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 第17页

解 第17页

  • 小儿疑难脑病 中医综合疗法治解颅

    小儿疑难脑病 中医综合疗法治解颅

    李省让 刘玉堂 西安脑病医院 张某某,男,出生后16天,湖北人,2012年12月16日就诊。 主诉:头大伴吸吮困难,反复抽搐16天。 病史:该患者系双胎老二,32周早产,出生时体重1300克,有产后窒息史,生后至今,头颅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今为求中医综合治疗前来我院求诊,现症见:头大,吸吮无力,反复癫痫样抽搐,每日发作14~15次,每次持续数秒钟,哭泣声微弱,落日目,视物不清,食纳差,睡眠欠佳,二便可。 查体:头围4...

  • 中医详解盗汗

    中医详解盗汗

    盗汗是中医病名,是 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 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 症。“盗”有偷盗的意思,古 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 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即 每当人们入睡时,汗液就 象盗贼一样偷偷泄出来。 古书记载“盗汗多见于阴 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 证。”因此,老年朋友都认 为盗汗就是阴虚引起的, 其实不然。 平素若见畏寒,汗出 后恶寒更甚,夜寐汗出,汗 后恶风,更兼鼻塞、流涕、 腰酸者,为气虚卫表失固、 营卫失和所致。治宜补气 固表、调和营卫。取黄芪 20克,白术、防风、桂枝...

  • 清暑解热 主治小儿夏季热

    清暑解热 主治小儿夏季热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仪征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字门中医儿科术第五代继承人。 早年跟随其父孙谨臣学医,尽得真传,后又跟随当代中医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左右,将其“运脾法”充分运用于临床。临证善治内、儿科杂症,尤专脾胃系和肺系疾病的诊疗,特别擅长使用中医多种治法...

  • 三仁汤解小儿高热

    三仁汤解小儿高热

    刘某,男,10岁,于1982年10月2日因发热恶寒一天,以“上感”收入某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经用西药解热镇痛、抗感染、激素疗法和物理降温等治疗三天后,发热持续不退,体温稽留在38℃左右,于10月5日下午4时急请中医会诊。症见:发热不恶寒(体温39.5℃),汗出热不退,伴面红、胸痞欲呕,口渴不欲饮,饮食纳差,小便黄。大便已3日未下,舌苔边白中间黄腻而燥,脉滑数。 证属湿热内蕴,已经化燥,治宜清热化湿,佐以通下,方用三仁汤加减。 处方:藿香10克,法半夏10克,白蔻仁6克,生薏...

  • 药膳汤缓解出汗

    药膳汤缓解出汗

    黄芪红枣汤黄芪15克,红枣20 枚,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分2~ 3次服食,每天l剂,连服10天。对气 虚表卫不固之汗症效好。 黑豆桂圆大枣汤黑豆30克,桂 圆肉10克,红枣30克,加水适量,文 火煎煮1小时,分2次服完,每天l 剂,连服15天。对表虚自汗及营卫不 调之汗症均有效。 浮小麦羊肚汤浮小麦30克,装 入干净小布袋内,羊肚50克,洗净切 块,加水适量,用文火煮至熟烂,捞去 布袋,调味,食羊肚饮汤,分2次吃完, 每天1剂,连用5~10天。有健脾止汗 作用,对虚汗均有效。...

  • 孩子喉咙痰多 妙招解决

    孩子喉咙痰多 妙招解决

      专家指出,孩子在冬天里由于免疫力弱,感冒受凉就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此时孩子喉咙里会有许多痰液,但不会像成人一样吐痰,多数孩子痰液主要是咽下去通过大便排出或者呕吐。一旦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在呼吸道内,会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将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专家提醒家长应帮助孩子及时排痰。   第一,家长要保持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最好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孩子的身上,房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在孩子痰咳不出时应采取拍背...

