汤加 味。处方:白芍20克,蒲公...

  • 特应性皮炎病名古今研究

    特应性皮炎病名古今研究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湿疹、 异位性皮炎、 遗传 过敏性皮炎等, 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 病, 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本病临床表现为四肢 屈侧、 伸侧多形皮疹, 呈湿疹化或苔藓化损害, 剧烈 瘙痒, 时轻时重, 缠绵难愈, 患者多伴有哮喘、 过敏性 鼻炎等疾病史或父母有过敏性疾病 [1- 2 ] 。 古代的病名与现代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古文献 中并没有特应性皮炎这一名称, 其中关于特应性皮 炎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隋·《诸病源候论》 中所记 载的 “乳癣” [3 ] , 可能...

  • 中医名家对银屑病血燥证的认识

    中医名家对银屑病血燥证的认识

    银屑病血燥证的研究概述 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 丘疹、 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 复发性炎性皮肤病, 中医称之为白疕病。 其特点是: 在红斑上 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 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 病程 长, 反复发作, 不易根治。 古代文献记载 古代文献中有如 “干癣” “白壳疮” “银钱风” “白疕” 等许 多类似银屑病的记载, 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干病候》曰: “干 癣, 但有匡廓, 皮...

  • 银屑病常用经典名方

    银屑病常用经典名方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属中医“白疕”“蛇虱”“白壳疮”“银钱疯”“疕风”“干癣”等范畴。 岐黄学者白彦萍系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外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银屑病、黄褐斑、红斑狼疮、白癜风等疾病。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白彦萍运用经方治疗银屑病经验做一总结。 病因病机 对银屑病病因、...

  • 奶癣又名胎癣胎疮 简单小方

    奶癣又名胎癣胎疮 简单小方

    奶癣,又名胎癣、胎疮,好发于婴幼儿头面部,且可蔓延于四肢及肛门部。本症初发时皮肤会出现小红疹,继而成小水疱,水疱糜烂后渗出的液体会结成黄色的鳞屑和痂皮,有时会反复发作。现介绍一种治奶癣有效的简单方法——樟树叶煎洗。 用法及疗效:鲜樟树嫩枝叶100g,洗净,加水1500ml煎煮至水沸10分钟。去渣,将药液分成3份,每次取1份,每日3次外洗患处。药温35℃左右,擦洗时动作轻柔,痂片不可强行除去。药液以当日新鲜煎煮为佳,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药物。 奶癣是由外受风邪、湿热阻于肌肤所...

  • 名医治痘好手段

    名医治痘好手段

    秦景明是明代上海松江人,医术高明,尤其擅长于痘疹一科。 秦景明虽然医术高超,技艺精湛,可却嗜好赌博。一次南翔有家富室,家财万贯、米烂成仓,可惜家中兄弟二人均早逝,只剩妯娌二人及一个独子。平日妯娌二人照顾这根独苗是无微不至。不想这孩子6岁时出了痘,他的母亲不敢怠慢,急忙派家仆乘舟飞速去请秦景明。秦景明此时刚好正在赌桌上,闻听有人来请,随口就对仆人回道:“你先回去,我稍后就来。”可等仆人一走他又沉迷于赌博中,直至牌局结束方才想起此事,这才匆忙操舟前往。 待赶到这家门口,便看见...

  • 小儿惊风 山东名医治方

    小儿惊风 山东名医治方

    山东名医治小儿惊风(食积郁热)方: 处方:薄荷、淡豆豉、黄芩、栀子、连翘、桔梗、浙贝母各4.5克,牛蒡子、玄参、神曲各6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并送服紫雪散。 功效主治:解表消食,清热熄风。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中医辨证属食滞外感,热动肝风型。小儿乳食积滞,郁而化热,复感风寒而发惊风。症见突发高热,咽赤肿痛,腹胀拒按,或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嗳气酸腐,时时惊惕,甚则昏迷、抽痉,苔厚腻或黄腻,脉象浮弦数,指纹青紫或青黑。 预防: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2.避免时邪感染。注意卫生,不吃腐...

