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第9页
-
主治偏头痛 半边头痛受风加剧方
治偏头痛方法:取40℃以上的热水半 盆,把双手浸泡在盆中热水里。 浸泡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热水, 以保持水温。半小时后,头痛逐 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主治:偏头痛。据介绍,偏头 痛是由于脑血管充血扩张,压迫 脑神经所致,双手浸泡在热水中 以后,手的血管充盈,血液流聚 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相对减 少,脑神经的压迫也减轻了,痛 感便逐渐消失。热水浸手治偏头 痛,是美国人很熟悉的偏方,颇 受青睐。 莫剑君 治偏头痛处方:川芎、白芷、元胡、牛蒡子、 半夏各lO克,细辛(后下)3克。水煎 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
-
治受寒胃痛偏方与穴位疗法
受凉饮冷而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喜温熨热饮,泛吐清水,或有恶寒发热,苔白脉紧。分析突受寒邪,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正邪交争,故胃痛暴作;恶寒发热,苔白为寒邪外袭所致;脉紧主寒主痛。治则温胃散寒止痛。 笔者近年来用胡椒配红枣治疗虚寒性胃痛,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取红枣6枚去核,每个红枣内放白胡椒2粒,隔水蒸10分钟后食用,每日2 次,一般1—3日疼痛减轻, 且无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胡椒性味辛热,入胃、大肠经,可温中、下气、化痰、止痛。《日华子本草》认为它能调五脏、止心腹冷痛:红枣性味甘温,入脾胃经,具有补中...
-
燥咳多因感受外邪 治疗燥咳热邪为患
秋冬以后,外燥侵袭,肺虚之人易感邪而病,常出现唇干口燥,皮肤瘙痒、脱屑甚至皲裂,咽喉为肺之门户,嗜食辛辣或多言语之后则易咽喉不利,声音嘶哑,加之阳气下降,外寒郁闭,尚未平复之内热不能外达,郁于内而伤及体内津液,肺与大肠相表里,常伴大便秘结不通,郁而化热,加剧本已不足之肺津,出现干咳少痰,咽喉肿痛,夜间咳甚。 燥咳一证,多因感受外邪,或以解表之药治之后伤及肺津,或外感迁延耗伤肺津所致,伴有外感时当以宣肺祛邪、润燥止咳,常予桑杏汤、杏苏散之属;外感已除则以清燥救肺汤或养阴清肺汤治疗,然服药后或效或不效,不尽如意。...
-
治受凉咳嗽药粥三款
秋冬季是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哮 喘等病症的高发期,患者除了注意保暖, 多喝水,吃一些润燥养肺的食物,还可经 常喝点药粥来辅助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 的疗效,非常适合中老年人。 一、桔梗粥桔梗10克(中药店有 售),粳米50克,一同熬粥服食,每日1 次,连续7日。此粥适宜秋冬季受寒诱发 的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咳嗽、哮喘等病 症。桔梗味苦、辛,性微温,专人肺经,有祛 痰止咳、宣肺排脓的作用。药理研究发现, 桔梗能显著增加呼吸道黏液分泌量,从而 稀释痰液,发挥祛痰作用。桔梗皂苷还有 较强的镇咳、消炎作用,对急、慢性...
-
小儿肺炎系感受外邪 郁闭肺络所致
小儿肺炎虽是儿科常见病,但重者可累及多个系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小儿病毒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好发于冬春季节,多由流感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等感染所致,临床除用抗生素治疗外,目前尚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肺炎系感受外邪、郁闭肺络所致。外邪侵犯肺经,其病位在肺经,肺气以下降为顺、上升为逆,邪闭肺络,肺气失于宣肃,腠理开合失度可致发热、咳嗽,甚者气急鼻煽,肺络闭阻严重,脉道壅滞,可使痰热郁闭,闭阻严重者可出现颜面、口唇苍白青紫。治疗原则以宣肺定喘、清热化痰为主。 痰热清注...
-
烈日炎炎 防中暑 防受凉 防湿邪
烈日炎炎,也是健康的关口,稍有不慎,即会生病,故要格外小心。 防中暑 伏天阳气鼎盛,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调节极易失衡而发生中暑。此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中午要保证午睡。须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淡盐开水、绿茶、绿豆汤以及各种清凉饮料。 防受凉 在暑热蒸腾的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在预防中暑的同时,切莫过度贪凉,引起感冒。三伏感冒亦称&ld...
