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性 第79页

性 第79页

  • 治高血脂症 单纯性肥胖方

    治高血脂症 单纯性肥胖方

    处方:莱菔子、白芥子、苏子、冬瓜子、丹参、茜草、赤芍、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0克,皂角子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活血,消食,化痰。 主治: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 张东健...

  • 慢性肝病 辨经腑之位 审虚实之性 宗和法之治

    慢性肝病 辨经腑之位 审虚实之性 宗和法之治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等,临床表现多样,从现代医学系统归纳,有食少、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情志改变、睡眠障碍、体乏等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症状;还有胁肋不适或疼痛、胸颈部蛛丝赤缕及黄疸等肝病特有表现。从中医学理论认识,慢性肝病是相互联系的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及实质脏器损伤,病位在少阳。 辨经腑之位 确定病位是辨证中首要的环节,临床上患者所苦之处往往是病所指向。慢性肝病的症状与《伤寒论》中“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及96条所述...

  • 紫癜性肾炎 南征自拟方

    紫癜性肾炎 南征自拟方

    紫癜性肾炎是由于人体的毛细血管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而导致肾脏发生病理损伤的慢性肾病,继发于过敏性紫癜,以皮肤紫癜、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多采用激素治疗,病情容易反复,且存在不良反应。中医没有紫癜性肾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皮肤紫癜、血尿、蛋白尿等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葡萄疫”“斑疹”“斑毒”“血尿”“尿浊”等范畴论治,近年来中医药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国医大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南征...

  • 泻肝清胃法治血管性水肿

    泻肝清胃法治血管性水肿

      徐某,女,46岁,2011年8月10日初诊。双上眼睑潮红肿胀,痒感尤甚,反复发作两个月。经注射内服中西药物多次,外用派瑞松、艾洛松、哈西奈德乳膏、尤卓尔等,虽止痒当时,但皮疹仍反复出现。查见皮损处除潮红肿胀外,触之有灼热感。近月来性情急躁,头眩目赤,口苦口渴,胃脘灼热,小便色黄,大便较干。舌质红、苔黄略燥,脉弦滑数。诊断:血管性神经性水肿。   辨证:肝胃热盛,蕴于眼睑所发。治则:清泻肝胃之热止痒。处方:龙胆草10克,枙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9克,夏枯草10克,牡丹皮10克,黄连10克,生地黄30克...

  • 治慢性肾衰 因虚致瘀辨证活血化瘀

    治慢性肾衰 因虚致瘀辨证活血化瘀

    全国名中医刘宝厚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笔者随师临证多年,得睹刘宝厚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独特思路与卓越疗效,受益颇深。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造成的进行性肾实质损害,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刘宝厚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刘宝厚认为治疗慢性肾衰竭,在注重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前提之下,血瘀是整个慢性肾衰竭过程的主要机理,强调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竭...

  • 分证治疗窦性心律失常

    分证治疗窦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属中医的惊悸、怔忡、厥证、虚劳等范畴。症见心悸,心前区不适,乏力,眩晕,气急,心律失常的判断最好配合心电图确诊。 1.窦性心动过速 方用:生铁落30 克(先煎),淮小麦30 克,麦冬12克,柏子仁10克,生甘草3 克,灯芯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证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15克;血虚者加当归10 克,阿胶9克(烊化冲服);津亏者加北沙参12克,川l石斛 10克;痰火旺者加炒山栀10克,瓜蒌 12克;失眠者加百合12克,夜交藤15克;头晕者加珍珠母30克,钩藤15克(后下);胸闷 者加郁金10克,炒 枳...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 是指由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发生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慢性肺心病的基础疾病绝大多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变脏腑由肺涉及五脏。因久病肺虚,卫外不固,六淫反复乘袭,各渐发展,并呈进行性加重,终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饮内生,痰浊潴留,心脉瘀阻,发为慢性肺心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特点是在气虚基础上发展为阳虚或气阴两虚;标实之特点有二:一是痰瘀贯穿始终,二是宿邪择机而动。 病案举例...

  • 急性腰肌扭伤 一针一牵三扳法

    急性腰肌扭伤 一针一牵三扳法

    急性腰肌扭伤是指突然遭受间接暴力而致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的一种急性损伤,俗称闪腰岔气,又称为腰肌劳损,还称为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需及时采取保守调理。如果拖延病情,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疾病发病率上升,腰部功能下降,影响正常工作以及生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及体力劳动者多见。 一般腰部...

  • 刘伟敬辨治肾性血尿思路

    刘伟敬辨治肾性血尿思路

    “肾性血尿”是指红细胞经过肾小球滤过膜随尿液排出体外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伴或不伴有蛋白尿。IgA肾病是一种主要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迁延难愈。目前对于以血尿为主的IgA肾病尚无特效西药,故IgA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刘伟敬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在肾病的诊治及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以多例重复肾活检的IgA肾病患者为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降低了IgA肾病...

