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 第158页

药 第158页

  • 治剥脱性唇炎中药油膏

    治剥脱性唇炎中药油膏

    经验方:青黛10克,黄连日克,穿山甲2克,冰片1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粉,加上凡士林适量调成油膏状,每日早晚各1次外搽患处,2周为1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剥脱性唇炎20例,近期治愈 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疗效优于激素类软膏,且无副作用。...

  • 护齿,从中药牙粉开始

    护齿,从中药牙粉开始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口腔保健产品,如各种品牌的牙膏、漱口水、牙粉……总是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如果翻看各种口腔保健产品的说明书,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还是有机化合物,若不慎进入人体内,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中医药在对牙齿保护方面一直有悠久的历史。经多方资料查证发现,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已经在用牙粉,如宋《御药院方》记载的陈希夷牙粉,有位碧虚先生常用此药,年至八十以上,面若童子,頿鬓皆黑,齿落重生。就连毛主席他的一生也都是在用牙粉刷牙,若去他的家乡参观,一定会看到在韶山毛泽东故居的厨房...

  • 除口臭桂花药茶

    除口臭桂花药茶

    经常口干的人应该多喝些桂花茶。不但生津止渴,还能防治口臭。 药茶制作方法:由于桂花性味辛温,因此在春季最好用性质偏凉的绿茶或乌龙茶与桂花相配,取干桂花3克,绿茶或乌龙茶5克,沸水冲泡6分钟,即可饮用。花又名九里香,香味清新,将桂花蒸馏而得的“桂花露”,是醒脾开胃、疏肝理气的上等饮品,还常用于缓解咽干口燥、口臭牙痛,泡桂花茶也有相似的作用...

  • 中药消除口味异常

    中药消除口味异常

      口臭   口臭多为牙龈红肿疼痛、溃烂出血或流脓、口舌生疮引起的,多伴有口干渴,喜喝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等。为胃内积热上蒸,使口舌发炎、齿龈化脓而致,宜清泻胃内炽热,方用清胃散加减:当归12克,黄连、生地黄、牡丹皮、陈皮、枳实各10克,升麻6克,生石膏30克,生大黄10克(后下),每日一剂,水煎服。   若患者咳吐黏稠黄痰或浓痰带血而发出难闻的腥臭味,伴有胸闷胸痛,发热,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类口臭是肺内痰热壅塞所致。治宜清肺热化痰,方用清肺化痰汤加减:地骨皮、桑白皮、桔梗、瓜蒌、黄芩、...

  • 牙龈出血或口腔有异味 中药含漱法

    牙龈出血或口腔有异味 中药含漱法

      不少人经常因为上火或熬夜后第二天起床发现牙龈出血,或口腔有异味,中药含漱法是缓解牙龈出血和保持口腔清新的有效方法。   下面介绍四种可缓解牙龈出血的中药材。   薄荷 发散风热、透疹解毒。可用于起病初期、牙龈肿痛,有抗炎、镇痛、止痒作用。   淡竹叶 清凉解热。可用于心火炽盛,有清热、抑菌的作用。   两面针 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可用于反复牙龈出血、色泽瘀深、疼痛明显,有镇痛、抗炎、抗菌及局部麻醉的作用。   金银花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可用于牙龈出血流脓等急性炎症期,有抑菌、抗炎、解毒...

  • 古人护牙 中草药粉 手指当牙刷

    古人护牙 中草药粉 手指当牙刷

    用手指当牙刷 南北朝时,古人常用 右于中指,伸进嘴里,来回 磨擦牙齿及牙龈。到了明 代,古人们用左右手中指 刷牙。敦煌壁画中有一幅 “劳度叉斗圣图”,图上,一 个和尚正蹲在地上,左手 拿着一个漱口水瓶,用右 手中指揩前门牙。这就是 古人以手揩齿洁牙的最好 记录。 中草药粉是最早的牙膏 古人们会用一些中草 药研成的粉末,用手指醮 中草药牙粉在口腔中来回 磨擦,达到洁牙的目的。一 些清热解毒、清凉泻火的 中草药,比如野菊花、蒲公 英、藿香、薄荷叶等都是研 磨牙粉的好材料。 古代就有漱口水...

