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28页

医 第28页

  • 皮肤黑变病中医诊处方

    皮肤黑变病中医诊处方

    疑问沉痾一般的解说是难辨或难治的各种病,也最能考较中医师的才能。难、沉痾可能的确归于较为棘手的问题,疑病更侧重于稀有、离奇、无迹可寻。教师邢斌曾写过一篇文章《圆机活法与达方效药》,将“变”转化为“常”,能够让更多的医师掌握更高层次的“常”法,疑病亦如此。笔者近来遇到一位皮肤黑变病的患者,当属疑病规模,现照实记录如下,一方面为这种疾病的医治供给一些学习,一方面请各位同道,尤其是有相同阅历的医者,一起探讨。 刘某,男,71岁。因&ldqu...

  • 中医“热痱”中药外洗治疗

    中医“热痱”中药外洗治疗

    临床采用夏枯草煎剂外洗治疗 热痱2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 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0例中,男9例,女.11 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3岁;病 程最长10天,最短2天;患者均表 现为颈、背部及上胸部或腋窝及股 内侧等皱襞部皮肤处,初期起片状 红斑,继之出现多发密集的丘疹或 疱疹,如针尖大小,内含胞浆液,瘙 痒刺疼灼热难忍,舌红苔黄。中医诊 为“热痱”。 二、治疗方法 取夏枯草花穗(干品)25克,加 水适量,小火煎取液,用以洗患处每 日3~5次。同时注意保持患儿居处 通风...

  • 中医防治硬皮病“治未病”思想探讨

    中医防治硬皮病“治未病”思想探讨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炎性、 变性、 增厚和纤维化进 而硬化和萎缩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此病可以引起多 系统损害。其中系统性硬化病除皮肤、 滑膜、 指( 趾) 动脉出现退行性病变外, 消化道、 肺、 心脏和肾等内脏 器官也可受累。硬皮病大多发病比较隐匿, 具有早期 诊断困难、 后期致残率高且预后差特点, 因此早期防治 干预更为重要。 1 未病先防 1. 1 无病自调 中医 “治未病” 理论强调“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玄参治方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玄参治方

      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亦名元参。味苦、甘、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凉血,化瘀解毒功效。常用以治疗热病烦渴、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笔者取其化瘀解毒之功效,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多例,疗效颇佳,举例如下。   患者,女,82岁,2008年3月12日初诊。诉“右胁、腰部皮肤呈束带状刺痛三天”,三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胁、腰部皮肤阵发性刺痛,疼痛难忍,影响睡眠等日常生活,刻下查:右胁部、腰部皮肤正常,触之无痛,发作时疼痛难忍,伴烦躁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细...

  • 中医祛风止痒治老年人皮肤瘙痒

    中医祛风止痒治老年人皮肤瘙痒

    中医认为,老年人皮肤瘙痒,多为气滞血瘀所致,治宜凉血化瘀、祛风止痒。 方一苍术、生地黄各100克,荆芥、赤芍各50克,水煎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或将药液浓缩,再加老醋适量,外搽患处,每日1剂。 方二苦参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适量,浸泡3-5天即成。每晚取苦参醋液30-50毫升,放入浴盆中洗浴,或用棉签蘸药液外搽瘙痒处,每日2-3次,连用5-7天。 方三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用5-7天。 方四红花、...

  • 中医治麻疹发热

    中医治麻疹发热

      患者陈某,女,9岁半。发热七八天,伴轻咳。余观其神,神疲乏力,似睡非睡,察其色,颜面潮红,目泪汪汪。发际及耳根部,在灯光下隐约可见数枚散在性红色疹点,隐隐于皮肤之下,累累在肌肉之间。体温39.2℃,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综观脉证,拟诊为风毒犯肺,肺气不宣之“麻疹——见形初期”。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麻科活人全书》告诫:“麻为火毒喜清凉”,又云“出之太迟,发表为贵;出之太甚,解毒最宜”,指明了该病的病性和治法要点...

