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108页
-
辨证用中成药治疗便秘
治疗便秘的中成药很多,有的人服用后效果很好,而有的人服用后效果不佳,甚至导致便秘加重,这是因为便秘症状虽较单纯,但成因复杂,因此必须根据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辨证选择中成药。 热秘:好发于素体阳盛、嗜酒、喜食辛辣之人。症状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口舌生疮,身热面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可以选用麻子仁丸、麻仁软胶囊、牛黄上清丸、三黄片、新清宁片、复方芦荟胶囊、排毒养颜胶囊等。 气秘:好发于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畅或久坐不动的人。症状为大便秘结,欲便不能,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胀痛,舌质薄腻,...
-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调成稠糊状敷脐内
孔某,女,33岁。1998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诉自1995年1月始肠鸣腹痛腹泻,受寒后加重,大便呈稀糊状,兼有黏液脓血,腹痛时即有便意,便后腹痛缓解。曾服消炎止泻中西药多次,效果不佳。后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橫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均有糜烂及溃疡,距肛门6~7 厘米较严重,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曾经中西药物内服和保留灌肠,方能暂时维持。若3日不灌肠,每日数次泻下黏液脓血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辨证属脾胃寒湿,下注肠间,日久而发。治应健脾渗湿,温阳散寒,涩肠止血愈疡,收敛止泻。 取炒苍术30克,炒白...
-
可改善骨性关节炎的药膳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疾 病,主要影响软骨,软骨是在关 节内覆盖骨骼末端的光滑组 织。患有骨性关节炎者的软骨 顶层破裂和耗损,患者常出现 膝关节疼痛,尤其是下楼梯、伸 屈活动时疼痛感加重,有时候 在活动时膝关节有摩擦声。 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的痹 证范畴,多因肝肾两虚,筋骨 失荣,加之外伤、劳损、风寒湿 邪侵袭,风寒湿气杂至合而为 痹。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始, 寒湿邪往往依附于风而侵袭 人体;寒湿为阴邪,易阻于经 络,留于肌肉、关节中,故出现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症状。在 积极治疗的同时,日常可辅以 药膳调理。 若患者...
-
骨性关节炎中药涂擦进行治疗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 病,是以软骨退行性病变为核心,累 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 其他结构的慢性炎症。其病理特点 为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和继发性退 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其病因是各种因素致关节长期劳 损,积劳成疾,外伤筋骨,内耗肝肾, 筋骨失养而衰退,产生骨性关节炎, 治疗以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 临床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中药涂 擦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 F。 一、临床资料 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其中男 15例,女25例;最...
-
中药调理 顽固性便秘治验二则
患者,女,67岁,2006年5月20日初诊。 大便经常秘结10余年,时轻时重,重时自行口服通便灵、三黄片等通便泻下药及中药番泻叶代茶饮治疗,症状暂时缓解。近1年来便秘症状加重,服上药效果亦不显,遂要求服中药调理。症见大便秘结,5~6日一行,但大便并不干硬,肛门内有物坠感,数至厕而无便或大便量极少,伴有胸脘满闷,身疲乏力,声低懒言,纳食乏味,舌质暗淡,少苔,脉细弱。辨证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治宜健脾益气,升阳助运。方用:黄芪30克,白术12 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升麻 12克,柴胡12克,山药15克...
-
中老年便秘患者药粥调理
秋季气候干燥,老年人对渴的感觉不敏感,身体经常处于缺水状态,因此秋季是老年人便秘的高发季节。以下四款药粥以“润下”为原则,可滋润肠道,促进排便,又不会导致腹泻,是中老年便秘患者的最佳选择。 杏仁粥 用甜杏仁20克,以热水泡软去皮捣烂,与粳米100克共煮粥,煮沸后再放入冰糖适量,同煮成粥即可。此方适用于肺虚喘咳的老年便秘者食用。 肉苁蓉粥 取肉苁蓉15~30克,入砂锅加水煮烂,然后去渣,再放入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葱、姜少许,再煮沸即可。《本草经疏》就肉苁蓉指...