  • 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

    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

    面瘫也叫面神经炎,是指以面神经发生麻痹,颜面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面神经炎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面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不能闭合、泪液外流、鼻唇沟变浅或变得平坦、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鼓腮和吹口哨等。中医认为,面神经炎属于“中风”的范畴,多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入脉络,从而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弛缓而发病。 除了进行针灸和功能锻炼以外,此病患者若能选用一些具有疏风散邪、通经活络功效的熏洗方进行治疗,往往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 口唇干裂 中药饮护唇

    口唇干裂 中药饮护唇

    发生嘴唇干裂首先要改掉不良的舔唇习惯。其次还应该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梨、荸荠等有生津滋阴作用的食物。其中山药是健脾的首选,是滋补脾胃的食疗佳品,平时蒸、炖、炒食法很多。 给大家介绍一个药、食两用中药基础方,对口唇干裂的治疗效果很好。具体制作方法是:天门冬15克、麦冬15克(均为一次用量),再加上10克白砂糖,放在一起用热开水300毫升加盖泡10—15分钟后饮用。成人一次饮完,儿童饮用量减半,均为一天一次,连续服用3—5天可以有良好作用。...

  • 中药湿敷辅治周围性面瘫

    中药湿敷辅治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巾医称之为“门僻”、 “口眼歪斜”。此病发病急、进展快,无明显先兆症状,可发于任何年龄。笔者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常规约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取白附子、川芎、红花、防风、白芷、当归、僵蚕各12 克,全蝎10克。诸药装入布袋扎紧袋口后放入药锅内,加水2500—3000毫升,充分浸泡后大火煮沸,而后将2 条毛巾投入药锅内,温火续煮30分钟,降温至45~ 550C,将毛巾拧至半干(不滴水),敷...

  • 口腔中异常的味道 中药祛除好

    口腔中异常的味道 中药祛除好

    中医可通过患者口腔中异常的味道来判断其身体状况,具体有以下几种: 口臭患者张口说话时有股脓臭味,多为牙龈红肿疼痛、溃烂出血或流脓、口舌生疮引起的,并伴有口干咽渴、喜喝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等,此因胃内积热上蒸,致使口舌发炎齿龈化脓而导致的口臭。宜清泻胃内炽热,用清胃散加减:当归12克,黄连、生地、丹皮、陈皮、枳实各10克,升麻6克,生石膏30克,生大黄10克(后下),每日一剂,水煎服。若是患者咳吐黏稠黄痰,或浓痰带血而发出难闻的腥臭味j伴有胸闷胸痛、发热、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口臭是肺内痰...

  • 汤剂配中成药治愈面肌痉挛

    汤剂配中成药治愈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症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 症,通常紧张、强光以及咀嚼为激发症状 的诱因,以女性多见,极少有自愈,给患 者造成极大痛苦。近年来应用阿胶鸡子 黄汤加减合用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治疗面 肌痉挛症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病人96例,其中男性42 例,女性54例;年龄18~65岁,平均43.8 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13年,平均 3-2年。均符合偏侧面肌痉挛的诊断标 准,并排除功能性眼睑痉挛、梅格综合 征、习惯性抽动症、抗精神药物引起面肌 运动障碍等。 二、治疗方法 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

  • 口腔溃疡 根据寒热虚实用药

    口腔溃疡 根据寒热虚实用药

    根据寒热虚实,口腔溃疡常见类型有“心脾实热”、“阴虚火旺”、以及 “脾胃虚寒”三种。 中医辨证治疗属“心脾实热”者,常见口腔溃疡数目多,疼痛剧烈,且口腔内见到红赤充血,水肿,患者会有烦躁,睡不安稳,口干,排便秘结,面红出油等症状。这些人适合用黄连解毒丸,甘露消毒丹等药物,但不宜长期使用,口疮缓解就要停用。 “阴虚火旺”者常见于习惯熬夜,或月经前,或更年期族群阴液亏损型,口腔溃疡数目较少,疼痛感...

