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163页
-
惊恐头昏方药:四逆汤合平胃散
宋某,男,26岁。主因惊恐、头昏3月余,于2012年10月31日首诊。患者3个月前因惊吓不敢睡觉,后想睡也睡不着,于是出现白天头昏、纳食减少、大便干燥、排出困难等。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无效。查见患者较瘦、神清、脉濡、指凉、舌淡、苔白厚腻、舌尖稍红等。诊为惊恐,属阳虚阴盛、痰蒙清窍、胆气虚弱等引起。 诊断:惊恐(阳虚阴盛,痰湿蕴结)。 治则:益火消阴、理气化痰。 方药:四逆汤合平胃散加减:制附子(先煎)30g,干姜15g,甘草8g,制半夏12g,茯苓12g,厚朴12g,丁香10g,砂仁10g...
-
奔豚案眩晕辨证 治法方药
秦某,男,37岁,2014年2月26日初诊。诉头晕1月余,于2014年1月20日突发头晕,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麻木,查有“高血压、高血脂、肝功异常”。现服用降压药、降脂药。刻诊:血压120/95mmHg,发作性头晕、头胀、头部发热,伴胸闷、心悸(心率快)、四肢麻木、恶心、腹胀,有濒死感。发作前自感有气从腹部直冲到胸,继而出现上述症状。一日发作数次,每次发作都极度恐惧,已无法正常工作,身边随时需要人陪。平时睡眠欠佳,恶闻声响,脉弦滑,舌暗苔白,边有齿痕。患者日常应酬较多,过量饮酒,过食肥甘厚味...
-
过度饮食消食开胃 就用这些药对
过度饮食不仅对孩子有影响,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不健康。《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宋代的张杲在《医说》中更是反复强调“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即现代科学主张的“少食多餐制”,这都说明饮食不可过饱。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一次食量过大,胃肠负担骤然加重,可以引起胃痛、呕吐、腹胀、嗳气等,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如果不想吃,无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其他家人,都不要勉强进食。 梁代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就说,“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总之还是伤脾胃。当然,如果走向反面,长期厌食,...
-
中药汤剂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概况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又称孤独症,是引起未成年人在幼童期情志发育不全或受限的神经精神类疾病[1]。现代医学主要将ASD的临床表现归纳为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和兴趣狭窄[2]。目前,西医多以精神类药物治疗,并以心理干预与康复训练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取得一定疗效。中医在治疗ASD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主要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和耳穴贴敷等方法治疗,疗效肯定[3]。本文对中药汤剂治疗儿童ASD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开展中医药对儿童ASD的治疗与研究...
-
中医药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探析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指患有轻度的记忆或认知功能的损害,但未发生痴呆的临床状态,是处于正常脑老化与早期痴呆之间的一种重要的过度状态,属于痴呆症的前期症状。MCI病因较多,阿尔茨海默病、脑小血管病、路易体病、额颞叶变性等缓慢起病的痴呆类型在临床症状达到痴呆前,轻度的病理变化均可引起MCI。另外脑外伤、脑炎、营养缺乏等可导致持久的MCI。 早期发现和诊断MCI 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减少痴呆的发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治疗MCI认知症状的药物。同时国内外治疗MCI的指南中指出:...
-
偏头痛 苦不堪言久治不效 中药立方
黄某,女,38岁,常年偏头痛,苦不堪言,久治不效。初诊时由家族挾腋而入。观其面色灰黄,神萎项强,口渴欲饮,头痛难看重,体弱声微。诊寸脉带弦,两尺虚小,舌质红降,苔干白。医者以为,病属肾阴亏涸,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发头痛。同时有兼肾阳不振,水气蒸发乏力,津液难以化生,故有口渴。此病实乃肾中阴阳两虚所造成的。治当以调和阴阳,随症用药。 立方:生地18g,金石斛10g,天冬9g,麦冬9g,肉桂5g,菊花12g,枸杞子12g,山萸肉15g,北沙参10g,黄柏9g,甘草5g。3剂。水煎服。数日后复诊,口渴显着减轻,头...
