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症 第61页

症 第61页

  • 降脂食疗你懂吗 高脂血症是从哪里来

    降脂食疗你懂吗 高脂血症是从哪里来

    老黄患有高脂血症,所以他一直为自己血脂偏高着急,于是长时间不吃肥肉、蛋黄等,并先后服用了好几种降脂药,每隔一段时间就复查血脂。奇怪的是,他的血脂仍维持在偏高的水平,有时反而更高了。这是为什么呢? 现实生活中,有些高脂血症的人平时虽然没有什么严重不适,但是只要有就诊经验的一般都听医生说过,高脂血症要好好吃饭,不然容易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等问题。 普通人一听到这个就紧张了,便开始忌口,似乎。事实上,医生表示,“好好吃饭”指的是高脂血症的生活方式中饮食的干预是特别重要的,但...

  • 丁书文诊治房性早搏症候群思辨过程中隐含信息数据挖掘研究

    丁书文诊治房性早搏症候群思辨过程中隐含信息数据挖掘研究

    丁书文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从事心血管专业的临床研究50余年,在多年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的积累中,首次提出房性早搏症候群。此症候群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可见于多种疾病。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立“心悸”之病名,后世医家对其不断整理完善,如朱丹溪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张景岳认为其多由阴虚劳损所致。 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察觉大量隐含信息,采用独特的临证思维,从而形成新的病证概念和证治规律。丁教授在对房性早搏的治疗中,特别重视以“多汗”为主的特色症候群,分为阴虚...

  • 对症状性高血压 周仲瑛治疗的经验分享

    对症状性高血压 周仲瑛治疗的经验分享

    中医学虽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实际上对本病已早有认识,根据其临床症状,主要隶属于肝经病证,与眩晕、头痛、厥证、中风有一定联系,是探讨其病理机制及辨证施治规律的依据。笔者有幸跟随周仲瑛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本文虽然是讨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辨证施治,但对症状性高血压,亦可以本篇为基础,结合辨病治疗。 病因病机 病因 本病可因情志刺激,五志过极,忧郁、恼怒、惊恐,思虑过度,持续性精神紧张;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纵情饮酒;或劳欲过度,精气内...

  • 患高脂血症嚼食枸杞子

    患高脂血症嚼食枸杞子

    枸杞子有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脂、总 胆固醇的含量,还具有对抗自由基、预防 线粒体老化等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高血 脂患者连续食用枸杞子60日,疗效明显 优于月见草油丸,总有效率90%。 方法:枸杞子30克。洗净后温开水 冲泡,饮水、嚼食枸杞子,每日1剂,连 服60日。 注意:外感实邪发热,脾虚有湿,消 化不良及腹泻患者应慎用或忌用枸杞子。 周 涛...

  • 口腔异味对症治疗 口臭就能远离你

    口腔异味对症治疗 口臭就能远离你

    生活中有很多人或多或少地存在口气问题,口腔异味有很多原因,除了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如鼻炎、咽喉炎、胃食管反流外,最常见的是口腔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牙周脓肿、食物嵌塞、龋齿、口腔感染、不良修复体,等等。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口臭就能远离你。 第一种:牙周组织炎症 牙周组织炎症是口腔异味的罪魁祸首。引起牙龈炎、牙周炎、牙周脓肿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牙菌斑牙结石。人们口腔里牙面上在进食后几小时就堆积了一种细菌性生物膜——牙菌斑,这种牙菌斑如果没有及时清除,时间长了就钙化...

  • 牙疼都有哪些类型?主要症状用药推荐

    牙疼都有哪些类型?主要症状用药推荐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作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牙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 牙疼都有哪些类型? 由龋齿引起的牙疼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 主要症状:龋齿初期患者疼痛不分明,当龋坏到一定深度时,接近牙髓(牙神经)或许龋坏到牙髓,遇冷、热、酸、甜等食物刺激便会引起难以忍耐的酸痛。 用药推荐:速效牙痛宁酊 主要成份: 芫花根、地骨皮。 产品功效:活血化瘀,理血止...

