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 第2页

江 第2页

  • 胸闷胸痛 江淑安经验方

    胸闷胸痛 江淑安经验方

    处方:瓜蒌皮30克,薤白30克,黄芪60克,丹参6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红花12克,元胡15克,桂枝20克,郁金15克,甘草6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饭后1小时温服,连服20剂为1疗程,连用药1~3个疗程,或用本方加大剂量熬制成膏剂,开水冲服。 说明:本方看似平淡,但配方严谨,药专力宏。一般用药一周后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减轻。...

  • 通络止痛 李德江创方治疗食管炎

    通络止痛 李德江创方治疗食管炎

    名医治食管炎(血瘀型)方 处方: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12克,牛膝10 克,三棱、莪术、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桔梗、川芎 各5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食管 炎,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胸骨后刺痛,吞咽梗噎, 舌暗红,舌边尖有瘀点,脉沉涩。 创方者:李德江 名医治食管炎(气虚型)方 处方:黄芪18克,山药、党参各15克,白术、茯 苓、法半夏各9克,陈皮、木香各6克,砂仁、炙甘草 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健...

  • 自制江米茶治疗腹泻

    自制江米茶治疗腹泻

    江米即糯米,具有温补收涩的功效。因进食生冷或者饮食不洁导致的腹泻,可以采用自制的江米茶来辅助治疗。 具体的方法是,取茶叶、糯米各15 克,加入食盐3克。将以上原料放人锅中,用小火炒黄后倒入锅中,加水煮开后倒出药汁服用即可。...

  • 江苏名医治老慢支肺气肿方

    江苏名医治老慢支肺气肿方

    江苏名医治老慢支肺气肿(风寒袭肺)方 处方:炙麻黄6克,杏仁、苏子、法半夏、前胡、牛蒡子各1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发散风寒,宣通肺气,除痰定喘。可用于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中医辨证属风寒袭肺,肺失宣降型。临床症见患者咳嗽气喘,咯吐白痰,遇寒则喘促加重,伴恶寒发热,舌苔白腻黄,脉浮滑。 加减:若出现黄痰,加瓜蒌皮、浙贝母、黄芩各10克,以清化痰热。 江苏名医治老慢支肺气肿(脾虚湿痰)方 处方:党参、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百部、杏仁、款冬花各10克,炙甘草...

  • 江苏名医治干眼症方

    江苏名医治干眼症方

    江苏名医治干眼症(肺阴不足)方: 处方:生地、玄参、麦冬、白芍、牡丹皮各10克,薄荷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清肺。用于治疗水液缺乏性干眼症,中医辨证属肺阴不足型。症见眼干涩,磨痛,口干,大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专家点评: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目前干眼症常分为泪液生成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两类,前者即为水液缺乏性干眼症。临床上以水液缺乏性干眼症最为常见。 江苏名医治干眼症(阴虚湿热)方: 处方:生地、麦冬、石斛、茵陈、天冬、赤芍各10克,炒黄芩、枳壳各6克,甘草3克。...

  • 风火喉痛及烂喉痧等喉痛 江南清咽方

    风火喉痛及烂喉痧等喉痛 江南清咽方

    组成: 望江南子18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风火喉痛及烂喉痧等喉痛。 按:此为贵州名医张致安的经验方。望江南子系豆科植物,文献未见其治咽炎喉肿,然其清肝明目,解毒通便之功,或可上行以解风热邪毒结聚上焦。如兼大便不通,眼目赤热,成人可用至30克煎水代茶饮。(何钱)...