-
精神分裂症 治则方药
张某某,男,29岁。2021年2月27日其母陪伴就诊。诉近几年来,生活昼夜颠倒,最近数月渐渐杜绝一切社会交往,吃饭甚少,最初喃喃自语,发展到夜间上街狂呼喊叫,病情日益加重,住进了唐山市第五医院(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西医称为躁狂型)。现病人两目呆滞,口中自语,脉整体软,弦滑而数,左寸虚细,舌红白腻苔。 诊断:痰迷心窍,元气不足,胃气虚弱。 治则:补益气血,涤痰疏肝。 方药:党参30g,黄芪30g,甘草20g,白术20g,砂仁6g,木香20g,柴胡8g,陈皮15g,半夏15g,胆...
-
头痛在六经辨证基础上将病性与遣方用药治疗
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是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有自己独到而丰富的经验,提倡“以经解经,以老解老”,用仲景自己的条文解释条文,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处无出处”,用仲景伤寒的法度解析条文,避免了一家之言的弊病,并对每一个方证的层次进行深入的剖析,将看似散乱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以理法贯穿,使得方证之间的层次分明,让医者有法可依、有理可寻。笔者将刘茂才治疗头痛经验按病机划分,分析总结临证方药,在六经辨证基础上,将病性与遣方用药结合,阐述治头痛的六经辨证...
-
中医药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状况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是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致死率和低生存率。据全球肿瘤患者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男性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4位,女性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早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2%,而进展期的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7%。目前临床治疗大肠癌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几乎所有临床大肠癌化疗患者会产生肿瘤的多药耐药(MDR)。MDR是指肿瘤的耐药性由一种药物诱发,并且对其他结构和功能无关的一系列化疗药物甚至患者从未使用过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
酸枣仁入药 治疗所有的失眠
酸枣仁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酸枣的成熟种子。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碾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而成,生用或炒用,入汤剂则应捣碎。 酸枣仁入药,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补中益肝,坚筋骨,助阴气,皆酸枣仁之功也”,并被列为上品。中医认为酸枣仁甘酸补敛、性平不偏,入心、肝、胆经,善养心、补肝、益胆,尤善安神,是治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怔忡之要药。兼能敛汗,治体虚多汗。酸枣仁单味煎汤或研末服,对一般失眠都有较佳效果,尤其对血虚所致的心烦不眠、心悸不安等有...
-
头晕病服药后得气痊愈验案
得气,又称针感,指医者行针时患者自觉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常用于针灸获得理想疗效的描述。笔者在跟随赖宇老师临证学习时,偶见1例头晕病患者服中药后得气感明显验案,现介绍如下,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患者,女,45岁,已婚,2017年6月20日就诊。患者受凉后出现头晕项强、腹胀、小便短赤、右寸关滑紧、尺脉沉紧、略细等症状。处方:茵陈50g,栀子8g,生大黄15g,苍术40g,独活30g。水煎服,每2日1剂。患者自述服1剂后感觉后脑发热,并迅速往项部发散,有轻微针刺感,随后项强症状消失。服用2剂后痊愈,后随访患...
-
头风头痛 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方剂用药规律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头风方剂用药规律 头风是慢性、阵发性、易反复发作的一种头痛,发病率高,多发于青年人,以女性多见,本病发病可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相当于西医学偏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等[1,2]。中医治疗头风经验丰富,方药众多且疗效显著,值得深入挖掘[3]。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是传承中医药防治疾病方法和手段的重要内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中医用药经验的传承提供了有效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4]。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
-
狂病药用防己地黄汤合礞石滚痰丸加味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方柏长期致力于疑难病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已诊病人70余万人次,著有《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刘方柏临证百方大解密》《刘方柏疑难证治20法》等学术专著。今特选刘方柏诊治狂病验案1则,以飨读者。 左某,男,24岁。2021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因“突发狂躁暴打他人半月”就诊。半月前患者乘火车出差,于车上突然冲动无法控制,胡言乱语后,跳起挥拳暴打同车乘客,经乘警控制后移交派出所,后由某特区医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经治...
-
头痛辨因论治 中医药方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只有通过辨因论治,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和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风6g,薄荷24g,细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调下。若恶风明显者,加麻黄、桂枝,以宣散风寒;若头痛较剧者,可加蜈蚣、全虫,通络止痛。 风热头痛:头胀痛,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