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用 第106页

用 第106页

  • 蚕蛹药用验方

    蚕蛹药用验方

    蚕蛹不仅营养丰富,为高蛋白营养品,而且还可入药。中医认为蚕蛹性平,味甘,具有祛风、健脾、除烦止渴的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介绍几款验方如下: ●治小儿疳积蚕蛹30克,焙干研粉,每日分3次用温开水送服。 ●治失眠、心烦蚕蛹泡酒饮用。 ●治小儿遗尿蚕蛹20粒、乌梅5克,水煎服。 ●治慢性胃炎蚕蛹10粒、鸡内金9克,研末服用。 ●治蛔虫蚕蛹6克,研末和粥饮服。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程怀孟献方...

  • 归脾丸 老药新用治多病

    归脾丸 老药新用治多病

    归脾丸是一种常用的著名中成药(全国各地中药店一般均有销售),由人参、白术、茯苓等组成。传统应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气短心悸,失眠,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等病证。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归脾丸对下列疾病属于气血两虚者也有较好疗效。 更年期综合征 方法是口服归脾丸,每次1 丸(蜜丸重9克),日服2—3次。其机理与人参、当归等的药理作用有关。人参能够减轻更年期反应,当归对更年期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缺铁性贫血 方法是口服归脾丸,每次9 克,每日2—3次。其机理与黄芪、当归的药...

  • 左金丸外用有新招

    左金丸外用有新招

    左金丸又各茱连丸,有清肝泻火之效。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症见胁肋疼痛、嗳气嘈杂、口干咽燥等症,常作丸药或汤剂内服。临床发现,外用治疗多种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左金丸10克,研成细末,用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做成1元硬币大小的圆饼,在睡前敷在双脚足心(涌泉穴上),以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3—5天见效。 睾丸炎。取左金丸40克,研成细末,用陈醋调成糊状,涂抹在阴囊肿胀处,用四层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天可见效。 小儿流涎。取左金丸10克,研为细末,以...

  • 调气活血可用黄芪赤风汤

    调气活血可用黄芪赤风汤

      张某,女,51岁,2011年8月28日就诊。患者前因食道反流性胃炎在笔者老师、名医薛伯寿处就诊,经调治后烧心、呃逆不舒、胃脘痞满不舒等症基本缓解。7天前突感头目眩晕,潮热,两胁胀痛,夜间增多,左耳疼痛,睡眠较差,到某医院检查未见异常,舌偏红,苔根稍腻,脉弦细。治以和解少阳,调气活血,兼以辛开苦降。方以黄芪赤风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合用加潜阳安神之味调理。处方:生黄芪20克,赤芍10克,防风8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浙贝母10克,黄连6克,吴茱萸1克,珍珠母30克(先煎),茯苓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

  • 小活络丸(丹)的临床新用途

    小活络丸(丹)的临床新用途

    特约专家、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主任医师 何国兴 小活络丸来源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由川乌、草乌、地龙、制乳香、制没药,胆南星组成,具有祛风活络、化湿止痛等功效。传统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等病症。近年临床将其应用于其他疾病,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用小活络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方法:内服小活络丸,每次6克,早、中、晚各服1 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止。用药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平均为2个疗程。一般用药3~...

  • 牛黄上清丸新用

    牛黄上清丸新用

    牛黄上清丸 (包括片剂)是一种价格便宜的常用中成药(一般药店均有售)。传统应用于风热上扰、头晕耳鸣、头痛目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鼻干眼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病症。近年来发现,本品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胃热嘈杂泛酸 方法是病发时,口服牛黄上清丸 1丸(每丸重6克)。有医务工作者用本药治疗71例胃热嘈杂泛酸患者,收效灵验,服药20分钟左右,均收到疗效。急性结膜炎 口服牛黄上清片,每次4片,1日2 次,5天为1个疗程。本品能祛风解表,疏风清热,故能用于急性结膜炎的治疗。 口腔溃疡 内服牛黄上清...