  • 喉科是旴江医学中一支颇具特色的临床专科流派

    喉科是旴江医学中一支颇具特色的临床专科流派

    江西的旴江喉科流派,源远流长,名医辈出。早在元代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喉科医家范淑清和危亦林的喉科医籍专卷《世医得效方·口齿兼咽喉科》,明代出现了我国有史籍记载的第一部喉科专著——聂杏元《咽喉说》。自晋迄民国,有擅长喉科医家96人、医门31门,跨过近二千年时光。喉科是旴江医学中一支颇具特色的临床专科流派。 源于汉晋。旴江喉科,起源于晋代道医葛氏医门。建安七年,丹阳道士葛洪的叔公葛玄隐居清江樟树阁皂山和南城麻姑山,传道行医42年,弟子郑隐承其衣钵下传葛洪。葛洪于西晋...

  • 江西名医治五官干燥方

    江西名医治五官干燥方

    处方:龟版10克,麦冬、天冬、天花粉、桑椹各18克,石斛、枸杞子各12克,绿茶、绿豆、生甘草、葛根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剂3煎,每麒200毫升,每日3 次。若为鼻病、咽喉病、口腔病、眼病,药煎煮完毕离火,先用毛巾围住鼻、口腔、眼与药罐趁热熏鼻、口腔、眼15分钟,然后内服。此外,可用药汁外洗或浸润五官局部。 功效主治:益阴升津,清燥润窍。主治邪热伤阴、燥烁清窍所致的五官不利之证,症见如五官干燥、耳鸣、耳疮、目赤、目涩、鼻衄、鼻疳、鼻槁、喉痹、喉喑、口疮、牙痛,干咳少痰,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 龙江著名医家华廷芳教授治疗痫症经验

    龙江著名医家华廷芳教授治疗痫症经验

    龙江著名医家华廷芳先生一生钻研医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治疗中更是仁心仁术,以己度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信服求医。华老出身中医世家,却从不自满自得,反而勤奋学习,白首穷经,医学积淀深厚,故而临床中得心应手,疗效显著,名震一时。 痫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志异常病证,又称“癫痫”,俗称“羊痫风”。东北地区多称其为羊角风,其症状为猝然仆倒、不省人事、角弓反张、口角流涎、两目上视、口中怪叫、醒如常人、心烦、不避水火、项强、手足拘挛、有咬破口舌者,或发病时作五畜...

  • 江杨清辨治久泻学术思想及经验

    江杨清辨治久泻学术思想及经验

    久泻,短则数月,长则数十年,缠绵难愈,影响水谷精微运化转输,严重影响健康。笔者侍诊于侧,见江杨清教授治愈久泻患者众多,故对此经验作一总结,以飨同道。 辨病因、病机及脏腑 江老认为,久泻的病机有四大特征:一为多兼湿邪为患;二为多见脾虚或脾(肾)阳虚;三为寒热虚实并见;四为肝木侮土。前者为邪实,二者为正虚,三者寒热虚实错杂,末者属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其中脾胃气机之升降乃运化功能之关键,更为整体气机正常运转之枢纽,脾之清气不升而下陷则可为泄泻,故从他脏治泻亦应兼顾脾胃气机之升降[1]。把握住如上特征和标本主...

  •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方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方

    江苏名医治老年代谢综合征(阴虚血瘀)方 处方:黄精15克,虎杖、枸杞子、丹参、首乌、葛根、川芎、干地龙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化瘀。用于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瘀型。症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眩晕,善忘,齿松发脱,心区刺痛,肢体麻木或偏瘫,舌质紫暗,脉细数。 专家点评: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集簇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代谢综合征尚无与之直接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因,其为多种疾病的...

  • 浙江名医治乳腺囊性增生方

    浙江名医治乳腺囊性增生方

    浙江名医治乳腺囊性增生(肝郁痰凝)方: 处方:柴胡、赤芍、白芍各12克,青皮、玫瑰花、陈皮各6克,香附、川芎各10克,郁金、茯苓、瓜蒌、益母草、丹参、八月札、海藻、昆布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舒肝理气,化痰散结。本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本方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中医辨证属肝郁痰凝型。症见双乳胀痛伴结块,结块多为条索状或颗粒状,多在月经前加重,痛至腋下,胸闷不舒,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月经色鲜红、量少,舌淡红,苔薄,脉弦。 浙江名医治乳腺囊性增生(...

