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辨治 第14页

辨治 第14页

  •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病因病机 辨治经验药方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病因病机 辨治经验药方

    刘爱华以糖肾升清降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经验 糖尿病肾病( DN) 是以结节性或弥漫性肾小球硬 化、 渗出性病变为病理改变, 以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及肾 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表现, 是糖尿病最常见微血管 并发症之一, 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无论 1 型还是 2 型糖尿病, 30% ~ 40% 的患者可出现肾脏损 害, 而 2 型糖尿病中约 5%的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 已有肾脏损害 [1 ] , 病程 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约 20% ~40% 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2 ] 。持续性蛋白尿会加 重肾脏损害程...

  • 阴阳六经辨治消渴病诊疗方案

    阴阳六经辨治消渴病诊疗方案

    阴阳六经辨治的辨治原则为:首辨阴阳,再辨六经,后分经腑、表里、寒热、虚实、标本。首辨阴阳: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将患者分为阳证与阴证,再辨六经。 阳证分为3证:1.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治法,方拟:白虎加人参汤。2.瘀热互结,兼气阴两伤证,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腑为治法,方拟:加味桃核承气汤。3.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以和解少阳为法,方拟小柴胡汤。 阴证分为4证:1.太阴、阳明虚寒证,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为治法,方拟理中丸合吴茱萸汤加味。2.少阴阳虚寒湿证,以温补元阳、...

  • 突发性耳聋中医名家辨治方

    突发性耳聋中医名家辨治方

    治突发性耳聋(热毒上扰)方 处方:连翘12克,黄芩、玄参、桔梗、柴胡、马勃、金银花、菊花各10克,僵蚕15克,板蓝根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祛风,解毒疏窍。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热毒上扰型。症见突发耳聋,身热畏寒,鼻塞流涕,或伴腮肿,咽痛头痛,面红口燥,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数。 创方者:林祖辉 叶杰清 治突发性耳聋(痰火郁结)方 处方:陈皮、半夏、黄芩、石菖蒲、炒栀子、郁金各10克,胆南星、竹茹各6克,茯苓、丹参各15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辨治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辨治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角膜炎,在角膜病变中致盲率占第一位。目前中医临床医生治疗本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半是外用西药滴眼液或眼膏:1%三氮唑核苷(病毒唑)、0.1%阿昔洛韦、0.05%环胞苷、1%曲氟尿苷、0.1%更昔洛韦等,再加中药口服。一般来讲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抗病毒药物外用对角膜有一定的毒性,有的可引起角膜上皮损害,致使角膜弥漫性着色,有的使角膜溃疡难以愈合。有些病人单纯用中药也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无论是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调皆可导致本病,但最多见...

  • 飞蚊症的中医辨治

    飞蚊症的中医辨治

    患者感觉在视野中看到黑 色物体漂浮,通常代表可能患飞 蚊症。 这种病症形成病因复杂,传 统中医常会辨其湿邪、血瘀、正 虚,依其证型治疗。引起飞蚊症 的原发病因未能控制者,治疗时 应以原发病因为主,先后顺序不 可倒置。 湿邪者全身多半有湿象可 寻,治宜化湿祛浊为主。 血瘀者多半会有眼内出血 病史,中医认为,离经之血外无 出路,常会积于眼内扰及神膏 (玻璃体),因此,治疗必须散除 瘀血,但要防止化瘀时又引起出 血,须止血、化瘀两者齐用。由于 出血多因血热所造成,所以治疗 时常兼采清热凉血等治法。 正虚者多半见于...

  • 干眼症的中医辨治

    干眼症的中医辨治

    泪水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度,从而会导致一些用眼多的学生、白领或老年人出现眼干涩、异物感、疲劳,甚至痛而畏光、干红等症状。这些症状称干眼,即干燥性角结膜炎,中医称为“白涩症”。中医认为:“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故“白涩症”应从人体五脏方面辨证施治。 心火旺:症见眼干涩,伴有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口渴、小便赤涩、舌尖红赤、苔黄脉数,甚至吐血、衄血、尿血等。治宜清心泻火。方用生地20克,菊花、麦冬、决明子各15克,黄芩、黄连、甘草、蒲公英、栀子各10 克,...