  • 紫雪丹(散)临床新用

    紫雪丹(散)临床新用

    特约专家、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何国兴 紫雪丹,又名紫雪散,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内含磁石、硝石、朴硝、石膏、滑石、寒水石、升麻、玄参、炙甘草、羚羊角、犀角、青木香、沉香、朱砂、麝香、丁香等。具有清热解毒、镇痉开窍的功效。传统应用于高热烦躁,神志不清,惊风抽搐,小儿急惊风等病症。近年来发现该药外敷对以下疾病有特效,现介绍如下。 治小儿发热:取紫雪散1 支,加入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窝内,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用药1天体温即可下降至正常范围。该法可迅速有效地控制高热,减...

  • 炙甘草汤临床新用

    炙甘草汤临床新用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由炙甘草、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火麻仁、生姜、大枣组成,有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之功。临床上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现介绍运用本方治疗盗汗、低血压经验如下。 1.盗汗:杨某,女,45岁。患者1 个月前因工作繁忙,过度劳累,而出现睡觉时汗出,醒后渐止,近来症状加重,一觉醒来汗出如洗,而来求治。诊见面色萎黄,睡眠欠佳,体倦乏力,口干健忘,大便偏干。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沉细。诊为盗汗。证属气血亏虚,阴...

  • 老中医用验方给郭沫若治病

    老中医用验方给郭沫若治病

      1959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因右侧肢体活动不便,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人向他推荐,可请中国中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著名老中医郑卓人先生医治。郭老知道郑老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著有《灵枢经白话解》,医术高明,便欣然同意了。   郑卓人老先生来到郭家,他知道郭沫若事务繁忙,没有时间煎中药,对郭老说:“我从民间搜集了一个验方,叫桑枝酒。我已用此方20余年,医治半身不遂效果很好,可否一试?”郭老一听很高兴,忙叫郑老先生开处方。郑卓人见郭老愿意用此方,便把桑枝酒的配伍、制法和服法...

  • 四物汤加味临床新用

    四物汤加味临床新用

    四物汤具有补血的作用,可用于补血以治疗血虚;它又有调血的功效,凡血寒、血热、血瘀都可以用它来进行调理。《蒲辅周医疗经验》中说:“此方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凡血瘀者,俱改白芍为赤芍;血热者,改熟地为生地。川芎量宜小,大约为当归之半,地黄为当归的二倍。”临床应用此方的医案介绍如下。 一、治舌麻案:邱某某,男,21岁。初诊患者述舌麻已2月余,入夜尤甚。前医予天麻白术汤、天麻钩藤饮及通窍活血汤加减治之,疗效不佳,改用西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6治之,月余未效。今诊,尚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

  • 补中益气丸几个治病新用法

    补中益气丸几个治病新用法

    补中益气丸是著名中成药,原方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传统常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近日,临床上又报道了几个治病新用法。 1.治内伤发热:本证所指主要是气虚发热和阳虚发热。其特点是:时热时止,日重夜轻,手心热、手背不热,伴有形寒恶风,神疲懒言,食少乏味,脉大无力,无器质性改变。可用本药,每日 1-2次,每次6~9克。 2.治呼吸困难:此种呼吸困难是指中气虚弱所致的“气少不足以息”,往往走路快些、说话多些、上二三层楼就感到 “气不够...

  • 百合固金丸临床新用

    百合固金丸临床新用

    本方由生地、熟地、麦冬、百合、炒芍药、当归、贝母、玄参、桔梗、生甘草十味药组成,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传统应用于肺虚久咳、咽燥口干、痰中带血、午后潮热等症状。现代研制有丸、片、口服液等剂型。近年来,经临床应用观察发现该药对以下疾病的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梅核气:应用百合固金口服液治疗梅核气患者,效果良好。用法:内服,每次 10毫升(1支),每天3次,饭后服。7天为1 个疗程。可滋阴清热,利咽化痰。 2.咽喉痛:采用百合固金口服液治疗咽喉痛患者,疗效显著。用法:内服,每次...