-
中医整脊科医师:运用中医药和脊柱运动力学理论
中医整脊科医师:运用中医药和脊柱运动力学理论,以调曲复位为主要技术,对人体脊柱伤病及脊源性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为运用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进行脊柱伤病及脊源性疾病诊断;依据脊柱和脊神经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辅助诊断;开具药物辨证论治处方,制定调曲复位治疗方案;运用中医外治法,以理筋、正脊骨法、四维调曲复位为主,并配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运用强身健脊十八式方法,指导患者治疗后护理和预防保健;书写病历,记录病案。 “一个完整的整脊过程需要多个中医整脊师的通力...
-
中医治肛门脱垂 中药内服和外洗法
脱肛又称肛门脱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中医认为肛门脱垂者皆因中气下陷所致,可用中药内服和外洗法治疗。 内服法:炙黄芪80克,红参(另炖)、升麻各10克,乌梅3枚。将黄芪、升麻、乌梅加水6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合并两次药液混合参汤,早晚两次分服。脱肛严重者将升麻量加至15克。治疗期间,避免负重,宜卧床休息。 外洗法:乌梅、五倍子各20克,金银花、黄柏各30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置于盆内,待温,坐浴洗肛部,早晚各1次。 广西桂林监狱...
-
6种可治痔疮的中成药
中医以为,痔疮的病因多为脏腑衰弱。此病患者若利用一些可调度脏腑功效的中成药举行医治,可改进或消弭肛门痛苦悲伤、大便带血等症状,同时在服用药物时代忌食辛辣燥热的食品。下面先容6种可医治痔疮的中成药: 1.地榆槐角丸。地榆槐角丸由地榆、槐花、槐角、大黄、黄芩、地黄、当归、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枳壳等药物构成,拥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能,合适有便血、赤色鲜红、肛门肿痛或痒痛、大便干燥、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等症状的痔疮患者利用。用法是:每次服1丸,逐日服2次。 2.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
-
软组织挫伤常用中成药小汇
日常生活中,.磕磕碰 碰在所难免,尤其是经常 参加运动锻炼健身的中老 年人,不慎造成软组织(是 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 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 滑膜囊、神经、血管等)损 伤、扭挫伤的事时有发生。 为了帮助早日康复,这里 介绍几种软组织扭挫伤常 用中成药,以便大家选用: 一、外用中成药: 1.治伤酊:能活血祛 瘀、消肿止痛。主治扭伤、 挫伤。使用时,涂擦患处, 每日数次。本品为外用药 物,切忌内服。 2.吊筋药:能活血化 瘀、舒筋活络。主治跌打损 伤后伤处疼痛、屈伸不利 等症。使用时,取药粉15 克,以鸡...
-
中药熏洗巧治痔疮
笔者用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处方:五倍子25克,白矾20克,艾叶30克,芒硝、花椒、白芷、车前子、金银花各15克,升麻6克。 方法:将以上药物装入纱布袋,放入搪瓷盆中,加水 3000毫升,文火煎煮至沸10~20分钟。趁热气盛时坐在盆上熏洗患处,当药液不烫时,再行坐浴或以纱布蘸药液熏洗患处15~20分钟,每日1剂,早晚各熏洗1次,每次熏洗完毕后侧卧位用痔疮膏涂于嵌顿的痔核上用手轻轻按摩,使嵌顿在肛门外的痔核全部进入肛门,必要时用纱布卷压迫、胶布固定以免脱出。连续熏洗,直至症状消失。 此外,痔核脱...
-
骨折后腹胀中药敷肚脐
骨科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所致的神经损 伤、术中神经阻滞,加之术后长时间卧床 及体位固定而致胃肠蠕动减弱,即中医之 血瘀阻滞经络,阳气不振,气机升降失 常。传统方法以泄为主,但易伤阴劫液, 或灌肠因体位活动受限而不方便护理。采 用中药敷脐治疗骨科患者术后腹胀,有活 血化瘀,行气止痛,培元固本、和胃理肠 之功效。 方法:大黄、肉桂各40克,枳实、 元胡各30克。诸药共研为细粉,瓶装密 封备用。使用时先洗净脐部,取药粉20 克用热醋调和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5 厘米×5厘米麝香止痛膏封贴,24小时更 换1次,连...