  • 慢性心衰中医临证治验

    慢性心衰中医临证治验

      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的“心痹”、“心悸”、“喘证”、“痰饮”、“水肿”等疾病范畴。中医著作中很多论述与其描述症状相似。陈宝贵教授认为,冠心病心衰之病因主要为心脉失养,外邪侵袭,年老体弱,阳气虚衰。其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阳虚,以心肾阳虚为根本,与五脏相关;标实为血瘀、水饮、痰浊等,是病理基础。据其病机,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温阳利水。临证常用生脉饮合五苓散合四逆汤加减治疗。  ...

  • 邹燕勤治膜性肾病思路 温之以气 补之以味 和法缓治

    邹燕勤治膜性肾病思路 温之以气 补之以味 和法缓治

    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属中医学“慢肾风”“水肿”“肾劳”“腰痛”及“尿血”等范畴。国医大师邹燕勤对肾病的诊治学验俱丰,针对膜性肾病的水肿、蛋白尿,常施以温法和补法,对运用激素后出现副反应的患者,又以和法贯穿其中。现总结整理邹燕勤用温、补、和三法治膜性肾病的辨证思路及进退法则。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水肿是膜性肾病最常见的...

  • 刘万里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便秘伴无便意症经验及验案浅析

    刘万里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便秘伴无便意症经验及验案浅析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排除结肠、直肠、肛门病变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器质性病变及药物性便秘,临床表现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坚硬、排便次数减少为主[1]。FC的发病与饮食水分摄入不足、遗传、精神心理、结直肠动力异常、胃肠激素水平异常有关[2]。目前西医治疗以服用泻药、促胃肠动力药、益生菌等对症治疗为主,短期有效,长期使用效果不佳,易产生泻剂依赖等不良反应,故西药治疗FC具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FC患者病情易反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

  • 药物性肾损伤 用黄芪川芎嗪防治庆大霉素肾损伤

    药物性肾损伤 用黄芪川芎嗪防治庆大霉素肾损伤

    国医大师王永钧长期从事肾脏病临床及研究,是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笔者学习其为医之道,获益良多。药物性肾损伤作为肾科临床常见疾病,王永钧诊治经验颇多,现总结王永钧诊治药物性肾损伤经验,与同道交流。 用黄芪、川芎嗪防治庆大霉素肾损伤 王永钧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庆大霉素致急性肾衰竭的研究。当时一位胆囊炎患者应用庆大霉素抗感染治疗后,腹痛改善,但仍恶心呕吐,并出现血尿素氮(Bun)升高,患者从内科转至外科,又从外科转到消化科,虽然病人最后出院了,但王永钧仔细研究病历,分析病情,发现该患者血尿素...

  • 刘沈林治疗慢性便秘经验

    刘沈林治疗慢性便秘经验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据报道我国成人发病率在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22%。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在便秘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根据侍诊所得,总结其经验如下。 魄门为五脏使,需从五脏辨治 肛门的启闭有赖于心神的主宰,肝藏血。刘沈林常从疏肝理气调治,常用方有柴胡疏肝散、四磨汤等,药物有柴胡、青皮、陈皮、枳实、槟榔、木香、乌药、香附等。 脾胃相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刘沈林根据脾胃生理特性,在治疗便秘时对脾虚患...

  • 慢性肾脏病蛋白尿自拟经验方

    慢性肾脏病蛋白尿自拟经验方

    全国名中医刘宝厚长期研究慢性肾脏病(CKD),对治疗蛋白尿有显著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蛋白尿是肾小球滤过膜遭到破坏后血液中的白蛋白外漏的结果。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和足细胞构成,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微炎症、免疫紊乱及其他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相互交织,刘宝厚用中医方法,在治疗CKD的基础上,针对蛋白尿产生的机理,又总结出了诸多经验。 病机特点 脾肾亏虚是病机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小球滤过膜保证...

  • 小小按摩可治神经性失眠症

    小小按摩可治神经性失眠症

    不少人都在为失眠而苦恼,其实做个小小的按摩动作便可治神经性失眠症,大家不妨用下列方法试一试。 每天睡觉前,用双手的大拇指,对准耳后正中间处(颅息—锲脉之间)的一道经络,按摩大约1分钟左右,就会出现轻松感。紧接着,用右手的中指放到尾骨处,上下来回轻轻按摩,自感脑后、小腿、肚子有热的感觉,再逐步加快,越热越好,要注意不要让皮肤擦破,时间为1分钟1次,反复几次后就会出现困意,此时慢慢闭上眼睛,可进入梦乡,一般失眠患者坚持3个月会有明显好转,严重者半年方可治愈。 浏阳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治疗师郭曲...

