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105页

用 第105页

  • 治疗口腔溃疡调节脏腑的常用方

    治疗口腔溃疡调节脏腑的常用方

    谈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的中医脏腑辨证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是指具有周期复发特点的口腔黏膜自限性、溃疡性损害,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因其发作时“灼痛”明显,故以希腊文“阿弗他”(灼痛)命名。RAU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类疾病,患病率...

  • 胸痹 气滞心胸证 方用越鞠丸加味

    胸痹 气滞心胸证 方用越鞠丸加味

    胸痛为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为胸痹,以胸痛为主症,甚则可放射到背部,并伴有短气、胸闷等症。胸痹最早记载于《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金匮要略》首见胸痹病名,张仲景对胸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临床中胸痹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不可囿于一法一方,当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以下为笔者运用越鞠丸加味治疗胸痹验案一则,愿与同道分享。 周某,女,49岁,2022年8月12日首诊。主诉:胸背反复疼痛3年余。疼痛部位多为胸前,或在胁下,或在颈后连背...

  • 头痛方用芎芍镇痛汤加减

    头痛方用芎芍镇痛汤加减

    谭某,女,41岁,2022年9月14日初诊。主诉:两侧头角胀痛20余年。20年前,患者因情绪波动大,加上劳累后出现两侧头角胀痛,症状反复,多方治疗效果不佳,遂来诊。刻下:患者两侧头角胀痛,发作时眼睛不能睁开,情绪激动、忧虑,紧张时加重,无口苦,眠差,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时梦多,但不易惊醒,月经期头痛发作频繁。末次月经时间为9月10日,现已干净。曾长期口服“头痛粉”(具体不详)以致于出现胃溃疡。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头痛(肝胆郁滞,气机失调)。 治法...

  • 心悸 方用柴胡三参汤加减

    心悸 方用柴胡三参汤加减

    刘建和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以“和法”为纲,运用柴胡三参汤加减治疗心悸。 柴胡三参汤是由刘建和及其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程丑夫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以“和解定悸”为核心思想,通过经典名方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来。此方以和解少阳为主,辅以寒热并用、扶正祛邪、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等多种调和之法,具有和解定悸、解郁化痰、顾护正气之功,治疗心悸疗效显著。该方由柴胡、法半夏、党参、丹参、苦参、黄芩、青蒿、...

  • 李文瑞应用经方治心动过缓案三则

    李文瑞应用经方治心动过缓案三则

    心动过缓临床常继发于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率缓慢型)等疾病。心动过缓可以分为两类。功能性心动过缓:运动员由于长期大量运动,可能造成心动过缓,是一种良性适应过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运动量较大的青少年等迷走神经张力较高的人群,也可能出现心动过缓。病理性心动过缓:由疾病、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导致,如患有心肌炎、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或服用地高辛、普萘洛尔、附子等减慢心率的药物等都可引发心动过缓,并出现乏力、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如果出现心动过缓,但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如晕厥、一过性的眼前发黑、黑蒙、乏力...

  • 张泽生擅用豆豉治温病

    张泽生擅用豆豉治温病

    豆豉,又名淡豆豉、香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经蒸罨加工发酵而成。以青蒿、桑叶发酵者,味辛、甘、微苦,性凉(寒);以麻黄、苏叶发酵者,味辛、性微温。现在多用前者。豆豉归肺、胃经,具有解表、除烦、宣郁之效。本品辛散轻浮,能解表发汗,无论风寒风热皆可用之;本品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故仲景创制栀子豉汤治疗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张泽生(1895—1985),江苏丹阳人,年少习医,先受业于当地名医张伯卿,后师从孟河马培之嫡传贺季衡先生。学成后,在丹阳行医30余载。1956年赴江苏省中医院主持中...