  • 溢泪症患者 中医辨治治以清心肝火

    溢泪症患者 中医辨治治以清心肝火

    在临证中,笔者遇到过溢泪症患者,经中医辨治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案 李某,女,74岁。双眼流泪数年,其流泪量多似哭,遇风更甚,无视物模糊。兼见头痛、咽干、心烦燥热、失眠。脉滑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有高血压、冠心病及脑梗病史,平素服降压药等。 辨证:心肝火旺,治以清心肝火。 方药组成:黄连6克,栀子20克,竹叶10克,生地黄15克,玄参1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石决明30克,苍术15克,川牛膝30克,郁金15克,丹参30克,竹茹6克,枳实30克,五味子20克,...

  • 鼻衄分五型辨治

    鼻衄分五型辨治

    鼻衄,即鼻出血,是一种常 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上将 本病分为五种证型予以论治. 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肺经热盛型鼻衄点滴 而出。颜色鲜红.量不太多。 鼻腔干燥,有热感.兼有咳嗽 少痰,口干身热,舌尖边红, 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治 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用 加味桑菊饮:桑叶、菊花、桔 梗、连翘、芦根、白茅根、牡丹 皮、栀子炭各10克,杏仁、薄 荷、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 日1剂。 胃热炽盛型鼻衄量多. 颜色鲜红或深红.鼻腔干燥. 口干口臭.烦渴欲饮.大便秘 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 厚而干,脉洪大而数...

  • 六型辨治急慢性鼻窦炎

    六型辨治急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中医认为,急慢性鼻窦炎均属“鼻渊”范畴,按以下六型辨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热毒犯肺型症见涕黄或黏白量多,从鼻道上方流下,间歇或持续鼻塞,嗅觉减退,鼻内肌膜红肿,眉间或颧部有叩压痛。伴发热恶寒,头痛,胸闷,咳嗽多痰,口干,小便黄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治宜祛风清热,解毒通窍。成人方用连翘10克,葛根15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菊花10克,白芷10克。水煎,每日1剂,分4次服。   ...

  • 化脓性鼻窦炎的中医辨治

    化脓性鼻窦炎的中医辨治

    化脓性鼻窦炎表现为鼻窦粘膜充 血肿胀,炎性细胞渗出、肥厚或萎 缩,可有炎性息肉形成。多见于上颌 窦,其次为筛窦、额窦,蝶窦少见。 一、肺胃蕴热型:表现为鼻流脓 涕,口渴引饮,口臭便秘,舌红苔黄 厚,脉数。 处方:桔梗、黄芩、浙贝母、天花粉、七叶一枝花各10克,金银花 12克,苍耳子、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 月艮。 功效:排脓解毒。 二、阳明热毒型:表现为壮热口 渴,鼻息煽热,舌红绛,苔黄燥,脉 数。 处方:升麻、甘草各6克,黄芩、赤芍各12克,葛根、银花各15 克,川芎3克,桔梗、白芷...

  • 鼻衄辨治

    鼻衄辨治

      热邪犯肺:口鼻干燥,或呼气有灼热感,衄血,血色鲜红,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治宜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方选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10克,菊花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芦根15克,白茅根30克,牡丹皮10克,旱莲草15克,栀子炭12克。   胃火炽盛:鼻窍灼热干燥,衄血量多,血色红,口干口臭,渴欲饮凉,大便干或秘结,小便短赤,或兼齿衄,烦躁。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选清胃散加减,药用黄连10克,生石膏30克,当归10克,生...