  • 脱发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脱发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往往较难治愈,用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1、湿热蕴结型:头发稀疏脱落、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治法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后下)、木通各5克,黄芩、炒山栀、泽泻、茯苓、车前子、六一散(包)各10克,生侧柏叶15克,水煎服。 2、血虚风燥型: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苔薄,脉细。治法宜养血祛风,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当归、首乌、丹参、鸡血藤各15克,川芎、大胡麻、苍术、白蒺藜各10克,炙甘草5克...

  • 外阴瘙痒中医治方

    外阴瘙痒中医治方

    外阴部瘙痒甚至灼热痛痒难忍,伴有白带增多、异味或阴部干燥,可令人寝食难安。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外阴湿疹、外阴白色病变、卫生巾过敏、白带过多等。 外洗方:博落回100克,防风、白芷各50克,薄荷25克(后下),每日1剂。水煎浓缩为1500毫升,每次坐浴15分钟。一般用1次痒即止。 内服方:生地、当归、党参、丹参、茯苓各15克,五味子、天冬、麦冬、酸枣仁、玄参、甘草各10克。 加减:兼外风侵袭者加防风6 克,地肤子10克。阴虚肠燥者加制首乌、胡麻仁各10克。血分有热...

  • 名医妙治季节性脱发症

    名医妙治季节性脱发症

    河南中医学院已故名老中医石冠卿教授,生前长期从事《内经》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内经》研究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诊病往往从《内经》理论立法,遣方用药味少而量轻。石老曾治一8岁男孩,患一种奇怪的脱发症,其脱发特点为一到立春之后,头的前半部分的头发即脱的一根不剩,后面部分不脱,一到秋天,则脱发部分则长出茸茸新发,至夏天则与后面头发长短一样。服了很多中西药如养血生发胶囊、半胱氨酸及一些中药汤剂均无效。 后找石老诊治,只见患儿身体赢弱,骨瘦如柴,石老诊后开了一个方子,竟是六味地黄汤原方。石老依据《内经》理论到:立春后阳气升发,...

  • 脂溢性脱发较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脂溢性脱发较难治愈 用中医辨证治疗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往往较难治愈,用中医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湿热蕴结型:头发稀疏脱落、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弦数。治法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大黄(后下)、木通各5克,黄芩、炒山栀、泽泻、茯苓、车前子、六一散(包)各10克,生侧柏叶15克,水煎服。 血虚风燥型: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皮屑多,瘙痒,舌淡苔薄,脉细。治法宜养血祛风,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当归、首乌、丹参、鸡血藤各15克,川芎、大胡麻、苍术、白蒺藜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肝...

  • 荨麻疹中医辨治偏方

    荨麻疹中医辨治偏方

      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近年来由于空调的普及,夏季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临床以皮肤突然出现扁平丘疹,剧痒,发无定处,时起时消,愈抓愈痒,消退后不留痕迹为主症。西药用抗组胺、激素类药物治疗,近期疗效肯定,停药则易复发,常多年不愈。   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风疹”范畴,《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搏,则起风瘙瘾疹。”本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历代各家的认识不同,总之与先天体质...

  • 风团“风疹块”中医组方

    风团“风疹块”中医组方

    风团,又名“风疹块”,西医称之为“过敏性荨麻疹”,由某种过敏原引起,一般好发于春季。但顽固性荨麻疹则反复发作,不拘时令。发作时,遍身有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高出皮肤,重者头面红肿如云霞、瘙痒,遇冷、热刺激,其痒更甚。中医认为“痒属于风”,因风热入于血分而发,应用疏风解热、凉血活血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地肤子10克,白蒺藜10克,生甘草5克,牡丹皮10克,全当归6克,赤芍10克,紫草6克,地骨皮...