  • 急性胃炎如何治疗 针灸疗法

    急性胃炎如何治疗 针灸疗法

      急性胃炎在临床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急腹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常见病因有物理或化学刺激因素如药物、过冷或过烫食品,以及严重创伤等应急反应。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致。对于急性胃炎,单纯针灸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我院多年来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该类患者20余例,均取得较好效果。   治法:升清降浊,理气止痛。   主方:天枢、梁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呕吐不止者加内关;寒湿犯胃加三阴交;湿热者加内庭;食积伤胃加下脘;肝气犯...

  • 治消化性溃疡验方

    治消化性溃疡验方

      药物组成及用法:取乌贼骨(或鸡蛋壳)80克,浙贝母20克,佛手片20克,枳壳10克,甘草20克,薏苡仁50克。将乌贼骨刷洗干净,砸成小块,用文火微炒;或鸡蛋壳洗净烤干。枳实放热麸上炒至微黄色。其他药材共研细粉,放入净瓶备用。每日3次,饭后一小时以开水调服4克。   此方有制酸止痛、健胃和中之功效。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症见胃脘痛,呕酸,进食缓解,饥则痛重,痛有定处,或灼热嘈杂,脘闷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甚或呕血便黑,或时泛清水,神倦肢凉等。(郭旭光)...

  • 海螵蛸制酸敛疮 治消化性溃疡

    海螵蛸制酸敛疮 治消化性溃疡

    海螵蛸又名乌贼骨、墨鱼骨。其味咸、涩,性微温。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之功效。临床用以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笔者每取海螵蛸85克,浙贝母15克。各研极细末,过筛,拌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饭前服。或取三七粉12克,白及9克,海螵蛸3克。共为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3克,开水送服。 亦可与浙贝母各取50克,与炒糯米500克混合研末制散剂,每次口服15~20克,每日3~4次。...

  • 健脾和胃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健脾和胃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例:张某,男,47 岁。患者反复胃脘胀痛2 年,加剧1周。平素以胸脘痞满为主,时隐痛、嗳气,无反酸。行纤维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部为主,幽门螺杆菌(HP)阳性。曾服用制酸、消炎药及清热解毒中药等,疗效不显。1 周前因饮食不节,症状加重,胃脘痞满隐痛,伴胸膈不利,气短乏力,食欲差,食后欲呕,口吐痰涎,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腻微黄,脉濡滑。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虚痰盛。治宜健脾益气,化痰和胃,方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味。处方:党参15克,白术、茯苓、法半夏、厚朴、海螵蛸、浙贝母各...

  •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分四型辨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分四型辨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胃脘部不适,泛吐清水,或时有微痛,食欲不振,嗳气腹胀,或恶心欲吐,晨起口苦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忧思郁怒,肝气犯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气所致。本病属于中医的“嗳气”、“纳呆”、“胃脘痛”范畴,治宜理气止痛,健脾和胃,疏肝利胆,温中散寒。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四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满意疗效。   脾胃不和型食欲不振,胃脘饱胀,上腹疼痛,泛泛欲吐,或泛吐清水。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治法:益...

  • 治急性胃肠炎腹泻经验方

    治急性胃肠炎腹泻经验方

    治急性胃肠炎方 处方:穿心莲9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急性胃肠炎。 方志云 治腹泻经验 方法:取50~60度的白酒30毫升,加入白糖25克,放在火上烧开(注意防止酒着火),边烧边用筷子搅拌,让糖溶化在酒中,待糖完全溶化后,稍凉趁热一次喝下,早晚各1次,当日可见效。 主治:腹泻。 李大义 治胃下垂经验 方法:取蓖麻仁、五倍子各50克,共同捣烂,每次取5克,敷于肚脐,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4天换一次药,一般连敷15次即可好转。对麝香止痛膏过敏者慎用。 主治:胃下...

  • 慢性胃炎的运动疗法

    慢性胃炎的运动疗法

    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上腹部闷胀疼痛、暖气频繁、泛酸、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等症。慢性胃炎患者中,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很高。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另外,对于慢性胃炎患者,也有一套运动疗法可以缓解症状。 挽惊马身体直立,两脚略分开,两臂抬起与肩平,然后两臂偏向一侧,头与上身也随之转动,双手向前上方用力,像挽惊马的样子。保持这种姿势15 秒,换手向另一侧重复相同动作,每侧 20次。 振肩身体直立,两脚略分开,两手抬起与肩平,从前向后振肩,在...