-
反复便秘10余年 服药1剂则大便得通
王某,男,73岁,2012年9月4日初诊。 主诉:大便秘结,近3日未解。患者反复便秘10余年,初服通腑导泻中西药物,大便得解,腹胀减轻,但停服不久再次发生便秘,反复治疗10余年。近年来便秘,腹胀症状加重,口服通腑导泻药物效果差,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且便后腹胀无明显缓解,并出现气短,心悸等症状。就诊时已3日未解大便,腹胀,气短乏力,精神萎靡,口干,纳差,形寒怕冷,寐可,舌质淡红,苔白滑腻,脉沉细。 辨证:寒湿内蕴,兼有气滞。 治法:温化寒湿,行气导滞。 方药:白术60克,白芍60克,肉苁蓉30克,当归...
-
腱鞘囊肿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中药治方
腱鞘囊肿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患者多因扭伤起病,初起症状不显,然日久疼痛愈重,致影响正常生活。针灸门诊用多针围刺,起针后挤出透明黏液的方法有效,但有时也挤不出黏液,致患者病程缠绵。四物汤加味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伤科学》认为多因用力扭转或跌扑所致,其表现为腕部微肿,疼痛逐渐加剧,在桡骨茎突部阳溪穴处有显著压痛,且可牵引至手指、手掌以及前臂。初起时活动略有障碍,患手握拳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腕向尺侧屈曲时疼痛增加,拇指运动乏力。如在掌部用力扭转则疼痛加剧,旋转腕部可听到筋腱摩擦音。书中提出治法主...
-
三型痔疮宜用中药外敷治疗
对于外痔,除了内服中药外,采用中药外治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血瘀型:患者局部血瘀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瘙痒不适、肛门有异物感,或轻微便血、瘀阻作痛。治宜活血散瘀,给予逐瘀痔疮汤:地榆 30克,五倍子20克,穿山甲 10克,皂刺10克,水蛭10 克,地龙20克,枯矾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湿热型:患者体内湿气、热邪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灼痛、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治宜清热燥湿,给予湿热痔疮汤:槐角20克...
-
治便秘 每周三次药浴
阳虚便秘是由于老年人肾阳不足,阴寒内生所致。一投表现为面色淡白、手足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等症状。取干艾叶50克,生姜25 克切片,一起放入浴缸中.先加热水浸泡30分钟,再加水周至适宜温度后,即可进行洗浴。药浴时,用艾叶和生姜在腹部肚脐周围进行擦拭.直至皮肤发红、发热为止,每周药浴3次,连续3周即可见效。 艾叶味苦、性温,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络的功效。生姜有很好的温中散寒功效,其辛温发散的作用可促进气血的运行。艾叶药浴适用于在便秘同时还伴有手足不温、喜热怕冷、身寒背冷等阳虚症状的老年人.不可用于实热积滞引起...
-
治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方
方药:党参15克,黄芩20克,木香、地榆、砂仁、炙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剂,每日1次。如泄泻甚者加薏苡仁、马齿苋;食滞者加炒山楂、麦芽;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巴戟天。 方法: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侧卧位,两膝屈曲,臀部置床边,臀下塑料布;选用14-16号导尿管或细肛管,用石腊油润滑管头,轻轻插入肛门约20-25厘米,将药液缓缓注入肛门,药液在肠道内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好。 注意:药液的温度以38℃-40℃为宜,温度太低,易刺激肠粘膜引起肠蠕动加快,将药物排出,达不到保留灌肠目的。...
-
肛门下坠“直肠黏膜松弛移位症”中药治方
边某,女,48岁, 1984年1月23日初诊。 主诉:肛门下坠2个多月。诉在综合医院诊断为“直肠黏膜松弛移位症”,医生说除了手术,无有效治疗办法。患者不愿手术,请中医治疗。来诊时,感肛门下坠有欲便感,行坐不安,非常不舒,伴腹痛,口苦,大便日1次、不利,口苦,苔白,脉沉细左尺实。 病机与治则:中气下陷,大肠气滞;治宜益气升阳,理气导滞。 组方:红参10克(另包久煎单服),白术12克,茯苓10克,升麻4克,荔枝核12克,橘核12克,香附12克,枳实10克,肉桂4克,淫羊藿12克,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