  • 脱发怎么办 老中医治脱发方

    脱发怎么办 老中医治脱发方

      中医认为,脱发最根本的原因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因此,在治疗上应以补肝养肾为主——   补好肝肾让脱发远离您   周仲瑛 著名中医专家介绍:脱发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是指头发正常的脱落;而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典型案例:2001年,周老曾接诊过一位女性脱发患者,37岁,有脱发史。1993年产后脱发加重,早晨起床梳头时一抓一大把,后来成片脱落。就诊时,头发稀疏、没有光泽,头皮有几块指甲大小的光滑皮肤,伴有身体消瘦、头昏、腰酸、怕冷、舌质黯淡、舌苔薄白等症状。经...

  • 全身性皮肤瘙痒 中医治“瘾疹”

    全身性皮肤瘙痒 中医治“瘾疹”

      患者刘某,男,75岁。2013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全身性皮肤瘙痒1周,伴加重2天。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突然发生全身性皮肤瘙痒,越抓越痒,前胸后背均可见满布的焮红色斑丘疹,抚之粗糙不平,发热感,更甚时头发内,四肢亦有瘙痒,尤以晚间休息时为甚。自述患此病已有20余年,每届春季必发。今春曾在当地村卫生室抗过敏治疗3天,一度皮疹完全消失。刻诊: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畏寒发热。胸部背部遍布焮红色斑丘疹,以手抚之碍手,有灼热感,无渗出及明显抓痕。经仔细追问病史,患者素有喜吃肥肉之嗜好。药用:荆芥10克,...

  • 防治脱发 中医按摩脚部

    防治脱发 中医按摩脚部

    我今年35岁,因工作压力大,出现了脱发现象。一位中医师告诉我,按摩脚部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人体毛发的生长功能和肾脏的功能有很大的关联。通常情况下,脱发意味着肾中精气不足或者血虚,而精血同源,因此,调理肾气对于缓解脱发至关重要。 足少阴肾经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上向小腿内,出窝内侧,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位于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上的穴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 3趾趾...

  • 仝小林 治疗瘾疹的医案观点

    仝小林 治疗瘾疹的医案观点

    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并伴有瘙痒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类似于西医的荨麻疹。 中医外科教材对瘾疹的辨证多从寒热论治,认为风团若色红多属于热,如风热或血热,用《外科正宗》之消风散或犀角地黄汤等疏风清热凉血的药物来治疗。若风团色苍白,多属于寒,如风寒束表,一般常用桂枝汤或桂枝麻黄各半汤疏风散寒。仝小林在临床中却常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或升阳散火汤治疗风团色红伴灼热感之瘾疹,看似属热,但却予辛温透邪之药而愈,这是为什么呢? 仝小林认为,部分瘾疹其实属于火郁范畴。那么何为火郁?火郁中的火是实火还是虚...

  • 中医防治脱发小偏方

    中医防治脱发小偏方

    脱发偏方1 材料:何首乌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何首乌放人砂锅中煎取浓汁后去药渣,然后放人大米和冰糖,将米煮成粥即成,食用。 作用:本方尤适用于脱发久不愈。 脱发偏方2 材料:生半夏、生姜各300克,麻油1000克。 制作:将药研末,以麻油浸渍半月,用时先以生姜片涂擦患处,后用药油涂之。 用法:每日1次,连用3个月。 作用:脱落眉发即生。...

  • 细品几则医案理法方药

    细品几则医案理法方药

    蜗居家中,翻阅藏书,忽一册家父门诊记录跃入眼帘。乃细品读,几则医案理法方药很有新意,逐记录之,以图自勉。 吐血案 刘某,女,32岁。近2日吐血频频,色鲜而红,胸闷憋气。舌质红降,脉弦而数。其人素日消瘦面红,易怒;月经先期,量多有块。 此为血府有瘀,瘀久化热,热逼则吐血,自然之理也。 方药:生地30克,熟地30克,丹皮10克,三七9克,芥穗炭9克。3剂,水煎服。 二诊药服完,吐血见瘥。前方加阿胶12克,白茅根18克,继服3剂。吐血止,病向愈。 按:吐血者,血热为多,为多数医家所共识。《济生方》...