  •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4方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4方

    特约专家、江苏省大丰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潘东曙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一:取新鲜蚯蚓数条,洗净,加人等量白糖并搅拌,放置半小时后即成糊状,然后涂于纱布上,敷贴于患处,每日1次,连敷3日。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二:胡椒粉1克,面粉10克,用温水共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2—3日即可痊愈。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三:连翘粉、大黄粉各60克。用黄酒调成糊状,然后取适量敷于患处。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四:吴茱萸12克,浙贝母、大黄各9克,胆南星3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

  • 周围性面瘫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

    周围性面瘫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

      口眼歪斜,又称周围性面瘫。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受年龄所限,但青壮年发病较高,男性略多。其以发病突然,口眼歪斜﹑目不能合为特征。多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以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中医认为,本病主因患者平素气血方虚﹑忧思恼怒﹑外邪侵袭所致。笔者临床体会,口眼歪斜急性发作时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针刺   治法:祛风散寒,疏经活络。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   处方:患侧取太阳﹑攒竹、丝竹孔、悬颅、率谷、下关、颊车、地仓﹑四白﹑翳风、风池...

  • 中药含漱治血液病口腔出血效果好

    中药含漱治血液病口腔出血效果好

    临床上血液病人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症状很常见,不少病人出血相当严重,口腔内出血常常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发热,加重了出血,血红蛋白下降。 采用五倍子等中药煎水含漱,治疗血液病人的口腔黏膜、牙龈出血,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观察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16~59岁;病程2月~5年;全部为牙龈及口腔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急性白血病9 例。病例均经临床骨髓象及血象确诊。 二、治疗方法 处方:五倍子、白茅根各30克,地骨皮 12克。 用法:加水浸泡lO分...

  •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针药合治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针药合治

      本文“面瘫”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即中医的“口眼?斜”证。本证四季老幼皆患,以中青年为多见,病因虽有多种说法,但实践证明,多以风寒淫邪外侵,阳气被郁,经气阻滞,经络失养致面肌?僻不遂。   笔者应用如下方法治疗面瘫,效果较佳,不揣浅陋,仅供参考。   电针疗法   即用常规穴位针刺得气后加电针仪,代替手法行针,其强度以舒适为度,再加用D.T.P.神灯温运针肤代替温热灸法,形成整体的既针且灸疗法。行平补平泻,疏通经络作用。此...

  • 名医王付 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名医王付 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处方:黄连3克,全瓜蒌15克,桂枝8克,茯苓、半夏、桃仁、丹皮、白芍各12克,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化瘀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瘀热痰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头沉面紧,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痰阻咽喉,或面色晦暗,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头痛,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弱或涩。 专家点评: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桃仁破血逐瘀;丹皮凉血散瘀;茯苓渗利痰湿;白芍敛阴缓急;桂枝通经散瘀,兼防寒药凝滞...

  • 哪些中药可以治疗秋季牙痛?

    哪些中药可以治疗秋季牙痛?

      8月23日是处暑节气,“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至此,北方天气开始转凉,南方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秋老虎”的折磨。随着天气的转变,一些疾病也开始蠢蠢欲动,比如牙疼。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药剂师张樟表示,初秋胃火旺、虚火旺现象比较常见,胃火旺会导致牙齿明显疼痛,虚火旺会导致牙齿隐隐作痛。如果出现上火牙痛,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试试以下几种中药或方剂。   秋季本来就干燥,加上空调的频繁使用,使得身体更是处于缺水状态,上火也在所难免了。如果不及时“灭火&...

  • 治口干舌燥 口臭中药验方

    治口干舌燥 口臭中药验方

    治口干舌燥方 1.生地、玉竹、桔梗、麦冬各12克,元参、石斛、沙参、花粉各15克,乌梅、桂皮、甘草各6克.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 剂。连服5剂。 2.银花、菊花、石斛、乌梅各6克.麦冬10 克.甘草3克。水煎2 次,合并药液,当茶服.每日1剂。 3.养阴清肺丸(中成药)。早晚各服1丸。连服7日。或与方1交替服用。 注意:1.忌辛辣刺激之食品和阿托品等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并戒除烟酒。2.合理的生活调理.多食一些富有营养的水果和新鲜蔬菜.适当多饮开水。3.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参加各种有益的、力所能...

