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 第65页
-
中医“暑湿感冒”香薷是对症良药
夏季感冒大多是由于在炎热天气里,受暑受湿、贪凉喜冷太过所致。中医称之为“暑湿感冒”。对付这一类型的感冒,需要通过散寒清暑、解表化湿法治疗,香薷是对症良药。 香薷又称香戎、蜜蜂草,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其味辛,性微温,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之功效,适用于夏季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兼有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rd...
-
温病急症 属伤寒还是温病
前不久,成都中医药大学海外中医微信群接到一位群友的短信求助,称一位80岁的患者因高热不解,住院治疗,希望得到群友的帮助。在马寿椿博士(西雅图)的带领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纷纷参与对病例的诊断和模拟治疗。 焦点一 该病属伤寒还是温病 患者,男,80岁,数天前开始有外感症状,头痛,恶寒,发热,体温39.6 ℃。送至医院急诊,第2天住院。CXR和CT 检查显示肺部有少量阴影。给予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穿心莲静脉滴注,体温稍降低, 4~5 h后又升到39.6 ℃。 微汗不畅,心烦,口苦...
-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药治疗
周围血液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升,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现已查明的致病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感染和其他疾患等,这些因素或通过人体的变态反应和对造血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或由病原体及其毒素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或破坏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而引起本症,其主要表现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腰酸腿软,失眠健忘,耳鸣,自汗、易感冒,食欲不振等。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虚劳”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生与心、肝、脾、肾阳气精血不足有关,尤与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关系密切。若脾...
-
能防治暑热症的中医食疗汤饮
夏季湿热邪气容易侵犯人体, 使人感到各种不适。以下介绍能防 治暑热症的几款汤饮。 疰夏 疰夏是指到了夏季人就吃不 下,睡不好,全身疲乏无力,日见消 瘦,有时还会感到蒸蒸发热,情绪抑 郁,心烦口干,头昏头胀,如患大病 一样。人秋后则症状逐渐减轻,身体 慢慢得到恢复。疰夏与伤暑、冒暑、 轻度中暑相似,并非器质性病变所 致,对于疰夏者可在膳食方面注意 适当调治。 1.乌梅党参饮乌梅(带核)35 克,党参7克,水煎代茶饮。乌梅味 酸性平,有消暑解毒、生津清热之功 效。党参补气健脾、生津安神。 2.芦竹饮芦根15克,...
-
刘怀珍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经验
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临床症状不显著,起病具有隐匿性,多数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T2DM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使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发生代谢紊乱。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社交减少、沉默寡言、喜爱独处,同时伴有焦虑、睡眠障碍、性欲减退、疲乏等症状。抑郁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重内外因素有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患者中伴有抑郁症的人数随之升高...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以及脾切除手术,这些方法虽然能有效提升血小板数量,但或因毒副作用明显,或因价格昂贵,且对于某些患者而言长期疗效欠佳、药物依赖性大,导致最终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学中无此病名,据其症状,可归属于“血...
-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针灸治疗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流动异常,出现眼部不适及视觉功能障碍的常见眼科疾病[1]。据中国医学分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调查示,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物、永久或暂时封闭泪道系统、戴湿房眼镜等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欠佳[4]。中医很早就有干眼症的记载,《目经大成》曰:“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记载了干眼症的临床表现...
-
湿热病邪所引诸多病症 中医验案详解
盛增秀治疗湿热病经验述要 湿热病是指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诸多病症的总称。临床上常以身热缠绵、胸脘痞闷、身重体倦、小便短而黄赤、口渴不引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主证;以发病慢、病程长、缠绵难愈为特点[1]。中医所称的“湿热病”, 涉及到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 涵盖内、外、妇、儿和皮肤各科。现代不少病症, 如肠伤寒、痢疾、胃炎、肠炎、肝炎、关节炎、尿路感染、盆腔炎、带状疱疹、湿疹、原因不明低热等, 从中医病因学和发病学来分析, 常与湿热病邪有密切的关系。湿热病作为临床常见病证, 已成...