  • 治皮肤瘙痒中医传统灸法的敷灸

    治皮肤瘙痒中医传统灸法的敷灸

    取荆芥穗适量,揉碎后放入锅中炒热,迅速装入布袋内,待温度合适后,敷在瘙痒部位上。 每日1次,每次15 分钟,7天为1疗程。荆芥穗灸属于中医传统灸法的敷灸,荆芥穗是一味中药,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 可治疗皮肤瘙痒。需要注意,荆芥穗炒热后应稍凉再敷灸患处,以防止烫伤皮肤。一般情况下,施灸后,灸处仅出现红晕,如出现小水疱,不需挑破,禁止抓挠.应令其自然吸收。此外,感染性或过敏性皮肤病、皮肤癌等均禁用本法。 (赵菲)...

  • 皮肤瘙痒症偏方 治中医学风瘙痒痒风

    皮肤瘙痒症偏方 治中医学风瘙痒痒风

    皮肤瘙痒症 【病因与症状】 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只有瘙痒及因瘙痒而引起的继发性 损害的一种皮肤病。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及成年人,多见于冬季。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和局限性皮肤瘙痒症两种。前者周身皆可发痒, 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常为阵发性,以夜间为重。病人因痒而搔抓不止,皮 肤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后者瘙痒仅局限于某一部位,常见于肛门、 外阴、头部、腿部、掌部等。中医学属风瘙痒、痒风等范畴。 皮肤瘙痒症有哪些症状? 1.起病时只有瘙痒,没有任何原发皮疹。 2.痒呈阵发性,此外尚有烧...

  • 荨麻疹的中医辨治

    荨麻疹的中医辨治

      瘾疹病名首见《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后世又称风疹块、蓓蕾,现代医学称为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其病特征是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急性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痊愈,慢性者,可迁延数月数年,经久难瘥。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云:“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痒疹。”又云:“夫人阳气外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蓓蕾。&r...

  • 春天多见荨麻疹中医治方

    春天多见荨麻疹中医治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块,可迅速发生与消退。春天万物复苏,是荨麻疹的多发季节。   荨麻疹按照病期,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荨麻疹风团发生较快,数小时内逐渐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甚至1日可发作多次。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状较轻,皮疹数目较少,躯干四肢有大小不等的风团块,有痒感。中医治疗荨麻疹,给以疏风清热,凉血止痒的方药。   脱敏汤: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桑叶15克,大青叶30克,白鲜皮20克,地...

  • 两型论治中医“风痧”风疹

    两型论治中医“风痧”风疹

      风疹,中医称之为“风痧”,是由于感染风疹病毒而引起。病原体存在于患者的口、鼻以及眼部的分泌物中,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热时邪,与气血相搏,郁于肌肤所致。本病好发于儿童,流行于冬、春季节,潜伏期9~18天。可有低热、头痛、倦怠、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依次出现在面部、躯干和四肢。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笔者在临床上将此病分为两种证型予以论治,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邪郁肺卫型   临床表现为恶风发热,咳嗽流涕,目赤,打喷嚏,胃纳不佳,皮疹颜色...

  • 中医辨治脱发

    中医辨治脱发

      发为血之余,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上达,阴血上奉,则发荣色润,反之会失养而脱。辨证首分虚实,笔者分五型治疗,效果良好。   气血双虚:症见头发渐脱,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耳鸣腰酸,倦怠乏力,纳差失眠,面色无华,大便溏薄;女子月经延期,色淡量少,或白带量多清稀;舌苔薄白,舌质淡有齿痕,脉虚细无力。治宜益气养血,选八珍汤加味,药用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砂仁、川芎、甘草等。   脾肾阳虚:症见脱发成片,伴四肢欠温,自汗恶风,纳差便溏,喜暖畏寒,腰膝无力,夜尿较多;舌苔薄白,舌淡胖,...