  • 陕西各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方

    陕西各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方

    处方:党参15克,柴 胡、当归各10克,白芍、郁 金、白术、酸枣仁、茯神各 12克,远志8克,甘草5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每1日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 养血安神。用于治疗心脏 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 肝郁血虚型。症见心悸、失 眠多梦,头晕目眩,面色无 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创方者:李联社(陕西 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 病研究室主任) 化疗溃疡银花漱口 临床上用金银花冲泡液联合 生理盐水防治化疗后的口腔溃疡, 效果满意。 方法:金银花10克。先用少量 开水冲洗,再用沸水500毫升浸泡 2...

  • 中风后遗症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化裁

    中风后遗症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化裁

    【病案】   王某某,男,46岁。2011年3月12日初诊。   3个月前突然头痛眩晕、言语障碍、左侧肢体软瘫、神志恍惚,血压190/128毫米汞柱,急诊入院,经颅脑CT检查,提示脑出血,出血量约30毫升,经住院多方治疗2月余,病情稳定,头痛消失,血压维持在140/80毫米汞柱左右,肢体活动较前好转,但仍屈伸不利,酸软无力,左上肢不能持物,言语吐字不清,舌根发硬,头晕,健忘,表情淡漠,情绪不稳,时而烦躁不安,时而沉默不语,食欲尚好,大便稍干,二日一行。刻诊见患者形体虚胖,面红,精神不振,神志...

  • 运用地黄饮子治中风后遗症

    运用地黄饮子治中风后遗症

    连建伟运用地黄饮子经验撷菁 连建伟 (以下尊称 “连师” ) 从事中医临床、 教学 四十余载, 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 连师运用 地黄饮子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 脑动脉硬化、 病毒性脑膜炎后遗症、 多动脉硬化、 脑 萎缩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作为浙江省基层名 中医培养对象, 有幸长期跟随连师临证侍诊, 不揣浅 陋, 现将连师运用地黄饮子经验介绍如下。 中风后遗症 患者某, 男, 84岁, 台湾省台中市人。 2015年12月 12日初诊。 主诉: 行走不利1年余...

  • 中风后遗症 辨证治则小续命汤加味

    中风后遗症 辨证治则小续命汤加味

    气血   李春生老师常以脉诊和舌诊来判断气分或血分。例如右脉虚大,脉大于左脉2~3倍即可判断其气虚;舌有瘀斑来判断血分是否有瘀。但具体用药还是要依据患者整体体质和中医经典论述来决定。现举一医案述之:   王某某,男,69岁,河南人。2014年9月3日初诊。   主诉:偏瘫已五年,左侧上下肢软弱,手足不遂,走路时左肩高于右肩。口角流涎,滴湿衣裳。近半年气短心慌、心悸,怕冷,喉痒,微咳,小便排出困难,大便正常等症状。曾患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以及前列腺增生。   检查:面部无明显...

  • 中药治中风后遗症典型病例

    中药治中风后遗症典型病例

    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老年人脑部血流减慢,血液粘 稠度增加,脑血栓逐渐形成,阻 塞血管,致使脑部瘀血、水肿压 迫脑神经,大脑中枢功能失常。 中风患者表现为突然语言障碍、 流涎、半身活动不利。临床用中药 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良好疗效,现 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治78例患者,男性41例, 女性37例;发病年龄50~95岁;病 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半年。多 数患者在做此治疗前应用过青霉 素类抗生素及丹参、参麦等针剂输 液治疗过,病情没有彻底根治。中 医辨证属瘀血阻络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白术、防风、桃...