  • 兴起于汉唐 旴江医学

    兴起于汉唐 旴江医学

    开栏的话:旴江医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药学发展以及对日本、朝鲜等国传统医药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与安徽省“新安医学”、江苏省“孟河医学”、广东省“岭南医学”相媲美。自本期开始,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旴江医学的学术特点与成就,促使旴江医学的传播与发扬。 旴江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名医辈出。旴江医学人物众多,据医学史和地方志记载,旴江流域各县有传略可考的医学人物有936人,医籍684种。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中,陈自明、危亦林、龚廷...

  • 旴江医学 舌诊 针灸术

    旴江医学 舌诊 针灸术

    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明,推动着临床诊疗水平的进步与提高。旴江历代医家在传承《内经》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疗效卓著的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医学财富。 危亦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骨伤科学家,创造了诸多的骨伤治疗新技术。他所著《世医得效方》开创了正骨整复手法之先河,在“正骨兼金镞科”中详细介绍了肘、臂、腰、膝脱臼骨折的整复方法,其中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为世界之最早,比英国医生达维斯采用这一同样方法早了600年;架梯(立凳)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也...

  • 旴江医家著有医籍

    旴江医家著有医籍

    旴江流域,古往今来,文化鼎盛,医学繁荣。旴江医家多为先儒后医,文化素养深厚,故能深究医理,通晓各家,推陈出新,著书立说。936位旴江医家著有医籍684种,广涉医经、本草及临床诸科。 医经发挥方面。晋代张道龄著《辨灵药经》,唐代沈应善著《素问笺释》、宋代周与权著《难经辨证释疑》、李季安著《内经指要》、李晞范著《难经注解》、熊景光著《伤寒生意》,明代李梴著《医学入门》、刘钟运著《善读伤寒论》、张遂辰著《伤寒论参注》、清代喻嘉言著《尚论篇》、舒诏著《再重订伤寒集注》、谢养源著《金匮指南》、杨希闵著《伤寒论解略》、民国...

    养生秘方 2024-03-07 14 0 医家
  • 旴江医学 誉饮海外

    旴江医学 誉饮海外

    江西中医药大学旴江医学研究会 旴江医学 誉饮海外 在中医药学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众多的地域性医学流派。地域流派的涌现,不仅促进了中医药学术进步、繁荣和发展,其中有些还飘香海外,产生过重大国际性影响,为中外医学交流做出了贡献。江西旴江医学便是其中佼佼者。 在日本,旴江龚廷贤被公认为是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汉方医学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的著作《万病回春》被奉为后世派的经典。近年日本对汉方医学即传统医学引起重视,纳入保险的汉方成药有128种。汉方成药制剂处方来源,除《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外,有约11%来...

  • 旴江方书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

    旴江方书是中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

    自《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以来,历代方书层出不穷,其中旴江医家的方药书独具特色,如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沙图穆苏著的《瑞竹堂经验方》,龚廷贤的《种杏仙方》、《鲁府禁方》等,所记述的大量名方影响深远。 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载方3300余首,既保存了许多濒于失传的古代验方,又收载了危氏自高祖以下五世所积累的名医验方,也毫无保留地公布了自己制订的有效方剂,如治疗水肿的秘传八方,治疗痈疽的秘传十方。书中著名方剂参附汤、天王补心丹、玉屏风散、苍术散(二妙丸)、五...

  • 旴江流域涌现了一批针灸学家

    旴江流域涌现了一批针灸学家

    自宋代开始,旴江流域涌现了一批蜚声医林的针灸学家,出现了以席弘为代表的江西针灸流派。此后名家云集,薪火相传。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灸各家学说》记述的全国历代62家针灸流派代表人物中,席弘、龚居中、龚廷贤等8人均为旴江医家。 南宋席弘是江西针刺学派的领军人物。席弘和其传人席灵阳、席玄虚、席洞玄、席松隐等一脉相传,传承十二代;当传至第十代孙席信卿时又外传陈会,陈会授徒24人,其门徒扩大到广东、四川、安徽、江苏等地,形成卓有影响的“席弘学派”。席弘代表作《席弘赋》,是我国针灸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针...

