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利湿 第2页

利湿 第2页

  • 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 清热利湿方用药原理

    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 清热利湿方用药原理

    自拟清热利湿方结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感悟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常见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1],其具体特点为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2]。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湿热浸淫证常见于急性期,皮损呈多形性,常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其主症为发病迅速,皮损潮红,有丘疱疹,自觉灼热且瘙痒剧烈,抓破渗液流滋;兼症为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脉: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1 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

  • 全身出汗不止利湿通阳治法

    全身出汗不止利湿通阳治法

      张某,女,34岁,公司职员。于2004年11月初诊。近二月全身出汗不止,以上半身为多,汗冷而黏,有汗气味,伴背心冷痛,四肢不温,脘腹胀满,纳佳便常,小便短黄,口苦,舌苔薄白而腻,脉濡细。   参阅前方,均为参附及桂附等温阳之剂。全身自汗、冷汗,可见于阳虚,而汗黏、有汗气味,则非阳虚,乃热处湿中,湿蕴热外,湿热胶结熏蒸所致;背心冷痛,四肢不温,可见于阳虚,而胃阳阻遏,经输之气不通亦可出现背心冷痛。四肢不温兼有口苦,小便短黄,则非阳虚,显系湿郁气机而令阳气不能布达之故;脘腹胀满,可见于阳(脾)虚,若与舌脉相...

  • 肥胖汗出症 健脾燥湿清利湿热

    肥胖汗出症 健脾燥湿清利湿热

    健脾燥湿 清利湿热 本型患者多体型肥胖,且平日嗜食肥甘辛辣之物或有高脂血症,湿邪内蕴日久化热,湿热郁阻中焦,气机不畅,宣泄失常,内迫营阴而发为汗出。症见身重疲倦,纳呆或善饥,汗出油腻而黄,舌红,苔黄腻,脉滑等症。治当益肺健脾、清热利湿,方用三仁汤加减。 典型病例 患者,男,38岁,体型肥胖,血脂超高,联合降压不达标,嗜食肥甘辛辣之品,2010年3月10日初诊。 自诉 动则汗出2年余,屡治不愈,汗出依旧。诊见:动则汗出、汗黏、发黄染衣,身重疲倦,口黏口苦,咽中痰多,纳呆,大便稀...

  • 小儿脾胃泄泻 温中降逆利湿止泻法

    小儿脾胃泄泻 温中降逆利湿止泻法

    温中降逆、利湿止泻法 霍某,男,2岁,1995年5月6日诊。 食生冷瓜果之后,出现泄泻、呕吐已5日余。大便日6~7次,有时呕吐,神疲,精神欠佳,腹按尚软。舌淡,苔白,脉稍滑。 证属:脾胃虚寒,胃气上逆。 治以:温中降逆,利湿止泻。 处方:党参5克,炒白术6克,茯苓6克,炮姜3克,白蔻2克,藿香5克,半夏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甘草3克。2剂,水煎150毫升,分早晚二次服。 二诊(5月8日):泄泻减少,日2~3次,精神转佳,仍有...

  • 清热解毒利湿类中药进行治疗前列腺炎

    清热解毒利湿类中药进行治疗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为中老年男性较常见病,属于中医“白浊”“精浊”范畴,是由下焦湿热、气化失调所引起的,可使用清热解毒利湿类中药进行治疗。验方如下: 败酱草10克,蒲公英8克,赤芍、山茱萸、山药、丹参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各1次,连用5天。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理气活血、温肾散寒的功效。...

  • 清热利湿消瘀散结 治慢性前列腺炎

    清热利湿消瘀散结 治慢性前列腺炎

      王键,男,1956年出生,安徽歙县人,出身于新安王氏医学世家,自幼跟随外祖父学习中医。获得中医硕士学位后,跟随其伯父王任之、其父王乐匋教授学习中医,从事中医教育、临床、科研工作近40年。   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并获银奖,是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安徽省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致力于新安医学,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临证方面...