  • 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辨治

    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辨治

      过敏性鼻炎是人体针对某些特别致过敏物质(经常为花粉、尘蹒、霉菌孢子、昆虫、宠物毛屑及其他空气污染物等)所诱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症候群,其发作频率可依致过敏物来源的不同而有时节性或终年性的发作表现。本病多数发病是在5岁前,患儿常被认为抗病能力差而反复患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时主要症状为喷嚏、鼻塞、大量清涕、鼻痒,部分病人会有咽痒、干咳、头痛、流鼻血等伴随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脾肾虚损,复感外邪所致,一般分以下几个证型治疗。   肺气虚寒临床表现为鼻部奇痒,喷嚏连连,继则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病者平素怕风...

  • 鼻衄的辨治方药

    鼻衄的辨治方药

      鼻衄的辨治,有外感和内伤两类。内伤多以火热亢盛为多见,临床表现鼻衄血多急剧量多,速治以清热泻火降逆,气火平则血自止。亦有少数属于气血亏虚者,可参照气血两虚基本方药处理,或服用黑归脾汤亦可,即把归脾汤全方药物一同炒至微黑色,煎服。   血从清道出于鼻,称为鼻衄。鼻衄量多时,又称为鼻洪。清代林珮琴《类证治裁》说:“血从清道出于鼻为衄,症多火迫血逆,亦有因阳虚致衄者。火亢则治宜清降,阳虚则治宜温摄,……暴衄则治须凉泻,久衄则治须滋养。”   辨治方药...

  • 周永明辨治血液系统常见出血性疾病经验

    周永明辨治血液系统常见出血性疾病经验

    “出血” 是血液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而 大部分出血性疾病也都与血液系统相关, 如临床中常 见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以及急慢 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 血液系统疾病,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可以出现不同 程度的出血症状。 出血性疾病类似于中医学中“血证” “肌衄” “发 斑 ” “鼻衄 ” “齿衄” “咳血...

  • 天气渐凉 慢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辨治方药

    天气渐凉 慢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辨治方药

      辨治方药   天气渐凉,慢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逐日增多。   过敏性鼻炎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及鼻塞为主要特征,是因全身、局部炎症或职业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以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鼻炎失治、误治,迁延不愈,而成慢性过敏性鼻炎,或者对过敏原过度敏感导致的,严重者可引起头痛头昏、呼吸不畅、嗅觉失灵、记忆减退,一般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   辨治方药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鼻嚏”范畴。其病因为外感寒热之邪,伤于皮毛,...

  • 中医辨治急性喉炎

    中医辨治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也可单独发生。若发生于儿童病情较为严重,主要症状为咳嗽、多痰、咽喉干燥、刺痒、异物感。个别患者可见发热、畏寒等。喉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但成人极为少见。   急性喉炎属中医“急喉暗”范畴,笔者分为以下3型治疗:   风热犯喉证   声音嘶哑或失音,喉部灼热干痛,咽喉部肿胀,声带色红伴发热、恶寒,痰黄稠;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开音。方用疏风清热汤加减:荆芥15克,防风15克,牛蒡子10克,金银...

  • 辨治声音嘶哑

    辨治声音嘶哑

    “肺为声音之门户,肾为声音之根”。故引起声音不扬或嘶哑之原因,除喉风(急慢性喉炎) 外,尚与肺受实邪、肺阴亏损,肺肾阴虚有关。兹将临床辨治小汇如下: 治急慢性喉风所致的声音嘶哑:1.急性喉风 (急性喉炎)喉痛声嘶:此证多由风热之邪侵袭喉咙使然,治宜疏风散热,清利咽喉,方用荆芥、薄荷各12克,桔梗15克,木蝴蝶、生甘草各9克,水煎,分2次服。病重者,宜每日服2剂,喉痛重者,加射干、马勃各12 克;无寒热而咳嗽声哑的,上方去荆芥、薄荷,加大力子,通大海各9克来治疗,数剂即见著效。2.慢性喉风,...