  • 记浙江省海盐县秦山街道乡医姚虞明

    记浙江省海盐县秦山街道乡医姚虞明

    姚虞明,男,1954年生。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10月起任“赤脚医生”。拜师学习,后到县级医院短期培训。1982年在海盐卫校学习一年获《乡村医生专业结业证书》,1996年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许可证》。扎根农村防病治病45年,现任海盐县秦山街道许油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3次获县优秀乡村医生称号。被评为2014年度“嘉兴市群众满意的社区医生”。 浙江省嘉兴市所辖海盐县秦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许油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乡村医生姚虞明,被评为2014年度&...

  • 破伤风治验 江淑安治验录

    破伤风治验 江淑安治验录

    曾某某,女,14岁。患者于1976年1月29日上午锯柴火时,不慎将左拇指锯伤,第二天下午3时开始出现四肢发颤,时有抽搐,项强,头向后仰,出汗多,张口困难,言语蹇涩,吐词不清,于2月2日下午急诊收入本院外科住院治疗。入院检查:发育营养正常,神志清楚。头部出汗多,项强直,牙关紧闭,面部时搐,苦笑面容,腹直肌紧张,两小腿肌肉明显触痛。体温38.2℃。外科查体:左拇指背侧有一约0.5厘米大伤口。诊断为:破伤风。经用冬眠疗法、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静脉补液等疗法连续治疗一周后,病情仍未控制,于2月8日请余会诊。 会...

  • 澄江针灸学派境外传播纪实

    澄江针灸学派境外传播纪实

      澄江针灸学派是以一代针灸巨擘、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承淡安为创始人,首批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以及邱茂良、杨甲三等众多代表性传承人为支撑,以探究和弘扬针灸学术为追求的现代针灸学术流派。上世纪前叶,面对官学失守、非科学责难等,学派众多弟子传人在承淡安带领下,慨然以复兴针灸绝学为己任,秉持兼容并蓄的学术风范,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致用思想,取石攻玉,纳涓成河,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确立了针灸高等教育新模式、开创了现代针灸临床研究范式,使得针灸仁术在华夏大地重发异彩,并洋溢于境外。   同祖国大陆一样,二战之...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针灸
  • “江湖郎中”开的一张药方

    “江湖郎中”开的一张药方

      清朝初年,京城有个名叫黄百龄的官员,他得知有一好官位空缺,他想通过贿赂填补那个位子。   可是,正当任命书快要下达时,却传来了一个不幸消息:黄百龄远在家乡的老娘忽然去世了。按照当时的封建礼教,身为政府官员的他,必须立即赶回家去奔丧,以尽最后一次孝道。但是,黄百龄担心自己这一走,那个“肥缺”就会落入他人之手。为此,他闭门谢客,躲在家里假装生病。   黄百龄有个同僚,名叫高剑,这人为官清正,办事也很有能力。他对黄百龄的行为极为反感。按理说,那个空缺理应由高剑去填补。但是,由于黄百...

  •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外科中医训练班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外科中医训练班

    早在周代,中医即有“疡医”之设;《后汉书》更有华佗采用“麻沸散”进行“开肠破肚”的记载;隋代以后,太医院均设有“疮肿(疡)”一科。但中国古代在医学分科上,从未使用“外科”作为分科名称。在传统中医知识体系内,凡皮里膜外(胸腹膜腔之外)的各种有形疾患均归属于外科的范畴;以研究与治疗各种疮疡、皮肤病、瘿瘤、痔瘘、损伤等为主要内容;其特点是在理论、治则、用药等方面均注重内、外的结合与统一。西医东渐后,很快...