  • 名医岳美中治秃发验案

    名医岳美中治秃发验案

    病案:徐某,男性,21岁。患者系发秃症,头顶上如胡桃大圆圈,连结成片,渐成光秃。见者多说此症难愈,心情郁闷,忧郁得很。切其脉濡,舌稍白,无其他痛苦。处方:茯苓500—1000克,为细末,每服6克,白开水冲服,一日2次,要坚持服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以发根生出为度。约服两月余,来复诊,发已丛生,基本痊愈。岳美中先生忆及患者其父10余岁时,亦患秃发,当时即曾投以一味茯苓饮,3月后痊愈。 点评:张石顽说:“茯苓得松之余气而成,甘淡而平,能守五脏真气。其性先升后降。”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

  • 小儿磨牙 广东名医治方

    小儿磨牙 广东名医治方

    处方:黄连3克,生地10克,灯心草6克,生石膏15克,栀子、茯苓、茵陈、防风、连翘各8克,甘草 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以通腑泄热;口干喜饮者加石解、玉竹养阴生津。 功效主治:清心泻脾。用于治疗小儿磨牙,中医辨证属心脾积热型。临床症见患儿夜间磨牙反复发作,磨牙声音响亮,面赤,唇红,烦躁,或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指纹青紫。 创方者:王奕儿 郭雄伟...

  • 小儿指纹名词源流考

    小儿指纹名词源流考

    “小儿指纹” 是指3岁以下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 侧浅表络脉的形与色, 观察小儿指纹的变化可用来 替代诊寸口脉诊察小儿病情。 该方法为王超在 《仙人 水镜图诀》中首提, 从 《灵枢 ·经脉》手鱼际络脉诊 法演变而来。 先秦两汉——小儿指纹发端 《黄帝内经》 首提手鱼际络脉诊法, 并论述了络 脉诊法的原理, 认为百病之始生, 必先本于皮毛。 由 于络脉较浮浅, 脏腑经脉气血的改变, 常通过体表络 脉反映出来。 手鱼之络, 也是察络脉的常用部位。 其 中 《...

  • 儿科名医徐小圃 四诊合参 分期论治

    儿科名医徐小圃 四诊合参 分期论治

      徐小圃擅长望诊,对于钱乙、夏禹铸等的“望面色,审苗窍”深有体会。极重视切脉,主张辨证识病必须脉证相参,反对“小儿气血未充,脉无可诊”之说。强调诊小儿必须切脉。   强调医者应具有既病防变的全局观。小儿疾病传变尤为迅速,故应先期采取措施,防止病邪内陷,并时时顾护阳气。   四诊合参辨证严谨   儿科古称哑科,诊断时全赖医者的细心观察。徐小圃审证察色一丝不苟,望闻问切更具独到之处。他诊病边问病情,边望神志,详细切脉、按腹,听啼哭、咳嗽、气喘声。他常说:...

  • 儿科名医徐小圃学术经验

    儿科名医徐小圃学术经验

      徐小圃(1887-1959),上海人,近代著名中医儿科大家。他出身中医世家,尽得其父杏圃公之传。崇尚仲景之学,融汇各家之长,熟谙北宋以来中医儿科典籍,汲取钱乙、陈文中、陈复正等各家精髓,借鉴温病学及诸家经验,汇通儿科寒温两大学派,并在临证中将之发展、完善。   儿科疾病以外感居多,徐小圃在应用麻黄、桂枝及诸寒凉药驱邪的同时,认识到正气的重要,故在临证时处处顾护阳气;阳气虚衰之象初现,即尽早应用附子等药以扶阳。笔者现简介其学术思想及诊治经验,以供后学参考。   驱邪不忘温阳扶正   徐小圃早年善于...

  • 江苏名医治儿童打鼾方

    江苏名医治儿童打鼾方

    江苏名医治儿童打鼾(肺脾气虚)方 处方:黄芪、太子参、玄参、白芍、防风、茯苓各 10克,炒白术、陈皮、柴胡、桔梗各6克,甘草3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化痰散结。用于治疗儿童打鼾,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型。症见鼻塞,涕色白,咯痰白黏,扁桃体、腺样体触之较软,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腹胀纳呆,易感冒,夜间打鼾,舌淡胖,有齿痕,脉细无力。 专家点评:儿童打鼾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绝大多数是鼻咽部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所致。因炎症反复刺激,腺体淋巴组织与结缔组织增生,腺体...

