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 第7页

名 第7页

  • 治糖尿病肢痹 名医王律方

    治糖尿病肢痹 名医王律方

    治糖尿病肢痹(阴虚血燥)方 处方:生地、葛根、山药各20克,太子参、丹 参各15克,当归、地龙、牛膝、知母、桃仁各10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养阴活血。用于治疗糖尿病肢痹, 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燥型。临床表现为在有肢痹症状 的同时可见口干,心烦,入眠差,盗汗,便秘,舌黯红, 苔薄黄,脉涩而细。 创方者 王 律 治糖尿病肢痹(气虚血瘀)方 处方:黄芪35克,茯苓、白术各12克,炒山药 20克,党参15克,川芎、水蛭各6克,当归、赤芍各 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 治无名肿毒 治黄褐斑 治哮喘经验方

    治无名肿毒 治黄褐斑 治哮喘经验方

    治无名肿毒经验 方法:取新鲜夏枯草 500克(干品200克),洗净 后加水煮烂,过滤去渣,药 液再浓缩呈糊状即可。每天 服3次,每次1汤匙;再取 适量外敷患处,每天2~3 次。 主治:无名肿毒。何远 治黄褐斑经验 方法:白芷、白芍、白 蔹、白及、党参各等量。诸药 研粉,加入等量熔化的白色 凡士林中,搅拌以成膏为 度,浓度为50%,每天1次, 外搽皮肤患处,l~2小时内 勿洗去。 主治:黄褐斑。邓国华 治哮喘经验 方法:海螵蛸(又名乌 贼骨、墨鱼骨)500克,,白糖 l公斤。将海螵蛸于锅内焙 干,捣...

  • 糖尿病皮肤瘙痒中医名方

    糖尿病皮肤瘙痒中医名方

    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热毒壅滞)方 处方:忍冬藤、山药各20克,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8克,丹皮、倡查各10克,桑椹、野菊花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用于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中医辨证属热毒壅滞型。症见皮疹鲜红,以上身及头面为多,皮肤瘙痒、疼痛,皮温增高,发热口渴,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 创方者:元鲁光 治糖尿病皮肤瘙痒(湿热侵淫)方 处方:苍术12克,黄柏10克,怀牛膝、薏苡仁、山药各25克,佩兰、鸡内金、丹皮、蜂房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

  • 糖尿病名方 止消宣痹汤

    糖尿病名方 止消宣痹汤

      庞国明,男,1958年生,河南省长垣县人。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开封市糖尿病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医院院长。   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提出了消渴非独“阴亏燥热”论;消渴痹症“病分四期,症有四大”论;内外同治同理同方药,凡内服之药皆可外用论”等学术见解。为《中医糖尿病防治指南》主要编写人员之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36部...

  • 名中医贾六金处方治糖尿病

    名中医贾六金处方治糖尿病

    首届全国名中医贾六金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及教学工作50余载,擅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部分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兹举验案1例,以飨同道。 任某,女,34岁,2016年8月20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体检发现血糖高,伴视力模糊、纳多、善饥、口干、舌红苔薄、脉沉细。有糖尿病家族史。 诊断 中消(胃热兼肝肾阴虚)。 处方 知母12克,黄柏12克,枸杞子12克,菊花15克,山药12克,山萸12克,生地12克,生石膏20克,葛根15克,天花粉12克,当归12克,丹皮12克,升麻12克...

  • 山东名医治糖尿病前期经验

    山东名医治糖尿病前期经验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 著增加。而糖尿病前期几乎是所有 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的阶段。糖尿 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 为糖调节受损,血糖升高但尚未达 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研究证明,糖 调节受损患者不仅是糖尿病高危 人群,而且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在此期已经出现。因此,及早发现 糖尿病前期,患者可通过有效的方 法进行治疗,使其逆转而不向糖尿 病方向转化,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 重要手段。刘启廷主任中医师是全 国及山东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获2011年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建设项目,行医60...