  • “扬子江”民族医药巨头

    “扬子江”民族医药巨头

      2014年1月8日,由扬子江药业集团独家赞助的全国医药卫生行业最高奖项——201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在京颁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医学会会长陈竺出席颁奖大会,对扬子江药业13年来鼎力支持医学科技进步,坚持用高质量药品护佑人民健康的义举给予充分肯定。   2月1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13年江苏省质量奖获奖名单,扬子江药业位列“江苏省质量奖”5家获奖企业第1名,这是扬子江药业继获得泰州市首届市长质量奖后,获得的又一质量荣誉,也是泰州市工业企业及江...

  •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纪实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纪实

      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江西中医药大学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进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江中人”迎来了又一次发展大机遇。   一所大学要发展,最坚实的根基是什么?总结长期的办学实践,江西中医药大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学科建设。   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江西中医药大学始终以一份“责任”和“担当”在高校改革浪潮中独树一帜。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

  • 江苏中医多专业一体化综合诊疗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上)

    江苏中医多专业一体化综合诊疗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上)

      编者按: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问题?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刻不容缓。近年来,江苏部分中医医院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探索和推动多专业一体化综合诊疗服务,形成了“医生围着病人转,诊疗围着疾病转,科室围着疗效转,行政围着临床转”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初步取得了“病人方便、疗效提高、费用降低、流程优化、病程缩短、特色加强、患者满意、医院发展”等成效,...

  • 访江淮名医赵海仙故居

    访江淮名医赵海仙故居

      江淮名医赵海仙的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大街舒家巷15号,人称赵海仙洋楼。去年寒假我拜谒了赵海仙故居。   赵海仙,名履鳌,字海仙,晚清名中医。之所以字闻于民间,导游说,这与他给东海龙王看病的传说有关。   东海龙王在一条小河里喝水时,不小心将蜈蚣精吸进了肚子。蜈蚣精进入龙王身体后爬进了它的脑子里,渴了就喝龙王的血,饿了就吸龙王的脑髓,不舒服时就在龙王脑子里闹腾,闹得龙王的脑袋常常钻心地疼,还时不时有一、两滴黄水从鼻孔中滑出。因为不知道是喝水时落下的病根,因而龙王四方求医都治不好。   听说赵...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省祖研)发展纪实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省祖研)发展纪实

      2014年5月30日,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正式挂牌,龙江人心目中57载的金字招牌“祖研”,迎来了又一次华丽转身。   从“祖国医药研究所”“中医研究院”到“中医药科学院”,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是功能与地位的完善与提升,更是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诏示与认可,是对这个机构多年来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上取得的贡献的肯定。   纵观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科研的历史,是科研与临床、科研和生产相互依托又相互促进发...

  • 江湖人自己的习俗和行话隐语

    江湖人自己的习俗和行话隐语

      江湖,本是地域概念,是指河流湖泊。随唐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路的开通,漕运的发达,那些长年游走于河川、湖泊、水道贩运粮食、盐、丝棉的生意人,他们长期“把客当家,把家当客”,就自称是“走江湖”、“跑码头”。后来,一些说书、唱戏、玩杂耍的,贩卖山货、药材的,靠医卜星相讨生活的人,他们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游走八方,就自谓是“闯荡江湖”、“流落江湖”。   江湖有江湖上的规矩,走江湖的江...

  • 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正式挂牌

    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正式挂牌

      2013年6月2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在我院正式挂牌。分院的成立,既是对以往成绩的肯定与鼓励,也为我院今后更快更好的发展搭建了上升通道和新的平台。把握分院建设的大好时机,提升单位整体实力,创造新的辉煌,这已经成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有鉴于此,回顾历史,分析现状,找准薄弱环节寻求优化调整方案,并不断践行推进分院建设应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历史与现状   我院是江苏省唯一一所专业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省级机构。建院50多年来,在历届院领导班子和几代研究院人的不懈努力下,多...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