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 第172页

药 第172页

  • 历代医家称为“祛湿和中”之圣药

    历代医家称为“祛湿和中”之圣药

    藿香正气 藿香正气一方由藿香、苏叶、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厚朴、桔梗、甘草共11味药组成。 方中藿香辛温,功能理气、和中、辟秽,外散表邪,内去秽浊,兼治表里,是方中主药。 苏叶、白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解表邪;厚朴、大腹皮利气行水消满,陈皮、半夏降逆燥湿祛痰,佐以疏里滞;苏、陈、芷、朴的芳香气味更有助于化秽浊,醒脾气,上述药物为辅助药。 湿气与不正之气伤人,皆致中气不足,故以茯苓、白术、甘草健脾除湿扶助正气为佐。 此方功能芳香辟秽、表里双解、散寒除湿...

  •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针灸治疗干眼症

    中药外用治疗干眼症 针灸治疗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泪液质或量的异常,或流动异常,出现眼部不适及视觉功能障碍的常见眼科疾病[1]。据中国医学分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调查示,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1%~30%[2]。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3]。西医治疗多采用人工泪液替代物、永久或暂时封闭泪道系统、戴湿房眼镜等方法来改善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欠佳[4]。中医很早就有干眼症的记载,《目经大成》曰:“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记载了干眼症的临床表现...

  • 湿郁发热 方药:三仁汤加味

    湿郁发热 方药:三仁汤加味

    张某,男,46岁,已婚,2010年8月12日初诊。患者午后低热月余,体温在37.5℃~38℃之间,曾在某医院诊为不明原因发热。医治两周未见改进,故前来就诊。就诊时该患头胀昏眩,口中黏腻,胸脘痞闷,纳呆食少,汗出乏力,身热不解,伴见阵咳、咳痰不爽、色黄白相间,大便不畅,1日1次,小便量少,尿道口火热不适;舌淡红,苔黄腻,脉细而滑。体温37.8℃,血常规:白细胞9.5×109/L;余均正常。 确诊:湿郁发热。 治则: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方药:三仁汤加味:炒杏仁10g,生薏苡仁...

  •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常见病中药外治方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常见病中药外治方

    笔者在基层从事保健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二十多年来应用中医药知识为村民看病,并教会村民自采中药内服外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用桐树皮治马蜂叮咬、用马勃治外伤、外用仙人掌治多种疼痛疾病等既省钱效果又好。 中药外治法的概念 中药外治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各种治病方法。中药外治法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乐于被患者接受。在某些特殊病人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难得的经验,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首先是为病人服务,从服务中学...

  • 武西芳应用对药治糖尿病

    武西芳应用对药治糖尿病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原主任武西芳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尤其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临床上常有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总结其运用对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如下。 苍术配黄柏苍术芳化醒脾,辛散精微;黄柏苦寒沉降,清利下焦,利湿清解,降泄留浊,所含小檗碱有降糖调脂、广谱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可分化清浊、清利下焦。因糖尿病多由脾失健运、肾化失司而致水津不布,聚而为湿,蕴久生热或与内热相合,湿热乃成,符合“久病挟湿,湿性黏腻”...

  • 孔伯华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应用鲜药中成药辨治热病经验

    孔伯华先生曰:“欲尽诸药之能,必须依据《本经》;欲尽诸药之用,必须参酌仲景《伤寒论》。”先生用药极有特色,自成一路,参《伤寒论》之法,借温热病之善用滋阴清热、芳透淡渗之品治疗各种热病及内科杂病。 选药用药注重药材道地性,如川军,川连,川柏,川郁金,川萆薢,川椒,杭菊花,广霍梗,雅连、仙露半夏、金钗石斛、鹅枳实。如一处方中用鲜石斛又改用金钗石斛,用后者取其质润、津液多,以适用津少阴亏的病人,早日恢复阴津,鲜品取其速效,制品取其质优,二者并用于一方中,煞费苦心。 炮制如法,如...

  • 白细胞减少症中药方与食疗

    白细胞减少症中药方与食疗

    白细胞减少症,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温补升白汤   组成 鸡血藤、太子参、大红枣各30克,北黄芪、枸杞子各15克,仙灵脾、巴戟天各10克,红花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主治 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   备注 服药期间,停服中、西补血成药,禁食酸醋、萝卜、...