  • 名医孟宪萍 治突发性耳聋方

    名医孟宪萍 治突发性耳聋方

    名医治突发性耳聋(肝火上扰)方 处方:龙胆草、栀子各12克,黄芩、车前子、芦荟、泽泻各14克,青黛、石菖蒲各10克,柴胡、香附各15克,大黄、通草、全蝎各6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肝泻热,开郁通窍。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肝火上扰型。临床表现为: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聋突然加重,或有头痛、目红面赤,口干咽苦,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创方者:孟宪萍 名医治突发性耳聋(风热侵袭)方 处方:薄荷5克,荆芥、菊花、桑白皮、...

  • 访民间名中医欧阳传斌

    访民间名中医欧阳传斌

    欧阳传斌,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原民间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会员,2009年入编《国医年鉴》“中医世家”,2011年再度入编《国医年鉴》“中医名人榜”。自悬壶始,欧阳医生即长期致力于民间特色疗法与地道中草药研究,善治糖尿病等疾病,自制的“滋阴润肺养肾丸”治疗糖尿病,颇获殊效;对于年老肾虚之前列腺肥大,所制“前列愈康散”,治疗逾百人;自创的“速效胃痛散、胃痛胶囊”等,对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多种胃病,...

  • 河北名医治麻痹性斜视方

    河北名医治麻痹性斜视方

    河北名医治麻痹性斜视(脾胃虚弱)方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炙黄芪、钩藤、全蝎各10克,银柴胡、升麻、陈皮、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者加吴茱萸、炮姜各10克,口渴烦躁者加麦冬、天花粉、玄参各10克,头痛颈项拘紧者加羌活、防风、前胡各10克。 功效主治:健脾益气,养血疏络。因眼外肌麻痹引起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本方用于治疗麻痹性斜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脉络失畅型。症见患者上睑无力展开,遮于整个角膜,上睑麻木弛缓,开张失去自主,患者为了克服视物障碍,每有仰头...

  • 山西名医治青光眼方

    山西名医治青光眼方

    山西名医治青光眼(气郁化火)方 处方:茯苓、菊花各12克,丹参、丹皮、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黄芩各10克,葛根各15克,栀子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热疏肝。用于青光眼,辨证属气郁化火型。症见患者情志不舒,抑郁忿怒,胸胁胀满,善叹息,头痛眼胀,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创方者:廖云 山西名医治青光眼(痰火上泛)方 处方:黄芩、半夏各9克,陈皮、黄连、枳实各6 克,葛根15克,丹参、茯苓、竹茹、菊花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

  • 湖南名医治泪腺脱垂方

    湖南名医治泪腺脱垂方

    湖南名医治泪腺脱垂(脾肾阴虚)方: 处方:生地15克,山药、茯苓、山茱萸、党参、麦冬、菟丝子、枸杞子、白芍、白术、当归各10克,陈皮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肾脾阴。用于治疗泪腺脱垂,中医辨证属脾肾阴虚型。症见泪腺下垂,面色不华,身体瘦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盗汗或兼自汗,多兼食欲不振,入夜口眼发干,女性月经提前、血红量少,舌色较红,脉细数或细弦。 专家点评:患者入睡多梦,腰膝酸软,女性月经提前、色红量少属肾阴虚表现;食欲下降,形体消瘦属脾阴虚表现;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

  • 江苏名医治干眼症方

    江苏名医治干眼症方

    江苏名医治干眼症(肺阴不足)方: 处方:生地、玄参、麦冬、白芍、牡丹皮各10克,薄荷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用于治疗水液缺乏性干眼症,中医辨证属肺阴不足型。症见眼干涩,磨痛,口干,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专家点评: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目前干眼症常分为泪液生成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两类,前者即为水液缺乏性干眼症。临床上以水液缺乏性干眼症最为常见。 江苏名医治干眼症(阴虚湿热)方: 处方:生地、麦冬、石斛、茵陈、天冬、赤芍各10克,炒黄芩、枳壳各6克,甘草3克。...