  • 孙浩运用宣通法治疗小儿咳嗽验案四则

    孙浩运用宣通法治疗小儿咳嗽验案四则

    小儿咳嗽病因较多,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鼻后滴漏综合征、哮喘、类百日咳综合征、肺结核等,其临床表现虽各异,但总不越乎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浩认为,咳嗽初起,常因寒邪犯卫而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痰鸣等症,病机表现以肺气失宣为主,治疗当以宣肺透邪为主。宣发肺气一般有清宣法和温宣法两种。清宣法适用于外感风热证,常选用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等加减;温宣法适用于外感风寒证,常选用三拗汤、杏苏散、华盖散等加减。孙浩指出,若痰...

  • 失音属清阳不升者 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

    失音属清阳不升者 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

    蔡某,女,42岁。1985年5月15日初诊。 一向月经过多;半年来,每逢经后则声音不扬,需十多天后方渐恢复,几经治疗,效果不佳。2个月来,病有加重倾向,有时几乎无法发音,.诊见患者身体枯瘦,眼光暗淡,气短咽干,月经周期约30天,每次行经5天左右,色淡质稀量多,常觉心悸怔忡,难于入眠,小腹空坠,舌谈苔白,脉虚弱。中医辨证:失音(属经后精血亏损而导致气虚,成“金破不鸣”之病),拟用补土益金之法,以达到摄精血,升阳气,固冲任的目的。方用益气开音汤加减主之,药用:党参15g,北芪!5g,白术10g...

  • 门氏护胃散方证应用浅析

    门氏护胃散方证应用浅析

    呕吐作为机体的一种保护防御性反射,在各系统疾病中可作为主症、兼症穿插于不同病理阶段,可分为恶心、干呕、呕吐3个阶段,3个阶段可独立或兼夹存在。频繁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失衡、贲门黏膜撕裂等不良反应。西医治疗呕吐多对症处理,中医从整体出发,基于审证求因以达治病求本之效,论治呕吐具有独特优势。 门氏杂病学术流派历代传承人致力于疑难杂病经典方证研究,提倡“经方活用”,并提出“兴阳温通”“大病以胃”等学术理念。笔者师从门氏杂病学术流派第4代传...

  • 韩明向用温法治哮喘经验

    韩明向用温法治哮喘经验

    支气管哮喘(B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及结构细胞参与所形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喘促气急、喉中哮鸣、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其存在可变性的气流受限,易反复发作且病程缠绵。加强中医药对哮喘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医大师韩明向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临床经验颇丰,用药巧妙灵活,尤擅于诊治慢性咳喘病,对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见解且疗效确切。余有幸跟诊学习,颇为受益,现就韩明向从温法论治哮喘经验浅述如下。...

  • 孙浩运用育阴祛浊法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浅析

    孙浩运用育阴祛浊法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浅析

    孙浩,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国医名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为中医儿科“臣”字门第5代传人,精通中医儿科、内科诸证的治疗。高血压病是现代临床常见病,对于高血压病所致临床诸证的治疗,孙老具有多种理论方法,其中育阴祛浊法最具特色。本文依据孙老手稿及其传人讲述内容,详细阐述孙老运用育阴祛浊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理论及遣方用药思路,并举病案1则。 1 高血压病的中西医认识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可无临床表现,患者多...

  • 外感方用黄芩汤

    外感方用黄芩汤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英栋近期用经方治愈一例外感,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师学医,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田某,男,30岁,2023年12月14日初诊。近日患者所在地一场大雪过后,气温骤降,患者14日下午开始自觉发热,体温38.2℃。刻下:恶寒,发热,饮热水后头部出汗,头痛,全身骨节疼痛,平素大便偏稀,手足不温,恶心,咳嗽,咽痛。来诊前未自行服用药物。张英栋询问患者咽痛和发热出现的先后顺序,患者诉其13日先感咽痛,14日出现发热。 诊断:太阳少阳合病。治法:疏解郁热,辅以解表。...