  • 伤风和流行性感冒 按摩药茶中医防备

    伤风和流行性感冒 按摩药茶中医防备

    头疼、嗓子疼、发烧、全身酸疼、咳嗽……各医院门诊伤风病人明显增多。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冬天因空气比较干燥,病毒、病菌容易滋生繁殖,加上气温低容易受凉,是一般伤风和流行性感冒的多发季。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保暖、饮食、训练等方面,能够大大降低发病几率。 留意保暖防止着凉 冬天防备伤风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儿童、白叟及身体较弱易发作伤风的集体,要特别关注天气改变,当天气转冷时应及时添加衣被,北方地区有暖气设备,室表里温差大,外出时特别要留意头、足、背...

  • 气虚体质感冒的良药

    气虚体质感冒的良药

    气虚体质冬天要保“三暖” 气虚体质的人,为了防止反复感冒,冬季要保三暖——头暖、背暖和脚暖。 头部暴露,易受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缩,头部肌肉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寒冷的刺激还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 背部受凉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引发各种不适。 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感冒。...

  • 中医药向新冠肺炎亮剑

    中医药向新冠肺炎亮剑

    新冠病毒逞凶狂, 勇斗瘟神战犹酣。 永葆初心民幸福, 恒担使命国安康。 殚精竭虑精施策, 聚力凝心共克难。 今有中医终亮剑, 祛邪扶正定安邦! ——孙光荣 题记2020年2月7日 2019年12中旬以来,湖北武汉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相继发现了类似病例,现已证实,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并命名为2019...

  • 分型辨治药物性角膜炎

    分型辨治药物性角膜炎

    药物性角膜炎指全身及眼局部用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角膜组织病理性改变,局部用药种类繁杂和频次较多是主要原因。其症状可见畏光、疼痛、流泪、眼干、眼痒、刺激感、视物模糊,体征有角膜表面弥漫性点状染色、睑裂部密集性条形点状染色、旋涡样点状染色(聚星障)、浅层溃疡样改变(花翳白陷)等。若继发感染,可变生感染性角膜溃疡甚前房积脓(凝脂翳)。该病诊断另有以下要点:①眼液使用周期长或(和)频次多②多种眼液先后或同时联合使用③角膜损害出现后,减少眼液种类或滴眼频次后病情好转。 药物性角膜炎的中医认识 中医称角膜...

  • 痰饮咳喘 温肺解表 治则方药

    痰饮咳喘 温肺解表 治则方药

    痰饮咳喘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多种疾病,病程多较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国医大师韩明向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数十年致力于中医肺系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积验甚丰,基于肺喜温而恶寒的理论,善用温法治疗痰饮咳喘。笔者跟师学习,现将其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治疗方法 温肺解表,散寒蠲饮痰饮咳喘常因外感诱发,尤以感寒居多,治疗上既要外散风寒,又要内蠲痰饮。寒痰伏肺是哮喘发病的主要病理环节,而阳虚(或兼外寒)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韩明向临...

  • 喉源性咳嗽 经典中药方

    喉源性咳嗽 经典中药方

    喉源性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于20世纪80年代由中医耳鼻喉科著名专家干祖望首次提出,主要指咽喉疾患所引起的以“痒而作咳”为主症的一类咳嗽:咽痒如蚁行,阵发性咽痒;干咳,不痒不咳,咳的起点在声门之上,多为阵发性咳嗽,咳甚则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黏痰;或兼有咽异物感、频繁清嗓等症。胸片检查及实验室抽血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咽部可见黏膜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与慢性咽炎类似的局部体征。其病程一般较长,有的持续数月之久,甚则数年。主要发作于春秋两季,严重者咳嗽频繁,或伴剧...

  • 中药方治失音症验案 失语症验案

    中药方治失音症验案 失语症验案

    肝郁内热失音症验案 王某,女,47岁,1988年3月24日诊。诉咽干、音哑2天。于2天前因气愤郁怒后,自觉咽喉内有异物,欲咯不出,喉中枯燥而堵塞,继则声响沙哑,说话困难,发音不清,心烦,失眠,便干便难,3天解1次。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白微燥。 确诊:失音(肝郁化热,腑气不通)。 治则:清热润燥,通腑泻热。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沙参20g,麦冬15g,天冬15g,射干15g,丹皮12g,栀子12g,白芍15g,金银花12g,连翘15g,生地黄20g,贝母12g,大黄18g。3剂。水煎服。...

  • 顽固性唇炎 标本兼治发挥中医药优势

    顽固性唇炎 标本兼治发挥中医药优势

    顽固性唇炎以唇黏膜肿胀疼痛、糜烂、皲裂、脱屑,经多次治疗仍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女性。中医称“唇风”“口吻疮”“舔唇风”“唇湿”“驴嘴风”等。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日光、局部理化刺激、免疫、遗传、精神、环境、医源性等因素相关,近年来发病趋势渐增。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探索以中医中药治疗慢性唇炎,但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全国名中医张忠德是广州中医药大学...