  • “煮后去滓再煎” 临床运用举隅

    “煮后去滓再煎” 临床运用举隅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伤寒论》对中药煎服法非常重视且非常讲究,给临床有效使用中药,充分发挥中药方剂疗效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煮后去滓再煎”就是煮取药物后把药渣子滤出,然后再把药液加热浓缩。《伤寒论》中列有7个“煮后去滓再煎”的方子: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这4个方子是和解中焦半上半下之枢机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和解半表半里少阳之枢机的,都属和解剂。...

  • 眩晕 家庭实用验方集锦

    眩晕 家庭实用验方集锦

    天麻炖鸡汤治眩晕   取天麻片10克,老母鸡1只,生姜3片。将天麻洗净,生姜洗净切丝,老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将天麻片和姜丝填入鸡腹中,放入炖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炖至鸡肉熟烂即可。分数次饮汤吃鸡肉。每周1剂。连用3剂。用于病后虚弱、眩晕反复发作。 丝瓜治眩晕   取生丝瓜1个,生鸡蛋7个。先煮鸡蛋,八分熟时捞出扒皮,再割几个口以进味。再将丝瓜去皮切成段,与鸡蛋同煮,颜色变了即好。每天吃2次,早晚各1次,3天吃完。连续吃9天或12天即可见效。 向日葵花盘治眩晕耳鸣   头晕耳鸣的原...

  • 大补阴丸新用途

    大补阴丸新用途

    著名中成药大补阴丸(药店有售),由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等药组成,有滋阴降火的作用。传统应用于阴虚发热、潮热、盗汗、烦热易饥,足膝热痛等病症。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肺结核咯血 方法是内服大补阴丸,每次1丸(大蜜丸,重9克),温开水送服,日服2- 3次,10天为1个疗程。该药对结核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且有止血效力,故可用于肺结核咯血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内服大补阴丸,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1 日2次,7天为1个疗程。该药有滋润肝肾,平肝潜阳作用,故可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 妙用补阳还五汤

    妙用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方由黄芪60克,当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桃仁3克,川芎3克,红花 3克组成。 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逐瘀、通络的功效。黄芪是方中主药。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恢复脑细胞的功能、扩张血管、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等作用。桃仁、当归尾、赤芍、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舒筋活络、通调气息的作用;地龙能引药直达经络,以发挥全方药的作用。 此方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者;还可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类和某些脊髓、神经病...

  •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

    小青龙汤临床应用

      小青龙汤方组成: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最早对小青龙汤作方解者,当推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麻黄味甘辛温,为发散之主,表不解应发散之,则以麻黄为君。桂味辛热,甘草味甘辛,甘辛为阳,佐麻黄表散之,用二者所以为臣。芍药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温,二者所以为佐者,寒饮伤肺,咳逆而喘,则肺气逆。《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rsqu...

  • 秋用蜜膏滋补好

    秋用蜜膏滋补好

    蜜膏是由鲜果汁、鲜药汁或药物的水煎液经过煎熬浓缩,再调加蜂蜜而成的稠膏。因其具有滋补功效,所以又称为“膏滋”。蜜膏含有蜂蜜较多,蜂蜜不仅有调味作用,同时也有滋润和补益的功效。此外,蜂蜜还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根据此特点可以按照个人所需,或者是在原料较容易取得时,多制备一些蜜膏,供以后慢慢使用。蜜膏应装在深色大口瓶内,盖紧瓶口,放在阴凉处避光保存。 乌鸡蜜膏 乌骨鸡2只(约 1000克),蜂蜜500克。乌鸡去毛与内脏,洗净,加水适量,以小火炖煮,熟烂后用细箩过滤,再加热浓缩,稠黏后加入蜂蜜调匀,...