  • 滚痰丸 精神类疾病属痰火者皆适用本方

    滚痰丸 精神类疾病属痰火者皆适用本方

    滚痰丸出自《泰定养生主论》,为元代医家王珪所制,诸多方家有所载录但略有差异,有加朱砂者,有去黄芩加前胡者,有加元明粉者,有用生大黄者。贵州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石恩骏认为《医学正传》所载滚痰丸方力大功专,其方药组成为大黄(酒蒸)250g,黄芩(净)250g,沉香15g,礞石(硝火煅金黄色)30g。用法为研细末,水泛如梧子大,每次服5~9g,温开水送下。石恩骏认为临床可随证加减使用,并不用拘于上方。然既为丸药,仍相对固定为是。 滚痰丸方中大黄功...

  • 麦粒肿,针眼,临床采用二花蒲夏汤治之

    麦粒肿,针眼,临床采用二花蒲夏汤治之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细菌侵犯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眼睑红肿、硬结、压痛,逐渐形成脓头。本病多由风热外邪或脾胃之热波及于眼睑经络、皮肤所致。治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临床采用二花蒲夏汤治之。 药取金银花30g,野菊花20g,蒲公英20g,夏枯草30g。水煎,头煎内服,第2遍煎液外洗患处,每日1剂,分早、晚用。一般连用2~3天可愈。 方中金银花味甘、性寒,可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本草纲目》记载其“治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

  • 反复咳嗽方用荆防柴朴汤合桔梗汤合黛蛤散

    反复咳嗽方用荆防柴朴汤合桔梗汤合黛蛤散

    王某,女,43岁,农民,2021年12月18日首诊。主诉:反复咳嗽5年。患者5年前出现无征兆干咳,开始未引起重视,后发现每年冬季均易复发。现病史:患者素来情绪偏急躁,体质欠佳,长期手足冰凉,易于感冒,自觉长期处于感冒之中,症状一般表现为自觉发热,随之又怕冷、头痛等。已多处就诊,收效甚微。现无口苦,无易汗出,纳食欠佳,寐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质淡,舌边略有齿痕,苔薄白,脉弦。 诊断:咳嗽(少阳不和,枢机不利,宣降失常)。 治法:和解少阳,调和枢机,宣肺止咳。 方用荆防柴朴汤合桔梗汤合...

  • 金栀洁龈含漱液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

    金栀洁龈含漱液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正畸是口腔科治疗各种错颌畸形的常用方式,通过矫治器调节颌骨与牙列、牙列与牙列间的不调[1]。既往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除了组牙支抗是主要控制支抗的方式外,还包括横腭杆与口外弓等,但上述支抗控制方式无法避免支抗牙出现异动而影响治疗效果[2]。基于此,种植支抗技术应运而生,口腔微型种植体支抗被广泛用于口腔正畸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有效性、稳定性无法长期保持,容易损伤牙根等[3]。研究认为,控制口腔炎性反应和维持良好环境是提高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的关键[4]。金栀洁龈含漱液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的功...

  • 头痛失眠处方用交泰丸加减

    头痛失眠处方用交泰丸加减

    曹某某,女,41岁,工人。主诉:头痛、失眠半个月。患者平时全身乏力,腰酸,胃脘不适,食欲可,大便稀,小便多,舌淡,脉寸滑、尺沉弱。 辨证:心肾不交。 治则:交通心肾。 处方用交泰丸加减:黄连20g,肉桂3g,茯神15g,甘草6g,白术20g,木香3g,枳壳6g,党参12g,陈皮10g,半夏6g。5剂,水煎服,早晩分服。 二诊:失眠好转,全身乏力减轻,唯有腰痛、腰酸,原方去陈皮、半夏,加杜仲20g、牛膝15g,再服5剂痊愈。 按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肾水寒不能很好地上承于...

  • 反流性食管炎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反流性食管炎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或食管溃疡,临床表现为胃与食管反流、胸骨后烧灼感或闷痛等症状。与大柴胡汤证的胸胁苦满、心下痞硬、心下满痛等类似。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在《方剂学》里属于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现代常用于治疗肝胆、胰腺、胃肠道等内脏疾病,辨证属少阳阳明合并证者,在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中均可辨证使用。笔者在临床中多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收效甚佳,现分享验案一则如下。...