  • 脓毒症心肌损伤机制及中医药诊疗现状

    脓毒症心肌损伤机制及中医药诊疗现状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其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2016 年发布的脓毒症 3. 0 版本的最新诊断标准为 由感染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中器官功能障碍 用 SOFA 评分≥2 分来判断 [1 ] 。脓毒症的患病率为 288/10 万人/年,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球每年 大约有 530 万例患者死于脓毒症或重度脓毒症 [2 ] 。 近几年来抗感染治疗和器官支持技术取得了一定 进步,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 20% ~ 80% [3 ] 。研 究表明,器官功能损伤是脓毒症死亡的主...

  • 中风后遗症 判断患者是否兼有气虚

    中风后遗症 判断患者是否兼有气虚

    中风是我国成人致命疾病排行榜的第三号杀手,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中风发病突然,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常令人猝不及防,出现头晕目眩,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症状。中风后遗症,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本人带来深深的痛苦,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及预防其二次中风,相当重要。 中医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古人云:“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中医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六大因素...

  • 中成药救急症

    中成药救急症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是此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吸烟、酗酒以及过食膏粱厚味、缺乏适量运动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发病风险。据统计,每年约有240 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其中约有11 万死于此病。 专家这样说 脑卒中大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张允岭教授在今年的脑卒中大会上指出,中成药因方便、安全、有效等优点,已成为我国临床医生防治缺血性中风经常使用的药物。同院副院长郭蓉娟教授也说,充分发挥中医几千年的智慧,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综合防治脑卒中,将会成为我国...

  • 气涩血浊与高脂血症 成因与证候特征

    气涩血浊与高脂血症 成因与证候特征

    基于“气涩血浊”理论浅析高脂血症的中医辨病 高脂血症属现代医学名词, 中医学中并无此病名, 是指因 脂质代谢紊乱而造成的血液运行、 血液形质和功能异常改变以 及由此而导致的全身性生理病理变化。 研究表明, 高脂血症是 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 。 相似的记载分散在 “肥人” “痰浊” “中风” “眩晕” “胸痹” 等病证中。 《素问·通 评...

  • 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头痛、偏瘫案

    出血性脑中风后遗症头痛、偏瘫案

    黄某,男,65岁,2016年3月6日诊。患者五年前患出血性脑中风。在该院开颅手术治疗。现常头晕痛,时有刺痛,失眠,记忆力明显减退,左上肢能慢慢握拳,尚不能端碗,左下肢痿软无力、痹痛,在家人搀扶下能跛行;左侧上下肢欠温,左下肢微肿;头部有时疼痛难忍。面色晦暗,舌密布瘀点,苔薄白,脉弦。 处方:黄芪50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田七15克,天麻12克,杭白菊12克,葛根15克,白芷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水蛭10克,蜈蚣10克,当归10克。日煎服1剂,连煎2次,煎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7服。...

  • 肺心病抑郁症之胸部郁闷 舒胸汤

    肺心病抑郁症之胸部郁闷 舒胸汤

    卢永兵,1942年生,广东省揭阳市人。出生于中医世家,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退休前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揭阳市科协主席。近40年来主攻中医老年医学,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揭阳市名中医。   组成:瓜蒌实20克,百合20克,生地12克,合欢花12克。   功能:宽胸散结,清心除烦,生津润肺。   主治:肺心病、冠心病、抑郁症之胸部郁闷、烦热、痹痛...

  • 中医举隅心脏神经症常见证型验案

    中医举隅心脏神经症常见证型验案

    刚柔辨治心脏神经症常见四种证型验案举隅 心脏神经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 系神经功能紊 乱所引发的心血管症状, 是一种独立的躯体疾患的心 身疾病 [1 ] 。心脏神经症多发生在青壮年时期, 女性多 于男性, 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压 力的增大, 本病发病率逐渐增高。中医虽无心脏神经 症的病名, 但对其认识较早, 将其归结为“心悸” “惊 悸 ” “胸痹 ” “郁证” 等范畴, 在许多古代医籍中都可以 看到与...