  • 名医唐鸥治视神经萎缩方

    名医唐鸥治视神经萎缩方

    名医治唐鸥视神经萎缩(肝肾不足)方 处方:熟地、茯苓、枸杞子、桑椹子、楮实子各15 克,当归身12克,山药、山茱萸、菊花、女贞子、五味子各10克,泽泻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祛风明目。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中医辨证属肝肾不足型。症见视神经乳头色灰白,边界清,视网膜动脉细;伴视力渐降,甚至失明,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干裂,苔少,脉细数。 创方者:唐鸥 名医治唐鸥视神经萎缩(气血瘀滞)方 处方:桃仁、川牛膝、白芷、赤芍、枳壳各10克,红花...

  • 治干眼症名医验方

    治干眼症名医验方

    治干眼症(肝肾阴虚)方 处方:枸杞子、菊花、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用于治疗干眼症,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视物模糊,视久疲劳,伴咽干口渴喜饮,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苔薄,脉数。 创方者:宗诚 高卫萍 治干眼症(肺阴不足)方 处方:生地、玄参、麦冬、白芍、丹皮各10克,薄荷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热润燥。用于治疗干眼症,中医辨...

  • 中医在鼻炎的防治上的经典名言

    中医在鼻炎的防治上的经典名言

       “10多天了,老是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特别难受,开始还以为感冒了,可怎么吃药都不管用,后来才想到是不是鼻炎。”春天很多人因为鼻子不舒服去就医。   “近期,就诊的鼻炎患者明显增多。”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张三山副主任中医师介绍,在鼻炎患者中,以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居多。究其原因,主要和春季气候有关。时下气温回升,花粉、细菌、尘螨等渐渐加剧传播,免疫力低下者,呼吸道疾病易一触即发。另外,春季昼夜温差大,加减衣不及时,导致感冒,进而把“沉睡...

  •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方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方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燥邪伤鼻)方 处方:党参、桑叶、麦冬、枇杷叶各15克,生石膏 (先煎)20克,胡麻仁、杏仁各10克,阿胶(烊化)6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热润燥。用于治疗干燥性鼻炎,中医辨证属燥邪伤鼻型。症见鼻内干燥,可有灼热感、异物感,有时擤鼻带血,或伴咽痒干燥,咽干欲饮,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前鼻镜检查:鼻粘膜干燥少津,下鼻甲前端常有少许结痂,鼻中隔前下方干红,或有少许结痂。 创方者:杨春晓 余秋焕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郁热熏鼻)方...

  • 名家治鼻鼽经验方

    名家治鼻鼽经验方

      过敏性鼻炎方治肺气虚寒   广东王德鉴   组成:芪术汤合碧云散。   芪术汤:黄芪3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甘草8克,苍耳子12克,辛夷12克,白芷12克,菊花12克,木通12克。   碧云散(《医宗金鉴》方):鹅不食草、川芎、细辛、辛夷、青黛。   主治:肺气虚寒,营卫不和型的过敏性鼻炎。见阵发性喷嚏,流清涕,每遇寒冷空气或刺激气体、粉尘时发作,伴头痛,耳鸣,夜间气喘。检查见鼻黏膜及鼻甲苍白水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方解:碧云散有辛散风寒通鼻...

  • 名医张国雄治声音嘶哑方

    名医张国雄治声音嘶哑方

    治声音嘶哑(气滞痰凝)方 处方:蜈蚣1条,黄芪20克,赤芍12克,当归、法半夏、地龙、红花各8克,僵蚕、桃仁各10克,全蝎 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次1剂。 功效主治:补气活血,祛痰通痹,舒筋活络。用于治疗声音嘶哑,中医辨证属气滞痰凝,脉络痹阻型。此型多见于声带麻痹者。症见声嘶较重,持续不变,说话费力,舌苔厚腻,脉弦滑。 创方者:张国雄 治声音嘶哑(肺肾气虚)方 处方:黄芪20克,白术、党参、菟丝子、女贞子各 15克,络石藤、百合、佛手各12克,升麻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次1剂。...