  • 中医夏季治病用导法

    中医夏季治病用导法

    导法是将药物塞于肛门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根据肛门直肠的解剖生理特点,肛门给药与口服给药相比,具有以下四个优点:①胃黏膜可免受刺激性药物的刺激;②对伴有呕吐患者的治疗增加了一有效途径;③ 经直肠吸收,药物不因胃肠pH 值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且有一半以上药物免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因而较口服用药干扰因素小;④对不能或不愿意吞服药片、药丸及胶囊的患者,提供了其他的给药途径。夏天天热本就让人胃口不佳,而药物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又是胃肠道症状,因此在夏季不刺激胃肠引起恶心、呕吐的导法很容易被...

  • 小柴胡汤的理解和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理解和临床应用

      张庆祥老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博士生导师。他通过对《伤寒论》小柴胡汤方义、加减及半表半里概念的分析,认为小柴胡汤是一外可清热散邪、益气解表,内可调理肝脾、和解少阳、清化湿热的方剂。笔者侍诊师侧,亲眼目睹老师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内伤外感各种疑难杂症,每获奇效。遂将其对小柴胡汤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方义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张庆祥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调理气机,并常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气机条畅的重要性。《素问&midd...

  • 三妙丸加味临床新用

    三妙丸加味临床新用

    三妙丸源于明《医学正传·麻木》,药物由苍术、黄柏、川牛膝组成,在外科临床中根据不同的病证酌情进行加味,改作汤剂内服治疗下焦湿热瘀阻所致的下肢丹毒、急(慢)性睾丸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治下肢丹毒:下肢丹毒易反复发作,患者常感痛苦不堪。西医学对下肢丹毒的复发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学对丹毒早有认识,《素问》称本病为“丹火粟”。丹毒的发生与中医学“湿”、“热”、“瘀”致病因素密切相关。...

  • 补中益气丸 治病新功用

    补中益气丸 治病新功用

    传统上,补中益气丸是治疗脾胃病的良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补中益气丸还具有下列新功用。 【处方】 炙黄芪 200g 党参 60g 炙甘草 100g 白术(炒) 60g 当归 60g 升麻 60g 柴胡 60g 陈皮 60g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g、大枣40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将生姜和大枣的煎液浓缩,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及生姜和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治体位性低血...

  • 从痰瘀同辩看中医临床辩证用药的思想

    从痰瘀同辩看中医临床辩证用药的思想

      痰指“痰浊”,是人体津液不归正途的病理产物;瘀指“瘀血”,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征。《黄帝内经》对痰瘀相关的理论和治疗已有论述。在生理上,阐明了津血同源的相互关系。如《灵枢•痈疽》中说:“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邪客》中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在病理上,也体现了痰浊瘀血的相关性。《灵枢•百病始生》说:“...

  • 藿香正气水的新用

    藿香正气水的新用

    藿香正气水是夏季十分常用的一种中成药。盛夏季节,出现恶寒发热、四肢倦怠、胸闷不适、恶心呕吐、舌苔白腻等症,选用霍香正气水有善良好的效果。随着临床上对藿香正气水应用的不断深入,发现它有更为广泛的用途。 治疖肿、痱子:祖国医学认为,疖肿、痱子为体内郁结湿热血热,或外受风热暑邪而成,藿香芳香化湿,白芷发表;祛风、胜湿,紫苏有抑制病菌的作用。外用涂抹能散郁除湿、通畅毛孔排汗,治疗疖肿、痱子久治难愈者。治痔疮:藿香正气水用凉开水稀释成50倍,一日多次外涂患处,在痔疮发作期间有消炎止痛、治愈创伤、促进萎缩的作用。治夏季皮炎:夏...