  • 荆芥用于产后中风症

    荆芥用于产后中风症

    很早很早以前,有位年过30的妇人,初次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全家高兴不已,就像庆祝盛大节日一样,招待家族亲朋,近邻好友,持续几日。尽管是刚刚出生的孩子,可家人们不管是谁,就像抱着宝贝一样,家中整日充满了喜悦的气氛。 有一天午饭后,大家争着哄过孩子后,各自带着笑意,离去午休。在静静的屋里,只有母亲仔细地看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脸颊,脸上浮现出一种无比的幸福感,一种陶醉的心情从心底不由自主地涌出,她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细嫩的脸蛋儿,带着微笑,在孩子身旁也睡着了。           产妇睡着睡着,觉得身体很热...

  • 中成药治心绞痛各有适应症

    中成药治心绞痛各有适应症

    复方丹参丸适用于心血瘀 阻、瘀血滞胸之患者,表现为疼痛 在胸,痛有定处,不痛则已,痛则 大汗淋漓,濒死感,舌紫苔黄,脉 细数。每次10粒,每日3次,舌下 含服或吞服。 速效救心丸适用于不明原 因心绞痛患者,急性发作时每次 10~15丸,舌下含服或吞服;症状 缓解后每次4~6丸,每天3次。速 效救心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 功效。 冠心苏合香丸适用于寒凝 心脉、体弱无力之患者,症见肢体 发冷,大便稀,舌淡苔白,脉沉迟。 每次1—2丸,每天3次,舌下含服 或吞服。冠心苏合香丸具有理气 止痛、芳香提神之功效...

  • 中风病并发症防治体会

    中风病并发症防治体会

    中风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后果,与中风病的并发症有着密切关系。 急性中风病人来到医院后很多都已经丧失溶栓机会,很多农村病人又没有先期的血管检查,没有及时发现血管狭窄,没有及时服药或介入治疗,往往使发病率升高。 临床工作2年来,感悟最深的是中风病的病人往往生命能保住,但却遗留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其自身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中风病的并发症,...

  • 嗜睡“多寐”“嗜卧”中医分型论治嗜睡症

    嗜睡“多寐”“嗜卧”中医分型论治嗜睡症

    嗜睡,又称“多寐”“嗜卧”,其表现以神疲困倦、睡意极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为主要特点。嗜睡的原因复杂,有的可找出明显的致病因素(疾病),有的则病因不明。西医治疗嗜睡症多采用精神科的药物对症治疗,但这类药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耐药性,疗效不佳。 中医认为,嗜睡主要与脾虚湿盛、中气不足有关。《丹溪心法》云:“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老年人因阳气不足、脾气虚弱,也常会出现困倦无力而多寐。此外,气血不足、头部外伤、血脉瘀阻、肝气郁结...

  • 从阳论治抑郁症的中医康复

    从阳论治抑郁症的中医康复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当今全球综合医 院就诊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已高达 10. 4%。我 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 3% ~ 5%,患者人数已超过 2600 万 [ 1 ] 。伴随着抑郁症的高发病率,有学者研究 发现,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有 10% ~15%的人最 终有可能死于自杀,并且由于抑郁症的低识别率, 只有不到 10% 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1 ] ,因 此,加强对抑郁症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防护势在必行。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 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 心境...

  • 抑郁症患者性功能有何变化

    抑郁症患者性功能有何变化

    抑郁症患者部分病人有性功能异常的改变,根据病型不同,表现也不同:如抑郁症患者“兴奋型”早期大都表现性功能亢进,性欲要求较高,性生活较频繁;而“忧郁型”神经官能症患者则表现性欲低下,对性生活感到厌烦;“混合型”神经官能症患者大都表现以阳痿为主,这类病因不能进行性生活而感到苦恼。这些表现都会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随之好转。...