  • 声音不扬久喑难疗 临床辨治

    声音不扬久喑难疗 临床辨治

      声音不扬,甚至嘶哑不能出声者,即为失音。多见于呼吸系的急慢性疾病中,如感冒、喉炎、肺结核等病。本症发病有急有缓,急者卒然而起,缓者逐渐而成。根据发病的缓急,临床分暴喑和久喑两类,暴喑多属实证,久喑多属虚证。一般暴喑易治,久喑难疗。所以辨别虚实,至关重要。临床多分四型辨治。   风寒型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声音嘶哑,多兼有咳嗽胸闷,鼻塞,恶寒发热等症,舌淡苔薄白,脉浮。治疗宜疏风散寒,宣利肺气。药用麻黄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蝉衣10克,前胡10克,浙贝母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

  • 辨治咽喉肿痛

    辨治咽喉肿痛

    冬季气候比较干燥,容易上火,不少老年人会出现咽喉肿痛的症状。中医对咽喉肿痛治疗有独到之处,辨证施治,疗效满意。 风热邪毒急性咽喉炎症见咽喉痛常较重,流黄鼻涕,伴有便秘等症。治宜疏风清热、消肿禾U咽。方用:金银花15克,连翘9克,桔梗6克,薄荷6克,大青叶12 克,桑叶9克,芦根15 克,射干9克,生甘草 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外感风寒急性咽喉炎症见咽喉痛不甚严重,常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水涕、喷嚏、咳嗽等症。治宜疏风散寒、解表利口冈。方用:荆芥9克,防风9 克,柴胡6克,羌活6 克,独活...

  • 慢性咽炎中医辨治

    慢性咽炎中医辨治

      本病为咽部有干、痒、隐痛、异物感为主症的疾病,亦为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有病程较长,病因复杂,不易治愈之特点。病因有局部因素,如急性咽炎转为慢性咽炎,鼻、扁桃体炎症,口腔、牙病,或烟酒、辛辣、粉尘、化学气体刺激等;全身因素,如各种慢性病引发本病,以及职业因素(教师、演员等用嗓工作者)等引起本病发生。病理改变可见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以咽黏膜慢性充血、肥厚、淋巴滤泡肿大,或咽黏膜萎缩变薄为特征;按病理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三种类型。一般通过症状与体征即可诊断。   本病属...

  • 咽异感症 分型辨治“梅核气”

    咽异感症 分型辨治“梅核气”

    “梅核气”类似于西医的咽异感 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咽部异常感 觉,多见于女性,主要与精神因素有 关,如癔病、疑病症、神经衰弱、焦 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患 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蚁行、灼热、 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进食时可 减轻或消失。中医治疗“梅核气”可 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一、气郁痰结、痰郁化热伴心 烦易怒、胸闷呕恶、口苦、纳呆,舌质 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行气 开郁、清热化痰,处方:柴胡6克,瓜 蒌15克,半夏、黄芩、黄连、香附、山 豆根、薄荷(...

  • 中医分型辨治 梅核气

    中医分型辨治 梅核气

    梅核气类似于西医的咽异感 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咽部异常感 觉,多见于女性,主要与精神因素 有关,如癔病、疑病症、神经衰弱、 焦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 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蚁行、灼 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进食 时可减轻或消失。中医治疗梅核气 可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一、气郁痰结、痰郁化热 伴心烦易怒、胸闷呕恶、口苦、 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 数。治宜行气开郁、清热化痰。 处方:柴胡8克,瓜蒌12克, 法半夏、黄芩、香附、山豆根、薄荷 (后下)各6克。 二、气郁痰结、气血亏虚 伴面白无华...

  • 慢性咽炎  分型辨治

    慢性咽炎 分型辨治

    慢性咽炎中医称之为“喉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一般无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查口因部呈暗红色,有颗粒状淋巴滤泡增生。慢性咽炎病变部位特殊,病因复杂,症状顽固。现将临床上使用多年的几则单验方介绍如下。 一、阴虚肺燥: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清利咽窍。 方药: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南沙参、玄参、百合各...