  • 清热利湿化痰法治精液液化不良症

    清热利湿化痰法治精液液化不良症

    运用清热利湿化痰法治疗男性 精液液化不良症11例,取得满意疗 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取门诊患者11例,年龄 25~45岁;病程1~6年。精液化验均超过1小时不液化,诊断为精液 液化不良症。患者易烦躁、小便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经中医辨证 诊断为肝胆湿热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龙胆草、车前子各9克, 黄芩、栀子、木通、泽泻、生地、柴胡 各6克,当归、甘草各3克,薏苡仁 20克,川贝母5克,鲜竹沥10毫 升。上药加水煎3次,共取煎液500 毫升,分3次口服。每日1剂,10剂 为1个疗程,一般口...

  • 睾丸鞘膜积液 自拟利湿消疝汤

    睾丸鞘膜积液 自拟利湿消疝汤

    王某某,男,7岁半,河南中牟县人。2010年7月初诊。 患儿自幼有双侧阴囊肿大,西医诊断为“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建议手术治疗,家长考虑患儿较小,拒绝手术,随来诊试试中医治疗。舌淡,苔薄白,脉弦缓。阴囊肿大,状如水晶,不红不热,触之有囊性感,阴囊稍隐痛无定处,无破损等。平素患儿急躁易怒。中医诊断为水疝。 辨证:水湿内结。 治法:疏肝理气,利水除湿。 主方:自拟利湿消疝汤。 处方:盐橘核10克,盐荔枝核10克,青皮6克,...

  • 清热利湿化浊 治精液不液化

    清热利湿化浊 治精液不液化

    处方:白花蛇舌草20克,泽泻、野菊花、金银花、枸杞子、六一散(布包)各10克,怀牛膝8克,龙胆草、栀子、藿香、佩兰、厚朴、茯苓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化浊。 主治:精液不液化,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症见精液色淡黄,粘稠,不液化,神疲乏力,口苦咽干,腰酸沉重,阴囊潮湿且热,会阴不适,小便黄赤,甚或尿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精液镜检多见死精、弱精,精子凝集,内有脓、白细胞。 张瑞祥...

  • 不孕症治法 温宫散寒化瘀利湿通脉

    不孕症治法 温宫散寒化瘀利湿通脉

    经行错后,色暗夹 块,量少,小腹掣痛,恶 寒喜热,脉沉紧或细缓, 苔薄白,舌边尖有瘀点 者,此属外感寒湿之邪, 凝滞胞脉之变,宜用温 散通行之法,以少腹逐 瘀汤加桂枝、穿山甲、路 路通、香附治之。 经行超前,色泽暗 红,夹紫块,平时带下量 多,色白黄相兼而臭秽, 阴道瘙痒,脉滑数,舌苔 白黄,舌边尖红者,此属 湿热下注,蕴结胞宫之 变,宜用清热利湿,活血 通络之法,以四妙散加 土茯苓、马鞭草、鸡血 藤、丹参、赤芍、猫爪草 治之。 经行错后而量多色 暗,带下质稠黏,平时 心烦胸闷,泛恶欲呕, 苔白厚腻,舌质暗红,...

  • 不孕症,继发性不孕,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方

    不孕症,继发性不孕,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方

    姓名:李某某 性别:女 年龄:32岁 职业:职员 初诊:2012年10月21日 主诉:清宫术后未避孕未孕2+年 现病史:患者月经初潮14岁,周期30天,经期5天,量中,色暗红,有血块。孕4产0流产4次,2007年药流一次,2008年自然流产一次。2009年初在外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2009年在外院行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术,孕35天,胚胎停止发育,完全流产,未清宫。2010年2月在外院再次行胚胎移植术,孕40天,胚胎停止发育,行清宫术。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

  • 带下病反复发作半年 清热利湿治方

    带下病反复发作半年 清热利湿治方

    黄某,37岁,工人,1992年4月11 日初诊。 带下反复发作半年。1年来因工作繁忙,家务较多,自觉疲劳不支。半年来,带下量多,时而色赤不鲜,点滴不净,伴阴痒,经前性急易怒,乳房胀痛,时有阴吹,大便干结,口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微数。 辨证分析:肝藏血,主疏泄,本例患者带下色赤,伴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等症,实为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湿热下注胞宫,带脉失约所为。肝不能藏血,有泄无藏,故带下色赤,点滴难净。经将行乃相火内煽易动之时,故肝之郁结愈甚而见性急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纳呆,大便秘结,为阴虚有热之象。 诊...