  • 面部神经痉挛运用民间中草药治疗

    面部神经痉挛运用民间中草药治疗

    广西南宁市农培德献方: 笔者阅读了7月1日第3 版湖南省郴州市读者陈树金 的患者求援,其52岁,两年 前脸部右侧抽搐,经医院诊 断为面部神经痉挛。求治此病 的良方。 笔者作病情病理分析认为, 面部神经痉挛,是骨骼肌或平 滑肌突然不自主的收缩引起病 症,是较常见的神经病专科疾 患之一。 运用民间中草药治疗,宜 益气活血,通络止痉为主。应 读者患者所急需求,笔者谨作 献方一帖如下,仅供参考。 内服处方:党参15克,桃 仁6克,黄芪15克,紫丹参 20克,鸡血藤15克,杭白菊 15克,酸枣仁15克,葛根12 克,...

  • 中药五倍子能缓解龋齿 风热胃火等导致的牙痛

    中药五倍子能缓解龋齿 风热胃火等导致的牙痛

      江苏顾女士提供:我有的时候会牙疼,但是到口腔科又查不出什么毛病,看网上有偏方说取五倍子果实,用水煎两个含漱,几分钟就能止痛。还有网友说味精可止牙痛,具体方法是:用筷子蘸上一点味精,放到疼痛的牙齿上,据说疼痛会很快消失。想请专家点评一下这两个偏方是否有科学依据。   专家点评:中药五倍子能缓解牙痛,特别是能缓解龋齿、风热、胃火等导致的牙痛。具体方法是:取五倍子10~30克,加水250~500毫升,水煎含漱,每次10~15分钟,或研粉频擦牙痛处,或研粉贴敷腮颊红肿处,皆有即刻止痛作用。口含五倍子煎液,对实火...

  • 治腮腺炎内服外用中药方

    治腮腺炎内服外用中药方

    内服药 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板蓝根18克,荆芥10克,桔梗15克,牛蒡子12克,生地12克,贯众12克,玄参12克,龙胆草10克,夏枯草10克,蒲公英12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完,连用3~5天。 外用药 大黄20克,胆南星、雄黄各10克,川芎15克,蜈蚣3克,青黛、冰片各5克,共研细末入于加热融化后的凡士林200克,搅拌均匀,调成软膏备用。每次使用前将软膏加热融化,取适量均匀地涂于消毒纱布上,厚约2毫米,范围稍超过肿胀面积,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张可堂)...

  • 牙龈出血中药可止

    牙龈出血中药可止

    以下四味中药可 缓解牙 龈出血: 薄 荷。发散 风热,透 疹解毒,可用于起病初期,有抗炎、镇痛、止痒的作用。 淡竹叶。清凉解热,可用于心火炽盛所致的牙龈出血。 两面针。活血散淤,行气止痛,可用于反复牙龈出血、疼痛明显,有镇痛、抗炎、抗菌及局部麻醉的作用。 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可用于牙龈出血流脓等急性炎症期,能抑菌、抗炎、解毒。 中药含漱液的制作方法如下:根据牙龈不同情况,选择以上一味中药,取15克药材,用100毫升水煮,至水沸5分钟,放凉即可使用。 方法:清洁口腔后,口含约20毫升中药含漱液,低头...

  • 口腔清新 中药含漱是缓解牙龈出血

    口腔清新 中药含漱是缓解牙龈出血

    不少人经常因为上火或熬夜后第二天起床发现牙龈出血或口腔有异味,中药含漱是缓解牙龈出血和保持口腔清新的有效方法。 薄荷发散风热、透疹解毒。可用于起病初期、牙龈肿痛,有抗炎、镇痛、止痒作用。 淡竹叶清凉解热。可用于心火炽盛,有清热、抑菌作用。 双面针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可用于反复牙龈出血、色泽瘀深、疼痛明显,有镇痛、抗炎、抗菌及局部麻醉的作用。 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痛肿。可用于牙龈出血流脓等急性炎症期,有抗菌、抗炎、解毒等作用。 制作方法:根据牙龈不同情况选择以上一种中药,用15克药材,100 毫升水,煮沸5...