  • 古方阳和汤临床新用

    古方阳和汤临床新用

    药物组成:熟地30克,白芥子(炒研)6克,鹿角胶9克 (烊化),肉桂3克,炮姜2 克,麻黄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痈疽阴证、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症见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不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 本方是王洪绪编著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刊载的专治一切阴疽的名方。 阴疽多由人体阳气不足,气血虚损,邪气侵袭从寒化所致,或寒邪乘虚内侵附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壅滞而生。局部皮色不变或呈灰色,全身呈虚寒证候表现。治宜大补气血,散寒通滞。方中重用熟地,温补营血为主药i鹿...

  • 附子理中丸的新用途

    附子理中丸的新用途

    附子理中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常用中成药,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附子理中丸一般为浓缩丸,家庭可自备。脾胃虚寒型的患者,表现为经常感到怕冷、手脚发凉、胃部腹部冷痛、呕吐泄泻、舌质淡、苔白,都可以服用,用量是每次8—12克,每日3次。另外,附子理中丸对以下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1.急性胃肠炎。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每日服两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寒型的急性胃肠炎。 2.溃疡性结肠炎。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每月两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4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用于脾胃虚...

  • 理中丸(汤)临证活用

    理中丸(汤)临证活用

      《伤寒论》中有2条关于理中丸的方证,《金匮要略》中有1条关于人参汤的方证。理中丸方证后注解说,理中丸“丸”的应用“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由此可见,理中丸可以变丸为汤服用,《金匮要略》人参汤药味、用量,服法与理中汤相同,所以,理中汤就是人参汤。   理中丸(汤)共4味药: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干姜善祛里寒,温中焦,运中阳,化湿饮。上治“胸满咳逆”(《本经》,下同),下治&ldqu...

  • 合欢皮的药用验方

    合欢皮的药用验方

    1.神经衰弱、郁闷不乐、失眠健忘:合欢皮、夜交藤各15克,酸枣仁10 克,柴胡9克,水煎服。或取合欢皮、络石藤各15 克,何首乌15—30 克。水煎服,日1剂,晚上服。本方补肝肾,养脑安神,可适用于神经衰弱。2.神经官能症:合欢皮、五味子各9 克,缬草60克,酒 250克,浸泡7天,每次服10毫升,一日3 次。 3.心烦失眠:合欢皮6克,夜交藤15 克,水煎服。4.肺痈咳吐脓血:合欢皮、鱼腥草、芦根各15克,黄芩、桃仁各10 克,水煎服。5.急性气管炎:合欢皮、野席草根丛(为灯心草科植物拟灯心草)各15...

  • 清暑利湿名方六散的临床应用

    清暑利湿名方六散的临床应用

    清暑利湿名方六一散由宋·刘完素(刘河间)所创,又名天水散。 该方由滑石180克、甘草30克,共研细末而成。每次用9克,和白蜜少许,凉开水或灯草汤调服。功能:清暑利湿,解热泻火。方中滑石解肌清热,滑窍行水而利湿,人表里上下三焦;甘草泻火和中,二者配伍成为治疗因暑湿引起的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畅、大便泻痢等病症。还可用于石淋的治疗。 清代汪昂认为:滑石气轻能解肌,质重能清降,寒能泻热,滑能通窍,淡能行水,使肺气降而下通膀胱。故能祛暑止泻,止烦渴而行小便也。加甘草和其中气,缓滑石之寒滑。 六一散加朱砂少许...