  •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产后带下病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例1 刘某,28岁,工人, 1992年6月12日初诊。 产后带下异常1月余。1992年4月1日足月顺产,产后恶露持续1个月干净。嗣后出现带下量多,质稀如水,不臭,外阴痒痛,纳少,大便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口潮红,阴道左侧壁有少量肉芽组织增生,余无异常。自带检查无特殊。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 诊断:①带下过多;② 阴痒。 辨证:湿热下注,任带损伤。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除秽。 处方:黄柏6克,苍术 6克,生苡仁15克,牛膝 10克,当归身10克,山栀子6克,鱼腥草10克,救必应lO克,佩兰6克,山楂...

  • 带下病治疗以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带下病治疗以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中医分型为脾肾阳虚型、湿热蕴结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一、脾肾阳虚型:症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或黏稠无臭味,淋漓不断,神倦肢重,食少便溏,面色晦黯,腰酸痛,小腹冷感,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缓。 治则:健脾除湿,温肾止带。 处方:山药、白术、苍术、自芍、柴胡、车前子、菟丝子、泽泻、茯苓各10 克,荆芥穗、甘草各6克。 加减: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加金樱子、芡实、龙骨、乌贼...

  • 女性白带困扰 健脾利湿药膳

    女性白带困扰 健脾利湿药膳

      女性要避免白带困扰,可多吃一些健脾利湿药膳,如四神汤、薏仁红豆汤、莲子山药汤、清蒸白果蛋等,都是不错的保健药膳。   四神汤   材料:需准备莲子15克、芡实15克、薏仁15克、茯苓3克、山药15克、排骨数块、猪小肠适量。   做法:先把中药材、排骨、猪小肠洗干净之后,把猪小肠烫过,然后加适量的水,一起煮熟即可食用。   薏仁红豆汤   材料:需准备薏仁、红豆,用量随个人喜好。   做法:先把薏仁、红豆浸泡变软,加适量的水煮熟后加糖即可食用。   莲子山药汤   材料:需准备...

  • 慢性盆腔炎 痛经清肝利湿汤

    慢性盆腔炎 痛经清肝利湿汤

    清肝利湿汤载于《刘奉五妇科经验》,“主治肝经湿热、热入血分所引起的赤白带、月经中期出血以及由盆腔炎所引起的子宫出血或月经淋漓不止。”本方主治肝经湿热下注证,功在清肝利湿、升阳除湿、活血止带,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痛经、排卵期出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阳性)等病。 原方为瞿麦四钱(12g),萹蓄四钱(12g),木通一钱(3g),车前子三钱(9g),黄芩三钱(9g),牛膝三钱(9g),丹皮三钱(9g),川楝子三钱(9g),柴胡一钱半(4.5g),荆芥穗一钱半(4.5g)。笔者...

  • 滴虫性阴道炎宜清热利湿止带杀虫

    滴虫性阴道炎宜清热利湿止带杀虫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妇科常见炎症之一。本病属中医“阴痒”“虫蚀”范畴,主要是由于脾虚湿热,素体脾虚,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蕴腐成虫而致,以及肝经郁热,肝郁化热,蕴热成虫而致。 治则:宜清热利湿、止带杀虫。 处方:车前参柏液:取车前子15g,苦参6g,黄柏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也可用药液冲洗阴道。一般用药5~7剂可愈。 方中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可清热利水渗湿;苦参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黄柏味苦...