  • 宝宝腹泻 推拿缓解

    宝宝腹泻 推拿缓解

      冬天宝宝容易拉肚子,家长在这时候往往不知所措,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小儿推拿科主任李海娟介绍,善用推拿,可以缓解宝宝的腹泻症状。   1、左右来回按摩小儿的手指各100次,着重按摩大拇指、小拇指,因为大拇指为脾经,小拇指经过肾经。如此推拿按摩可以健脾补肾,弥补小儿先天性脾胃虚寒。   2、用手掌在小儿腹部顺逆时针方向轻揉各1分钟。   3、在小儿背部来回搓阳脉、督脉直至发热为止。   4、从风池穴向大椎穴推拿,可以降逆止呕。   5、最后轻点按揉足三里、太冲穴,将呕气向下引。   6、揉腹法。家长可以...

  • 唐洪丽解答 婴儿发烧怎么办?

    唐洪丽解答 婴儿发烧怎么办?

    特约专家、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唐洪丽 刘女士问:我的儿子才4个月大,最近发烧一个多星期了都不退,小脸蛋红红的,还有轻度的腹泻,我该怎么办? 答: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12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如果没有出现高热惊厥,家长可以不那么紧张,其实孩子感冒发烧一般不过38℃,就可以不急退烧。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大多为呼吸道感染,其中90%都是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季节转换的时候加上孩子的机体免疫低下,患感冒、发烧的比较多。在家里给小儿退热时...

  • 姜解小儿鼻塞 春防白色糠疹

    姜解小儿鼻塞 春防白色糠疹

    俗话说春无三日晴,在这段时间里,天气易变化、温差大。因此,幼儿容易感冒,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家长不妨用姜片水给孩子泡泡脚,以达到有效缓解鼻塞的作用。 一方面,生姜性温,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体毛孔张开,起到散寒发汗、祛风驱寒的作用。醋可以刺激足底穴位,调和经络气血,放松人体。将生姜一块(拇指般大小即可)加水煮透,然后加入适量的盐和100克左右的醋,晾到适宜的温度后泡脚。泡到水温变凉时,再加入足量的热水,直到双脚泡热、泡红,多数患感冒鼻塞症状会明显减轻,效果较好者鼻腔可完全恢复通畅。...

  • 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

    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捏脊疗法对缓解婴幼儿腹泻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患儿俯卧,医生以两手拇指、食指顶住病儿皮肤,自长强穴(尾骨部)沿脊柱两侧至大椎穴(平肩处)提拿皮肉,中间不要脱手,连捏3~5遍,每日1次。   此外,调整饮食对防治婴幼儿腹泻也很重要。一般轻度腹泻仍可喂母乳,但应缩短喂奶时间,延长间隔时间。如牛奶喂养,应将牛奶比平常更稀释些,并去掉上面一层奶皮。...

  • 盗汗伴瘾疹案辨治解析

    盗汗伴瘾疹案辨治解析

    刘某,女,44岁,2014年6月21日初诊。就诊时令:夏至。 患者主诉夜间盗汗2年,阵发性荨麻疹半年。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盗汗,汗出如油,未规律服药,近半年出现阵发性慢性荨麻疹,呈风团状红斑,瘙痒难忍,一周自行消退,全身乏力,精神困顿,昏昏欲睡,纳谷不馨,餐后胃脘胀痛,嗳气,平素嗜食生冷辛辣,畏寒恶风,多梦易醒,大便不调,2日1次,不成形,小便调。 望其形体适中,面色不华,舌质暗红、边尖赤,苔薄白,诊其脉沉小滑、尺弱。 证属:脾气虚弱,卫表不固。 治法:疏风...

  • 从中医角度解读育儿七不责

    从中医角度解读育儿七不责

    育儿“七不责”出自明代思想家吕坤的《呻吟语》:“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七不责”是中国古代育儿的智慧体现,其与中医脏腑情志理论也紧密相关,现解读如下。 对众不责 在公共场合不要责备孩子。应时刻维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公开责备会使孩子心情压抑、气机郁滞,产生自卑心理。当众责备,更会使这种不良影响加倍,甚至导致自闭,畏惧怕人,不能正常交流。...