  • 名医王付治慢性咽炎方

    名医王付治慢性咽炎方

    名医治慢性咽炎(热毒蕴结)方 处方:大黄、薄荷各3克,黄芩、栀子各6克,连翘12克,枯梗10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若热甚者,加石膏、知母;若肿痛甚者,加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若大便干结者,加芒硝、玄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治疗慢性咽炎,中医辨证为热毒蕴结型。临床症见患者咽痛,或咽肿,或吞咽不利,口渴欲饮水,发热,或恶寒,或咳嗽,或咳痰,或咽中灼热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数。 创方者:王付 名医治慢性咽炎(阴虚热扰)方 处...

  • 中医喉科 古氏喉科颇负盛名

    中医喉科 古氏喉科颇负盛名

    中医喉科是中医的一个特色分科,其起源较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对于咽喉疾病的介绍。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咽喉疾病的认识也不断完善,无论是药物食疗,还是手术排脓,各家论著里喉科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岭南中医喉科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神农本草经》中就载有岭南地区的喉科眼科用药,如橄榄、诃子、石菖蒲等,汉代杨孚的《异物志》中亦载有咀嚼槟榔,可减少口咽干痛腹痛等内容。历代岭南医家在治疗疾病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就岭南地区而言,其地处南方,五行属火,气候炎热且复杂多变,湿热易熏蒸,易侵犯咽喉。咽...

  • 名医戚清权治口腔扁平苔藓方

    名医戚清权治口腔扁平苔藓方

    上海名医治口腔扁平苔藓(气虚血瘀)方 处方:黄芪30克,丹参、党参、赤芍各15克,当归、川芎、桃仁、莪术、水蛭、泽兰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临床症见患者口腔黏膜病损呈珠光白色条纹,隐隐作痛,或见红斑充血伴有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红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 专家点评: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肤疾病,一般不具有传染性。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精神因素(如疲劳、焦虑、紧...

  • 主治腮腺炎 贵州名医罗俊儒之验方

    主治腮腺炎 贵州名医罗俊儒之验方

    组成及用法:防风、薄荷、夏枯草、玄参、金银花、 厚朴、焦楂、建曲、川贝母、地骨皮、淡竹叶各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忌油和糖食。 主治:腮腺炎,腮部一侧或两侧肿大疼痛,拒按,质硬不移,或红或不红,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口渴,烦躁,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脉滑数。 解析:本方为贵州名医罗俊儒之验方。痄腮之发,热毒而外,必有风痰食滞之郁遏,本方直视此病机特点,可师可法。(何钱)...

  • 江西名医治五官干燥方

    江西名医治五官干燥方

    处方:龟版10克,麦冬、天冬、天花粉、桑椹各18克,石斛、枸杞子各12克,绿茶、绿豆、生甘草、葛根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剂3煎,每麒200毫升,每日3 次。若为鼻病、咽喉病、口腔病、眼病,药煎煮完毕离火,先用毛巾围住鼻、口腔、眼与药罐趁热熏鼻、口腔、眼15分钟,然后内服。此外,可用药汁外洗或浸润五官局部。 功效主治:益阴升津,清燥润窍。主治邪热伤阴、燥烁清窍所致的五官不利之证,症见如五官干燥、耳鸣、耳疮、目赤、目涩、鼻衄、鼻疳、鼻槁、喉痹、喉喑、口疮、牙痛,干咳少痰,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 山东名医治冠状动脉狭窄经验

    山东名医治冠状动脉狭窄经验

    山东名医辛松峰博士是三代 御医之后赵绍琴先生的弟子。辛博 士治学严谨,诊疾有方,辨病辨证, 审因论治,不仅善治疑难杂症,更 善治明确诊断较难治疗的病症,尤 其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疗效 卓著。 冠状动脉狭窄是由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狭窄后导 致心肌缺血,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也就是冠心病。冠状 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 心绞痛,重者可致心肌梗死,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辛松峰博士运用中 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 疗效,现将辛博士治疗冠状动脉狭 窄的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学并无冠状动脉狭窄...

