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第7页
-
经方治癫痫 方用真武汤加味
病例:王某,男性,48岁。患 者患癫痫已8年,原每月发作1次, 发时口吐白沫,昏不知人,发作后 体倦乏力,服中西药多种效果欠佳。 近几年来发作渐频,甚时每周2~3 次,夜间及劳累后多发,伴头昏, 肢冷,耳呜,腰膝酸软,遗精,性 欲减退。诊见面色晦暗无华,表情 呆滞,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辨 证为肾阳不足,津液不化,痰湿上 泛,清阳被蒙。治以温肾化饮,敛 精开窍。 方用真武汤加味:生龙骨、 生牡蛎各20克,姜半夏12克,附 子(先煎)、赤芍、白芍、金樱子、 仙灵脾各10克,茯苓、白术、石菖 蒲各8克,干姜、益智仁、...
-
枳术丸加味巧治胃痛
临床报道用枳术丸加味治疗胃脘痛 80例,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观察80例,其中急性胃炎 14例,慢性胃炎3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 25例,胃癌2例;男34例,女46例;辨证分型:胃热型14例,胃寒型8例、肝郁气滞型28例,血瘀型1例,阴虚型10例,虚寒型10例。临床表现胃痛、胃胀、呃逆、吐酸、口干、口苦、口淡无味、纳差、面色萎黄、身软、乏力、便不适、舌红苔白或黄,脉弦等。 胃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20例;黏膜充血水肿部分黏膜糜烂35例;黏膜水肿、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及溃疡23例;胃癌 2例;幽门螺杆菌(Hp)阳...
-
用三味中药塞鼻 治偏头痛百例
采用中药塞鼻法治疗偏头痛150例,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50例中,男性61例,女性89例;年 龄18~50岁;病程l~12年。全部患者均经 颅多普勒检查(TCD)确诊,典型偏头痛者 15例,普通型偏头痛者8l例,复合型偏头 痛者54例。 临床表现:头痛呈周期性发作,头痛部 位在一侧颞额部、眼眶,或为双侧交替性头 痛,疼痛性质多为剧烈跳痛、胀痛、刺痛,每 次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伴有恶心、失眠和精 神疲乏等,每因情绪波动、劳累、饮酒等因 素诱发,女性患者多在经期前后发作。 二、治疗方法 处方...
-
单味大剂量茯苓可治失眠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 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负 面的影响。有些患者不得不求助于各 种镇静催眠药物,但该类药物的长期 应用易造成各种副作用、耐药性以及 依赖性。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发现, 大剂量茯苓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方法:取茯苓50克,水煎2次,共 取汁100毫升左右,分2次服用,分别 于午休及晚睡前半小时各服1次。服 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剂,禁食辛辣刺 激性食物,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经 临床治疗几十例,疗效满意。 点评: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 主,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
-
泽泻汤合二陈汤加味治眩晕
朴某,女,41岁,2013年9月26日初诊。 患者素有胃疾,3日前晨起头目眩晕,如坐舟车,伴恶心、呕吐频频。经当地卫生院静点用药,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刻诊:精神疲顿,面色苍白,稍事活动则恶心频作,呕吐之物多痰涎及些许食物。舌质淡、苔白略腻水滑,脉弦滑。此乃痰浊中阻,气机逆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运化失常。 治法:和胃降逆化痰,泽泻汤合二陈汤加味。 组方:泽泻40克,白术20克,茯苓30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竹茹15克,旋覆花15克,代赭石25克,生姜9片,炙甘草10,大枣10枚。2剂,水煎,每日...
-
主治胃呆 脾湿不思饮食 藿香三味饮
藿香三味饮的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8克。 加减:烧心,加黄连6克,吴茱萸3克;胃痞满,加代代花10克,厚朴花10克,莪术6克;口淡无味,加乌梅10克,生麦芽15克。 功效:芳香化湿,开胃进食。 主治:胃呆,脾湿不思饮食,口中粘腻,或口中有秽浊之气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水煎,每次煎15分钟,过煎则药性易挥发。以饭前服用为好,两次药液混合后,分3次服用。 方解: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原因有外因,有内因,更多的是饮食因素。饮食中的湿浊、油腻、甜腻等,均可伤及脾胃,使其脾...
-
胃脘胀痛吞酸5年 四逆散加味
刘某,男,43岁,2012年7月26日初诊。 患者因胃脘胀痛,吞酸5年余,加重1月。其5年前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胃脘胀痛,嘈杂吞酸,经某医院门诊治疗,口服奥美拉唑、硫糖铝效果不著。后又改服庆大霉素颗粒,熊去氧胆酸等,略似减轻,但病情反复发作。请中医治疗。患者现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吞酸,胸闷腹胀,情绪不稳,性情善郁,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舌质紫暗,舌下络脉青紫,苔薄,脉弦。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息肉。 证属气滞血瘀,胆胃失降,治宜理气通降,化瘀通络。 处方:醋柴胡10克,枳实10...
-
五更泻 以三味止泻散治之
1980年前后笔者回家探亲时,邻居一位30岁上下的男患者前来求治。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形寒肢冷,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细。1米70的个头儿,体重尚不足100斤,难以胜任农活之重,只能在家中坐吃山空。询之,则曰患五更泻已十多年,每天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已经四处投医,花了上万元,痼疾依然如故。 诊之为五更泻,处以三味止泻散治之。用石榴皮、茯苓、白术各50克,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患者连服10天,脐腹已不作痛,大便基本恢复正常。再服10天,大便正常,饮食增加,体力渐...