  • 中医辨治咽神经官能症

    中医辨治咽神经官能症

      咽神经官能症,亦称癔性咽喉异感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喉异常感觉或幻觉。其原因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癔病、疑病症、恐癌症、神经衰弱、焦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外伤后精神创伤等。其症状复杂多样,患者咽部可感到似有异物、蚁行、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有的病人感到咽部有树叶、发丝、线头、肿物及痰黏着感,也有的感到颈部紧压感而不敢扣领扣。以上感觉在病人做空咽动作时明显,而进食时则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度咽痛。症状常随病人情绪起伏波动,异常感觉也可随时改变。本病和中医学之“梅核气”...

  • 口腔扁平苔藓病中医辨治

    口腔扁平苔藓病中医辨治

      口腔扁平苔藓病因至今不明确,西医认为精神紧张、忧郁、焦虑、疲劳等诱发本病。多发于颊、唇、腭黏膜上,表现为很多针头样大乳白色小丘疹,不规则排列成环状、网状,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痛感。笔者认为,从舌体对五脏的划分,两边属肝胆,按经络循行分布,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太阴脾经,“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h...

  • 齿衄又称牙宣 辨治方药 验案举隅

    齿衄又称牙宣 辨治方药 验案举隅

      齿衄,即血从牙龈齿缝中出者,又称牙宣。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虚则齿不固,血易渗出;又手足阳明经皆分入于齿,唐容川《血证论·齿衄》称:“牙床尤为胃经络所扰,故凡齿衄,皆是胃火上炎,血随火动。”   辨治方药   齿衄多为虚实夹杂证,对具体患者来说,有实与虚孰多孰少、孰主孰次的问题。实者为火热内盛,主要是由好烟酒、嗜辛辣,湿热藴积胃肠,久而化火循阳明经而齿中,发为齿衄;亦有因肝火犯胃而致齿衄者。虚者多为肾水亏乏,以致齿失所养而松动,虚火上炎,血随火动而从齿龈或齿缝中...

  • 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的一种疾病,又称面神经炎。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风寒侵袭等有关;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轴突变性。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试将经方时方合用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介绍于下。   瘀热生风证   口眼?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口渴,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痛如针刺,或头痛,或大便干结,舌质红瘀紫,苔薄黄,脉浮或涩,治当活血化瘀,清热止痉,可选用桃核承气汤与牵正散合方:桃仁9克...

  • 口臭顽疾中医辨治

    口臭顽疾中医辨治

    口臭并非疾病,而是一种病症。究其原因,一是饮食性引起的,服食了某些有异地味的食物,如烟、酒、大蒜、甜食等,停食之后,会很快消除;二是病理性的口臭,往往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如牙周炎、龋齿、口腔溃疡、食管炎、胃炎、胃及十二肠溃疡、肺部感染、便秘、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脓肿、肝硬化、糖尿病、年纪大的人等等都可引起。 中医除了对病治疗的方法外,还可以对症进行辨证施治,对某些原因引起的口臭有着明显的效果。中医一般把口臭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脾胃实热型:症见牙齿刷牙、进食时出血,小便赤、大便燥结,...

  • 牙痛分为以下五型进行辨治

    牙痛分为以下五型进行辨治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多因牙齿或牙周局部组织疾患引起。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经经脉络于龈中,故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及不重视自我保健等因素有关。根据具体情况,笔者常将牙痛分为以下五型进行辨治。   风火牙痛   牙痛剧烈,呈阵发性发作,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红肿,常出现恶寒、发热、口渴、脉数等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 牙龈出血中医辨治

    牙龈出血中医辨治

    牙龈出血时,人们一般会归结于 “上火”。上牙龈出血一般属于“胃火”,常表现为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口臭、头痛等,一般起病较急,可在日常的饮食中多吃一些祛胃火的食物,如梨、绿豆、丝瓜、苦瓜、黄瓜、马蹄等。也可以服用丹皮粥。 方法:取丹皮9克,大米50克,丹皮用纱布包好,放人大米中煮粥,粥 熟即可,去药包,每日空腹食用1次 下牙龈出血则一般属于“肾虚火旺”,常表现为牙龈出血,血色淡红,常伴有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齿摇不坚等,起病较缓,并迁延日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