  • 王行宽 弃繁从简 辨证用药

    王行宽 弃繁从简 辨证用药

      仅寥寥数语,却是辨证关键,用药之根柢。   病案1:姜某,女,54岁。   举凡胸痹心痛,每见嗳气,胃胀或痛,或胸部餐后若堵等胃府症状。经云:“五气为病,心为嗳”,“胃之上口名曰贲门,有络与心相通”,故其治之法,宜心胃并治。仲景于“胸痹心痛短气篇”中,列举桔枳姜汤,即深谙此理。药用柴胡8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橘皮10克、旋覆花10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石决明15克、甘草3克。   病案2:叶雪兵,男,33岁。...

  • 头痛 家庭实用验方集锦

    头痛 家庭实用验方集锦

    指压虎口治疗头痛   指压特定的穴位可以减缓头痛。这个点就在虎口处,也就是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皱褶处,头痛时你会发现这个点一压就会痛。左手指用力压右手虎口顶端约1分钟,然后换右手指压左手虎口顶端1分钟。头痛再次发生时可以重复指压。 葱白治头痛   将25克葱白捣烂如泥,将白附子、川芎各25克研成细末,与葱白调和,摊于牛皮纸上,敷于两太阳穴上,1小时后取下,可缓解头痛。 生萝卜汁治疗偏头痛   取白萝卜2个,洗净后切成细丝,用纱布包后拧取其汁约20毫升,如左侧头痛则将药汁一次注入右侧鼻孔中;如右侧偏...

  • 古方八正散的临床新用

    古方八正散的临床新用

    八正散是宋代大观元年陈师文等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通淋名方。 药物组成:车前子 12克,瞿麦15克,扁蓄15克,滑石18克,山栀子12克,生甘草 3克,大黄(用面裹煨去面切焙)9克,木通 12克,灯芯草适量作药引,水煎去渣温服。 功能: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症见小腹急结,腰腹胀痛,小便淋涩混赤,尿频尿急,甚或癃闭不通,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实者。 该方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之淋证而设。湿热下注膀胱,水道不利,故小便赤,淋沥涩痛,甚或癃闭不通;热邪上蒸,故口燥咽干;下蕴肠道,传导失常,故大...

  • 大承气汤为临证常用之方

    大承气汤为临证常用之方

      清代医家郑钦安以其独特的医学理论独步医林,成“火神派”开山鼻祖。人皆知郑氏善用附子,可谓识附子、懂四逆汤者,不知郑氏也善用大黄,也是识大黄、懂大承气汤者。郑氏在《医理真传》中指出:“观仲景于三阴阴极之症,专以四逆汤之附子,挽先天欲绝之真火,又以干姜之辛热助之,即能回生起死……于三阳阳极之症,专以大承气汤之大黄,以救先天欲亡之真阴,又以芒硝之寒咸助之,即能起死回生……仲景立法,只在这先天之元阴、元阳上探取盛衰,不专在后天之...

  • 补中益气汤治皮肤病新用

    补中益气汤治皮肤病新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临床中用治某些皮肤病,获效显著。 一、阿夫他口炎:贾某,男,37岁。上下唇内侧发生5处约绿豆粒大圆形浅溃疡,表面凹陷,上覆浅灰色薄膜,边缘淡红,疼痛进食尤甚,张口时流清稀涎液,反复发作半年余。其间曾用清热泻火中药,数种维生素类西药内服外用治疗未愈。患者述其近几个月来肢体倦怠乏力,口淡乏味,纳食不香。察其唇色萎黄不泽,舌质淡,苔白,脉弱。诊断:阿夫他口炎(口疮)。辨证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新用

    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新用

    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新的丹参复合制剂。由丹参浸膏、三七、冰片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理气止痛,醒神开窍之功效。传统应用于胸闷、心烦、心前区疼痛、失眠等。近年来随着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治疗以下疾病取得较好效果,现举数则,以供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参考选用。 1.治疗心绞痛。复方丹参滴丸自临床治疗心绞痛以来已被证实具有速效、高效、安全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其疗效不仅优于传统的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等,而且目前尚无产生耐药性的报道。 方法: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4周为1个疗程。该药可显著降低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