-
厨房调味品的治疗方
食用油:油是一种轻度的缓和剂,身体某部位被火灼伤时,将食油涂于患处即可止痛,被黄蜂或其他昆虫刺伤,用温油涂于伤口也能缓解痛感。如患有胃溃疡,可每天早晚喝两小口花生油,有一定疗效。还可治便秘。倘若小虫子钻进耳朵,滴几滴油入耳,虫子就能出来。食盐:受寒引起腹痛或急性膀胱麻痹,使小便不通,将盐炒热装在布袋里热敷腹部,有奇效。急性局限性皮炎瘙痒,用盐水洗涤、涂搽可以止痒。每日坚持用淡盐水洗眼,对治疗沙眼能收到好的效果;用盐水洗发,可以减少头发脱落。清晨起床后喝一杯盐开水,可以治大便不通。用盐开水漱口或含片刻,能把引起口臭的...
-
收集6味中药偏方
治中心性视网膜炎 葛根、毛冬青各30克,枸杞20克,菊花15克。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 治肺痈咳吐脓血 合欢皮、鱼腥草、芦根各15克,黄芩、桃仁各10克,水煎服。 治痤疮 桑白皮、黄芩、夏枯草各20克,枇杷叶、黄连各9克,连翘、赤芍各15克,山楂、薏苡仁各30克,炮穿山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一般服药10剂后,大部分丘疹消退、脓疮全无、结节囊肿缩小,继续服10剂可愈。 治鼻衄 王不留行全草60克,切碎,用500毫升水煎服,一次5克,每日2次。 治神经衰弱 合欢皮、夜交藤各15克,酸枣仁10克,柴...
-
中医治疗口腔异味
酸、甜、苦、辣、咸,食品中的各种滋味都要靠我们去细细品味。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使没有进食过什么食物,口腔有时却会莫名奇妙地出现味道,比如我们常说的口苦、口酸等。有人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中医认为,这种异常的口味,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或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 口苦 中医认为,口苦与热邪、肝胆关系密切,是由于肝胆蓄热,胆气熏蒸所致。口苦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胃热炽盛及心火上炎者。常见症状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赤黄、舌质偏红等。如经常口...
-
中成药调理口腔异味
口甜:口甜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甜味的感觉,多因湿热蕴结于脾,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故口中甜。口甜而少食、神疲乏力者多属于脾气虚弱,可服用资生健脾丸(即参苓白术散去大枣,加藿香、橘红、黄连、泽泻、芡实、山楂、麦芽、白豆蔻)。 口酸:指病人自觉口中有酸或泛酸,甚至闻之有酸腐气味等症状,包括以下两种证型: 饮食停滞证:食滞胃脘,化腐生酸,浊气上泛,则口中泛酸,气味酸腐。可见腹满疼痛拒按,或呕吐不消化食物,不思饮食,大便夹有不化之物,苔厚腻、脉滑。可服用保和丸。 肝胃郁热证:肝郁化热犯胃,胃失和降,则胃泛酸水...
-
单味中药治腮腺炎
大黄 取生大黄研成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每日换药1至2 次,一般用药3天即可腮腺炎痊愈。 大青叶 取新鲜大青叶60克,捣成糊状,均匀涂布于患侧耳下肿胀处。每日换药1至2次,一般换药3至4次获得治愈腮腺炎。 仙人掌 取鲜仙人掌去刺、毛后洗净,捣成泥状(禁用铁器),加入95%酒精(也可用鸭蛋清或鸡蛋清)调匀,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一般1至3天内治愈腮腺炎。 板蓝根 取板蓝根3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400毫升,共煮2次,总量约700毫升分二天服,每日3至4次,连服二剂治腮腺炎。 蒲公英 取鲜蒲公英30克(或干品...
-
偏瘫以经验方加味三妙丸速治之
2001年3月27日,吾友吕豪兄因脑梗死住院治疗,偏瘫稍有好转,痛风之证又作,左侧踝关节红肿热痛,彻夜难眠。诊为热痹,立以笔者经验方加味三妙丸速治之。 方药:苍术、黄柏、牛膝、当归各20克,金银花、生石膏、泽泻各30克,柴胡15克,全蝎5克,蜈蚣1条,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解:加味三妙丸方中苍术苦温以燥湿,黄柏苦寒以清热,牛膝导热下行,使湿热得清,得燥,得导,无有不除矣,故曰“三妙”。加当归以活血宣痹,加双花、柴胡、生石膏以清热利湿,加泽泻、薏苡仁...
-
饮食不节腹泻 一味车前子
□山东杨吉生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由于饮食不节,患了腹泻,请了几位大夫,均不见好转。 一日,欧阳修之妻听说京城来了一位江湖郎中,颇有名气,便建议欧阳修去看一下。欧阳修认为江湖郎中不可信,便不愿前往。其妻无奈,便瞒着他,花三文钱从郎中处取回一帖专治腹泻的药,谎称是太医院王太医所开。 欧阳修听说药方是太医院王太医所开,便欣然服用。服药后一个时辰后,小便增多,次日腹泻竟然止住了,真是药到病除。欧阳修大喜,要去感谢王太医,其妻只得以实相告。 欧阳修听罢,大感意外,便命夫人把那位郎中请至家中,并以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