  • 偏方治消化性溃疡

    偏方治消化性溃疡

    1.扁豆30克,粳米30克,白及15克。加3碗水煎汤1小时后去掉白及喝粥,每日1剂,连服1~2周。 2.猪肚半个,粳米50克,薏米仁30克,三七6克。将猪肚剁成肉浆,加水放在放砂锅上炖熟,然后加入粳米、薏米仁、三七煮沸30分钟后去掉三七食用,每日1剂,连服1~2周。 3.白及15克,三七6克,海螵蛸18克,煅瓦楞子24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分2次温服,以30天为一个疗程。(伏新顺)...

  • 习用一味地榆饮治慢性胃炎

    习用一味地榆饮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为常见病、多发病,乃胃黏膜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之慢性胃病。《类证治裁》有关于胃脘痛之描述:“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恼不安,或兼嗳气痞闷,渐至吞酸停饮,胸前隐痛,丹溪谓皆痰火为患,或食郁有热。”此段描述于慢性胃炎颇相吻合,丹溪所谓病理也相当确切。慢性胃炎之表现,相当数量病例并无胃脘或上腹疼痛,而食后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下降、消化力减弱等非特异性症状为其常见表现。此病当属中医之胃脘痛、嗳气、痞满、呕逆、郁证等范畴,且其临床表现之轻重缓急与胃体实质之病变程度往往并非一...

  • 秋季食疗萎缩性胃炎

    秋季食疗萎缩性胃炎

    甲鱼益胃汤 用鳖鱼 1只(300克以上),知母20克,沙参30克,山药50克;先把鳖鱼放入沸水中烫死,揭去鳖甲,掏去内脏,洗净,切成小方块。再把知母、沙参、山药洗净,与鳖肉同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炖至鳖肉熟透粑软即可;用法是单食或作配餐菜肴;此款的功效是养阴益胃,滋补肝肾。适用于慢性胃炎之胃脘隐隐作痛,食欲不振,或饥不欲食,咽干口燥,大便干燥,以及潮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猪肚烧姜附 用猪肚250克,熟附片10克,生姜30克,大蒜10克,豆瓣15克,白糖6克,盐6克,味精6克,菜油15克,...

  • 慢性胃炎泛酸 中药辨证治疗

    慢性胃炎泛酸 中药辨证治疗

    泛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持续时间不长,可不予治疗,如果反复长时间泛酸,就可能是患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症、食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泛酸主要因肝火、湿滞、郁热引起,可用中药辨证治疗。 肝火泛酸 此类患者常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而泛酸,还伴有口苦口干、两胁胀痛、烧心等症状。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莱菔子各15克,黄芩、郁金、木香、香附、佛手、陈皮、半夏、白芨、川楝子各12克,杭芍20克,黄连、吴茱萸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 浅表性胃炎食疗 鲫鱼糯米汤

    浅表性胃炎食疗 鲫鱼糯米汤

    浅表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用鲫鱼煮汤食用能很好地防治浅表性胃炎。中医理论认为,鲫鱼性甘、平温、无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除湿利水、温胃进食、温中下气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食、纳少无力、胃炎溃疡等。 这里特别推荐一道鲫鱼糯米汤。活鲫鱼2~3条(200~300克/条,此重量的鱼味最鲜美,营养也最佳),葱白、生姜适量(辛温解表、通阳、散寒、和胃),糯米50~100克,藕粉5克,细盐少许。将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与糯米同时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急火烧沸,后改用文火...

  • 慢性腹泻药粥4款

    慢性腹泻药粥4款

      芡实山药粥   材料芡实、干山药各30克,糯米50克,沙糖适量。   做法芡实、山药、糯米洗净后加沙糖,同煮成粥。   用法供四季早晚餐食用,温热服。   功效补脾胃,滋肺固肾。   适用脾虚腹泻,肾虚遗精,慢性久痢,虚劳咳嗽。   莲子芡实粥   材料莲子15~20克,芡实15~3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   做法用莲子、芡实同米共煮成粥。   用法早晚餐食用。   功效健脾养心,益肾抗老。   适用年老体弱,慢性腹泻,多梦失眠,夜间多尿。   大枣糯米粥...

  • 名中医盛循卿治慢性胃炎经验

    名中医盛循卿治慢性胃炎经验

    盛循卿,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主 任医师,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批全国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老师。善将仲景学说灵活施用,以治 疗中医内、儿科疾病。盛老对脾胃病 研究尤深,曾提出脾胃气机失调是该 系统疾病的共同病机,认为治疗脾胃 必先调养肝气,以疏肝理气来调理脾 胃气机,对四逆散古方的应用阐发, 造诣精深,对医治脾胃病颇有良效。 现就盛老以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作一介绍。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 畴。盛老认为,胃脘痛者,疏理气机 为通用之法。胃病用药,宜用性味甘 平之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