  • 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补气健脾清热利湿

    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补气健脾清热利湿

      组成:苍术15克,白术15克,薏仁30克,黄柏15克,牛膝10克,白豆蔻15克,金钱草15克,土茯苓15克,车前草15克,萆薢15克,徐长卿15克,重楼10克,蒲公英10克,山慈菇15克,清风藤15克。   功能:补气健脾,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毫升,分两次温服。   方解:痛风虽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但应与一般意义上的痹证有所区别。普通痹证的发病往往是感受风寒湿邪而起,痛风则不同,其与外感六淫的关系并不密切...

  • 健脾固肾利湿化浊治蛋白尿

    健脾固肾利湿化浊治蛋白尿

    处方:黄芪、龟版、玉米须各 20克,山药、薏苡仁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固肾,利湿化浊。 主治:蛋白尿。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症见神疲食少,腰膝酸软,小便浑浊,舌淡或淡胖,苔腻,脉细濡。 仇瑾文...

  • 泄泻,溃疡性结肠炎,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方

    泄泻,溃疡性结肠炎,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方

    患者名字:郭磊 性别:男 出生日期:32岁 就诊日期:2013.02.18 初诊 发病节气: 主诉:腹泻、腹痛2年。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每于饮食不慎或受凉后呈现腹痛、腹泻,未引起注重,予对症处理多能缓解。一年前加剧,在湘雅医院行肠镜查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予西药医治症状重复而求中医医治。现大便溏一日1-2次,色黑,偶有脓血粘冻,胃脘饱胀,食后尤甚,左下腹冷痛,口淡口苦。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无 体格查看:面色萎黄,腹平...

  • 清热利湿化瘀法治黄疸

    清热利湿化瘀法治黄疸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症,常分为“阳黄”、“阴黄”、“急黄”、“瘟黄”、“胆黄”等症范畴。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对危重急症者需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积极抢救治疗,尽快控制和消退黄疸,早防早治各种变证。对于病情较缓者,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是退黄较有效和最常用的治法。   王某,女,5...

  • 垂盆草清热利湿退黄之妙用

    垂盆草清热利湿退黄之妙用

    垂盆草,为景天科草本植物垂盆草的新鲜带花或干燥全草。生于山坡岩石上或栽培。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淡、微酸,凉。归肝、胆、小肠经。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用。适用于湿热黄疸(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酶有一定的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是消除)、疮疡肿痛、毒蛇咬伤等。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洗净捣烂绞汁内服,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

  • 利湿通淋通调水道 治糖尿病性尿路感染方

    利湿通淋通调水道 治糖尿病性尿路感染方

    名医治糖尿病性尿路感染(脾肾两虚)方 处方:党参、白术、炙甘草、猪苓、茯苓、木香各 10克,泽泻8克,制附片(先煎)、肉桂、小茴香、川椒、干姜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益肾。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尿路感染,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症见面浮肢肿,食少腹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溏薄,小便频数,淋漓不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创方者:张世峰 名医治糖尿病性尿路感染(膀胱湿热)方 处方:滑石25克,车前草、扁蓄、瞿麦、山栀子、茵陈、乌药各10-克,金银花、野菊...

  • 利湿益肾法治慢性肾炎蛋白尿 中医“虚损”

    利湿益肾法治慢性肾炎蛋白尿 中医“虚损”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为主,多数患者起病较为隐匿、进展较为缓慢。采用健脾利湿益肾法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81例,男52例,女29例;年龄19~46岁,平均38.25岁;病程12个月~10年,平均3.15年。 诊断标准:1.肾功能下降,早期症状隐匿,病情进展后逐渐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BuN)、血肌酐 (sCr)、贫血等异常情况;2.经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3.5克,且伴有血...