  • 乌鸡白凤丸新用 治疗数疾

    乌鸡白凤丸新用 治疗数疾

    乌鸡白凤丸是传统调经之良药,主治妇女气血两虚,身体瘦弱,食少乏力,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临床新用治疗以下疾病。 1.慢性肝炎:近年来的药理实验证明,乌鸡白凤丸对肝损伤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促进肝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从而对肝起保护作用。用乌鸡白风丸治疗慢性肝炎,每日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疗程半年。 2.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乌鸡白风丸治疗再障,每日2次,每次2丸。患者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面白少华、腰酸耳呜及出血倾向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

  • 一药多用:知柏地黄丸

    一药多用: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清代《医宗金鉴》。本方由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共8味中药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遗精、盗汗、咽喉肿痛等症。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此方还有不少新用途,有对症者不妨一试。 1.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 据临床报道,有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效果显著。口服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90大为 1疗程,1-2疗程见效。 2.治疗氨基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 据报...

  • 中成药 八珍颗粒剂 功效新用

    中成药 八珍颗粒剂 功效新用

      中成药八珍颗粒剂(包括大蜜丸)是一种常用药,原方出自明·《=正体类要》一书。由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川芎、当归、炙甘草、熟地黄组成,具有补气益血之功效。传统多应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症。近年来,人们发现该药还有许多新功用。   贫血口服八珍冲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2q次,用温开水冲服,15天为一个疗程。方中当归含维生素B,。叶酸、烟酸等,有抗贫血的作用,故常用于治疗贫血。   末梢神经炎口服八珍颗粒剂(冲剂),每次1袋(15克),1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10天为一个疗程。该药...

  • 柔肝益脑汤的应用

    柔肝益脑汤的应用

    处方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 克,炒枣仁15克,丹参24克,白芍15克,茯神12克,当归15 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郁金10 克,天麻12克。 加减运用:心肾小交之虚烦失眠.加肉桂、川连、琥珀;痫证罔睛上吊加决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钩藤;神昏厥逆加天竺黄,制胆星;肝阳上亢眩晕加夏枯草,生石决 明;心虚胸闷、心悸加青龙齿,甘松;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沙参。 功能:柔肝安神,涤痰通瘀。 主治: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小寐症、癫痫。 用法:冷水迅量浸泡上药40分钟,加温煎沸后...

  • 中药 地黄丸的用途及种类

    中药 地黄丸的用途及种类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补益剂中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为主,滋养肝、脾、肾三脏,主治由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足跟作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肾虚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肾阴不足等症型。况且,致病原因不同,也可兼夹其他脏腑的病变,如脾肾阴虚、肝肾阴虚等。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健脾、补肝肾的功效。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中成药,且价格便宜。每到秋冬,有不少男士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强身健体的补品。还有一些...

  • 芍药甘草汤临床使用点滴

    芍药甘草汤临床使用点滴

    芍药甘草汤,方出《伤寒论》,又名甲已化土汤。其立法是以甘酸为主,其依据则源于《内经》“肝苦急,即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后世医家所创制的不少方剂,如痛泻要方,逍遥散等,皆从此方衍化而出。 芍药甘草汤由白芍药、炙甘草各等分组成,方中白芍酸苦,人肝胆经;炙甘草甘温,人心、肺、脾、胃经。两者相伍,即成甘酸为主之剂,共具养血滋阴,平肝抑木,敛肝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此方原先是仲景用来治疗足挛急,之后,其临床运用逐渐推广。现代研究证明,本方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之作用。...

  • 腱鞘囊肿的辨证用药

    腱鞘囊肿的辨证用药

      腱鞘囊肿又称肌腱瘤,属于传统中医“筋瘤”范畴,易生在手腕、足踝附近等处。多见于20~50岁左右的妇女。主要病因包括有:劳损导致,如重复的手部动作,导致肌腱周遭的滑液囊发炎;局部循环不好,多由于内在体质导致虚寒而血行不利,日久在此形成瘀滞导致;以及外伤,如曾在手腕或足踝处受伤,导致腱鞘过度拉扯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囊肿。   中医临床辨治,需依其患者状况而选择合适用药。若是曾因外伤所致,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药材,帮助其瘀滞消散,如选用疏经活血汤加减,药用当归、生地黄、苍术、川芎、桃仁、茯苓、白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