-
曹炜介绍糖尿病患者享受健康美食 201602014养生堂视频和笔记
本页提供2016年2月14日北京卫视(BTV)养生堂节目视频在线观看和重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曹炜、方青卓。主题是《金猴献瑞送健康-方青卓的甜蜜烦恼》。主要介绍糖尿病患者如何在春节享受健康美食,糖尿病患者如何在春节吃肉等相关内容,中医中药秘方网养生堂栏目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曹炜: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生性乐观开朗的演员方青卓做客《养生堂》,与大家分享她健康养生的秘密。做菜一流、热爱美食的她,偏偏得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何在春节享受健康美食?本期养生专家能否实现方青卓...
-
基于腺苷A1受体探讨芍药苷促血管新生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信琪琪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次证明了芍药苷(PF)的血管新生活性,并探讨了腺苷A1受体在其发挥药理活性中的作用,为PF作为腺苷类似物的制剂开发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PF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提供了理论支持。 治疗性血管新生是近年来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治疗的热点。活血化瘀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作为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被证实具有显著的促血管新生作用,但其活性成分仍不明确。芍药苷(paeoniflorin,PF)是以上两方剂的共有活性成分,我...
-
受惊吓后失眠 中医内服外洗同用处方
病案 黄某,男,41岁,1999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20年前因枪伤受惊吓后失眠,经服中药及针灸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见:形体偏胖,夜间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伴胸闷,头昏,纳差,半身汗出,二便调,舌质黯、苔薄黄,脉沉滑,舌下脉络瘀紫。邓铁涛认为患者失眠因惊而起,惊伤心脾,枪伤致瘀,素体有痰,辨为有瘀有痰有虚,治以补益心脾,化痰祛瘀,方用温胆汤加补气活血药主之。 处方: ①竹茹、半夏各10克,枳壳、橘络、橘红各6克,五爪龙、生牡蛎(先煎)各30克,茯苓15克,丹参18克; ②炙甘草1...
-
汪受传三期论治小儿哮喘经验
汪受传 ( 1946—) ,男,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 研究生导师。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带头人。现 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世界中医药 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 会名誉会长。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 50 载,医术精妙,尤善治小儿肺系疾病。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喘息性疾病,以喘促气 急、喉间痰鸣、呼气延长为主要临床特征。外邪引 动夙根,可使哮喘反复发作。现代医学认为,哮喘 是一种基因与环境...
-
受凉出现发热畏寒出汗 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汗为心液,属五液之一。正常出汗是机体功能活动的表现,生理性的汗液排泄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凡异常出汗者皆属于中医的“汗证”。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症。中医古籍对汗证描述很多,如根据出汗的特征不同可分自汗、盗汗、战汗、脱汗、黄汗等,根据出汗部位分为头汗、五心汗、腋汗、手足汗、阴汗、偏沮等;根据出汗的特征不同可分自汗、盗汗、头汗、手足心汗、黄汗等。营卫不和、阳明热盛、阳明热结、湿热互结、肾阳虚弱、水气互结、肝阴亏虚、少阳开阖不利、...
-
受寒感冒 外邪乘虚而侵治宜散寒解表
曹某某,女,55岁。2012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平素体虚易患感冒,一周前劳作后当风受寒,自觉畏寒肢痛,关节酸楚,鼻塞头痛,自服感冒冲剂、复方大青叶、康泰克等药物,症状未见减轻,又出现阵阵汗出寒战,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依据症状舌脉,辨证为气虚失固,外邪乘虚而侵,营卫失调。治宜益气固表,散寒解表。予辛透化湿汤加减。 处方 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紫苏叶15克,羌活15克,荆芥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太子参15克,甘草10克。4剂。水煎服...
-
面瘫 穴位按摩 避免受凉合理膳食
近日,23岁的市民李先生运动完骑车回家,发现左边脸僵硬,喝水时嘴角漏水,看了医生才知道患了面瘫。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乐荣说,面瘫在临床上称为面神经炎或面部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常见症状为口歪眼斜,大部分患者连抬眉、闭眼、鼓嘴等基本动作都无法完成。外界的寒冷刺激是面瘫的主要病因之一,面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为受到风寒而发生痉挛,引起神经组织水肿、受压迫、缺血,进而导致面瘫,所以秋冬季是面瘫的高发季。时下气温下降明显,秋风瑟瑟,冷风袭面,该如何预防面瘫呢?王乐荣提出以下几点建...