  • 慢性肾炎肾小球病变 治疗补肾活血清热利湿贯穿始终

    慢性肾炎肾小球病变 治疗补肾活血清热利湿贯穿始终

    慢性肾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病变,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多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严重的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肾脏病理类型多种多样。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慢性肾炎有丰富的经验,笔者作为张大宁的弟子,将张大宁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进行总结,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张大宁认为“肾虚血瘀”是各类慢性疾病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基础,肾虚血瘀是慢性肾炎的根本病机。自古即有“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

  • 蛋白尿 活血利湿祛风利湿

    蛋白尿 活血利湿祛风利湿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贯穿于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全过程。目前,对于顽固性蛋白尿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蛋白是人体“精微”物质,由脾之运化水谷与肾之精气所化生,故蛋白尿生成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湿邪是慢性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临证有内外之分,发病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湿邪黏滞,最易阻碍气机,导致三焦壅滞,水道不利。水湿停聚,谷精不循常经,招致湿热内生,形成恶性循环,蛋白尿、水肿之症而生。 笔者认为湿邪是贯穿慢性肾病蛋白尿发病始终的内在病理因素,也是...

  • 清热利湿治 尿石症医案一则

    清热利湿治 尿石症医案一则

    王某,男,今年46岁。5天前感觉右侧腰腹 痛反复发作,加重1天,前来就诊。刻诊:右侧腰 腹部绞痛,疼痛向侧小腹放射,伴有恶心呕吐, 小便憋胀难解、呈淡红色,夜尿3~4次,大便秘 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经验查:腹软,全腹 无压痛,右肋腰部点压痛,右肾区叩痛;B超提 示:右肾结石,约0.65厘米×0.6厘米;尿常规: 红细胞++。西医诊断为肾绞痛;中医诊断为石 淋症属下焦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益肾排石。 方用:桑寄生、金钱草各30克,杜仲、续断、鸡内 金、滑石、猪苓各15克,冬葵子、菟丝子、牛膝、 石...

  • 慢性肾衰方药 治则益气保肾利湿化浊

    慢性肾衰方药 治则益气保肾利湿化浊

    肾脏疾病病因复杂,由于大多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以经验性治疗为多,缺乏病因性治疗的手段。在每个阶段,会有一些标志性的治疗方法被用于临床,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肾脏疾病的治疗水平。 慢性肾衰晚期,近年来有低龄化趋势,且绝大部分慢性肾衰晚期患者都是从慢性肾炎发展而来的,其次是尿路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肿、脚肿、蛋白尿、血尿、血压高等,如果拖延治疗,就会发展成慢性肾衰晚期。针对慢性肾衰晚期,药物、透析、肾移植虽是常用治疗方式,但药物只...

  • 坐骨神经痛 散寒利湿治则处方

    坐骨神经痛 散寒利湿治则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时祥   万某,男,35岁。2008年6月29日初诊。患者自述两年前开始,左侧腰骶部向左腿后外侧,传至小腿及足背部,左下肢屈伸不利,步履艰难,活动后疼痛加重,左下肢殊冷,经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2年来四处求医,疗效甚微。诊察其脉沉细,舌体胖嫩,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症合参参,证系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成痹。   治则:散寒利湿,祛风通络。   处方:当归15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穿山龙12g,川牛膝12g,独活10g,木瓜10g,地龙10g,防己1...

  • 糖尿病健脾利湿治疗

    糖尿病健脾利湿治疗

      潘某,女,28岁,村民。2000年6月26日初诊。自诉两年前夏季发病,延医诊治,查尿糖定性阳性,以糖尿病在当地数所医院中西药断续治疗一年余,症状时轻时重,未能满意控制,遂来我院延余诊治。   症见精神疲惫,倦怠乏力,短气懒言,形体消瘦;口渴,饮水不拘寒热,每日约5~6升;食欲不振,口甜如饴糖,脘闷腹胀,大便清稀,每日2次,小便清长,日约十余次;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质淡嫩暗紫、苔灰白而润,脉缓沉细。尿糖定性(++++),空腹血糖340mg%,血常规及胸部透视正常。   观其脉症,乃属脾肾两虚,湿阻中...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