  • 心脏病的蒙医病因 蒙医药六基症理论

    心脏病的蒙医病因 蒙医药六基症理论

    国医大师苏荣扎布是著名蒙医大家,尤其在心血管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今笔者将苏荣扎布的宝贵经验介绍如下,希望中医同仁能有所借鉴,共同提高。 心脏病的蒙医病因 蒙医药六基症理论为“赫依、希拉、巴达干、楚斯、黄水、黏虫”。蒙医理论将疾病的性质归纳为寒热两种,将发病部位归纳为脏腑、黑脉、白脉、五官等。蒙医理论明确指出,发病本身的内在条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内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因。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根出现偏盛偏衰等反常状态而失去平衡时,就产生疾病,这是病理活动的基...

  • 中风,中经络,中风后遗症,生脉汤加减

    中风,中经络,中风后遗症,生脉汤加减

    陈某某,女,78岁,地址:江燕路 2013年03月09日因“左边肢体偏瘫3月”初诊: 现病史:2012.12出现左边肢体偏瘫,同时发现房颤,在珠江医院确诊为房颤、3AVB、快慢综合症,中风后遗症,予以抗聚养心等医治后,病况安稳。 现症见:疲倦、纳差、上腹胀、乏力、咽喉有痰欲呕,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舌苔少,脉涩。否定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查体:P53次/分,R次/分,BP152/62mmHg。左边肢体肌力3级-。 辅佐检查:2012.11.0...

  • 谷世喆治疗中风抑郁症 醒神开窍法

    谷世喆治疗中风抑郁症 醒神开窍法

    谷世喆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重视脾胃,条达情志,灵活运用标本根结和气街理论选穴针刺。现选3则病案予以简介并剖析之。(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采用醒神开窍法根据气街理论治疗中风抑郁症 病例:   贾某, 男,56岁。2010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   情绪低落3个月。患者1年前曾患“脑血管意外”入院治疗1个月,症情平稳后出院,因有肢体活动障碍...

  •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

    笔者从1980年以来,针刺哑门、扶突、环跳穴为主,加刺对症辅穴治疗中风后遗症88 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系门诊及家庭病床病人,男58例,女30例。缺血性中风61例、出血性中风27例。左瘫51例、右瘫37例。上肢瘫13例、下肢瘫15例、上下肢皆瘫60例、兼口眼歪斜24例、言语謇涩17例,病程最短15日、最长1.5年,有高血压病史73例,占 82.95%。 针刺治疗 取穴:主穴取哑门、扶突、环跳。配穴:口眼歪斜配地仓透颊车牵正;言语謇涩(包括伸舌歪斜)配廉...

  • 针刺治风痰上扰型癔症

    针刺治风痰上扰型癔症

    蒋某,女,31岁。1954年5月6日初诊(急诊)。代诉神昏不语2天。3天前,患者气恼过甚,口眼歪斜,不省人事,注射强心剂及葡萄糖等无效,水米不下。眼球凸出,瞳孔散大,用强光直射,不能反应。 诊断:(肝风内动,风痰上扰型)癔症。 治则:涌吐顽痰,祛风开窍。 取穴:廉泉穴、天突穴、风池穴、哑门穴、合谷穴、少商穴。 刺法:先取廉泉穴,用导痰法(以拇指、食指紧切左右两穴,至患者作呕时,点刺右穴。经刺右廉泉穴后,患者作呕,但未吐出黏液,复刺左廉泉穴,患者呕力很大,但喉中堵塞,仍未吐出,...

  • 中风病后遗症 中风络塞血瘀证 中风络损血溢证

    中风病后遗症 中风络塞血瘀证 中风络损血溢证

    国医大师任继学著有多部医学典籍,其治疗中风病理论新颖,收效甚广,其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的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 任继学认为中风病有缓有急之异,缓者多为中经中络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脑栓塞等,并首次提出此证应改为络塞血瘀证,应用理气豁痰、滋阴潜阳、活络化瘀之法。而急者多为中脏中腑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的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率先提出此证属络破血溢证,应用开闭固脱法,现对任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