  • 虚寒泄泻治方 解表和中治小儿泄泻

    虚寒泄泻治方 解表和中治小儿泄泻

    处方:茯苓、藿香、炒山楂、炒神 曲、炒麦芽各6克,麻黄、桂枝、半 夏、砂仁各3克,生姜3片。 用法:小儿根据年龄酌情加减剂 量,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解表和中。 主治:小儿泄泻,中医辨证为风寒 泄泻,症见肠鸣泄泻,鼻塞流涕,恶寒 发热,腹满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或 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郭云刚 治虚寒泄泻经验 方法:取五倍子20克,硫黄 粉12克,肉桂、丁香、吴茱萸、威 灵仙各10克。共研细粉,取药粉 lO克,用黄酒或米醋调成糊状敷 脐,每晚换药1...

  • 疏风解表法是儿科的首法

    疏风解表法是儿科的首法

    小儿脏腑柔嫩,形气未充,年纪越小,脏腑柔嫩的体现就越突出。一旦调护失宜,外则易为六淫之邪侵袭,内则易为饮食所伤,故简单生病。小儿“脾常缺乏,肝常有余”,所以小儿感触风邪后,易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中医儿科肺系病证的医治,“疏风”非常关键。 疏风解表法是儿科的首法 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风邪易伤卫表,使卫气的开阖失司,引发外感疾病,故解表必须疏风。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所谓疏风,是指...

  • 主治小儿肠虫证 张士卿验方详解

    主治小儿肠虫证 张士卿验方详解

    张士卿,男,1945年生,医学硕士,教授,主任中医师,首批甘肃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院长,现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中医儿科杂志》主编,出版《王伯岳儿科临床经验集》《于己百临床经验集》等论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组成:乌梅10克,花椒3克,细辛3克,槟榔6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胡黄连3克,炒白芍15克,炒使君子10克,...

  • 自汗盗汗 潜阳敛汗方解

    自汗盗汗 潜阳敛汗方解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名中医,师从全国闻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育、科研、临床近50年,掌管和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宣布学术论文多篇。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特别对呼吸体系、消化体系、心脑血管体系等疾病颇有诊疗心得,临证多获得满足效果。 组成: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炒白术12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茯神15克,桑叶末15克(冲服),旱莲草30克...

  • 解毒凉血治口烂饮杨桃茶

    解毒凉血治口烂饮杨桃茶

    阳气生发,肝火较旺,如吃辛辣燥热的食物,极易导致上火、生口疮。饮用杨桃茶能迅速祛火.消除口疮。 杨桃性凉,《陆川本草》中记载其有“疏滞,解毒.凉血.治口烂”的功效。现代研究显示.杨桃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和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可预防和治疗因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 取杨桃2个.削去棱角边缘,切成五棱花状薄片。加蜂蜜60毫升腌制3 天即可。用沸水冲泡红茶,然后加入腌制好的杨桃3~4片,10分钟后饮茶吃杨桃,每周1次。 杨桃性稍寒.多食易使脾胃虚寒,便溏泄泻.所以不宜服食过多。另外,不宜加冰服用。...

  • 中成药解决男人“难言之痛”

    中成药解决男人“难言之痛”

      针对男科疾病的不同症型,可辨证使用中成药来治疗。   肾阳虚证   1、补肾强身片   此药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的功能。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滑精,畏冷,腰酸腿软等症。每次服5片,日服3次。   2、五子补肾丸   此药原名为五子衍宗丸,也叫“五子丸”。有补肾、壮阳、固精的功能。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滑精、早泄及阳痿。每次服9克,日服2次。   3、龟龄集   此药具有补肾壮阳、补益气血的功能。适用于阳虚气弱引起的阳痿、滑精,筋骨无力,行步艰难等症。   肾阴虚证   1、左归丸   具...

  • 小儿口疮重在清热解毒

    小儿口疮重在清热解毒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若溃疡面积较大,上覆糜腐,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婴幼儿较为多见,预后良好。若体质虚弱,则口疮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本病在辨证上,一要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者,多为实证;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者,多为虚证。二要辨脏腑。舌上、舌边溃烂者,多属心;口颊部、上腭、齿龈口角溃烂为主者,多属脾胃。在治疗上,实证治以清热解毒;虚...