  • 中药含漱 可治口臭

    中药含漱 可治口臭

    中医认为,口臭的发生除与口腔卫生有关外,脏腑积热是口臭多发的重要原因。这些人在有口臭的同时,常会伴有口渴、口干、牙龈红肿、便秘等症状。要缓解口臭,除了口服清热泻火的药外,也可用药物汤剂漱口。 下面介绍含漱缓解口臭的两个药方 方一:藿香、佩兰、金银花、甘草各10 克。 方二:芦根、甘草各10克。 方里的藿香、佩兰芳香化浊;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味芳香而药体轻扬,能清热解毒;甘草口味甘甜,能清热解毒、调和药性;芦根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 上两方中药物各取等分剂量,用200- 300毫升开水冲泡,盖上盖子,静置1...

  • 面神经麻痹“歪嘴风”中药治愈方

    面神经麻痹“歪嘴风”中药治愈方

    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风”或口眼歪斜。 荆芥、防风、川乌、麻黄、桂枝、藁本、白芷、苏叶、细辛、当归、甘草各15克,用文火炒至焦黄色,凉后共碾细粉。 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9克,温开水送下,14天为1疗程。 一般服用此方 3个疗程可治愈,然后巩固1个疗程,疗效更佳。 (张士达)...

  • 专治牙痛"玉女煎"方药

    专治牙痛"玉女煎"方药

    张景岳是我国宋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景岳全书》传世不衰。张景岳一生穷究医理,无论大病小病,必溯根索源,以求最佳治疗,连小小的牙痛也在他的研究之列。 在《景岳全书》中,录有一味名为"玉女煎"的方药,专治牙痛,其方如下:生熟地各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麦冬10克,川牛膝30克。 此方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凡症状表现为牙痛剧烈,齿龈红肿,牙齿松动,不欲进食,渴不欲饮,舌质红或绛,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滑的患者皆适用此方。“玉女煎"为治肾阴不足,胃火元盛之证的基础方剂,后人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又在原方中加入...

  • 治疗面神经麻痹 中药外敷效果不错

    治疗面神经麻痹 中药外敷效果不错

      面神经麻痹多由面神经炎引起,临床以起病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脸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进食时食物残渣留于病侧齿颊间隙,口水自患侧淌下为主要特征。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面瘫”、“口僻”等范畴,多由外邪入络、脉络空虚所致。一般分为风寒入络型和脉络空虚型。风寒入络型症见口眼歪斜,每于吹风后发作,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脉络空虚型症见口眼歪斜,日久不愈,多兼有头晕乏力,心悸,纳呆等。中药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不错。...

  •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守中药方加减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守中药方加减

    患者某, 男, 57岁, 杭州人。 2015年10月29日初 诊。 患者因行走不稳、 健忘1月余就诊。 10月3日浙江 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头颅MRA检查提示: 双侧 大脑前动脉走行迂曲, 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症 见: 行走不稳, 其妻搀扶, 健忘, 反应怠慢。 两尺虚 浮, 舌苔薄质红。 西医诊断: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中医 诊断: 瘖痱病; 此属肾之阴阳俱虚, 髓海失养, 拟地 黄饮子法。 处方: 熟地黄20g, 山茱萸12g, 麦冬12g, 五 味子5g, 上等铁皮石斛10g, 肉桂3g, 制附子6...

  • 中药方治老人餐后低血压疗效好

    中药方治老人餐后低血压疗效好

    餐后低血压在中老年人中较 易发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 量,并具有潜在危险。临床用补中 益气汤加味治疗本病58例,疗效 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共治疗58例患者, 男32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67 岁,最小者32岁,50岁以上者51 倒;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l周。 临床表现:餐后出现头昏、头 痛、疲乏、气短、恶心及视物模糊等 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晕倒,甚 至诱发心绞痛。餐后两小时收缩压 下降≥20.25毫米汞柱,舒张压下 降≥15毫米汞柱。所有病例均不 同程度具有上述...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