-
耳石症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临床统计发现,在门诊中,很多患者将头昏和眩晕混为一谈,认为这两种症状是一回事,在就诊时往往表述不清,延误诊疗时间,多走冤枉路。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眩晕,是指自身或者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晃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发作时,患者常感到天旋地转或周围物体左右摆动、上下浮动,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等。 头昏,大多表现为一种无法言喻的头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行走、坐卧等看东西过程中,间歇性地出现头重脚轻。患者常描述为昏昏沉沉、不清醒,但不伴有视物旋转。比如感冒时,就有头昏...
-
中药方治失音症验案 失语症验案
肝郁内热失音症验案 王某,女,47岁,1988年3月24日诊。诉咽干、音哑2天。于2天前因气愤郁怒后,自觉咽喉内有异物,欲咯不出,喉中枯燥而堵塞,继则声响沙哑,说话困难,发音不清,心烦,失眠,便干便难,3天解1次。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微燥。 确诊:失音(肝郁化热,腑气不通)。 治则:清热润燥,通腑泻热。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天冬15g,射干15g,丹皮12g,栀子12g,白芍15g,金银花12g,连翘15g,生地黄20g,贝母12g,大黄18g。3剂。水煎服。...
-
自拟方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中风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三期。急性期一般在两周内,待病情稳定后即进入恢复期。恢复期一般6个月,前3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期,此时若治疗及时、用药得当,肢体功能恢复得相对较快,后遗症明显减轻。若6个月内没能恢复,即进入后遗症期,或多或少会遗留后遗症。两年内治疗尚有效,两年后治疗效果较差。...
-
神经衰弱抑郁症 清热除烦悦心方
张雪亮,男,1963年出生,山东菏泽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伤寒大家刘渡舟及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孔令诩教授,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临证强调标本辨证、名方合用,擅治各种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 组成:炒栀子10g,淡豆豉8g,炒麦芽30g,炙甘草10g,大枣10g,百合30g,地黄10g,佛手15g,代代花15g,合欢花15g。 功效:清热除烦,疏肝解郁,安神定志。 主治: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抑郁症、强...
-
高脂血症 行气消脂方解
王化猛,1963年出生,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立医院涡阳分院(涡阳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师承于国医大师徐经世,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等。主编或参编《中医本草之韵》《走近亳州名医》《徐经世内科临证精华》等著作。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疑难杂症等。 组成:白芥子30g,清半夏12g,胆南星10g,炒枳实12g,化橘红10g,茯苓30g,生姜6g,甘草6g。 功能:化痰降浊,行气消脂。 主治:高脂血症、脂肪肝之痰浊凝滞证。症见形体丰满,喜静...
-
孙光荣辨治新冠重症医案解析
春节前,一位96岁高龄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经多种途径、多种药物治疗未见效果,且出现病危之象,于2023年1月14日上午以电话形式向笔者的老师、国医大师孙光荣求助。患者家属详述情况后,孙老应邀为其远程视频诊疗。 患者为高龄体态,肤色无光,呈昏睡状,印堂暗红,呼吸迫促,舌质紫暗、少津、中有裂纹,苔黄。家属代诉其十天来低热不退、无汗、身酸痛、胸闷、乏力、不能下床,大便干结、稍有咳嗽、少痰、睡眠不佳、食纳明显减少,2天前开始出现意识模糊。该患者尚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西医诊断为新冠肺炎危重...
-
洪秀珍运用郭氏喉症方治喉源性咳嗽经验
喉源性咳嗽,是因咽喉作痒而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其特点是阵发性喉头奇痒,随之呛咳,难以控制,咳嗽时很不爽快,并愈咳愈不舒服,饮水后可缓解,很少有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提出该病从宣肺散邪、清心泻火、滋阴降火、养阴润燥、活血化瘀、脱敏敛肺六法论治。陕西省商洛市首批名中医、商洛郭氏经方流派第五代传人洪秀珍据多年临证经验,以家传郭氏喉症方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效果显著。笔者曾跟师学医,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验方组成 郭氏喉症方系陕西商洛郭氏医学流派第三代传人郭松亭先生创制,收录于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