  • 口舌生疮属实火吃牛黄解毒片

    口舌生疮属实火吃牛黄解毒片

    冬天是进补的时节,大量进补温热食物,一些人容易口舌生疮,出现这样的情况,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师何邦广称,可适当服用牛黄解毒片。 口舌生疮,一般属于实火,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服用后有较好效果。 何邦广提醒,牛黄解毒片短期内有较好的疗效,但牛黄解毒片中有雄黄成分,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可转化为有毒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因此,牛黄解毒片不宜长期服用,否则有可能引起中毒。...

  • 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举隅 顽毒久羁解毒为先

    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举隅 顽毒久羁解毒为先

    谭新华从虚郁瘀毒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谭新华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 科学教授, 主任医师, 全国第一批、 第三批老中医药 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湖南省名中医。 从事外 科教学、 临床、 科研50多年, 擅长外科疑难杂病的诊 治, 尤其对前列腺疾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疗效显 著。 笔者有幸随师临诊, 受益匪浅, 现将其从虚、 郁、 瘀、 毒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如下。 久病多虚,责在脾肾 慢性前列腺炎若经多方辗转治疗无效, 病程迁 延日久, 久病则机体受损, 脏腑气血虚弱。 谭老认为: &...

  • 阳痿怎么恢复 药膳缓解

    阳痿怎么恢复 药膳缓解

    阳痿又称勃起功能障碍(国际上简称ED),是指在有性欲要求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者虽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但不能保持性交的足够时间,因而妨碍性交或不能完成性交。中医认为,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驰纵,引起阴茎萎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中医学认为的男子性功能障碍和某些慢性疾病表现以阳痿为主。现中医中药秘方网提供五款药膳缓解阳痿:   鹿角胶粥   原料:鹿角胶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   制法:先煮粳米作粥,待沸后,放入鹿角胶、生姜同煮为稀粥。   用法...

  • 疏风解毒汤治疗包皮水肿

    疏风解毒汤治疗包皮水肿

    包皮水肿多因湿热淫 毒.或因久坐湿地.湿热侵 袭.以致风毒交攻于阴器. 表现为包皮水肿、痒痛、破 溃糜烂、流水流脓,长时间 不愈。临床运用疏风解毒汤 治疗,可取得治疗效果。 处方及用法:蝉蜕、桑 叶、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 酱草各10克,土茯苓20克. 车前子15克,甘草8克。水 煎取液.分2~3次温服.每日 1剂,连服7剂。水肿甚者. 另取蝉蜕30克.煎取药液. 用纱布蘸药液温洗患处.每. 日¨次:破溃糜烂者。另取 苦参、黄柏各50克.煎取药 液,温洗患处.连洗3-4日。 此外.服用期间.忌食 辛辣...

  • 男性阴囊坠胀自行缓解

    男性阴囊坠胀自行缓解

    男性在一生中都可能受到阴囊坠胀的困扰。专家表示,长时间剧烈运动、站立、行走,都可能会导致阴囊坠胀,但这种不适常无需特殊处理,多数会自行缓解。 专家表示,很多男性都出现过阴囊坠胀,不少人甚至担心是病。在男科门诊中经常能听到一些男性抱怨性生活后出现阴囊坠胀,担心是否患上了性病。其实,多数是因为太过频繁的阴茎勃起,或勃起时间太长,而引起盆腔脏器、会阴生殖器官反复或长时间充血,这有点像过度体力劳动后四肢肌肉酸胀疼痛。 一般来说,凡是能引起阴囊、睾丸、附睾血液循环异常,生殖道腔内压力改变,或使该部位肌肉功能异常的...

  • 男人阳痿 食疗解忧

    男人阳痿 食疗解忧

      中医认为,阳痿多与心、肝、脾、肾有关。患者在药物、心理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食疗方,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白木耳30克,鹿角胶、冰糖各15克。将白木耳泡发、择净,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至沸后加入鹿角胶、冰糖溶化即成,一次或分次食用。主治功能性阳痿。   2.黄芪20克,枸杞子30克,乳鸽1只(去毛及内脏),葱、姜、盐各适量,共炖熟,喝汤吃肉,3日炖1次,3~5次为1个疗程。具有补心益脾、益肾摄精的功效。此方对心脾两虚、肾气不足所致的早泄、遗精、阳痿等症有效。萧华...