  • 主治幼儿慢惊风证名医验方

    主治幼儿慢惊风证名医验方

    组成及用法:黄芪30克,白术6克, 当归6克, 炒枣仁9克, 党参9克, 炙甘草6克, 白芍6克,山萸肉3克, 破故纸3克,蝉衣6克,天麻9克, 枸杞子6克,核桃1个(连皮打碎)。水煎,每日1剂分3~5服。 主治:幼儿慢惊风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王聘贤老先生的经验方。王氏师从近代名医张锡纯、何廉臣、张山雷,为贵州四大名医之一。王氏对幼儿慢惊风研究颇深,曾将诸家方剂一一比较分析,又验之于临床,认为王清任之可保立苏汤最为切中病情,疗效最为显著,因蝉衣主小儿壮热惊痫,天麻主小儿风痫惊气,...

  • “汗证”病名考简

    “汗证”病名考简

    汗证, 指汗出异常的证候。 一般分自汗、 盗汗两 类。 其中, 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劳累、 炎热、 衣着过暖、 服用发汗药等, 而白昼时时汗出, 动辄益 甚者, 称为自汗; 寐中汗出, 醒来自止者, 称为盗汗, 亦称寝汗 [1-3] 。 但由于病情的不同, 汗证亦有阴汗、 阳 汗之分; 从汗出部位的不同, 汗证有头汗、 额汗、 腋 汗、 胸汗、 背汗、 手足汗、 偏沮……的区分; 由于出汗 量的不同, 有狂汗、 无汗……之分; 根据愈后特点, 有 战汗...

    精品偏方 2024-03-08 16 0 汗证
  • 疳证,小儿疳证,名医谭礼初治疗疳证验案

    疳证,小儿疳证,名医谭礼初治疗疳证验案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病因为脾胃失调。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诸疳》曰:“疳皆脾胃病,亡津液所作也。”治疗上开扶脾养胃法先河。 其后,李东垣倡健脾之法,药偏甘温而多刚燥;叶天士立养胃阴之法,药偏甘寒而柔润。笔者临床运用这些方法时发现,温燥之品徒增温燥,易助风热,柔润之流恰碍脾运,增加湿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跳出脾胃的桎梏,转换思路治疳证,克服甘温、甘寒药物流弊。翻阅许多书籍,...

  • 名医石恩骏治小儿厌食方

    名医石恩骏治小儿厌食方

      方药组成:南沙参9克,麦冬6克,连翘6克,焦术9克,知母3克,厚朴9克,扁豆花9克,云苓12克,谷芽9克,藿香6克,莲子9克,砂仁5克(后下),怀山药12克,甘草3克。一般采取浓煎法,每日1剂。   本方脱胎于参苓白术散,经贵州名医石恩骏重新增损而成。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对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考小儿厌食症,各个时期的小儿均可发病,尤以1~6岁发病率高。一般病程较长,多以不思饮食为主要症状,究其原因,常因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石氏云:“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我调节,加上家长...

  • 阳痿怎么恢复 青海名医治方

    阳痿怎么恢复 青海名医治方

    阳痿怎么恢复 青海名医治阳痿(脾虚)方 处方:黄芪、党参、薏苡仁各25克,仙灵脾、白术、茯苓各18克,雄蚕蛾10克,白豆蔻(后下)、补骨脂、山茱萸各8克,肉桂5克(后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出现梦遗,加莲子肉、锁阳。腹泻者加白扁豆、山药。口干欲饮,加麦冬、五味子、女贞子。嗳气反酸,加山楂、麦芽。 功效主治:健脾除湿,助阳振痿。用于治疗阳痿,中医辨证属脾虚型。表现为阳痿不举,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欲不振,气血虚弱,肢体沉重,体胖多痰,大便溏泻,阴部多汗,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 名医吉庆治射精痛方

    名医吉庆治射精痛方

    名医治射精痛(湿热瘀滞)方 处方:瞿麦、篇蓄、黄芩、山栀、石菖蒲、川牛膝、王不留行各lO克,车前子(包煎)15克,丹参12克,柴胡、皂角刺、淡竹叶各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瘀止痛。用于治疗射精痛,中医辨证属湿热瘀滞型。症见射精时有刺痛感,排精不畅,小便灼热,尿少而黄,滴沥不尽,阴囊潮湿黏腻,舌质黯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型患者常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病史。 创方者:吉庆 名医治射精痛(瘀血阻络)方 处方:当归、牛膝、红花、生地、桃仁、枳壳、赤芍、川芎、橘核...