  •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鼻鼽的治则治法及用药特点

    基于络病学说探讨鼻鼽的治则治法及用药特点

    络病学说是研究络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规律的一门应用理论,是对内科杂病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大发展与突破,广泛用于指导治疗多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1]。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倡导“络以通为用”治法,指出络病实证多以辛味通络、藤类通络及虫类通络为主,络病虚证则以补虚通络为法[2],被后世医家所尊崇并沿用至今。清·高士宗《医学真传》云:“通络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

  • 逆转萎缩治则方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逆转萎缩治则方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灶性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或消失,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特征的胃部疾病,且具有癌变的风险。一项多中心的全国性研究发现,受访人群中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患病率分别是25.8%、23.6%、7.3%,因此阻断或逆转CAG的发生、发展对胃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CAG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可以控制、截断胃黏膜萎缩的进展,甚至可以逆转萎缩。 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是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河北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的研究,并在CAG的诊疗中形...

  • 房颤心慌 快速心律失常 治则药用方

    房颤心慌 快速心律失常 治则药用方

    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房颤长期存在,会成为卒中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因此,房颤的治疗是目前在心律失常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岐黄学者张军平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教学、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军平临证强调辨证论治,顺应自然,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而大自然的四季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防病治病,不能一成不变,应按照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 六腑之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

    六腑之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梁宏正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系统研究了“六腑咳”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现整理总结如下。 六腑之咳乃病位传变于脏与腑之间,其传变是按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而发生。由于表里相合脏腑的经脉直接属络,其病气可以相互移易,正所谓“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素问·咳论》)。六腑咳的表现均反映了本腑各自功能失常的特点。...

  • 长期睡眠不佳 睡眠轻浅多梦心悸 辨治药方

    长期睡眠不佳 睡眠轻浅多梦心悸 辨治药方

    梁某,女,50岁,2023年3月12日初诊。主诉:长期睡眠不佳、心悸。刻下:自诉睡眠轻浅,多梦,心悸,尤其在睡眠不佳时心悸加重,感染新冠后尤觉不适,需每天服用速效救心丸。口苦,自觉有热气上冲咽喉之感。头晕,尤其午休不佳时,一下午头部如戴紧箍咒一般,严重时感觉天旋地转。自汗、盗汗严重,稍一紧张便会浑身突冒凉汗,夜晚身体燥热,脸红得如同喝了酒一样,一般持续出汗3~5分钟,喜叹气。舌面水滑,左手肝脉沉取无力,右手脉三部俱滑。既往史:胆结石、心肌炎。 辨证:水气凌心,肝郁血虚。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湿...

  • 徐景藩论治药物引起的胃痛

    徐景藩论治药物引起的胃痛

    内服之药,必须经胃,用药不当,常先影响胃腑。现介绍著名脾胃病专家、国医大师徐景藩对两类药物引起的胃痛的治疗经验。 苦寒类药物 如不恰当服用黄连、黄柏、大青叶、穿心莲等药,或者较长时间服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药量较大,连续多日,常可导致胃中寒凝气滞,或呈寒湿之证,常见症状如食欲不振、胃脘痞胀、隐痛、畏寒喜温、舌苔薄白或白腻等。 凡见中焦寒湿之证,徐景藩治从温中芳香化湿,据证选用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香砂平胃散等方。一般湿阻者,宜选用陈皮、半夏、薏苡仁、生姜(或干姜)、茯苓、甘草、佩兰、石菖蒲...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学“慢喉痹” 范畴 , 《中医耳鼻 咽喉科学》 总结前人的各家论述, 把慢喉痹的病因病 机归为四条, 即肺肾阴虚、 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 痰瘀互 结等 [1 ] , 本科临床上儿童慢性咽炎尤以脾胃虚弱型占 优。因小儿自控能力不强, 治疗中常出现疗效不佳、 复 发率高等情况。本科发挥中医特色, 采用自制中药雾 化吸入方法治疗小儿慢性咽炎, 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现 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为 2015 年 8 月—2016 年...

  • 护嗓良药有石斛

    护嗓良药有石斛

    石斛自古以来就是珍贵的药材,在古代,石斛是向皇帝进贡的贡品。中医认为,石斛性味甘、微寒,归胃、肾经,主要功效有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强腰。研究发现,石斛能够厚肠胃、降血糖,对心脑血管系统有积极的保护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记忆力。 石斛药性平和,煎煮后替代茶水喝有很好的清咽利喉作用。另外,加一些麦冬、菊花,润喉、护嗓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在现代,很多戏剧家、歌唱家、播音员都选用石斛保护嗓子。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马连良,豫剧大师常香玉等在生前常用石斛泡茶喝。 需要注意的是,石斛表皮细胞有一...