  • 性欲减退 阳痿早泄 临床方解

    性欲减退 阳痿早泄 临床方解

    王劲松,1965年生,安徽省萧县人,医学硕士,江苏省徐州市名中医,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师承于首届全国名中医徐福松教授。著有《王劲松中医精室论》《男科专家临床随笔》等。 组成:熟地黄、茯神、山茱萸、紫丹参各15g,巴戟天、石斛、麦冬、石菖蒲、远志、枸杞子各l0g,酸枣仁20g,五味子5g,制附片3g(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功效:滋阴精,温阳气,养血安神,蠲浊益智。 主治: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或男性不育等,证属阴精阳气亏虚、痰浊郁滞,以及精...

  • 中医病机详解糖尿病阳痿 中医单味药

    中医病机详解糖尿病阳痿 中医单味药

    糖尿病阳痿中药治疗研究现状 糖尿病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病 因之一,其发病率是正常男性的 4 倍左右 [1 ] ,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阳痿最早出自 《素问· 五常政大论 》 : “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 。后世 医家也有称之为 “阳事不举 ”“阳事不用”等,真 正开始使用阳痿名称大约源于明代。而糖尿病阳 痿则属于中医学 “消渴”并 “阳痿”范畴。笔者 就糖尿病阳痿的...

  • 早泄 用中医小妙招解决

    早泄 用中医小妙招解决

    成年男子早泄是最常见的射精功能障碍,发病率大约3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心理,导致害怕性交,从而夫妻感情破裂,所以及时治疗尤为重要。中医专家推荐用中医小妙招解决。推荐验方如下: 滋补肝肾的鸡骨黑豆汤 鸡骨100克,黑豆3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或猪脊髓,五味子各15克,水煎服。 评 在男性当中,早泄是最普遍的性功能障碍之一,约有20%~40%的男性存在射精过快的问题。一般认为性交时间短于2~5分钟,抽动次数不足15次者,可怀疑为早泄。鸡骨就是鸡的骨头,又叫鸡骨架,鸡骨架含有多种丰富的维...

  • 解密古代房中药物 防早泄吃“镁”食

    解密古代房中药物 防早泄吃“镁”食

    关于房中药物。准确地讲,房中药物与中医临床的补肾药物有所区别,前者内服则激发肾火以壮阳,外用则靠刺激性具以勃起;后者则通过滋补肾阴以养阳。前者欲求速效以满足情欲,不惜伤阴以壮阳;后者欲求养生健体,不惜缓效以固本。目的不同,功效迥异。 民间传统对此认识颇多误区。例如,认为某些哺乳动物的雄性生殖器如虎鞭、鹿鞭、牛鞭等具有强力的壮阳作用。这些物品的滋补壮阳效果,并非中医和民间俗信讲的那么强大。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现代药理学证明,这些动物的阳具,除了睾丸中含有一点点动物的雄性激素外,绝大部分只是普通的肌腱纤维和蛋...

  • 中医狐惑症 治宜调经养血解毒化湿方

    中医狐惑症 治宜调经养血解毒化湿方

    师某,女,40岁,2001年3月3日初诊。 主诉:每次月经前后发热,伴口腔、外阴部溃疡3年余。就诊时月经将行,腹痛腰酸,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辨证属中医狐惑症,属血分有热,肠胃湿热,消化不良。治宜调经养血,和中安神,解毒化湿。 方药:党参15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丹参12克,生地30克,金石斛12克,川牛膝10克,鸡血藤10克,木香5克,香附6克,川断6克,炒薏仁12克,车前子12克,土茯苓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5剂,水煎空腹服。 二诊:月经适来,外阴、口腔糜烂,头晕失眠,腹胀腰酸,脉细苔薄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