  • 《黄帝内经》以脑命名的病证

    《黄帝内经》以脑命名的病证

    《黄帝内经》“脑病”述要 《内经》 中与脑相关的描述共有 34 处, 涉及 27 个 篇章, 其中提到的脑部病证有“头晕” “眩冒” “耳鸣” “鼻渊 ” “大厥 ” “薄厥 ” “狂证 ” “癫证 ” “视歧 ” “善忘” 等, 以 “脑&...

  • 颤证病名考证 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颤证病名考证 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田立茹 李继安 姚建景   王淑玲主任医师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第二、三、四批,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勤于临床,喜用经方,不薄时方,用药灵活,笔者有幸跟随王淑玲临证学习,受益匪浅,兹对颤证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归纳,并重点介绍了王淑玲主任医师临床验案以飨读者。   病名考证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在中医经典文献中对应的病名大致有颤振、颤震、颤掉、颤症、颤抖、振摇、震掉、震抖、震栗、脑风...

  • 陕西名医治膈肌痉挛方

    陕西名医治膈肌痉挛方

    处方:丹皮、元胡、枳 实、姜黄、蒲黄、郁金、沉 香、赤芍、法半夏、檀香(后 下)、代赭石(先煎)各10 克,红花、桃仁、三棱、莪术 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 解痉缓急,平呃降气。用于 治疗膈肌痉挛,中医辨证 属气滞血瘀。症见呃逆频 繁,声高不扬,突发休止, 心神不定,时有呕吐,咽下 困难,常伴有严重的胸闷 气短,憋气,胃脘部疼痛拒 按,舌质多暗紫有瘀斑,脉 沉涩或弦细。 创方者:王希胜(陕西 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 科主任,肿瘤专业学科带 头人)。...

  • 云南名医治颈性眩量经验

    云南名医治颈性眩量经验

    颈性眩晕是以眩晕和平衡失 调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绝大多数 发病是由于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 丛受激,反射性地使椎动脉产生血 流动力学障碍,加之患者动脉硬 化、管腔狭窄、血液粘稠度偏高等 诸多因素,造成基底动脉的供血不 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表现 以眩晕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梁兵主 任医师为云南省名中医,从医40 余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临床详 辨证,精用药,对颈性眩晕有独到 的认识,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 下。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多 发于中老年患者,多因气血不 足,肝肾亏损,阴阳失调,...

  • 龙江著名医家华廷芳教授治疗痫症经验

    龙江著名医家华廷芳教授治疗痫症经验

    龙江著名医家华廷芳先生一生钻研医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治疗中更是仁心仁术,以己度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信服求医。华老出身中医世家,却从不自满自得,反而勤奋学习,白首穷经,医学积淀深厚,故而临床中得心应手,疗效显著,名震一时。 痫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志异常病证,又称“癫痫”,俗称“羊痫风”。东北地区多称其为羊角风,其症状为猝然仆倒、不省人事、角弓反张、口角流涎、两目上视、口中怪叫、醒如常人、心烦、不避水火、项强、手足拘挛、有咬破口舌者,或发病时作五畜...

  • 晕动病病名及病状 祝由法和外治法

    晕动病病名及病状 祝由法和外治法

    晕动病的中医病证考略 晕动病 (motion sickness, MS) , 或称运动病, 是因机体暴露于被动运动环境中, 受到不适宜的运动环境刺激而引起头晕、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前庭和自主神经反应为主的症候群[1]。该病名出现很晚, 1881年由Irwin提出, 并于二战期间由加拿大生理学家弗雷德里克·班廷普及[2], 但古代中医文献早有相关记载, 现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于“眩晕病”范畴, 治疗亦多从风、痰、虚入手。但事实上它不同于一般的眩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