  • 全国名老中医治精浊证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精浊证方

    处方:柴胡、枳壳、黄柏各8 克,郁金、荔枝核、丹参、桃仁、牛膝 各15克,赤芍、当归、萆薜各12克, 红花10克。 加减:湿热明显加蒲公英、车 前子(包煎)各10克,土茯苓15 克;瘀甚加炮山甲10克;肾虚加淫 羊藿、巴戟天各10克;脾虚加党 参、白术各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 2次温服,4周1个疗程。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活血通 瘀。主治精浊证,即现代医学中慢 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轻度前列腺 增生症,中医辨证属肝郁血瘀者。 症见尿频、尿急、尿不尽,腰痛,少 腹隐痛,阴部胀痛,情志抑郁,或伴 有...

  • 湖南名医治阳痿方

    湖南名医治阳痿方

    湖南名医治阳痿(寒凝血脉)方 处方:当归、赤芍、制附片各10克,淮牛膝、锁阳各12克,丹参15克,肉桂粉(冲兑)4克,干姜8克,通草、甘草各5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散寒凝,活血通阳。用于治疗阳痿,中医辨证属寒凝血脉型。症见同房阴茎不举,少腹阴囊寒冷、隐痛不适,畏寒喜温或形寒肢冷,舌质淡暗、苔白,脉沉迟尺弱。 湖南名医治阳痿(肝郁气滞)方 处方:浮小麦30克,柴胡12克,赤芍、枳壳、香附、百合、佛手片各10克,合欢皮、阳起石各15克,甘草5克,大枣4个。 用法:水煎...

  • 益精固泄 名医陈军治疗早泄

    益精固泄 名医陈军治疗早泄

    名医治早泄(湿热下注)方 处方:知母、瞿麦、扁蓄、泽兰、黄柏、佩兰各10 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各20 克,滑石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湿。用于治疗早泄,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症见轻重不同程度的早泄均可发生。性欲如常或亢进,精液稠厚,口苦口粘,小便黄赤、灼热、不畅,或尿道痒痛,或尿道口红,分泌物增多,大便或干或滞或不爽,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创方者:陈军 名医治早泄(精瘀精室)方 处方:当归、牛膝10克,鸡...

  • 全国名老中医治崩漏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崩漏经验

    张良英,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妇 科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已40余年, 治疗崩漏在补肾的基础上调,理月经 周期,治本为主,从而调节全身脏腑 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取得了较好的 临床疗效。现将张老治疗崩漏的经验介 绍如下。 崩漏是非行经期阴道大量流血或持 续淋漓不止为主要症状,是月经的周期、 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一般 而言,起病急骤,流血量多且下注不止,来 势如山崩堤决者为崩;起病较缓慢,出血 量少,断续如房屋漏雨者为漏。两者通常 可相互转化,交替出现。漏下不畅,病势 骤进,亦可突变为崩,久崩不止,气血耗伤,...

  • 上海名医治外阴溃疡方

    上海名医治外阴溃疡方

    上海名医治外阴溃疡(肝经湿热)方: 处方:龙胆草、陈皮、黄柏、生地、车前子各10克,荆芥穗、当归、土茯苓、败酱草、泽泻、芦荟各8克,没药、乳香各6克,通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肝,利胆,去湿热。用于治疗外阴溃疡,中医辨证属肝经湿热型。此型的外阴溃疡患者其外阴部的溃疡较多,溃疡面大小不等,可有灼热或疼痛感,并可分泌有大量黏稠的黄色脓液。同时,此类患者还可伴有怕冷发热,胸胁胀痛,白带量多、色黄、有腥臭味,小便浑黄,大便干结,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滑数。 上海名医治外阴溃...

  • 青海名医治早泄方

    青海名医治早泄方

    青海名医治早泄(心脾两虚)方: 处方:党参、桑螵蛸各10克,黄芪、五味子、龙眼肉各15克,五倍子6克,丁香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心健脾,强身止泄。用于治疗早泄,辨证属心脾两虚型。临床表现:早泄多为中度、重度,性欲一般,或觉力不从心。可有心悸气短,健忘多梦,乏力倦怠,食少纳呆,便溏泄泻,舌质淡,脉细弱。 专家点评:本证型多由思虑过度,或长期饮食不调,或大病久病失养,或误药误治克伐心脾所致。 青海名医治早泄(精瘀精室)方: 处方:当归、怀牛膝各10克,鸡血藤、益母草各30克,血竭4克(分...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