  • 中医是如何认识麻疹的

    中医是如何认识麻疹的

    近日,北京地区麻疹病人增多的报道见诸各媒体,在生活中也的确有一些朋友出现了麻疹以及麻疹相类似的病症。不少人担心麻疹会在未来传播开来,下面就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其未来可能的趋势。 中医是如何认识麻疹的 麻疹的出现很早就有记载,宋代医家陈文仲在《小儿痘疹方论》中对痘疹受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夫小儿在胎之时,乃母五脏之液所养成形也,其母不知禁戒。纵情浓味,好啖辛酸,或食毒物,其气传于胞胎之中,此毒发为疮疹,名曰三秽液毒。”这是比较早的专书对麻疹类似疾病的记载,但还不是非...

  • 中医治脱发四类型

    中医治脱发四类型

      头发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过程和状态是不同的。根据《黄帝内经》中的描述,女孩在7岁,男孩在8岁的时候头发开始长得茂盛了;女性在28岁,男性在32岁时头发应该是最浓密、黑亮的;女性到35岁左右头发开始脱落,在42岁左右白发增多,男性稍晚一些,在40岁头发掉得多了,48岁左右白发明显增多。这是大多数人的生理过程,如果我们头发脱落、变白的时间提前出现,就说明我们身体的衰老程度太快太早了。   那么,脱发有哪些原因呢?根据中医理论,临床上常见的脱发大致有四种类型。      1、气血两虚型      这一型多见于久病,产...

  • 中医风疹块 辨证治疗

    中医风疹块 辨证治疗

      荨麻疹中医名为“隐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属于过敏性皮肤病,多种因素可以诱发本病。   风热型:皮疹色红,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春夏季发病。舌苔薄黄,脉浮数。药用浮萍10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金银花15克,生地黄15克,牛蒡子10克,薄荷5克,黄芩10克,牡丹皮10克,蝉蜕6克,僵蚕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风湿型:周身发风疹块,皮肤红肿,瘙痒剧烈,纳差,食后则瘙痒更甚。舌...

  •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中医辨证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中医辨证治疗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疹块,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良好。 风寒型 皮疹呈白色或淡红色,瘙痒,遇风加剧,得暖则减,伴有恶风恶寒,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方用麻黄桂枝汤加减。 麻黄6克,桂枝、羌活、独活、荆芥各9克,白芍、白鲜皮各12克,生姜、甘草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风块型 疹块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剧、日光照射更为明显,得冷则隐,伴有微热恶心、心烦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痒,...

  • 中医认为琥珀除瘙痒

    中医认为琥珀除瘙痒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弹性降低,尤其在秋冬季.皮肤角质层水分过度丢失、干燥。 因而易发生瘙痒。皮肤瘙痒的老人不妨戴块琥珀。琥珀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的碳氢化合物。在天然琥珀中含有极微小的琥珀粒子,容易与皮肤接触形成保护膜,不仅是很好的美容品,而且这层保护膜还能有效缓解因人体皮肤干燥、皮屑较多而造成的局部瘙痒,甚至可以通过和瘙痒部位接触来止痒。 中医认为,琥珀有镇惊安神作用,用于惊悸、健忘、多梦、失眠、癫痫等症。尤其对皮肤的保养有着一定的效果。 (刘华花)...

  • 中医辨证治慢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治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春季多发,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发病多与风有关,如外感风邪、血虚生风、郁热风燥。治疗上以祛风为本,同时还要根据病程、虚实及受邪之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风邪束表型 每于风吹而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疹块时隐时现,色淡红或淡白等。多由卫外失固、风邪束表、营卫失和所致。治宜疏风解肌、调和营卫。取防风、知母、苦参各12克,当归、生地、蝉蜕各9 克,甘草、丹皮各6克。水煎服;一日2次。有恶寒症...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