  • 舌痛 处方炒怀山药 5剂巩固舌痛痊愈

    舌痛 处方炒怀山药 5剂巩固舌痛痊愈

    程某,男,67岁,初诊日期:2021年3月7日。 诉舌痛半年余,每食用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醋等)则舌痛,口干,舌紫少苔,有裂纹,脉滑。平素饮酒较多,大便溏薄,日1~2次。 诊断:舌痛(胃阴虚)。 处方:炒怀山药30g,粉葛根30g,芡实30g,党参15g,炒白术15g,半夏10g,炒白芍15g,生地10g,黄芩15g,炒谷麦芽各15g,木香10g,砂仁6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2日二诊:未食用刺激性食物,未出现舌痛,大便较前成形,日1次。予上方5剂。...

  • 中医药治疗痫证的经验简述

    中医药治疗痫证的经验简述

    全国名中医王行宽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擅长心脑病证、脾胃系疾病、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诊断与治疗,对于慢性疾病及疑难杂症擅长综合治理,多脏调燮。王行宽治疗痫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其治疗痫证的经验简述如下。 痫证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元神失控所导致的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强直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又称为“痫病”“羊痫风”等。中医药治疗...

  • 喉乳头状瘤 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喉乳头状瘤 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支楠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学术思想与经验 喉乳头状瘤 (laryngeal papilloma, LP) 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又称小儿喉乳头状瘤 (juvenile laryngeal papilloma, JLP) 。目前认为本病由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感染所致, 儿童发病以HPV6、HPV11感染为主[1], 其中, 感染HPV11患儿发病年龄更小, 病灶性状及临床症状更严重[2]。JLP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 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方药应用 验案一则

    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方药应用 验案一则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性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病因病机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张恩树认为该病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而引起,其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风温邪毒从口鼻肌表而入,...

  • 宣肺法与宣肺方药刍议

    宣肺法与宣肺方药刍议

    •宣肺药主要有两类,即解表药与化痰药。这反映了宣肺的两种形式:解表药通过发汗以解除表闭而达宣通,重在解决宣发的通路问题;化痰药则通过化痰祛壅而达宣通,重在解决肺脏自身的塞滞问题。 •宣肺为临证常用治法,涉及范围颇为广泛。概括而言,通过宣肺,可以收到止咳、平喘、通腑、透疹、利水等效果。 宣肺,即宣通肺气,适用于肺气不宣证。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宣肺在临证中颇为常用。而从文献资料来看,关于本法的认识并不一致,表述也较为杂乱,让人莫衷一是,难以把握。兹对其加以梳理分析。 肺宣...

  • 不喝苦汤药的治咽炎的方子

    不喝苦汤药的治咽炎的方子

    平日里经常遇到一些爱吸烟的男士和爱生气的女士,问我有没有不喝苦汤药的治咽炎的方子,以下推荐一个: 金钗石斛10g,玉蝴蝶3片,煎水代茶饮,如遇嗓干咽痛,加入市售玄麦甘桔冲剂。 此方既好喝,又方便,且效果显著,深受大家喜爱。 该方对慢性咽炎、咽喉不利、声嘶音哑、干痒疼痛有良效,药简效宏。远较金银花、胖大海、麦冬等药好用。 玉蝴蝶也称木蝴蝶,是因为药材略似蝴蝶形而得名,是紫薇科植物玉蝴蝶的种子。 《滇南本草》中描述为“中实如积纸,薄似蝉翼,片片满中&rdqu...

  • 面神经麻痹针灸治则方药

    面神经麻痹针灸治则方药

    谢某,男性,64岁。突发左侧面神经麻痹2天伴有头痛便秘口苦。查体:左侧鼻唇沟变浅,左眼不能闭合,有半指缝间隙,流眼泪,左侧口角漏涎,舌质红舌苔薄白。血压138/75mmHg。长桑君脉法,双关见骨脉二级,双尺凹陷,中气下陷。肺气虚(经常咽喉疼痛,感冒咳嗽有痰)。左寸浊硬。人迎、气口均一盛,病在少阳肝胆。伤寒脉法,双侧脉浮而数,紧弦滑。病在少阳、阳明,阴不足阳陷入中,结胸。 治则:黄芪建中汤、小柴胡汤、秦艽汤加减。 方药:葛根20g,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生姜6g,大枣4g,...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